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15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案Word格式.docx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改变。

(4)_________导致物种形成

 

②物种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

生物与______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1)内容:

三个层次

(2)形成原因:

生物的________。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

预习自测:

一、判断:

(1)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  )

(2)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3)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落(  )

(4)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

(5)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6)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

(7)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8)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9)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

(10)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种群中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这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______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

课堂案

考点一 自然选择学说

[考题引领]

1、(2014·

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归纳总结】

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模型可归结为:

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外因、动力;

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内因;

__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环境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发变异

达尔文认为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生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生存与否,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生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思考讨论】

(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2)下图所示能揭示生物进化的哪些理论?

【变式训练】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考点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2012·

海南高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识图、总结种群、物种特点及区分依据:

3、新物种形成的模式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和原来生物关系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属于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仍属于同一物种

联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2、(2014·

苏北四市一模)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就不会发生进化

B.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种群1与新种群2可能是同一物种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考点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2014·

广东卷)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生物多样性成因: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下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而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四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4、(2014·

海南卷)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C.1∶2∶0 D.1∶2∶1

1.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

100%

2.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种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3)已知基因型AA或aa的频率,求A或a的频率用开平方的方法。

即A(a)=

(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

4.运用哈代一温伯格平衡,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概率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为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

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2)适用条件: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代代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

5个条件是:

种群大;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迁入迁出的发生;

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

没有自然选择。

5、据调查,某小学学生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8%    B.8%、92%C.78%、92%D.92%、8%

课后习题

1.(2014·

镇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料

C.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将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将杂合体豌豆植株(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分别种植在两个不同的区域。

经过连续n代自交后,每一代杂合体出现的概率均为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两个豌豆种群在这些年中(  )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产生了生殖隔离D.体现了自然选择

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个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4.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

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和乙的关系一定为竞争

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

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5.(2014·

泰州期末)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表明发生了生物进化B.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高等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低等生物的强

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7.(2014·

南通一模)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liè

)鳞蜥和陆生鬣鳞蜥。

他们的祖先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

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B.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C.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地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

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

8.如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C.非洲野牛与狮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

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共同进化

10.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1.(2014·

山西四校联考,11)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

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

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

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

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

D.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12、(2013·

天津高考)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

14.(2013·

山东卷)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

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15.(2015新课标132题、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16.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 

,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 

发生改变。

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2

12

3

9

8

100

196

168

36

400

(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

(4)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_。

(5)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

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__。

17.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 B.0<

N≤50%C.0≤N<

50% D.N>

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

1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

答案

判断

(1)√

(2)×

 (3)×

 (4)×

 (5)×

 (6)×

(7)×

(8)√(9)√(10)×

考题引领:

1B2D3C4B

变式训练:

1D2B3C4A5D

1-5CBCDA6-10DBBBD11-14DDBC

15、

(1)1:

11:

2:

10.5

(2)A基因纯合致死1:

16、

(1)地雀A和B 

地雀A、B与C 

(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 

(3)基因库(4)0.7 

(5)80

17、 

(1)基因库 多样性 

(2)生物进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 (3)选择 隔离 (4)B (5)①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