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9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 

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     

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  

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 

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20.超额利润是(    D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     

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    

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     

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22.利息的本质是(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 

23.土地价格是(    D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     

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 

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 

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 

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CD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3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ABC     )     

A.物是感觉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BD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CD     )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BCD    )      

   

37.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    BCD    ) 

A.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B.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   ABC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    

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 

39.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有(   ABCD     )     

A.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    BC    )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

其内容包括: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1)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组织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

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4)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一、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1、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非劳动时间是指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或暂时未同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它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流通时间。

  2、流通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它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