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01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的反腐败

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终致“率土分崩”,深刻指出:

“为主贪,必丧其国。

”他即位伊始便把后宫美女释放3000人,任其择偶出嫁。

贞观十二年(638年)出巡山西,浦州刺史赵元楷大肆铺张接迎,太宗斥责他此举纯属“亡隋弊俗”,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

唐朝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是唐律中的《职律》。

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

形象点说,在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县长和处长们)贪污受贿相当于其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唐太宗曾告诫群臣“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而毁了身家性命。

《唐律·诈伪》设有谎报、虚报政绩罪,即自

报、指使下属或授意

他人谎报、虚报均属此列。

《唐律·职制》设有请托说情罪,明确规定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也要禁止。

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只要开口,就要杖一百;如果枉法,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

《唐律》还规定,主管官员受财枉法,受贿相当于一尺

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并且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判处绞刑。

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牛羊瓜果等供馈,或向百姓借贷财物,役使人力等,均以贪污罪论处,以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

而普通百姓盗窃,即使五十匹,只是流放服役而已。

唐代开始,监察官“二周年一替”,且以较快的速度升迁,既鼓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防止了在位长久带来的弊病,因为“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

”唐代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德”、“行”两个方面。

“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对君主的忠、信、笃、卫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政绩的好坏等。

“德”的标准是“四善”:

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简称“德、慎、公、勤”。

这“四善”是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

行能政绩的考核标准有二十七条,称之为“二十七最”。

这二十七条标准是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而言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唐律”中相关反腐败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律》中的《职律》是唐朝制定的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其中有对官员收受钱财进行严格的处罚的规定。

B.《唐律》规定自报、指使下属或授意他人谎报、虚报政绩,是一种犯罪,可以看出唐朝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较为严格。

C.《唐律》也禁止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要杖一百并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

D.《唐律》对主管官员受财枉法有严格的规定,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十五匹判处绞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隋朝灭亡,深刻指出官员腐败的严重后果,并在上任伊始便释放宫女3000,这反映出他反腐的决心。

B.唐太宗反对官员铺张浪费,出巡山西时严厉斥责赵元楷,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

C.唐朝对贪污受贿的处罚十分严厉,规定正七品官员贪污受贿相当于其一个多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D.为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唐律规定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或向百姓借贷财物等,均以贪污罪论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律规定普通百姓,即使盗窃五十匹绢,也只是流放服役,可见唐律对百姓犯罪处罚比较宽松。

B.为了鼓励官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在位长久带来的弊病,唐代开始,实行监察官“二周年一替”制度。

C.唐朝主要从“德”、“行”两个方面对官吏进行考核,“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等。

D.唐朝对官员的考核有明确的标准,有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四善”,还有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的考核标准“二十七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

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

“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

”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

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

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

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

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

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

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

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

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

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

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

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

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

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

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

《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

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

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

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

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

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

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

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5、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时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

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

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

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

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

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

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

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

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

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

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

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

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

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

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

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

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

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

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

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

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

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

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

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

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

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

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

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

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

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

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

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

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

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

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停电燃烛起笔,引发思考,以来电打断思考收尾,前后呼应,

首尾圆合。

中间紧扣“思考”,按时间顺序行文,思路清晰。

B.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将岁月比作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认为在不知不觉中岁月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形象地诠释了“年根儿”的说法。

C.“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

”这句话是说艺术家只要抛弃世俗和虚荣,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就能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典型,他的艺术生命就能达到永恒。

D.作者庆幸自己把时光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为自己抓住了大好时光而感到欣喜,巧妙地照应了前文。

E.作者善于从小事着笔,借一次停电事件挖掘出深刻的生活领悟,由事即理,以小见大,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8、分析“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去?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

9、综观全文,作者对“时光”持一种怎样的看法?

对你有何启发?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

“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

“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

“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0.对下列句子中

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盘旋:

盘桓、逗留

B. 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致:

得到

C. 奔走于形势之途      形势:

局面、状况

D.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壮:

称赞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愿甘于隐居、淡泊自处的一组是(   )

①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②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

③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④车服不维,刀锯不加

⑤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         

⑥盘之阻,谁争子所

A. ①⑤⑥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精华在于,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拼命钻营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败的黑幕。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

的达官贵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

C.本文写法与众不同,通篇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李愿直接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

D.这篇赠序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5分)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释:

①潸(shān)然:

流泪的样子。

②居人下:

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

③客:

诗人自指。

④长沙傅:

西汉贾谊年少才高,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

14、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请简要分析(4分)

15、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2)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西汉诸侯国南越第二任君主赵昧的陵墓堪称史上防盗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能。

B.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感到不满的是,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会计丑闻时,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美国有关部门对中资公司的监管。

C.截至2016年1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已达3.35亿户,坐拥八成4G用户。

在大城市,它的市场占有率更让联通、电信。

A.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B.望洋兴叹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C.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D.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越是发展得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间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B.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显示,中国将于2017年前后发射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的嫦娥五号,对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

C.腾讯公司擅自将《花千骨》改编成有声读物并在其手机APP上播放,被晋江公司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诉至,被要求赔偿七百六十万元。

D.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乱用。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历史教育本质上应该是吸取前人智慧,因为,,。

,。

但历史常常成为人们自豪和光荣的起点,学习历史,很多时候是为了炫耀祖先。

所以,历史真相常常被隐藏或者被扭曲。

①还能照出丑、照出皱纹、照出雀斑 ②由此迅速提高个体和整个物种的生存能力 ③人类具有一个特殊优势 ④镜子不仅能照出人的美 ⑤历史常被人比喻成镜子 ⑥即可以通过文化传播共享生存智慧

A.④①⑤②③⑥  B.⑤④①②③⑥

C.③⑥②⑤④①  D.③⑥②④①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__①____。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__②____。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_③___。

21.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花园里的树木和花都倒伏在地上。

主人询问原因。

橡树告诉他:

“我无法长得像松树一样高,不想活了。

”葡萄说:

“我不能像玫瑰一样开花!

”玫瑰哭道:

“我怎么都没有办法长得像橡树一样高。

”这时,主人发现一株草莓叶子鲜亮、翠绿,似乎比以往长得更好。

主人问他:

“你怎么长得如此健康?

”草莓说:

“您所以种植我,是因为您想要草莓;我是草莓,我就应该有自己的芬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选项对应的原文“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只要

幵口,就要杖一百;如果枉法,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选项少了条件“如果枉法”,混淆逻辑范围。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A【解析】

试题分祈:

选项对应的原文“深刻指出:

(为主贪,必丧其国。

’”,选项把文中的“为主”变为“官员”,张冠李戴。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对应的原文的意思是为了强调对对官员贪赃枉法处罚的严厉,选项为“对百姓犯罪处罚的宽松”曲解文意。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A、(B项材料中说房东知识放了马尔克斯一马,选项中“給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夸大事实。

C《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就开始声名远扬,而不是等到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是所有的拜访者都不怀好意,马尔克斯要躲避的也不仅仅是不怀好意的拜访者。

D项,在中国,马尔克斯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不再被年轻人关注,不能就理解为“拉美文学后继乏人”,更不能说“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

5.【答案】①抓住灵感,埋头创作:

当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创作《百年孤独》的灵感时,他把自己关了整整18个月,期间,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

②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即便在成名之后,他仍然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如果当天的工作中断,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③坚守民族使命:

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④家人的支持:

他的妻子梅塞德斯为了不影响他的创作,变卖了家里所能变卖的一切,咬牙坚持了18个月。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