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0137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8、在小莉眼里所有物体都有生命,她常常会对玩具、小草说话。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莉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A.写命题作文

B.为班级设计网页

C.诊断电脑故障

D.完成考试单选题

10、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A.统一学校

B.国立中学

C.中间学校

D.综合中学

11、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

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2、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设立学部 

D.创设京师大学堂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

15、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的现实世界的能力

B.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

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

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教学

16、“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17、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A.接受学习

B.操作性条件学习

C.发现学习

D.观察学习

18、下列选项中关于学术论文的序言部分表述错误的是()

A.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

B.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

C.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D.简要交代研究结论

19、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 

B.策论 

C.诗赋 

D.经义

20、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元教育学

21、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

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A.服从水平 

B.依从水平 

C.认同水平 

D.内化水平

22、在全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4年级小学生)中,研究者抽取了教育水平好、中、差的3个县域,然后在每个区域按照城乡抽取4所学校,并从4所学校中随机抽取20位4年级小学生。

这种抽样的方法是()

A.分段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23、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老马识途

24、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

25、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26、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小学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的行动研究”。

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方面是()

A.创新性

B.价值性

C.具体性

D.可行性

27、“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28、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

B.《生命论》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29、在研究“二战”期间在华犹太人的教育状况时,研究生只查阅了上海档案馆。

指导教师让该生继续到哈尔滨档案馆查阅资料。

这个研究生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违反了()

A.全面性

B.准确性

C.勤于积累

D.善于思索

30、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

A.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

B.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

C.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

D.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

3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

A.工读校

B.半日校

C.列宁学校

D.冬学

32、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于()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功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33、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程序化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合作是学习

D.讨论

3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35、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36、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访谈法

B.问卷法+访谈法

C.问卷法+实验法

D.实验法+观察法

37、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A.《福斯特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 

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

38、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比较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

A.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

B.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

C.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

D.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39、.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

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40、“朱子读书法”中有“居敬持志”一条,其中“居敬”的确切涵义是()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

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

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

41、《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A.“不陵节而施”

B.“学不躐等”

C.“当其可”

D.“盈科而后进”

42、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在家亲自给孩子上课。

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

A.正向显性功能

B.负向显性功能

C.正向隐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43、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44、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45、下列选项中,内外效度都比较高的理想的实验设计是()

A.单组前后测设计

B.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C.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D.所罗门四组设计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2、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3、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含义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试列举教育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并写出相应的格式。

2、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4、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5、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研究者欲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区初中开展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出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寻求相应的对称。

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三所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定点初中,共有96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其中A校256名,B校360名,C校344名。

现拟从中抽取12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用何种取样方法?

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

(2)请按问卷指导语的要求,拟出一份问卷指导语。

(3)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调查,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至少包含5个问题)。

2、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男孩,英语说的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经常会被同学取笑。

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

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

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

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

她的行为是在暗示自己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它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

既然老师都不太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

久而久之,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笨。

卡洛斯终于在拆拼课程(jigsawclassroom)中发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正在阅读约瑟夫﹒普利策的传记。

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这位著名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

普利策的传记太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传记。

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用了分工策略--每小组员各个度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其他成员。

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他阅读小组也有同学承担了跟他一样的阅读任务。

于是,他们围坐在一张课桌旁,认真地研究普利策先生在中年时代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在共同学习中,卡洛斯顺利掌握了这部分阅读内容,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阅读小组。

小组同伴报告完普利策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后,就轮到卡洛斯发言,报告普利策中年时代的重大生活经历。

他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紧张得要命,组里其他同学不帮忙,反而像早已习惯的那样奚落他,嘲笑他:

“啊,你根本就不不了解。

”“你可真是大笨蛋!

”你太笨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

每当听到这种嘲讽,在一旁观察的老师和助手就会插嘴,提些建议,例如”好吧,要是你愿意,要是你觉得有趣,那就尽管取笑他好了。

但是,这么做没法让你了解普利策的中身生活经历。

你得记住,有过一小时考试就开始了!

“准则中提醒让劝阻成员意识到,羞辱卡洛斯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还可能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几天之后,经历几次这样的情形,孩子们逐渐明白,要想学到卡洛斯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就只能留心听懂她所讲的东西。

孩们逐渐变成了非常友好的采访员。

他们不再取笑卡洛斯,而是相仿设法让她把活讲出来,问一些更方便他大声加以解释的问题。

卡洛斯也变的更放松了,而放松又改善了他的够沟能力。

卡洛斯越来越顺利发言,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在接下来的测验中收益。

过了几个星期,孩子们得出结论--卡洛斯并不像她们想的那么笨,她们从这位同伴身上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大家喜欢上了卡洛斯。

卡洛斯也更喜欢上学了,他不再把白人同学当成噩梦,而把他们当成了朋友了

(1)分析教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2)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

(3)结合教例阐述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

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

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

”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

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

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

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

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前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

有三种表现形式:

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2、B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

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

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

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

D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

因此,问题的答案为B。

3、B,解析: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

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

故本题选B。

4、D,解析:

本题选D。

发散思维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5、B

6、A

7、D

8、B,解析:

本题选B。

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9、D

10、D

11、B

12、A

13、C

14、C

15、B

16、B

17、C

18、D

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的序言部分的内容构成。

序言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

序言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是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

三是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序言部分的写作要求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

19、B

20、B,解析: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主张教育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在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研究教育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阿普尔;

元教育学指对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再研究。

答案选B项。

21、C

22、A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的方法。

概率抽样的方法有: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本题运用的是分段抽样。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23、A

24、B

25、B

26、D,解析:

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包括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27、B

28、A

29、A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资料的检索。

首先,检索要全面,即全面性,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

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其次,检索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掌握若干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主要观点。

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在实践中,常常发生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表现为:

(1)曲解引申,主观臆断。

(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断章取义。

(3)脱离实际,追赶时尚。

这名研究生违反了检索的全面性原则。

30、A,解析:

1929年,教育部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把大学(包括独立学院)宗旨确定为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的场所。

故本题选A。

31、D,解析:

群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冬学、夜校、雨校、半日学校、识字班等。

其中冬学是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利用冬季农闲的时候开办的,故本题选D。

32、B,解析:

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

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

33、B支架式教学指的就是将教师的提示灯作为支架,当学生理解知识后,老师的提示就撤去了,即取消支架。

34、D

35、A

36、B问卷适合了解普遍一个地区老师的情况。

访谈适合深度了解老师们的思想。

37、B

38、C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有:

生态化、综合化、跨文化化、现代化。

教育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研究。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39、D

40、C,解析: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的关键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敬”是指读书时态度端正,精神专注。

“持志”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答案选C项。

41、D

42、D,解析:

正向功能是有助于;

负向功能是阻碍;

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

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

43、A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

44、D

45、D

本题考查的是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基本特点。

所罗门四组设计是把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与只有后测的设计加以组合(a与b),将有无前测这一变量纳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变量所造成的差异数部分从总变异数中排除出去,以检验实验处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显著。

所罗门四组设计内外在效度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设计。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

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

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他说: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