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98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

(笑)靓,(笑)不靓。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

杨贵妃、王昭君、貂禅和西施她们都是靓妹,她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么西施主要靓在哪里呢?

为什么东施效颦不美?

效颦是什么意思?

西施靓在忧郁,靓在忧郁这种气质。

“颦”是皱眉头的意思。

“颦”是皱眉头,是一种忧郁。

西施是以忧郁见长的,忧郁是一种气质。

你们忧郁吗?

不忧郁。

真的?

啊,你们是阳光少年,所以不忧郁。

美人她一忧郁,所以就更美。

(出示投影:

忧郁是美丽的)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忧郁的内容是美丽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初中学过的《诗经蒹葭》,背得下来吗?

背得下来。

那好,大家一起背诵一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不错不错。

诗的后面应该是“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但是,我听你们这样一读,觉得不过瘾,应该要稍微慢一点,深情一点。

老师深情的示范朗读了一遍: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男同学说说是写的什么内容

(男)爱情。

是不是男孩子追女孩子呀?

(男)是。

追到没有?

生(男):

没有。

为什么没有追到呢?

因为“在水一方”。

那么女同学说说是不是写女孩子在追男孩子呢?

生(女):

不是。

那一定是男孩子在追女孩子。

对。

那也不一定。

在古代女子追求爱情还是很开放的。

《诗经》里有很多诗都是这样的。

追求美好的爱情,但是在水一方。

这是忧郁的,也是美丽的,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内容非常普遍。

那么到底什么是忧郁呢?

忧郁是一种气质,与人的灵魂深处情感是息息相关。

是美好事物悄然逝去的伤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尊严、自由、人性远离却不可逆转的忧伤。

是人类一种深情的高级情感。

简单的说,忧郁是一种气质,是美好人性与现实的不协调,它最能触动人的心灵,引起感情的共鸣。

今天我们就以张洁的《拣麦穗》为例谈“忧郁为什么是美丽的”。

张洁是继冰心之后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作品主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世界上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去了》。

她曾经说过:

“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

关于童年时代的那些回忆,往往充满苦涩,留恋的是那单一而天真的心境。

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请同学们翻开书68页,把课文的第一个片段和文章最后两段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课文。

我想请你们自己评价一下你们的书读得怎么样。

还好,一般(学生自由的说)。

觉得还好就是不满意,觉得一般就是还过得去。

那么到底该怎样读呢?

我们等会再来读。

下面先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哪位同学先说?

本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在以前拣麦穗的时候有一个遐想,给一个老头当媳妇,但是等她长大了,这个老头又死了。

所以她怀念他,感激他,也有一些伤感。

一个小姑娘有一个遐想,给一个老头当媳妇,她长大了,老头死了。

她怀念他感激他。

这是你的观点,其他同学呢?

哪位接着说。

文章以姑娘们拣麦穗开头,然后就讲了文中的我小时候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的一个很纯真的原因就是她想吃灶糖。

老汉对她也非常好。

后来他们之间就互相疼爱。

后来等小姑娘长大了,她明白这些情感的事情。

但是卖灶糖的老汉还是对她非常好。

再后来,卖灶糖的老汉去世了,姑娘也很伤心。

这位同学的概括比前面的同学的概括多了一些内容,那就是先讲到了拣麦穗的情况。

这很好,但是有一句话,我可以跟你商量一下。

这句话是“他们之间就互相疼爱”,小孩跟老人互相疼爱,你觉得准确吗?

大家觉得准确吗。

不准确。

这个我们是商量,不能一扳子把人给打死了呀。

既然大家认为不准确,那应该用什么词语呢?

关心、关爱。

“关心、关爱”看起来比“互相疼爱”要准确些。

好,还有那位同学自告奋勇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这篇课文之所以叫做《拣麦穗》,更多的是注重作者在小时侯拣麦穗的时候伴随的那些遐想。

我认为除了刚才两位同学说的一个卖灶糖的老汉给作者的怀念之外,更注重的是作者儿时拣麦穗时缝补的一些遐想的遗失,感觉忧郁,感到一些伤感。

请坐下,刚才她的补充是说儿时的一些遐想和忧郁。

三位同学是三个观点,我想还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实这篇文章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概括内容,就是把最核心的内容抓出来,拣麦穗首先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在那个地区有一个拣麦穗的风俗,对不对。

是什么风俗呀。

拣麦穗。

就拣麦穗的风俗?

她们拣麦穗是为了做什么呢?

备嫁妆。

备嫁妆,出嫁,这与什么有关

爱情。

与爱情有关。

这是第一个内容,写拣麦穗的风情。

第二个是我小时侯与一个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

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如果要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内容的话,就尽量的抓住要点。

我刚才说的两句话:

一是拣麦穗的风情,一是我与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全文实际上是写了两个矛盾。

那么是哪两个矛盾呢,我们先不说,我们看课文。

莎士比亚说:

“少女可以为失去的爱情而歌唱,守财奴却不能为失去金钱而歌唱。

”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不明白。

一个少女失去爱情是多么忧伤的事情,为什么还可以歌唱呢?

忧郁是美丽的(笑)。

啊,忧郁是美丽的。

爱情是美丽的,那么守财奴为什么不能为他失去的金钱歌唱呢?

那是忧愁。

有同学说那是忧愁,其实守财奴他们的心灵是丑恶的,不值得歌唱。

那么,莎士比亚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我们说忧郁是美丽的,首先要看是什么题材。

东施效颦不好看,西施不用效都好看。

这就是她有这个气质。

所以忧郁是美丽的,首先要看选材。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个片段,我们要用简短的话来把第一个片段的两幅画概括出来。

女同学读前面的,我读中间的,男同学读后面的。

你们刚才说自己读书读得一般,现在就先改变一下,读慢一点,深情一点,预备,开始。

同学们和老师分别读书。

老师读书时特别注意示范作用。

刚才我们又读完了一遍,应该说比开始要读得好一些。

那么女同学说说,你们比男同学是读得好一些吗?

是。

那男同学你们说说是比女同学读得好一些吗?

那我呢?

(笑)我们读得好些

(笑)啊!

那好,那好,看来我得要好好向你们学习了,尽量把书读得更好。

这个片段我们刚才说到了是写农村拣麦穗的风俗,是关于爱情的风俗。

这里面有两幅图画,想想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两幅图画,第一幅图画是什么,第二幅图画是什么。

哪位同学想好了?

这位女同学,你看起来很机灵,一直想说,但没有机会,好,你现在先说。

我觉得第一幅图画是说拣麦穗之前的姑娘们的一些遐想吧。

拣麦穗之前?

还没有拣就遐想了?

是拣之前还是拣的过程中?

在没有拣之前,先描述了一个场景,然后是一些姑娘的遐想。

那这个场景怎么样?

朦朦胧胧的吧。

朦-朦-胧-胧-的-吧?

好象自己不太有信心。

那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

文中有讲到“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这些,整个场景的构造有些朦胧。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的感觉非常准。

要充满自信,好,继续。

第二个场景是这些姑娘在出嫁的时候另外的一些想法。

什么想法?

现在的一切跟当时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不一样,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变了味”。

对,就是感觉很失望。

好。

谢谢,有没有哪位同学补充的,或者提出不同的想法来。

我觉得第一个场景应该是写那些姑娘们拣麦穗时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前面的同学说是拣麦穗前,你说是什么时候呢?

拣麦穗的时候。

一个是说拣之前,一个是说拣的时候。

好,继续。

然后是作者对那些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吧。

对那些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那她们有什么命运呢?

她们不是幻想爱情了吗?

嫁出去时幻想与现实不一样。

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有没有其他的新观点?

(思考)

一个是爱情的幻想,一个是幻想与现实的距离。

好,谢谢。

其实就是这样的两幅图画。

第一个是:

远处是月残星疏的清晨,姑娘们跨着篮子拣麦穗,一边拣,一边在心中畅想未来的美好爱情。

这有点像那个挤牛奶的女孩,听说过这个女孩的故事吗?

听说过。

挤牛奶的女孩挤了牛奶,然后去卖钱,买布,做漂亮的裙子,然后就可以跳舞,然后就可以嫁给王子。

最后竟然跳起来了,结果牛奶就泼了。

故事是这样的。

第二个是:

当姑娘们辛辛苦苦的拣,辛辛苦苦的缝,一边缝进自己的爱情幻想,精心的准备嫁妆,结果嫁出去的时候全都变了味儿。

两幅图画就是这样的。

(出示投影)幻想中爱情温馨的美丽图画,现实中爱情失落的忧郁图画。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同样在这个片段里,写我和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有两幅图画。

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快速浏览课文。

有没有哪位同学想好了的,同样是两幅图画,它的事情是“我”与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看怎么样概括这两幅图画。

好,这位同学,我看你的眼神就是还想继续表达。

请。

我觉得是描述了我和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我和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那么还有一幅图画呢?

作者痴想自己以后出嫁时的一些场景。

还有哪位同学来表达。

干脆一个女同学,一个男同学,这样比较好些。

好,这位男同学,你来说,你坐在这位女同学的旁边,应该主动些,她刚才回答得那么好,下面看你的了。

我觉得第一个画面也是写她与那个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然后第二个画面是当她说她要做老汉的媳妇时的那句话传到老汉的耳朵里时的场景。

那么她跟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有没有发展下去呢?

(沉思一会)有。

一直继续下去了?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是老汉最后去世了。

老汉最后去世了,他们这个爱情故事也划上了句号。

好,再请一位女同学老说说,不要紧张,没有关系。

我也觉得最开始是天和老汉互相体贴,爱护,然后就是老汉去世了,他们的爱情就结束了。

结束了,结束之后她还有没有想法呀?

她可能会对老汉有一些淡淡的思念。

淡淡的思念。

是淡淡的思念还是浓浓的思念呢?

大家说说看。

浓浓的。

这个故事的第一个画面是她与老汉之间的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一个老,一个少,童话般的,童话般就是纯洁的意思。

第二个画面就是老汉去了,她常常怀念他,常常想起那个承载着她的童年爱情梦想的那个猪肚一样的烟荷包。

怀念烟荷包就是怀念老汉,怀念那份纯真的感情。

(出示投影)“我”享受拥有的童话爱情的美丽图画;

“我”怀念逝去的童话爱情的忧郁图画

我们在进入课文分析之前说过,文章讲的一个风情,讲的一个故事,实际上揭示的两个矛盾。

讲了姑娘们和我两类人。

姑娘们幻想爱情,有没有得到爱情呢

(激动状)谁说没有呀,她们嫁出去了,还没有得到爱情拉。

有没有得到她们幻想中的爱情呀?

那“我”幻想的童话般的爱情有没有享受到呀

(忧郁状)没有哇,那灶糖谁吃了呀?

“我”的童话般的爱情是不是就想吃灶糖呀。

有没有吃到灶糖

有。

有没有享受到爱情的幸福呢?

但是“我”的这种童话般的爱情随着老汉的去世后划上了一个句号。

文章就揭示了这样两种矛盾。

我们借用一句流行的话,意思大概是:

不求天长地久……

只求曾经拥有。

我把这句话一拆分,稍为加工,变成两句话,成为本文揭示的两种矛盾。

(出示投影)关于真爱的两个矛盾:

曾经痴想,但不曾拥有(矛盾一)曾经拥有,不能永久(矛盾二)。

这是文章的内容。

我们从关于真爱的两个矛盾来看,忧郁是美丽的。

忧郁是美好的人性与现实的不协调。

有了好的内容,如果说没有好的表达形式,那么它的感染力也会大大的打折扣。

张洁的散文从内容上讲是一种淡淡的忧郁,从语言形式上讲同样有它独有的特点。

我们学冰心的散文,感觉到它非常素雅,非常空灵;

学朱自清的散文感觉到非常温馨、朴素。

而张洁的散文有学者是这样评价的。

著名学者黄秋耘在评论张洁的文章时这样说:

“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优雅而娟秀的淡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笼罩在一层由温柔的伤感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

”“朦胧薄雾”这个词,刚才同学们提到过,但这样笼统说比较抽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语言形式。

作家汪曾祺说:

优美的抒情文章,不在于怎么炼词,而在炼句。

张洁的散文在语言形式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她非常讲究断句。

说到断句,我先补充一点。

鲁迅先生是文学大师,他在《伤逝》里面是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想写,我将写下我的后悔和悲伤,为子君,为自己。

”这句话原本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我想写,我将为子君和我自己写下我的后悔和悲伤。

”鲁迅先生把状语往后面一放,而且还断开成“为子君,为自己”,那么这种情绪的表达就更加充分了。

我们再看鲁迅的散文《秋夜》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我家的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这句话原本就可以更简单的说:

“我家的后园有两棵枣树。

”如果是你们这样写,那你老师会说“罗嗦”,而鲁迅写就会说“妙”。

那鲁迅为什么这样写呢?

强调。

强调什么?

强调枣树。

强调枣树?

为什么强调枣树?

其实这种单调的重复是反映内心的压抑和郁闷。

这是断句在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表现。

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关于唐代杜牧的诗歌《清明》的故事。

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清明时节……”预备齐。

清明时节雨纷纷……

有好事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新的断句,结果就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那他是怎么断的呢?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直接告诉你们,是这样断句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

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怎么样?

有没有味道?

他是在原有的字句的基础上,重新断句,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而且表情达意更有一番味道。

你们回去后还可以想想,通过断句把它变成一个独幕剧。

接下来我们看本文在断句上有什么特点。

首先我举例:

68面有一句话,“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

”看到这个句子里有一个逗号,这个逗号可不可以去掉?

不可以。

谁说的?

可不可去掉呀?

可以。

去掉后完全没有关系呀。

为什么要加一个逗号呢?

我们先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去文中去找相类似的句子。

阅读课文,找相类似的句子。

找到没有?

找到了。

好,那位女同学先说。

“我站在土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好,请坐下,那位同学继续说。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好,请坐下,其他同学继续。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

都是女同学回答的,男同学呢?

“他那残留在半个葫芦后头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好,请坐下,男同学来。

“我让我娘给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大家笑)

还有没有?

“年复一年。

我看得出来,我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我常常想起他……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这些句子中的逗号都是可以去掉的。

对不对?

为什么要加这个标点?

我们可以仔细的读一读,来体会一下有什么变化。

“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

同学们把自己找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揣摩一下。

哪位同学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好,请这位同学你先来。

这种变化在朗读的时候非常有韵律的美。

有韵律的美。

那这种韵律主要体现在哪里?

首先这篇文章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句子中加一个逗号,使读者在朗读的时候会把节奏放慢一点。

非常适合作者想要给读者营造的那种气氛。

停顿一下,舒缓一下,就像在音乐里面的休止符一样。

文中的这个“多余”的标点,尽管不是句号,只是一个逗号,实际上是增加一种顿挫,适合表达这种忧郁的感情。

如果你们急忙跑到办公室里说:

“老师我很忧郁”(急促且激动的语气),你这是忧郁吗?

或者“老师我很忧郁”(激动但语调很悠长),你这是忧郁吗?

或者说:

“老师,我,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语气平静,语速稍缓)(学生笑)这是不是忧郁呀?

“老师呀--我好--忧郁呀--”,这是忧郁吗?

(学生笑)。

恰当的停顿增加一种顿挫。

多一个标点,把语气打断,不让你一口气把话说完,适合表达这种忧郁的情感。

就像前面提到的鲁迅的《伤逝》一样。

这是断句在张洁散文里的特点。

我们再看段落有什么特点,如果你不能一下子发现,我们可以往后面翻看《我与地坛》,随便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不同之处。

《我与地坛》段落很长

很准确。

同样都是表现一种淡淡的忧郁,但在段落的安排上迥然不同。

本文的段落有什么特点呀?

短、小。

不仅仅短、小。

我们看第一、二个段落。

你仔细研究一下,有什么发现?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

很准确的抓住了这个特点。

一般人在读书时很少这样去关注和研究。

原文的“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

”原本就是一句话,或者两句话,作者却安排成两个段落。

在朗读的时候,这个气流是不是有了停顿呀。

我们再看结尾部分。

它很多段落其实就是一个句群,或者是一个段落。

还有中间部分,也是这样的。

这样多而短的段落在语气上有什么变化呀。

如果我们在朗读时,什么样的停顿最长,什么样的停顿最短?

段的停顿最长,其次是整句,再次分句。

还有逻辑的停顿等。

作者通过段落短而多这种形式,把那种淡淡的忧郁的情感慢慢慢慢的表露出来,一点都不着急。

如果你很着急的话,那不是忧郁,那是悲愤,或者是痛苦,或者是激动。

忧郁的情感,表达时的节奏是比较舒缓的。

这是在段落安排上的特点。

我们再看语言。

张洁的文章在语言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铺陈。

知道什么是铺陈吗?

不知道。

简单的说就是不搞那些排比句。

像朱自清的文章就很很多的排比句,如《春》《荷塘月色》等,而张洁的文章是看不到这些排比句的。

下面我们来看例句,当姑娘们怀着美丽的爱情幻想,嫁给一个与幻想变味的男人时,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

”我们一起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的是“依依顺顺”,而不是“高高兴兴”,或者像祥林嫂那样反抗着,撞着墙,挣扎着。

祥林嫂反抗再婚是典型的情节,而文中的姑娘们却是“依依顺顺”呢?

(学生在思考)

她们出嫁是不是人生一件很美丽的事情呀

是很美丽。

但是她们在出嫁时发现自己的爱情幻想是不是有点变味呀,内心是不是有点忧伤呀。

那应该说她们忧伤的失望的嫁了出去呀?

为什么说“依依顺顺”呢?

这位男同学先说。

如果直接说忧伤地嫁出去,它的意境有点肤浅,用“依依顺顺”可以表达一种忧伤,意境比较含蓄,可以感觉到。

你的意思是说把忧伤藏在里面。

但我还是觉得不过瘾,哪位同学再来,深中的同学应该是全市最好的学生呀。

不要怪我没有水平,你们应该把你们的观点尽情的表达出来呀。

我觉得应该是认命吧。

认命应该是失落的嫁出去或者是平静的嫁出去呀。

祥林搜当初不是拼命反抗自己的再婚吗?

最后反抗无效,就只好认命了,也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

《祝福》看过吗?

那我简单的说下情节。

在封建社会妇女再婚是很不容易的事,祥林搜被婆家逼着再婚时,她拼命的反抗,最后一头撞向香炉,额头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疤痕。

最后反抗无效,就只好认命了,但也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

但毕竟是反抗了呀。

或者依你所说的“认命”,那就干脆高兴地或者平静地嫁出去啊。

但是她已经认为她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呀。

我打个比方。

你是不是深中超长班的学生呀

你想不想去超长班?

想。

但是你现在没有在超长班,你可以痛苦,你也可以高兴。

我看你在现在这个非超长班,也是满高兴的呀(学生笑),你是不是也认命了呀。

(学生笑)那些姑娘们为什么不是高兴的出嫁,而是“依依顺顺”呢?

哪位同学再来说。

我觉得用“依依顺顺”这个词主要是表现农村妇女婚姻的悲哀

回答得比较好,但我感觉还是不到位。

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没有关系。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她们强烈的反抗着,好象又感觉强烈了些,太痛苦了。

如果说高兴的嫁出去,好象也高兴不起来。

她们少女时代怀着美好的梦想,拣了那么多麦穗,准备了那么多嫁妆,但一嫁出去时,发现全变味了。

面对这种现实,她们是很无奈的,那无奈怎么办,只有平静的接受,在无奈之中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依依顺顺。

一种淡淡的忧郁在里面。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话铺陈一下:

为了她们曾经美好的梦幻,为了她们失落的爱情幻想,为了……”简单说就是在句子后面用一组排比句来形容下。

这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呀。

但是张洁的散文在语言上就是不事铺陈,语言很平实。

我们再看小姑娘拣麦穗时,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这在小姑娘眼里是非常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也不铺陈一下,描写一下呢?

(学生思考,但不得要领)

我是这样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