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908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x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追寻文明的足迹》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内容。

它是继第11册《神州风采》——有关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一课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次专题欣赏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进步的闪光足迹,是全世界共同的财富。

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壮举,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本课的编辑指导思想。

在本课学习中,需要师生搜集大量的资料,解答教材中的学习问题。

鉴于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限,建议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同学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由两页组成。

第2页中简短的导语首先把我们学习、了解文化遗产的目标呈现出来,即让我们了解它、保护它,并把它留给未来。

阿布辛拜勒神庙前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塑位于埃及南部纳赛尔湖附近。

这四尊高20米的雕像,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像。

他是古埃及最强大的国王,骁勇善战,征服和统治了北起地中海、南到努比亚、东自利比亚、西到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的广大地区。

阿布辛拜勒神殿的墙上多处画着他与敌人勇敢战斗的画像。

教材中展现的是神庙入口处的巨型雕像。

拉斯科洞窟的岩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

这些壁画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绘制?

这些都无法揭开真实的谜底,只能通过猜测,来推想当初的情况,毕竟这是史前时期的艺术,没有翔实的文字记载。

根据对拉斯科岩洞绘画布局的研究发现,凡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动物,如虎、豹、豺、狼等,大都绘制在朝外的岩壁上,而温顺的牛、马、鹿等,大都绘制在朝里的岩壁上。

这说明,这些壁画有一定的宗教禁忌的含义。

大概通过这些图,来表达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感和理解。

他们使用的颜料是木炭及各种矿砂,工具则是蕨草和羽毛等。

拉斯科洞窟的岩画被称为“史前的卢浮宫”。

库库尔坎金字塔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低地。

在这里繁荣、发展的玛雅文明,从距今2300年前开始,持续了1800多年。

“库库尔坎”在玛雅语中是“羽蛇”的意思。

这座金字塔由九层晒台组成。

通往神庙的入口台阶很陡,共有91级。

金字塔的最上面有四角形神庙,是用来祭祀神的场地。

因此,在外观和功能上,这座金字塔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有很大区别,库库尔坎金字塔更像一座城堡。

在教材第3页上,展现了日本法隆寺的五重塔。

它高326米,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塔,约1300年。

在建塔的飞鸟时代砍伐了树龄2000年的巨树扁柏,而巨树的生长始于绳纹时代。

五重塔的巨树见证了3000年的日本历史。

这座塔的建筑风格与中国的塔很相近。

据说日本圣德太子于607年在这里修建了法隆寺,并在这里学习和弘扬了来自中国隋朝的佛教,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奥林匹亚遗址位于雅典以西。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896年,但是作为起源的古代奥林匹克体育大会是距今约2800年前在希腊举行的。

该大会的会场便是奥林匹亚。

在奥林匹亚举行奥林匹克,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持续约1170年。

当时希腊的城邦国家之间战争不断,但当举行奥林匹克时,战争也停止3个月。

如今的现代奥林匹克继承了古代奥林匹克的这种精神,作为大会象征的圣火是在奥林匹亚点燃的。

世界文化遗产绚丽而丰富,教材版面是有限的,之所以选择以上内容,不仅仅是它们有着珍贵的文化价值,在它们背后还有着不少文化故事(传奇、奥秘)。

例如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大迁移”、拉斯科洞窟壁画的“意外发现”、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蛇影现身”、日本五重塔的“震而不倒”等,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良好题材。

我们可以根据教师课堂安排,自由选取,使课堂不仅是文化的课堂,也是妙趣横生的课堂。

在本课两页下方展现了欧洲、非洲、南美洲的代表性文化遗产,这里就不一一介绍(详细资料见本课资料库)。

可以说每一处文化遗产都可以展开成一课时,但我们还要将引发学生关注、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本课的目标,教给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方法,使其能够了解更多的遗产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而骄傲。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处~10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应会:

(1)能够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

(2)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制作宣传栏,传播世界文化遗产知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及方法。

(2)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文明足迹,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接纳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资料阅读、课上交流等途径,认识7处~10处世界文化遗产,较细致地了解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从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审美价值、社会影响、经典特征等方面,介绍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

难点:

有步骤、有层次地介绍2处~3处文化遗产。

二、教学设计参考

设计二(小组合作和讲授结合)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中心小学王立坤

课前准备:

1.学生:

按课前布置查找资料(打印或抄好)、剪子、胶棒、水彩笔。

2.教师:

查找书中文化遗产的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准备一张世界地图以及一些树枝、树叶、动物的羽毛、植物的汁液、矿土等材料。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布置

作业

1.把学生分成4个组:

阿布辛拜勒神庙(非洲)组、库库尔坎金字塔(美洲)组、法隆寺(亚洲)组、奥林匹亚遗址(欧洲)组。

鼓励学生制作课件。

2.每个学生根据书中的问题,查找最下边一行的图片资料。

奥林匹亚遗址组:

介绍奥林匹亚遗址所在地、艺术特色。

《掷铁饼者》《竞技表演》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阿布辛拜勒神庙组:

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什么特点?

神庙前的四尊雕像是谁?

库库尔坎金字塔组:

介绍库库尔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的时间、艺术特色。

说一说埃及金字塔和库库尔坎金字塔两者从外形看有什么不同?

法隆寺组:

法隆寺的建筑特点,它和中国传统的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

故事导入,欣赏、分析拉斯科岩画

1.关于拉斯科岩画,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1940年,在法国拉斯科地区,4个来自蒙蒂尼的法国少年,想去探究30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

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结果惊奇地发现在洞中的岩壁上画着数百个动物,经考古学家考察后发现,这是15000年前原始人类艺术家的作品(出示拉斯科岩画)。

2分小组讨论汇报:

(1)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

让你联想到什么?

(2)猜一猜,当时的人类是用什么工具创作的?

请你用这些材料试一试。

 

 

(3)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些壁画?

 

3.总结:

这是人类早期的绘画,已经和生活有了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中,还有哪些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国外的优秀文化遗产。

 

学生倾听故事。

 

 

 

 

 

 

 

 

 

一匹在乱箭中奔跑的马(学生联想)。

把植物的汁液、彩色的矿土碾碎后用水搅拌,再用树枝、树叶、动物的羽毛手绘在岩石上……

表现狩猎生活,为了祈求更好的收获,祭祀……

 

 

倾听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感悟拉斯科岩画不朽的艺术魅力,体会原始人类创作的艰辛,向学生渗透绘画和生活的关系。

奥林匹亚遗址组交流:

欣赏欧洲文明——奥林匹亚遗址、《掷铁饼者》《竞技表演》

 

 

 

 

 

 

 

 

 

 

 

 

简单了解欧洲其他建筑——比萨斜塔、巨石阵

1.奥林匹亚遗址。

(1)介绍奥林匹亚遗址所在地和艺术特色(幻灯片出示图片)。

 

 

 

 

 

 

 

 

 

(2)《掷铁饼者》《竞技表演》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说一说你的感受,并请你模仿一下(幻灯片出示图片)。

 

 

 

 

 

 

 

 

 

(3)总结:

古代的建筑、雕塑和体育已经完美地结合了。

说一说你还知道奥运会的哪些项目?

2拉斯科岩画和奥林匹亚遗址都属于欧洲的古代文明(标在地图中)。

书中的建筑还有哪些在欧洲?

请简介并在世界地图中标出。

学生交流:

这是古希腊的圣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至今残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场。

它坐落在长满橄榄树、柏树和桂树的丘陵地带,仍有保留完好的一侧石制看台。

周围建筑物残存的石柱直径都在2米开外,非常壮观。

表现的都是体育方面的内容。

《掷铁饼者》这尊圆雕最重要的意义是在造型样式上以动态造型突破了古风传统的静止造型,以均衡代替了对称,使身体具有了自由动态所产生的完整、流畅的人体曲线,给人以深邃、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竞技表演》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了古希腊人竞技表演的场景,体现了古希腊人民对体育的热爱,也表现了他们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游泳、体操、田径、射击、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

(1)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一个8层圆柱形大理石建筑,1173年开始奠基,到1350年完工。

整个塔高567米,由下至上逐层缩小,层与层之间有螺旋式阶梯294级,直到塔顶。

比萨斜塔自完工以来,每年就以1毫米~2毫米的速度倾斜。

到1992年时,整个塔的倾斜度已达55度。

(2)英国的巨石阵是一组环形石柱群,直径32米,单石高6米,重30吨~50吨。

全环共有细心雕琢的巨石130块,呈向心圆状排列。

外环石柱群每3块石的顶端横放有3米多长又厚又重的石楣梁,形成柱廊形状,东边开口,有一座巨大的石拱门,使得整个石环呈马蹄形。

整座巨石阵威武、雄伟。

 

通过学生的介绍、教师的补充,了解奥林匹亚遗址建筑、雕塑曾经的辉煌,感受其建筑的雄伟壮观、雕塑的精美绝伦以及奥林匹亚精神的永恒。

渗透建筑、雕塑和体育的联系。

 

 

 

 

 

 

 

 

 

 

 

 

 

 

 

 

 

 

 

 

 

 

了解比萨斜塔、英国的巨石阵,感受欧洲文明的悠久灿烂。

阿布辛拜勒神庙组交流:

欣赏非洲文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建筑和雕塑

 

 

 

 

 

 

简单了解非洲其他建筑——金字塔

1.阿布辛拜勒神庙。

(1)建造于什么地方?

什么时代?

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出示图片)

 

 

 

 

 

(2)神庙前的四尊雕像是谁?

这组雕塑给你什么感受?

(幻灯片出示图片)

 

 

 

 

 

 

 

2总结:

(1)由此我们知道建筑、雕塑和宗教也有着密切联系。

你还知道埃及什么建筑?

(幻灯片出示图片)

 

 

 

(2)看到这样的建筑,你会有什么感受?

 

 

(3)它们是哪个洲的文明遗迹?

请你在世界地图中标出来。

 

学生交流:

阿布辛拜勒神庙约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间,它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

阿布辛拜勒神庙除了外面的院墙和一个小的太阳神神龛外,其余都是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修建的。

阿布辛拜勒神庙门前有四座等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雕像高20米,面宽4米,嘴宽1米。

雕像如迎接太阳般面向东方,坐姿稳如磐石,神态安详。

雕刻者在有限的高度中,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他组学生畅谈感受。

金字塔的建造外形像“金”字,故而得名,是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由巨石砌成,巨石和巨石之间缝隙非常小且均匀,没有黏合剂,而是靠精确的刨平砌叠组成。

以庞大的体积,屹立在茫茫沙海之中,给人以神秘永恒、雄伟壮观之感。

非洲。

 

 

了解古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和拉美西斯雕像,感受其建筑和雕塑的宏伟壮观和悠久的文明,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简单了解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为和库库尔坎金字塔对比作准备。

 

 

库库尔坎金字塔组交流:

欣赏美洲文明——库库尔坎金字塔

 

 

 

 

 

 

 

 

 

 

 

 

 

 

 

 

简单了解美洲其他建筑——毛阿伊石像

 

 

1.库库尔坎金字塔。

(1)埃及有金字塔,还有哪个洲有?

标在世界地图上。

(2)介绍库库尔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的时间、艺术特色。

说一说库库尔坎金字塔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幻灯片出示图片)

 

 

 

 

 

 

 

 

 

 

 

 

 

 

 

 

 

(3)说一说埃及金字塔和库库尔坎金字塔两者从外形看有什么不同?

 

 

2.在美洲,还有哪些文明遗迹?

请你说一说并在地图上标明(幻灯片出示图片)。

 

 

 

 

 

 

3.看到美洲的古代文明,你有何感想?

美洲。

 

 

建于公元6世纪,位于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州的中南地区,是古代中美洲玛雅文化遗址之一。

库库尔坎金字塔和塔顶上的羽蛇神庙是这个古城遗址中最大的建筑。

高30米,共9层,底座呈正方形,下宽上窄,呈阶梯形。

塔的四周各有91级石阶,石阶总数加上顶层共365级,代表一年365天。

北侧台阶两道边墙下端雕刻着一个高1.43米、长1.87米、宽1.07米的带羽毛的蛇头,形象逼真、工艺精湛。

这座金字塔在每年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的下午都会出现奇异的蛇影。

这一奇异的景象是经过古玛雅人巧妙设计和精确地计算而产生的,其中的奥妙令后人赞不绝口。

库库尔坎金字塔外表呈阶梯形,顶端有神庙,而埃及金字塔外表的四个面是平的,顶端是尖的。

智利——毛阿伊石像: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孤岛,因1772年复活节这一天,被荷兰航海家罗杰温发现而命名。

岛上因有数百尊巨石雕像而闻名于世。

其石像高逾9米,重约30吨,石像面色凝重,神情孤傲,令人难以理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到建筑中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并在对比中理解不同地域金字塔的差异。

 

 

 

 

 

 

 

 

 

 

 

 

 

 

 

 

 

 

 

 

 

 

 

了解毛阿伊石像,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和探究人类文明的决心。

法隆寺组交流:

欣赏亚洲文明——法隆寺

 

 

 

 

 

 

 

 

简单了解亚洲其他建筑——吴哥古迹

 

 

1.法隆寺。

(1)法隆寺的建筑特点(幻灯片出示图片)。

 

 

 

 

 

 

 

(2)它和中国传统的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法隆寺在亚洲(标注在地图上),书中还有哪个是亚洲的建筑?

请简介(幻灯片出示图片)。

 

 

 

 

3.亚洲的文明让你有何感想?

位于日本的法隆寺,建于公元607年初,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屋檐硕大,斗拱厚实、华美。

法隆寺的佛塔有5个屋顶,屋顶的比例是根据10∶9∶8∶7∶6的比例,非常巧妙地由下往上递减。

日本的塔也来自中国,造型相像,但比中国的塔纤秀、飘逸一些。

塔上的檐翼非常宽大,有的飘出中心塔2米有余。

屋顶上还有一个又高又细的顶尖,细长、尖利,直入云霄。

柬埔寨的吴哥寺和吴哥古城是吴哥文化的代表作。

最大的特色是石寺、石雕全部用石块堆砌而成,没有用任何黏接剂,坚固而不松散,堪称古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学生发表感想。

交流法隆寺的资料,通过和中国的塔的比较,了解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的联系,感受法隆寺建筑的精美、华丽而飘逸的特色。

 

 

 

 

 

 

了解亚洲不同地域的文明遗迹,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布置

作业

1.面对世界上众多的文化遗迹,我们该做些什么?

2.让我们用手中材料制作宣传小报。

了解、宣传、保护……

请用手中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剪贴制作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宣传报。

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宣传“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拓展

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课下接着了解、探究并介绍给他人,共同宣传、爱护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下继续了解、宣传。

激发学生了解、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教学后记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2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评述活动。

自然遗产指的是自然界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

在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这些自然景物的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因此教材中呈现的图片注重了审美元素的体现,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这还需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积极引导,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宝。

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荣的观念。

人类、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凸显了任何一方,带来的将是灭亡的灾难。

而作为高智能的人类,正在以自身不断的壮大凸显其统领的地位,这就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如何对待人类的发展?

如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何面对大自然?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除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我们还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的资源,给予我们无尽的美丽,给予我们神秘的奇观,我们又能给大自然哪些回报?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们本课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课涉及资料较广,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凝聚集体的力量,对世界自然遗产进行探索、思考。

在作业展示上,则可采取合作或自主等多种方法,有个性地展示学生对自然遗产的认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为两页,共展示了五个大洲11处世界自然遗产。

第4页中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大堡礁和欧洲的“巨人之路”海岸。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由约350种珊瑚构成。

这些珊瑚层从15000年前开始形成,最宽处有240千米,厚150米,长达2012千米,面积和日本岛差不多。

珊瑚要想长得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1.水温要在20℃以上;2.水深要浅于40米;3.海水透明度要高。

大堡礁一带海域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形成了大珊瑚礁地带。

长有珊瑚的海里,浮游生物和海藻类丰富,是海洋生物的乐园。

良好的生物链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片海域有着梦幻般的色彩,成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巨人之路”海岸是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巨人之路”是由黑色实心圆柱体的玄武岩构成,规模巨大,气势宏伟。

据推测,今天的这个“巨人之路”是由5000万年前第三纪火山活动形成的。

之所以形成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石柱形状,是由于火山熔岩的多次溢出结晶而成。

独特的玄武岩石柱之间有极细小的裂缝,地质学家称之为“节理”。

熔岩爆裂时产生的节理一般具有垂直延伸的特点。

在沿节理流动的水流作用下,久而久之形成这种聚集在一起的多边形石柱群,加上海浪冲蚀,将之在不同高度处截断,便呈现出高低参差的石柱林地貌。

第5页中主要介绍了四处自然遗产。

萨加玛塔峰就是我们常说的珠穆朗玛峰。

在藏语中,“珠穆”的意思是女神,“朗玛”为第三,珠穆朗玛峰也就是当地人民所亲切称呼的“第三女神之峰”。

相传很久以前,珠峰附近还是一片无边的大海,珠峰脚下花草茂密。

一天,突然来了五头恶魔,要霸占这片美丽的地方,正当鸟兽走投无路之时,从东方飘来一朵五彩祥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施展无边法力,降伏了五头恶魔。

生活在这里的众生都万分感激地对仙女顶礼膜拜,企望她们能永远留下,降福人间。

众女神终于同意,她们喝令大海退去,五位仙女也变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五大高峰,驻扎于人间大地。

其中,排行第三的仙女长得最高、最俊俏,她就是珠穆朗玛峰。

美妙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太平生活的企盼。

其实,“珠穆朗玛”在藏语中还有“大地之母”的意思,早在康熙时期的地形图中就有标注。

它的壮美、高大是世界之巅的标志,更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加兰巴国家公园拥有广阔的热带稀树干草原、大草场及森林区域,高耸入云的林木点缀在河岸边和沼泽低地里,这里养育了四种大型哺乳动物——大象、长颈鹿、河马及珍稀白犀牛。

由于刚果民主共和国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之邻国的局势动荡不安,流入加兰巴国家公园的难民有80万人。

因此,这一地区的旅游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公园设施也年久失修。

1996年,第20届世界遗产会议上,这个地区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危机名单。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保护自然遗产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南部非洲的中部,当地人称之为“莫希瓦图尼亚”,意思是“声若雷鸣的雨雾”,是极为雄伟壮观的瀑布。

“维多利亚”是发现者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通为了表示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尊敬,将瀑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

教材中的图片展示了飞泻的瀑布轰然注入坚硬的玄武岩台地的裂缝中,这壮观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博大。

科罗拉多大峡谷不仅有着险峻的景色,它还是地球的年轮。

通过大峡谷我们可以看出地层重叠而形成的条带花纹,这是20亿年地球不断变化的写照。

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而至,不仅仅是欣赏壮丽的景色,还被地层深处的地球历史所吸引,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知道什么是自然遗产,能说出7处~10处世界自然遗产。

较详细地了解2处~3处世界自然遗产。

(2)能够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应会:

(1)能够独立搜集有关自然遗产的资料,初步认识、了解感兴趣的自然遗产。

(2)能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技法表现一处自己喜欢的自然遗产。

(3)能够用较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7处~10处世界自然遗产。

较详细地了解2处~3处自然遗产。

(2)能向别人较详细地介绍2处~3处自然遗产,并发表自己对自然遗产的认识和感受。

(3)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能主动参与宣传和保护自然遗产的公益活动。

难点:

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自主学习)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张克宇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1.美国人洛厄尔·托马斯漫游世界时,发现了许多令人兴奋和神往的奇景。

他经过反复挑选,选出了“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如果让你选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你会怎样选择呢?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发个人学习卡)。

 

 

 

3.下面,我们要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遗产,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

(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阿拉斯加冰河湾、美国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犸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美国黄石公园。

学习卡: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开展活动。

(1)填写“你心中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

1

 

2

 

3

 

4

 

5

 

6

 

7

 

(2)在你最想去的自然奇观序号上画“√”,并写出这个地方吸引你的原因。

学生反馈,将学习卡贴在班中的专栏上。

让学生通过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探访世界七大洲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1.师生一起共同浏览影像资料。

(1)亚洲

珠穆朗玛峰(立在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世界绝顶)尼泊尔人称萨加玛塔峰,意为摩天峰,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

该峰海拔最新数据为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

(2)欧洲

“巨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