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888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

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工程咨询公司

二ОΟ九年三月

一、附表:

附表一:

清拆与搬迁工程工厂企业补偿分项表

附表二:

清拆与搬迁工程土地附属物分项表分项表

二、附件

1、关于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隔离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

2、xx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xx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函

3、项目法人证书

4、资金承诺函

前言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在保证居民饮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生态与水环境质量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作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地下水污染现象普遍,且不同程度地呈加重和爆发的趋势。

由于地下环境的隐蔽性和系统的复杂性,地下水污染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产生严重影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鉴于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构建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治技术、工程与管理体系,对于实现我国生态和水环境安全的国家战略目标十分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水安全问题。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部署和曾培炎副总理指示精神,有效控制地下水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同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附表中,将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隔离、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清拆、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移民拆迁、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建设四项工程明确列入了建设计划。

xx县位于xx省xx平原中南部,属于黄淮海农业开发区,是全国、上海经济区和xx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县域总面积2091km2。

县城现有人口18万人。

根据xx县总体规划,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机械、日用化工、汽车贸易为主。

远期2010年,城区人口为25万人。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县城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目前,xx县城区现状供水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供水能力落后于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发展的要求,不但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制约xx的经济发展。

根据xx县环境监测站对县城饮用水源地所在地xxx水体的监测表明,xxx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因此,能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唯有地下水。

根据xx省地质矿产局三一二队地质队对xx县城周边地区的水源地勘察结果,可供xx县城区利用的主要地下水源地有三块:

(1)城北、城南区可开采量约为2.5~3万m3/d左右;

(2)xx山水源地可开采量仍为1.5万m3/d;

(3)梁桥地区可开采量约为约3万m3/d左右。

其中xx山水源地和城南区的县城东部梁庄水源地均为正在使用水源,其他水源地尚未开采。

根据上述水源地的勘察结果显示的水量,能满足中长期城市供水需求。

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从xx县的实际出发,对上述三块水源地实施保护,对解决xx县城区用水是十分必要、非常迫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受xx县自来水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共分四个子项目:

1)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隔离工程、2)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3)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人口搬迁工程、4)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检测网建设工程。

本册为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我院设计人员通过多次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认真负责的完成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县发改委、建委、xx省地质矿产勘查局xxx地质队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在此深表感谢!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

1.1.2建设地点

xx省xx县

1.1.3项目法人

xx县自来水厂

法定代表人:

xx

1.1.4工程内容

城北城南区、xx山区、梁桥地区三块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约526亩土地范围内人口搬迁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073.05万。

1.1.5工程投资

本次工程总投资1073.05万元。

1.2编制目的

(1)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使xx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清拆与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行性予以论证。

(2)通过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清拆与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行性研究,为今后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1.3编制依据与基础资料

(1)《设计委托书》

(2)《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项目建议书》

(3)《关于xx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执行);

(6)《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修正)》;

(7)《xx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8)《xx县2007年集体土地征用拆迁暂行办法》;

(9)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0)GB5749—200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1)GB/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12)《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于1989年7月10日颁布);

(13)《xx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1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xx县城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6)《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xx省城乡规划设计院)

(17)xx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提供的水源地勘察资料及图纸

(18)xx县1:

10000地形图及社会调研有关资料和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相关的国家规范及标准。

1.4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进行文件编制工作。

(2)参照国内现有技术和水源地保护的成功经验,结合xx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

(3)充分结合xx县的实际情况,在外部独立监测评估机构的帮助下尽量合理的补偿标准。

(4)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利用合理的民主协商制度,使清拆与搬迁工作得以有效、顺利、和谐的完成。

(5)根据xx县水源地勘察结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及农电水利建设等方面规划,拟定出水资源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实施措施。

1.5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为:

根据xx县的供水现状,结合xx县水源地勘察结果、城市发展规划、村镇建设及工厂企业建设等方面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城北、城南区、梁桥地区、xx山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的建设范围、建设内容,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估算项目投资并进行综合社会效益分析。

2城市概况

2.1城市性质和规模

xx县位于xx省xx平原中南部,东经116°15´43″至116°49´25″,北纬32°55´29″至33°29´04″之间,东邻怀远,西接涡阳、利辛,南靠凤台,北依濉溪。

xx县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xx市94km,距xx市100km,距xx市100km,距蚌埠市92km,距xx市80km。

境内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xxx和济祁高速公路穿越县境,305、307、203三条省道交汇于县城。

水运有xxx和xxx河,分别为五级和四级航道。

xx县城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已是“龙山文化”的繁荣地区。

解放后,xx县先后隶属xx专区、xx地区、xx市。

2000年xx市成立,xx县划归xx市。

改革开发以后,xx经济和社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规模由1984年的4.0平方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近18.0平方公里,是xx城市建设以来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特别是,近年来,在xx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一招三化”和“工业强县”的带动下,在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下,xx县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2007年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60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7家,已初步形成机械加工制造业、农牧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驰牌微型汽车、五洲牌牛肉干、东昕牌放心肉、万佛塔牌水泥、王冠牌雪茄烟、庄子牌白酒、华威和春晖汽车等一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工业产品。

截至2007年底,xx县城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7.6平方公里,以现状总人口17.5万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根据最新的《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确定xx县性质为:

沿淮城镇群内重要工业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最新的《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确定xx县城市用地规模为:

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为35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100平方米/人;

中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45万人,用地规模45.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101平方米/人;

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为60万人,用地规模60.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101平方米/人。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xx县一级地貌分区隶属xx平原,除涡北地区零星分布有岛状残丘外,余均为广阔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北西高南东低,海拔高程21.0~29.5m,自然坡降约1/8500。

微地貌形态可以细分为岛状残丘,河流泛滥微高地,河流泛滥坡平地,河间平地以及河间洼地。

岛状残丘:

分布于坛城、小涧、xx山、石山一带,形如弧岛,海拔高程50~87m。

其中小涧残丘的年代最老,为震旦系石英砂岩、页岩和泥灰岩;坛城、xx山、石山残丘为寒武系豹皮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

目前各山丘均遭不同程度开采,已为负地形,坑深达20~40m。

河流泛滥微高地,主要分布于xxx两岸,形成于xxx近泛滥堆积,地势略高,地表岩性主要为粉土及粉土与亚粘土互层。

河流泛滥坡平地,分布于xxx流泛滥微高地西侧以及其它河流两侧,形成于河流早期泛滥堆积,地表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

河间平地,分布于河流之间,是本区主要的微地貌形态。

地势低平,成因复杂,地表岩性为灰黄、灰黑、黄灰色粉质粘土,致密坚硬,呈块状和团块状。

河间洼地,零星分布于河流之间,多为封闭的蝶形洼地。

地表岩性多为灰黑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2.2.2气象

xx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根据xx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827.7mm,最大降水量1444.5mm(1954年),最小降水量360.7mm(1936年),每年6~9月降水较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尤其是七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的22.5%,而无月份和次年十二月份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6%。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24.1mm,6~7月份蒸发强烈,月均蒸发量高达150~160mm。

县城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4.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7.1℃;元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0.5℃。

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七月份和二月份,分别为40.3℃和-23.3℃。

2.2.3水文

xx县境自北向南澥河、北淝河、xxx、芡河,xxx河五条东西流向的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流经本境总长173公里,106条大沟(集水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3年或5年一遇)分别注入。

境内年降水量17.3亿立方米,地面径流5.38亿立方米(夏季约占62.9%),丰水年超过10亿立方米,枯水年小于l亿立方米,xxx、xxx河承接上游过境水年约14.29亿立方米。

xxx、芡河、北淝河过境水很少。

xxx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古称过水:

《水经注》:

“阴沟始,乱荡荡终,别於沙,而过水出焉。

”源于河南省通许县,流经杞县、太康、鹿邑与北干惠济河汇流,经xx省xx市、涡阳县,由田桥入境。

东南流经小涧镇西、城关镇北、全集西、双涧镇北、移村集南至界沟集出境,至怀远县城北入淮。

境内长52公里,两岸37条大沟注入,境内流域面积67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8%。

境内河宽200—300米,深8一10米,平槽流量1500立方米/秒,可常年通航。

自西向东横穿城区,是城区污水的最终受纳水体。

澥河:

源于濉溪县潘庄,由小赵庄入境,流经本境11公里(濉溪、xx二县,以河为界,习称界沟),南岸2条大沟注入,境内流域面积约1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9%。

从叶井子出境,经宿县、怀远至固镇县注入淮河。

北淝河源于河南省商丘市附近,东南流经亳县(现xx市)、涡阳,由小山王家西北入境,东南流经芮集南、唐集、板桥集北、乌集南至瓦埠集北出境,再经蚌埠北至五河县沫河口入淮。

境内长34公里,两岸21条大沟注入,境内流域面积约575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2%。

现河道淤积成喇叭形,不能通航,枯水期涓涓细流,大旱之年,常常断流。

洪水期,渲泄不畅,河洼地多被淹没,水面宽1—2公里。

芡河古河道源于河南省郑州西北黄河南侧,东南流经开封、扶乐、陈县、利辛,由胜利沟口入境,东南流经吕望集、陈桥集南、顺河集北、立仓集南至枣木桥北出境,流注淮河。

境内长46公里,两岸33条大沟注入,流域面积约704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3%。

河道淤积成喇叭形,渲泄不畅,不能通航。

沿岸旱、涝频繁。

xxx河:

系人工河,1971年破土动工,1976年通水。

西起xx茨河铺,东南流经利辛县、凤台县,由港河闸南入境,流经薛集南、新大兴集南,至邹楼东南出境(xx、凤台两县以河为界),至怀远县荆山西南入淮。

流经本境长35公里,北岸13条大沟注入,流域面积为14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7%。

境内河道口宽230米,底宽200米,深8米,正常排洪量2000立方米/秒,分洪量3000立方米/秒,300吨拖轮可常年通航。

2.2.4地震

城区是第四纪堆积地层,厚度199m。

地基承载力为100~150kPa。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未来一百年内,xx县抗震防灾的防御目标为6度。

2.3地质概况

2.3.1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

xx县中北部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xx地层小区。

自上太古界五河群至新生界,除中、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及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缺失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区内松散层厚0~450m,基岩除零星出露外,绝大部分埋藏于松散层之下,埋藏状况详见松散层厚度值线图。

2、构造特征

本区的构造运动主要为造陆运动,褶皱仅限于城东部板桥煤田~许田童煤田以及县境以北煤田地区,为一庞大的、宽缓的、复杂的向斜系统。

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图1—5)。

北北东向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多数倾向北西,倾角65°左右,商业局层性质为近断层,断距较大。

自西向东分别为向阳集断裂(F1)、坛城断裂(F2)和陈集断裂(F3)。

近东西向断裂均为推测断裂,延伸大,切割深,为多期活动的区域控制性大断裂。

县城南部的双涧断裂(F4)和县城北部的小涧断裂(F5)均属此类断裂。

其它断裂规模较小,仅数公里至十数公里,主要为燕山期以来形成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断裂性质主要为张性~张扭性,倾角陡立,多在75°左右,断距不明显。

2.3.2水源地地质条件

1、地层

根据勘察及以往钻孔揭露情况,地层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碳系、二迭系、第三系以及第四系,地层基本特征详述如下:

(1)青白口系八公山群

分布于勘察区的西南角,岩性主要为青灰、紫红、灰黄色泥质灰岩、泥灰岩夹钙质页岩、钙质粉砂岩,不整合于五河群之上。

厚度不详,一般大于680m。

(2)震旦系上、下统

分布于勘察区的西南部,岩性主要为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

呈北西~北北西向展布。

(3)寒武系

区内寒武系发育有上、中、下统(∈1、∈2+3)。

根据钻孔揭露地层特征,仅区域地质资料又可划分为猴家山组(∈1h)、馒头组(∈1m)、毛庄组(∈2mz)、徐庄组(∈2x)、张复组(∈2Zx)等。

(4)奥陶系

区内奥陶系主要分布在水源地的东北部,主要为中、下统,由于缺泛资料,未加细分统称为奥陶系中、下统,主要岩性为灰、灰白色,黄灰色花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泥质灰岩;埋深150~200m,走向北西。

厚度约107~210m。

(5)石炭系中统:

区内石碳系中统分布在图幅的东北部的王桥~鹿庄~老林前庄~大方庄一线。

主要岩性为铅质、铁质粘土岩,粉砂质泥岩夹青灰、浅肉红色灰岩。

厚20—40m,埋深大于200m,走向北西~北北西。

(6)二迭系

区内二迭系上下统分布在图幅的东北部,上伏于石碳系中统之上,呈假整合接触。

主要岩性为泥岩,中粒砂岩、砂质泥岩、石英砂岩等。

走向北西~北北西。

埋深大于30m。

(7)下第三系

本区主要有下第三系始新统界首组,分布于图幅的东北角。

岩性主要为褐色、灰棕色的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底部浅色砾岩。

(8)上第三系

中新统(N1):

泥灰岩、含砾钙质泥灰岩,主要分布在河区的东北部即板桥西北大付庄一带,厚20—30m,灰白色。

角砾岩:

分布范围狭窄,仅沿七里白~姜桥一带分布,厚8.2~40.1m,宽600m左右,灰白色,角砾成份为灰岩、砂质灰岩、泥质灰岩等,岩溶发育,部分呈蜂窝状。

泥岩:

颜色主要为紫红色,次为棕黄色、棕褐色。

含豆状铁锰结核和不规则钙质团块,底部钙质碎块富集,厚10~35m,分布广泛。

少数覆盖在寒武系地层之上。

上新统(N2):

广泛分布全区,厚8~40m,颜色主要为灰绿色次为青黄色、棕红色。

岩性主要为粘土、泥岩和泥灰岩。

(9)第四系

更新统(Qp):

钻孔揭露该统较全,分布广泛,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更新统(Q1)、中新统(Q2)和上更新统(Q3)。

下更新统(Q1):

青黄色、灰黄色、灰绿色粘土、浅棕色、灰褐色含铁锰质结核的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底部1~4m见一层褐黄色细砂,厚10~23m。

中更新统(Q2):

下部以湖相沉积为主,上部以河流泛滥沉积为主,厚约8~22m。

岩性主要为浅棕黄色粉质粘土,次为青黄色、灰黄色粉质粘土,见1~2层厚1~3m褐黄色、浅灰色粉砂。

上更新统(Q3):

河流泛滥沉积,厚约13~34m,具有典型的河流相结构特征,发育2—4个沉积韵律后,韵律层下部一般为灰黄色粉土、粉细砂,结构松散,分选良好。

上部主要为灰黄、黄灰色粉质粘土,结构致密,呈块状、团块状,含钙质结核和铁锰结核。

全新统(Q4):

灰黄色粉土、粉质粘土,结构疏松,厚约0~5m,主要分布在xxx和北淝河两侧。

2、构造

本区区域上为一宽缓的向斜系统的左翼,水源地范围看为一宽缓的复式背斜,背斜的核部在xx山西侧,两翼不对称。

西侧在xx城区受北西向的F6断裂控制,形成一大沟。

沟西为震旦系及前震旦系地层,为一单斜构造。

北部有一北西西向区域性大断裂(F5断裂)。

另外发育有一些小规模的走向为北西~北北西向的高角度断层,多为正断层,断距不大。

但造成节理、裂隙发育,从xx山、石山子露头区看,裂隙发育,主要有五组。

2.4供水现状

xx县城主要以地下水为水源。

原有水厂两座,一水厂位于涡南城区西关外,原取水方式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后因xxx水体污染严重,水厂改取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供水能力为0.8~1万m3/d。

由于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厂内的水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深度不够,供水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二水厂建成投产后,一水厂停产关闭。

二水厂位于涡北,设计规模为5万m3/d,其中一期规模为2.5万m3/d,现实际供水量为1万m3/d。

城区大部分工矿企业用自备井,自行开采地下水。

据统计,自备机井共274眼,出水量约3~4万m3/d。

另有部分居民尚未用上自来水,靠小井抽采8米以上浅层地下水。

现状供水主要存在问题是供水量不足。

2.5地下水水源地概况

根据xx省地质矿产局三一二地质队的水源地勘察成果,按照富水区段的分布与埋藏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等,计算出的Q开—58908m3/d,可能的大致分配情况是:

(1)城北、城南区约2.5~3万m3/d左右;

(2)xx山水源地仍为1.5万m3/d;

(3)梁桥地区约3万m3/d左右。

xx山水源地是1999年已探明的同类型中型水源地,自2001年3月以来,平均以1.3~1.4万m3/d(最大为1.5万m3/d)的开采强度,至今已连续开采了6年多,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从1999年水位埋深5-7米,到2007年5月中心水位埋深已达28米(xx山水源地3号井,紧靠公路北),出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质也有变化,应合理调整开采井组和开采量。

增大开采井井距,可在水源地的西北、东南部,在浅震比较好的异常点处增建2—4口井,一是可留出必要数量的备用井,二是可分散开采减少水井间的干扰,提高经营效益。

通过勘察,城北富水区,日供水能力预计可达10000~30000m3左右,城南富水区,日供水能力预计可达10000~35000m3左右。

梁桥富水区,在xx山以东至板桥之间,为一供水靶区,为中、上寒武和奥陶系裂隙岩溶水。

奥陶系是华北地区典型的富水岩层,而且构造对贮水也较为有利。

该区有望建成集中供水水源地。

日供水量有望达30000m3/d左右。

 

3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项目背景

1、我国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有三亿多农民饮用不合格的水,农村饮用水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的比例约为六成六,有三成四的农村人口饮用水存在水质污染或者污染隐患。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OO六年六月发布的《一百一十三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有十六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一成四;有七十四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百分之二十点一;有五点二七亿吨水量不达标,占重点城市总取水量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三。

近年来,有水不能喝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国共有饮用水源地超过三千一百个,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五千七百多个。

2、淮河流域水资源污染导致流域内城市供水不足

据《2007年xx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xx段总体水质轻度污染。

11个断面中,年均水质为Ⅲ类的断面有2个,占18.2%;Ⅳ类有9个,占81.8%。

xx王家坝入境断面和滁州小柳巷出境断面水质均为Ⅳ类。

与上年相比,干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干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以高锰酸盐指数单指标评价,淮河干流水质良好)。

淮河主要支流总体水质重度污染,较上年无明显变化。

其中,9条入境支流的29个监测断面中,劣Ⅴ类的占75.9%。

xxx、颍河、奎河、惠济河、黑茨河、泉河等入境支流长期重度污染。

出境支流史河水质由上年的良好转为优。

支流省界断面中,入境断面有9个,年均水质为劣Ⅴ类的占66.7%。

支流省界断面总体水质较上年无明显变化。

淮河支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地表水污染导致流域多数城市只得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城市供水严重不足。

3、党中央、国务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环保总局《关于全国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机物污染情况的报告》上批示:

“饮水安全涉及群众利益,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

赞成所提各项措施,要狠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