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15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docx

项目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

 

***

***项目

基坑安全通道

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项目经理部

二零**年*月

 

基坑安全通道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深基坑支护和土方施工方案

高层施工手册

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建设地点:

项目规模:

**m2。

质量要求:

合格。

工期要求:

20**年11月1日计划开工,20**年9月28日计划竣工,施工总工期**日历天。

本工程为**项目,位于兰州新区甘肃政法学院兰州新校区;本工程占地面积为**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层数为地下*层,地上*层,地下一层层高为**米,地上一层层高为**米,地上二、三层层高为**米建筑高度为**m;室内外高差**m。

(二)、设计标准

1、建筑性质:

多层公共建筑

2、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建筑耐火等级:

地下一级、地上二级

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级

5、抗震设防烈度:

*度

6、人防工程:

核*级

7、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施工方案

为保证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避免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消除基坑施工危险因素,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基坑,本工程拟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

搭设一处“之字”上下人通道,满足人员的垂直交通需要。

斜道搭设基本参数

斜道附着对象

脚手架

斜道类型

之字型

斜道水平投影长度L(m)

3

斜道平台宽度(m)

1

斜道每跑搭设高度H(m)

1.2

水平杆步距h(m)

1.2

立杆纵距(跨距)la(m)

1

立杆横距lb(m)

1.1

内立杆距附着对象距离a(m)

0.2

斜道跑数m

3

是否计算双立杆

双立杆搭设高度HS

/

双立杆受力不均匀系数KS

0.6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横向水平杆在上

纵杆上横杆根数n

2

横杆与立杆扣件连接方式

单扣件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两步两跨

连墙件连接形式

扣件连接

连墙件截面类型

钢管

连墙件型号

Ф48×3.5

连墙件扣件连接的方式

单扣件

架体钢管截面规格

Ф48×3.5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熟悉本施工方案。

4.1.2施工人员用工手续齐全,架子工必须持特殊工种上岗操作证及培训证书。

4.1.3进行逐级技术交底:

专业工长以书面形式向各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再向工人进行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关键部位提出具体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

技术交底要有符合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便于操作,便于贯彻执行。

技术交底内容一定要便于操作者易懂易通。

4.2材料准备

4.2.1本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须准备:

Φ48*3.5mm的钢管,接点用十字扣、回转扣和筒扣以及相应的螺栓、铅丝等;脚手板、垫木、安全网、密目网和安全带。

4.2.2材料检查

4.2.2.1脚手架杆件用钢管:

(1)必须进行防锈处理,即对进场钢管检查是否已做以下工作:

除锈、内壁涂擦两道防锈漆、外壁涂防锈漆一道和桔黄色面漆。

(2)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禁止使用。

4.2.2.2扣件:

(1)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2)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回转扣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3)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4)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4.2.2.3木脚手板:

(1)脚手板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

(2)不得有开裂、腐朽。

4.2.2.4兜网:

(1)宽度不小于3米,长度不大于6米,网眼不大于10厘米。

(2)必须用维纶、棉纶、尼龙等材料编织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网。

4.3劳动力安排

五、施工工艺流程

确定方案→材料检验→技术交底→基础处理→搭设施工上下人斜道→挂网防护→检查验收→交付使用→检查维护→拆除→材料修整

六、施工方法

本工程现场在清除土方出土坡道时即需搭设上下人斜道用以保证人员出入基坑使用。

上下人斜道搭设在基坑内,为保证整体稳定与护坡桩及腰梁进行拉结。

搭设上下人斜道仅为施工人员出入基坑的通道,不作为现场材料运入基坑的通道。

根据施工流水安排及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阶段设置1部上下人斜道,

6.1通道搭设构成

通道具体搭设见下图:

斜道平面图

斜道立面图

说明:

(1)上下人斜道应横平竖直并分布均匀,楼梯步距应保持一致,横杆外露长度应保持一致且不得超过100mm。

(2)上下人斜道上满铺50mm厚的脚手板,脚手板之间拼缝必须严密。

脚手板的两端采用直径为Φ4mm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板上钉20×30木条防滑条,间距@300。

上人跑道采用脚手板对接平铺,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150mm。

(3)上下人斜道宽度为1m,休息平台宽度为1m,坡度(高∶长)为1∶2。

上下人斜道两侧应设置双道防护栏杆和踢脚板(上道栏杆高度1200mm,下道栏杆高度600mm,踢脚板高度180mm,栏杆和踢脚板表面刷黄黑警示色油漆)。

(4)斜道外侧挂密目安全网封闭。

斜道的侧立面应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杆的接头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斜道的基础与外脚手架基础方法一致,斜道的连墙件设置方法按照开口型脚手架要求设置。

(6)立杆底部应夯实,并垫木脚手板。

6.2外脚手架的搭设

6.2.1搭设顺序(由基坑底往上搭设)

摆放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与立杆或扫地杆扣紧→安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于各立杆扣紧→安装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铺脚手板→挂密目安全网

6.2.2上下人斜道搭设要点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400mm,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2)水平杆的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避免设纵向水平杆的跨中;各接头中点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400mm,相邻步距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情况。

(3)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贴近立杆的小横杆。

(4)剪刀撑斜杆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上下人斜道各杆相交伸出端头均应大于100mm,以防止扣件滑脱。

(6)用于连接大横杆的对接扣件开口应朝向架子内侧,螺栓向上,避免开口朝上,以防止雨水进入。

6.3上下人斜道拉结点布置

在基坑边采用植筋后与横向钢管拉结;每层在护坡打入2根1.5m长钢管,与横杆进行拉接。

6.4钢管扶梯布置

基坑至基坑顶侧采用钢管扶梯进行上下交通

七、安全文明施工

7.1上下人斜道的搭设使用必须按照施组及方案执行。

施工方案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7.2操作前应由专业工长作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及有关人员验收手续,签字齐全;严禁无证上岗。

7.3作业现场设置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严禁无证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设专人看护。

7.4安全网、扣件等各种专业材料必须采用认证合格的产品,各种产品均应有合格证。

其强度必须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7.5架子工要有上岗证,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7.6上下人斜道仅供人员上下,严禁堆放及运输任何施工材料。

7.7上下人斜道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各种杆件。

7.8上下班高峰阶段设专人管理,维护秩序,严禁拥挤。

7.9如发现上下人斜道有施工垃圾等杂物,必须及时清除,防止滑倒、挂倒。

7.10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高空作业操作规程,所用的材料堆放平衡,工具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料严禁抛掷。

7.11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不要图快、小力而简化或颠倒操作程序。

7.12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非固定的构件上行走,严禁在连接体或支撑件上上下攀登。

7.13正确使用梯子,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梯底必须有防滑措施。

7.14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证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登高搭、拆,酒后人员禁止登高作业。

7.15风力五级以上强风、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停止上下人斜道搭设作业。

7.16搭设未完的上下人斜道架子,在离开作业岗位时,不得留有未固定构件和不安全隐患,确保上下人斜道架子稳定。

7.17供人员通行的上下人斜道需要设置足够的36V低压照明,每两跑上下人斜道设置一个15W的白炽灯,电线穿PVC管进行保护。

 

斜道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二、脚手架参数

斜道搭设基本参数

斜道附着对象

脚手架

斜道类型

之字型

斜道水平投影长度L(m)

3

斜道平台宽度(m)

1

斜道每跑搭设高度H(m)

1.2

水平杆步距h(m)

1.2

立杆纵距(跨距)la(m)

1

立杆横距lb(m)

1.1

内立杆距附着对象距离a(m)

0.2

斜道跑数m

3

是否计算双立杆

双立杆搭设高度HS

/

双立杆受力不均匀系数KS

0.6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横向水平杆在上

纵杆上横杆根数n

2

横杆与立杆扣件连接方式

单扣件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两步两跨

连墙件连接形式

扣件连接

连墙件截面类型

钢管

连墙件型号

Ф48×3.5

连墙件扣件连接的方式

单扣件

架体钢管截面规格

Ф48×3.5

荷载参数

脚手板类型

木脚手板

挡脚板类型

竹串片挡脚板

密目安全网自重标准值(kN/m2)

0.01

斜道均布施工活荷载Qk(kN/m2)

3

脚手架搭设地区

***

地面粗糙程度

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市郊区

风荷载体型系数

0.124

架体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1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双立杆)

/

距架体底部5m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1

斜道封闭状况

全封闭,半封闭

背靠建筑状况

全封闭墙

密目网每100cm^2的目数m

2000

每目面积A(cm^2)

0.01

立杆底部垫板面积Ac(m2)

0.2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40

(图1)斜道平面图

(图2)斜道立面图

三、横向水平杆验算

由于纵向水平杆上的横向水平杆是均等放置的故,横向水平杆的距离为la/(n+1),则: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q=1.2×(g+gK1×la/(n+1))+1.4×QK×la/(n+1)=1.2×(0.038+0.35×1/(2+1))+1.4×3×1/(2+1)=1.586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qK=(g+gK1×la/(n+1))+QK×la/(n+1)=0.038+0.35×1/(2+1)+3×1/(2+1)=1.155kN/m

根据规范要求横向水平杆按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验算,故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图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横杆)

(图2)弯矩图

Mmax=0.24kN·m

σ=Mmax/W=0.24×106/5080=47.22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图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横杆)

(图4)挠度图

νmax=0.877mm≤[ν]=min[lb/150,10]=7.333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由于支座反力的计算主要是为纵向水平杆承受的集中力的统计,故须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V=0.87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VK=0.635kN

四、纵向水平杆验算

由上节可知F=V,FK=VK

q=1.2×0.038=0.046kN/m

qK=g=0.038kN/m

由于纵向水平杆按规范规定按三跨连续梁计算,那么施工活荷载可以自由布置。

选择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和静荷载按实际布置的叠加,最符合架体的力学理论基础和施工现场实际,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Fqk=0.5QKLa/(n+1)lb=0.5×3×1/(2+1)×1.1=0.55kN/m

Fq=1.4⨯0.5QKLa/(n+1)lb=1.4×0.5×3×1/(2+1)×1.1=0.77kN/m

(图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纵杆)

(图6)弯矩图

Mmax=0.271kN·m

σ=Mmax/W=0.271×106/5080=53.43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图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纵杆)

(图8)挠度图

νmax=0.673mm≤[ν]=min[la/150,10]=6.667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Vmax=0.872kN

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R=Vmax=0.872kN≤Rc=8kN当横杆与立杆采用单扣件时取8,双扣件时取12

满足要求

六、单立杆稳定验算

脚手板铺设层数即为斜道跑数

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NG1k

NG1K1=(mH-Hs)gk+mlbng/2+0.0146n/2=(3×1.2-1.2)×0.154+3×1.1×2×0.038/2+0.0146×2/2=0.51kN

2、构配件自重标准值NG2k1

NG2K1=mLblagk1/2+mgk2la+la(mH-Hs)gk3=3×1.1×1×0.35/2+3×0.17×1+1×(3×1.2-1.2)×0.01=1.111kN

3、施工活荷载标准值

∑NQK1=Qklbla/2=3×1.1×1/2=1.65kN

4、风荷载统计

高度取双立杆顶部处的风荷载进行统计计算(Hs)

风荷载标准值:

ωk=μz1μsω0=1×0.124×0.2=0.025kN/m2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wk=ωklah2/10=0.025×1×1.22/10=0.004kN·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w=0.9⨯1.4Mwk=0.9×1.4×0.004=0.004kN·m

5、荷载组合立杆荷载组合

不组合风荷载:

N11=1.2(NG1K1+NG2K1)+1.4∑NQK=1.2×(0.51+1.111)+1.4×1.65=4.256kN

组合风荷载:

N21=1.2(NG1K1+NG2K1)+0.9⨯1.4∑NQK1=1.2×(0.51+1.111)+0.9×1.4×1.65=4.025kN

6、稳定系数ϕ的计算

l0=kμh=1.155×1.8×1.2=2.495m

允许长细比的验算:

λ=l0/i=2.495×1000/15.8=157.899≤[λ]=210

满足要求

根据λ值查规范JGJ130-2011附录A.O.6得到ϕ=0.281

7、稳定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

N/ϕA=4.256×1000/(0.281×489)=30.94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组合风荷载:

N/ϕA+MW/W=4.025×1000/(0.281×489)+0.004×106/5080=30.148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七、连墙件承载力验算

计算连墙件的计算长度:

a0=a=0.2×1000=200mm,λ=a0/i=200/15.8=12.658≤[λ]=120

根据λ值查规范JGJ130-2011附录A.O.6得到ϕ=0.967

连墙件计算的风荷载统计:

取架体顶部处的风荷载进行统计计算(mH)

风荷载作用在一个连墙件处的面积:

Aw=

(2)h

(2)la=2×1.2×2×1=4.8m2

风荷载标准值:

ωk=μz3μsω0=1×0.124×0.2=0.025kN/m2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1.4ωkAw=1.4×0.025×4.8=0.167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Nlw+N0=0.167+2=2.167kN

其中N0由JGJ130-5.2.12条进行取值。

将Nl、ϕ带入下式:

强度:

σ=Nl/Ac=2.167×1000/489=4.431N/mm2≤0.85f=0.85×205=174.25N/mm2

稳定:

Nl/ϕA=2.167×1000/(0.967×489)=4.583N/mm2≤0.85f=0.85×205=174.25N/mm2

扣件抗滑移:

Nl=2.167kN≤Rc=8kN

满足要求

八、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立杆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

NK=NG1K2+NG2K2+∑NQK2=0.51+1.111+1.65=3.272kN

地基承载力验算:

Pk=Nk/Ac=3.272/0.25=13.088kPa≤fg=140kPa

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