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冲突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917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亲子冲突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子冲突案例.docx

《亲子冲突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冲突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亲子冲突案例.docx

亲子冲突案例

亲子冲突案例之"我不是白眼狼"

"我不是白眼狼" 

今年21岁的阿信,是北京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他无疑是优秀的,不仅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而且还在学生会担任重要的学生工作,并因表现出色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嘉奖。

而在家中,阿信却经常让母亲感到伤心。

生活上,母亲给予他极大的满足和享受,而且表达的方式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学还没有毕业,母亲已经以阿信的名义在北京买了一套200多平米的房子供其居住,为了上下学方便,阿信成了校园里为数不多的自己开车上学族中的一员。

但是,他和母亲的关系却是异常紧张,用"行同陌路"来描述,一点也不夸张。

和周围亲戚的关系也极不协调,完全和他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为此母亲经常指责他是个冷漠、无情的白眼狼。

怀着对母子关系的不解和困惑,阿信走进了咨询室,第一次谈话中,我就发现在提及母亲的时候,虽然描述的言语中阿信充满了刻薄和鄙夷,但是还是有一些难以掩饰的矛盾和内疚。

这让我联想到了所有面临亲子关系问题的孩子的共同特点,从表面上他们和父母水火不容,但是在内心世界又没有办法不让自己感到自责和愧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源自血缘关系的矛盾和不安,无疑成为他们最大的痛苦。

在16岁之前,阿信的生活过得比较平静,父母关系虽然不好,但对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他们对他的爱从来没有打过折扣,而阿信从小的表现也让父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由于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阿信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并且一直把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所需作为价值系统中重要的一条,用此来激励自己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刻苦、勤奋的状态。

和所有学习好的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16岁那年的夏天,由于无法忍受多年的情感不合,父母终于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父母离婚后,阿信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要一个人来承担抚养他的义务,母亲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帮助年迈的外公打理公司,而且生意越做越大,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龙头企业,家里的生活水平也由原来的工薪阶层变为上流社会。

房子越来越大,零花钱越来越多,阿信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越来越激烈。

咨询开始,阿信给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个内心特别善良的人,我更是个淡薄名利的人,从小我就不愿意看到别人受苦,也不愿意自己不劳而获。

上高中的时候,我看到外公工厂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在带着防护面罩据木头挣钱,我当时觉得他太可怜了,就从我的压岁钱中拿了2000块钱给他,按照我们那里的生活标准,2000块钱足以让他读完高中。

即使现在,我也经常帮助周围那些家庭贫困去勤工俭学的同学,尽自己的力量能够让他们多一些正常的学习时间。

"

等他描述完,我问道:

"听完这些后,确实挺让我感动的,你的这些感受和行动都表明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这一点非常难得,按照你的描述和你现实的生活状态,我感到你生活衣食无忧,精神上善良无比,自然非常满足和快乐,是什么问题让你走进咨询室的?

"

听到我的问话,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阿信突然变得局促不安,思考良久说:

"就是因为我妈妈和他们之间的事情,总让我难受"。

"妈妈和他们?

他们是谁?

"

"唉"阿信叹了口气,接着说道:

"就是我表哥们,他们为了能够从外公那里得到更多的钱,整天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从我外公那里骗钱,一会儿说自己要出国学习,一会儿又说自己要开酒吧,一阵又说要跟人合伙开公司。

总之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名目来要钱。

"

"那是什么让你难受呢?

"

"让我难受的是,他们是孙子、孙女,花自己爷爷的钱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公司的业务基本都是由我妈妈来经营的,妈妈替外公承担一切风险,在家族里面妈妈是最能干的,对家族的贡献是最大的,她应该得到最多的股份。

而由于家族里面重男轻女,作为学习最优秀最有前途的我,一直比不上哪些不学无术的表哥们所得到的重视。

我也清楚我是外孙,不能和他们争什么,但是我就是不服气。

"由于激动,阿信的手差点碰翻了桌子上的杯子。

"能看出来你非常体谅母亲,感到母亲付出的辛苦和不易,那么你不服气的是什么呢?

是自己得到的比他们少吗?

"

"不是!

"阿信立刻反驳:

"其实我得到的远比他们要多,别的不说,他们顶多也就是在老家买套房子,花不了几十万,我妈在北京给我买的房子就200多万。

我不服气的是,他们撒谎也撒得太荒唐了,我外公和我妈妈居然每次都相信,我要是不揭露他们吧,让他们觉得我们这些人是多么白痴;我要是揭露了他们吧,他们又在外公跟前说我的坏话,让我的利益受到损害。

"

我点点头,说道:

"原来是这个揭露与不揭露的矛盾让你感到不服气啊?

"

阿信点头表示同意后,我接着说道:

"那你一般是选择揭露还是不揭露?

"

"当然是揭露了,谁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傻瓜啊?

"阿信迫不及待地说,"毕竟我在北京,他们在外地,他们总归是瞒不了我的,每次我发现他们的欺骗行为,都会马上和外公联络,随时揭露他们。

"

"那你能够得到什么呢?

"

阿信回答:

"其实,没有一次外公是认真处理的,往往不了了之,甚至到最后还是会把钱给他们的。

"

"那你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

"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在外公面前诋毁我,挑拨妈妈和外公的关系,他们真是太阴险,太低俗了"

"面对这些,你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

"哼!

"他轻蔑地一笑,似乎面前出现了什么人似的,接着说"他们的诋毁根本就没有用,我把每个学期的成绩单、荣誉证、奖学金获奖凭证在第一时间统统邮寄给外公,让他们的谎言不攻自破。

"

 听到这里,我突然问道:

"那这一切和你妈妈有什么关系呢?

"

"怎么能不怪她?

"阿信辩解道,"这一切都是她造成的,本来我生活得好好的,她非要和我爸爸离婚,非要到外公的公司去,非要卷入这种争钱夺利的斗争中,所以我恨死她了。

"

"我们先不去讨论父母离婚的原因,总之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我想问一下,不管母亲是劳动所得也好,争权夺利也罢,谁是最大的获益者?

"

"这个?

"阿信想了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好像是我吧。

"

"为什么用好像?

"

"就是我,如果不是这样,20岁的我不可能有现在富足的生活。

可是我真的感到很痛苦,不能像他们那样心安理得地去享受,去生活。

这一切还是怪我妈妈。

"

这时我说:

"你刚才说自己是个淡薄名利的人,你现在能肯定这一点吗?

"

"好像不能,其实我也很想得到更多的钱,但是这样似乎又让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耻的想法。

"

"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思考和矛盾的?

"

"确切地说,从我父母离婚后,就开始这样想了。

自从开始在外公家生活,我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中,学会了享受、享乐和大把大把的花钱,但是我又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不对。

"

看到问题的根源慢慢开始浮现,我说:

"你仔细想一想,是什么让你难受,生活上极大的满足和享乐,为什么反而会痛苦呢?

"

"不知道,这也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说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

"当这些冲突来临的时候,你是怎样应对的?

"

"就是很烦,除了疯狂地花钱以外,就是和妈妈吵闹,感到我今天在家族中没有地位和内心的冲突都是因为她太懦弱了,不会为我争取权力。

为此我妈经常说我是一只白眼狼,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那么排斥她。

"

"其实,从发展的观点来看16岁之前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大多数的模式都是在这之前建立的。

而你的这些认识系统中,确认自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一个痛恨不劳而获的人,认为用欺骗的手段从亲人那里获取利益是可耻的行为"看着阿信不住点头,我接着说道,"这些都是固定在你脑海中的判断标准,而且你也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但是16岁以后,环境变了,以前梦想的东西突然得到了,以前没有经历的东西突然来临了,你的认识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也就是你以前最为不齿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而且还包围着你,你真实的感受着这样生活的舒适和安逸,但是内心又觉得罪恶和不接纳,这样整个人就处于一种自我冲突中,这时候的你必然是焦虑的。

"

"对啊,真的很痛苦。

"阿信回答到。

我说:

"而母亲又不能体会到你这样的冲突和焦虑,你又不去和她沟通,在她的眼里,给予了你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你自己的学习也那么优异,她觉得你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难受的。

"

"对对对,"阿信急忙插话"我妈经常说我无理取闹,不可理喻。

"

"是啊,"我说道,"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缺乏真诚的表达和沟通形成的代沟吧,母亲认为你的生活无可挑剔,你内心的冲突却让你很难安心,再加上母亲一个人风风雨雨、摸爬滚打,支持这个家,也难免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们的冲突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

至此,阿信终于明白了自己和母亲之间冲突不断的根源所在,也开始发现自己认知系统中相对滞后的观点和模式。

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从接纳现实、接纳自己到接纳命运、接纳母亲,阿信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对自我进行了逐步的整合,开始了"活在当下,活在现实"的健康生活,和母亲的关系问题也就不治自愈了。

--问题背后--

青春期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些观念的形成受个体的生活、经济、家庭背景的影响,有些关键的信念,尤其个体对自我及现实的认识是和自己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

当生活方式、成长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出现两种认知系统互相冲突的混乱局面。

这时候的个体本身处于一种无所适从、自己和自己作对的焦虑状态,很容易和外界发生摩擦,尤其是内心相对比较安全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亲人。

所以,当生活发生重大的改变的时候,青少年感到无力应对和整合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疏导。

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垫定基础。

生活中,难免会和孩子发生亲子冲突,心理学家告诉你应该怎么处理。

案例一:

孩子要求跟妈妈睡

  

A。

不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B。

没什么不可以,反正也不妨碍我。

心理学家的解释:

孩子需要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是他没有能力介入的,接受这一点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可以对孩子说: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的空间。

爸爸和妈妈有自己的床,你也有你的床。

爸爸妈妈睡在一起因为我们相爱,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也爱你,但是另外一种爱。

现在,我们可以聊一会儿,但一会儿你得睡到自己床上。

案例二:

孩子松开你的手乱跑

  

A。

你会抓住他,紧张地摇晃他,当大家的面训斥他。

B。

控制自己的怒火,坚定地告诉他,“在大街上不能乱跑,因为很危险。

  

心理学家的解释:

如果你不给孩子立规矩,他将生活在不安全中,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

为了孩子的成长,你有义务对孩子提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坚决地说“不”。

  

把你的家规明确地传达给孩子。

比如“在大街上你不能松开我的手。

”给他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然后监督他做到这些要求。

如果做不到,可以让他尝一尝不遵守的“后果”。

明确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让他变得更有教养。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要慢慢放松缰绳,让孩子能逐渐独立。

案例三:

  

离婚时,如何给孩子解释

  

A。

你对孩子说,他去旅行了。

  

B。

给孩子解释事情的真相。

心理学家的解释:

对孩子说真话,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原则。

沉默或者隐瞒真相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小孩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可能以为爸爸离开家是因为不再喜欢他了,会引发孩子的自责。

但要注意,说实话不代表你要向孩子讲述你的私生活,不必告诉他“自从爸爸离开后,我生活在痛苦中……”孩子不是父母的知己,你只给他讲述和他有关的事情就可以了。

 问:

“男孩,3岁半,独子。

很易动怒和发脾气,不易去认错,唔衰得!

(“唔衰得”是广东人俗语,意思是不能给别人看低)。

李先生,我要怎么办?

   答:

独生子是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

理由是平时成年人把他捧得太高了。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有人都疼惜他,老说他有本领、说他好、说他乖等等。

这样,他当然认定自己有很高的地位。

而另一方面,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去教孩子发展出足够的能力以支持这个地位,做出配合这份地位的事情。

既然说得他有那么高的地位,但他又无能力做出配和这份地位的事来,他的内心当然辛苦,发怒和有脾气便是征状。

   我的建议是:

第一步,用EQ型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去消除他的脾气。

每次孩子发怒时,先照顾他的情绪。

   第二,为他制造培养出能力的机会,多找些在他能力范围边缘而花时不多的事情让他做,更暗中助他提高能力(而不是代他完成),例如无意中说出方法等。

做得好,告诉他做得好;做得不好,告诉他不够好,同时说知道他还可以做得更好,相信他有这种能力。

用这样的鼓励去不断引导他。

   第三,不要强迫他立即认错。

事实上他不认错是表示他的自信心不够。

自己内在的能力已这么少,再去认错,岂不是变相地表示自己力量要再减少?

他一定不肯的。

   如果用得好的话,他这份好胜要强的个性可以推动他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为他要在人前展示本领,所以可以引导他去学、引导他做得好,不断地鼓励他,使得他真的不会在人前失败。

在别人面前不强迫孩子认错,之后两人私下谈谈怎样帮他,让他能掌握有关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这样,他内心会产生很多自我推动的力量,同时感到家长是真的支持他的。

   这个孩子似乎已建立了一个心理模式:

就是不敢去做,做不到又发脾气要别人替他做。

若是这样的话,他长大了便会十分依赖身边的成年人。

如此,他不能发展出成功的、自己的力量。

所以在改变他的过程里,他可能会有脾气,或者有情绪。

家长应该在环境许可下,用耐性去引导孩子。

   譬如,当他坚持要你为他做点事情,或者要你买东东西给他时,若你认为不应该的,便不要买。

这样,他当然有情绪,可能哭闹。

但你不要因为他有情绪,或者那情绪已维持了很久而改变立场。

你要坚持立场,只不过同时要运用EQ型处理情绪的技巧。

例如他哭闹,你便走过去用EQ型的第一个步骤来肯定他的情绪。

你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说:

“怎么了,觉得不开心吧?

觉得很凄凉吧?

看见你这个样子我心里也很不舒服。

”就这样分享他的情绪,

   初时,他可能表现出赌气的态度,拒绝你的关怀,这时,你可以走开,一会儿再回来,依然用同同样的方式跟他说话,意思是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方面,仍可与他分享,因为你明白和在乎他的感受。

甚至,告诉他,他有这样的情绪,你觉得难过,因为你是很心疼他的,见到他这个样子你的心里不舒服,但这件事确是不应该的,但是两人谈谈,可能会找出其他的办法。

用这样的方式,家长可以慢慢地改变孩子的情绪模式,使他渐渐地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情况。

   我建议家长参考其他的有关技巧,例如怎样称赞孩子、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耐性、令他注重过程多于结果。

教他不要和别人比较而只和自己比较等。

这些对孩子都会有帮助。

 

亲子冲突案例之"我不是坏女孩"

"我不是坏女孩" 

正在上初二的蕾蕾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不论是行伍出生的父亲还是当医生的母亲,对她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蕾蕾也非常听话,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连年被评为市三好学生,是他们大院里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

就这样,在听话、乖、优秀的包围中,蕾蕾上完了小学,顺利进入了初中。

这个时候有两件事情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一是父亲被远调外省工作,每年回家的时间很少也很短,她觉得再也不用怕天天被爸爸盯着写作业、看书了;二是初中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中学,不再向以前的部队学校那样管理严格,让她感到了更多的自由。

就这样,在家里没有了爸爸的紧盯,在学校没有了教官的严厉,蕾蕾觉得自己像离开笼子的小鸟一样,可以自由飞翔了。

从初中开学的第一天起,她就觉得她的同学每天都会给她很多惊奇,在以前,抽烟、喝酒在她的世界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概念,至于逃课、早恋等更是想象之外的事情。

但是她很快就发现,在她同学的眼里好像抽烟、喝酒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逃课、早恋更是家常便饭,至于顶撞老师、挑战学校管理制度更是倍受大家推崇和赞扬的事情。

在那段时间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太精彩了,就是一个字--酷!

"从小争强好胜的蕾蕾,是决不能允许自己"不酷"的。

于是,背着妈妈她学会了化妆、抽烟、喝酒,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零花钱也要得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班主任的电话才让蒙在鼓里的妈妈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妈妈赶到学校的时候,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素面朝天、衣冠整齐的蕾蕾,现在却在一张被粉底霜涂抹成惨白状的脸上,添了一张被鲜红色口红浸染过的血盆大口,被画成熊猫一样的两个黑眼圈中间,厚厚的睫毛膏在每次眨眼睛的时候似乎都要成块成块往下掉。

这还是那个连年评为市三好生的乖乖女吗?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听到老师说从开学一个月后蕾蕾基本上都是这样来上学,并且这次叫家长的原因是因为她参与打群架的事情,妈妈当时的感受基本上可以用绝望来形容。

后来在做家庭治疗的时候,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的原话是"当时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闻讯请假回来的爸爸,更是不能理解女儿的变化,当他正要开始沿用过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时,没想到遭遇了一顿雷电般的"反攻",盛怒之下的爸爸平生第一次打了她,看着她抱头痛哭的样子,爸爸也不禁泪流满面,一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无奈和痛苦的煎熬中。

没想到这次挨打,不仅没有让蕾蕾的不良行为有所收敛,反而使她的行动从地下转移到了地上,她开始当着爸爸妈妈的面抽烟,带着同学周末来家里喝酒,浓妆艳抹出入部队大院,买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衣服......对于父母的教育不是当面顶撞,就是置之不理,学习成绩也由初一时的缓慢下滑开始演变为一落千丈。

直到初二,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上所有的科目都不及格,甚至出现了个位数的分值,这个曾经以成绩优异成为榜样的女孩,第一次感觉到一年以后自己将面临上不了高中的威胁,"如果上不了高中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

"而且一直和父母这样闹着,看着他们常常唉声叹气的样子,尤其是爸爸半年时间明显衰老了许多,偶尔也会让蕾蕾感到自责和内疚,毕竟从小接受的教育在她的内心还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真要做到洗心革面、重新开始学习,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而且她觉得像小学时候那样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自己实在太痛苦了,那样的生活已经离自己很远了。

很快,这种迷茫和困惑开始在她心中蔓延,当她开始为自己的现在矛盾,对自己的未来担心的时候,她又忍不住想去喝酒、想抽烟;当她想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谈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没有勇气更没有这样的机会。

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在一次上网的时候她突然产生了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念头,于是在预约的时间,我在工作室见到了这位"酷"女孩。

由于这是一个主动求助的女孩,我们很快就进入了咨询状态。

她告诉我,"现在内心最大的冲突是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以后将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我不这样,我还有机会吗?

"

我问蕾蕾,我要她想象一下,如果她按现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自己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是初二,那么初三的蕾蕾将会是怎么样?

在我的指导下,蕾蕾闭上眼睛开始向我描述,声音极其的低沉,随着她的描述,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一幅景象:

在学校里,蕾蕾和三五个太妹那样的孩子招摇过市,由于听不懂课,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中午休息的时间里和一些她的男女私党在超市里吃东西,大谈时尚,谈明星,谈同学间的八卦。

放学时候一般都成群结队在学校门口等待高年级和外校的同学追逐打闹。

直到天已擦黑,才不得不回家。

到家以后一般都是吃饭睡觉,和家人不沟通,认为代沟是无法逾越的。

周末的时间就是浓妆艳抹地在西单华威商厦秀时装,结交新的朋友。

这时我感到蕾蕾还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孩子,同时我也感谢她对我的信任。

我问她:

"初三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景象中的渡过的,那么你觉得快乐吗?

"

蕾蕾:

"有的时候快乐,有的时候不快乐。

"

我说:

"我也感受到了一些快乐,比方说你有很多朋友,谈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也可以将自己打扮得特别的漂亮,展示给同龄的朋友。

"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

"我不好看。

"

我再问她:

"在什么情况下就不快乐了?

"

蕾蕾:

"我很害怕见到熟人,见到我小学的同学和老师。

我想他们看到我都会很惊讶,也会很瞧不起我。

另外,我很害怕上职高。

因为我从来没想过我会上职高,但是以现在的成绩我只能上职高了"。

我问她:

"怕过去的同学和老师会看不起你,我想问一问,你看得起今天的自己吗?

"

蕾蕾:

"我说不清。

"

经过资料的收集,蕾蕾遇到的困惑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会遇到的困惑。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孩子心理和行为的转折点,孩子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化。

一但没有一个积极的引导,很多孩子就会出现放纵的行为。

蕾蕾一直都是被家长很放心的孩子,家庭的变故使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由于是新学校,老师对蕾蕾原来的情况不熟悉,没有察觉蕾蕾发生的变化。

当情况严重的时候,才和家长沟通,也延误了蕾蕾正常进度的学习。

我抓住了蕾蕾很希望被别人瞧得起,而且不希望上职高的心理为切入点,开始进行咨询治疗。

蕾蕾所说的被别人瞧得起,是盲目的。

在小学的环境中,学习好表现乖巧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瞩目,得到周围的同伴和权威的认同。

到了中学以后,蕾蕾想得到同样的关注,瞩目和认同,但是在这所中学里面,她认为只有酷才能得到学校里面称王称霸的人的认同,并成为焦点人物。

盲目的从众是这个年龄段最大的特征,咨询到了这个时候她的父母和蕾蕾对自己的变化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蕾蕾从小得到的是积极的教育,上名牌大学,做律师是她的梦想。

但她今天的行为让她感觉到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

在咨询中我们认真地分析了蕾蕾的学习状况,由于她小学的学习基础扎实,初一对学习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我给蕾蕾出了一道题:

暑假一共有五十天的时间,你想做些什么?

她说想学习,但是落得已经太多。

于是我给了她一个选择题,一是用五十天去找家教恶补,把初二的学习补上;二是重读初二。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靠近你的梦想。

蕾蕾睁大眼睛看着我,说:

"真的?

"最终蕾蕾和她家人作出转学重读初二的选择,在我和蕾蕾的共同努力下,蕾蕾的身心都在常态下发展。

我相信,她依然会成为同伴中的焦点。

--问题背后--

我们常常用第二反抗期去形容初中的孩子,第二反抗期很像青色的苹果,形状和成熟的苹果很像,但是里面还是有青涩的,他们自认为自己长大了,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有甚者进入了对父母的攻击。

这个年龄段非常重视自己在同龄人眼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

由于具有盲目性,如果是积极的环境中,他们就可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在消极的环境中就可能向负面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时期更需要一些的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渡过人生中这一重要的转折期。

亲子冲突案例之妈妈,其实我爱你

妈妈,其实我爱你

 临近高考还有两个月的一天下午,我接到王琪妈妈的电话,言语中充满了恐惧,而恐惧的对象就是她的大儿子。

她告诉我,王琪在出生不久得了一种怪病,五官长得非常扭曲和难看,到五、六岁的时候病情得到控制,但是从此王琪就长了一张"怪物"一样的面孔,受到周围孩子和老师的嫌弃,而一向漂亮要强的妈妈更是觉得这个儿子让自己丢人,感到在邻居和同事面前抬不起头。

在王琪八岁的时候,妈妈又给他生了个弟弟,弟弟的健康成长给妈妈带来一些安慰,但是王琪就像妈妈生活的一个污点一样让妈妈时常感到忧伤。

作为亲生的母亲又不能对他弃之不管,所以还是对他尽一个母亲应尽的抚养义务,带他四处求医问药、送他上学。

当妈妈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遇到不顺心,就往往会迁怒于王琪,对他又打又骂,甚至骂他"你为什么不去死呢?

""我怎么就能生了你这样的怪物呢?

"事情过后,又感到这样的做法对儿子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貌有缺陷的王琪,在学习上却总是名列前茅,为自己赢得了一些自信。

看着王琪一天天长大,身体一天天长高,妈妈开始有了一种莫明的恐惧,她常常会关注媒体的一些有关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杀害亲人负面报道,总是担心长大的王琪会报复她。

从上高中以后,母亲的目光就不敢长时间地在王琪身上停留,不敢和王琪对视,甚至不敢单独和王琪待在家里,害怕他突然爆发,把她杀掉。

回想这么多年她对王琪的伤害和厌恶,感到自己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觉得王琪完全有理由恨她、怨她、杀她。

这种恐惧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开始加剧,因为她偶尔从王琪看她的眼神中似乎捕捉到了一些什么,让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