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61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锡壶阅读答案.docx

打锡壶阅读答案

打锡壶阅读答案

【篇一: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梅岭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p>(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5年4月

一、积累运用(31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b.参加会议的有一百三,四十人,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和学生、教师等。

c.同学们一个劲地喊着:

“加油!

加油!

”的口号。

d.《孔乙己》选自《呐喊》。

(《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说起饺子,每个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外国人对饺子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b.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尚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c.通过3.15晚会曝光的一些不合格产品,让我们知道:

讲诚信,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前提。

d.本次劳动,我们班的任务是打扫办公室、清扫路面、洗刷楼梯和搞好校园卫生。

4.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a.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飞回来了。

....

b.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在操场上锻炼,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

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

d.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等国家纷纷提出抗议。

....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b.科学

小品《松树金龟子》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其代表作《昆虫记》被认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c.《黔之驴》按照虎识驴、惧驴、吃驴的顺序,塑造了两个鲜明典型的形象,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d.《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

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最受读者喜爱。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b.②④①⑤③c.③②④①⑤d.①⑤③②④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用正楷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8.默写。

(每空1分,共9分)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4)野鸦无意绪,。

(杜甫《孤雁》)

(5),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

(7),,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

(8)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阿累《一面》)

9.名著阅读(6分)

(1)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只见罗刹叫道:

“渴了,渴了!

快拿茶来!

”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

一碗,冲起茶沫漕漕。

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

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

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

“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罗刹大惊失色,叫:

“小的们,关了前门否?

”俱说:

“关了。

”他又说:

“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

”女童道:

“在你身上叫哩。

”罗刹道:

“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

”行者道:

“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

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

”却就把脚往下一登。

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

行者道:

“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

”又把头往上一顶。

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

“孙叔叔饶命!

”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

“你才认得叔叔么?

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①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叫她因为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

(2分)

②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

(2分)

(2)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正果。

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5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题。

(共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3分)

(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共17分)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于是乃息。

【注释】罝:

泛指捕鸟兽的网。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⑴以为且噬己也()⑵技止此耳()..

⑶不敢持归()⑷怪之,以为神()..

1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有行人窃取之”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b.事列《神仙》之传..

c.送孟浩然之广陵d.家人发箧视之..

1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题。

(共15分)

给抗生素“把把脉”

(1)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

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生了多重耐药性。

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

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

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

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卡、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2)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

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

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

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

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出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3)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

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

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

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4)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

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

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5)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

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

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5.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5%左右。

16.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

(3分)

17.在第③段段首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

(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6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卡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

(共18分)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1)“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2)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3)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

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

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

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4)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

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5)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6)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

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

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7)难以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8)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

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9)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

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

带他回去过吗?

他主动要求过吗?

没有,朋友摇头说:

“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

(10)“他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

”我问。

“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

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朋友尴尬地说。

(11)我无语了。

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

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

“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

(12)那天,忽收一条短信:

“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13)我愣了,以为恶作剧。

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

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

(14)感动之余,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

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了。

(15)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

【篇二:

九年级语文八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2.下面各句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和人间百态,也“鉴”出了血肉亲情。

b.在毕业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体育测试,有超过20%左右的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导致体育成绩很不理想。

c.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法。

d.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3.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非常痛心仇恨..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

感谢激动..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d.人恒过过:

过错.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②因为年长方学的人不能像从小就学起的人能屈伸如意,这是真的。

③除非在有些从未固定自己的心志,反而把心志开放着,并准备好了接受不断改良的人们,那算是例外。

④但这种情形是非常之少的。

⑤习惯如果是在幼年起始的,那就是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⑥所以我们常见,在言语上,幼年时代比幼年以后舌头较为柔活,能学一切的语法及声音,并且四肢关节也比较柔活,适于各种的竞技和运动。

a.①⑤②⑥④③b.⑤①⑥②③④c.①⑤②⑥③④d.⑤②①⑥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一。

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大致相当,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数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的人口将近欧洲的2倍。

中国的人口密度高,这不仅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东亚国家的特色。

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假说。

一种是文化差异说,认为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于传宗接代需要有早婚早育的传统;且对生儿子非常

在意,通常要多生几个,因为一个儿子可能会中途夭折。

另一种是宗教因素说,比如东亚的

宗教都限制堕胎等。

以上两种假说是从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进行解释的,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

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以及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等。

如果是宗教的因素,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应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

但是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

175个人。

我认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的养人成本有关。

养人成本越低的地

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

中国的地理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地区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

海拔在4000米以上,到东部沿海地区海拔则在几百米以下。

这种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

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温度两个重要条件,

中国每年的5~10月正好是“雨热同期”,特别适合粮食尤其是高产水稻的种植。

欧洲也是人

类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欧洲文明起源的希腊、罗马等地,雨季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正是温

度较低的时候。

降雨与高温不同期,因此欧洲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不同作物

的单产有很大的不同,中国1952年农作物的单产,水稻是每亩产161千克,小麦是49千克,

玉米是90千克,高粱是79千克,小米是78千克,甘薯是126千克。

水稻的单产是小麦的

3倍多。

在中国这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同样的面积里粮食产量较多,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来

计算,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

欧洲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

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低,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计算,养人成本较高,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

人数就较少。

同样的,孟加拉国适合生产水稻,人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就特别高。

巴基斯坦

比较干旱,适合生产小麦,所以人口密度就比较低。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中国的人口总量为什么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从几千万快速

膨胀到三四亿。

原因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玉米和甘薯两种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米的单产比小麦高出很多,按照以上的数据,小麦的单产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甘薯

的单产更是达到126千克。

虽然它们的单产都低于水稻,但甘薯几乎任何地区都能够生长,

原来不能生产粮食的地区也能够生产甘薯,这相当于一种技术变迁。

粮食供给增加,价格下

降,人的生存成本随之下降,所以人口就一直不断地增长下去。

(节选自林毅夫的《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5.下面关于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不包括的一项是()

a.文化差异说b.宗教因素说c.养人成本说d.发现新大陆说

6.下面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密度高,是中国独有的特色b.中国适合高产水稻的种植,而欧洲适合小麦的种植

c.中国养人成本比欧洲低d.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人口增长

7.下面这些现象中,不能证明“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的养人成本有关”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

b.玉米和甘薯两种新农作物被引入中国

c.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信奉相同的宗教,但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比巴基斯坦高

d.中国人口总量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

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輯③。

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疾疾:

生病b.王数封我矣数:

屡次..

c.而名甚恶恶:

厌恶d.王果以美地封其子果:

果然..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请寝之丘.

a.实是欲界之仙都b.乃记之而去c.跳往阻之d.处处志之....

10.下面对此文主要内容的分析与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熬快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不要接受楚王赏赐的土地,不论其是好是坏。

b.楚王在孙叔熬死后果然给其儿子封地,孙叔熬的儿子按父亲的嘱托作了选择。

c.孙叔熬之子的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他选择了不被楚人越人惦记的地名不吉的封地。

d.”孙叔熬之知“表现在楚王多次封赏他,他都不受和他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上。

四、(14分)

11.文言文翻译。

(4分)

孙叔熬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2.填空。

(10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两朝开济老臣心。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

中“名世”的意思是:

,诗句

表达了的感情。

五、(18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16题。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1)“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

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2)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3)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

长塞满了。

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

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

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

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4)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

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

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5)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6)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

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

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

那是个最值

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一件有意

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

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

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

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7)难以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8)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

他们被装进一

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9)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

房子。

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

带他回去过吗?

他主动要求过吗?

没有,朋友摇头

说:

“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

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10)“他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

”我问。

“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

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

子?

?

”朋友尴尬地说。

(11)我无语了。

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

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

“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

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

(12)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说,现在的作文题很少再涉及“故乡”,因为孩子会茫然,不知所措。

是啊,你能把偌大北京当故乡吗?

你能把朝阳、海淀或某个商品房小区当故乡吗?

你会发现

根本不熟悉它,从未在这个地点发生过深刻的感情和行为,也从未和该地点的人有过重要的

精神联系。

(13)那天,忽收一条短信:

“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14)我楞了,以为恶作剧。

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

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

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

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

(15)感动之余,我把这条短信的主语换成朋友们的名字,发了出去。

当然,我只选了同龄

人,有过老街童年的一代。

(16)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

如果说贾君鹏的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

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了。

(17)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