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68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x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连乘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信息。

同学们,你去购买过图书吗?

书店也有数学问题。

1.这是书店的一个书架。

出示书架:

 

这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

生:

20本。

2.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

横着看,这个书架有5排,每排有4本书。

4×5=20(本)

生2:

竖着看,每列有5本书,有4列。

 5×4=20(本)

(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三个书架:

 

2.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4.集体反馈:

(1)生1:

4×5=20(本)

20×3=60(本)

4×5×3

(2)生2:

5×4=20(本)

20×3=60(本)

5×4×3

①先算出了什么?

再算出了什么?

②5×4×3竖着看,先求出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再乘3求3个书架有多少

本书。

师:

这两个同学在解题思路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都是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再求3个书架有多少本书。

师:

还有其他想法吗?

(3)生3:

4×3=12(本)

12×5=60(本)

4×3×5

①怎么算的?

②4×3×5把3个书架看成一个整体,横着看,一个书架一排有4本书,3个书架一排有12本书。

再看看3个书架有5排,5个12就可以求出问题。

(4)生4:

这个算式还可以这样想:

竖着观察,一个书架有4列,3个书架有12列。

一列有5本书,也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

这两种算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从整体观察,先计算出3个书架一横排一共有多少本?

或先计算出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列。

(5)生5:

5×3×4。

①这个算式你看明白了吗?

②他可能是把3个书架重新排列。

先求出一列有5×3=15本书,再求出4列也就是3个书架共有多少本书。

6.质疑

这几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汇报:

前两种方法是先求出一个书架的本数,再算出三个书架的本数;中间两种方法是把这三个书架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本数或算出一共有多少列。

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书架拼起来,先算出每列的本数,再算出一共的本数。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第1题图片。

练习二十三第1题

跑道每圈400米,他一个星期跑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2.课件出示第5题。

3.课件出示第七题。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连乘实际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巩固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能准确解答连乘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乘问题的思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1)商店卖出5盒网球,每盒6个,每个售价3元。

一共卖出多少元?

6×5表示:

有多少个?

3×6表示:

每盒多少元?

(2)一本相册有16页,每页有3行,每行放2张彩色照片。

一共放几张?

3×16表示:

一共多少行?

2×3表示:

每页多少张彩色照片?

3.口答。

球队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0个,每个2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

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你怎样想?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生1:

先求每盒羽毛球多少元?

10×2

再求一共花多少元?

10×2×5

生2:

先求买羽毛球多少个?

5×10

再求一共花多少元?

5×10×2

(二)解答基本题

1.课件出示第8题

   

(1)观察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

生1:

21×3×5

说一说: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生2:

3×5×21

说一说: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课件出示:

第4题。

(1)观察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怎样想?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

生1:

25×2×3

说一说: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生2:

2×3×25

说一说: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变式练习

1.每包有25本练习本,共11包零5本,还知道全班有40人,平均分给每人7本正合适。

一共有多少本练习本?

(1)看题理解题意

(2)这么多信息哪些有联系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本练习本?

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方法一:

通过“每包有25本练习本,共11包:

可求出11包共多少练习本。

再加上多的5本,求出共多少练习本。

方法二:

直接用每人的本数乘全班的人数,求出共多少练习本。

做这样的题时,要弄清哪一步是求什么,哪些是多余信息。

2.商店卖一些饮料,现有18箱,每箱24听,一听2元,这些饮料一共可卖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一共可卖多少元?

“先要求出什么?

思路:

先求出18箱有多少听?

18×24=432(听)

再求一共多少元?

432×2=864(元)

(3)还有没有不同方法解决?

3.人每小时约行5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人的16倍。

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是汽车的13倍。

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1)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知道人步行的速度与汽车、飞机之间的倍数关系。

求出汽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飞机的速度了。

(3)学生独立求后订正

5×16×13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

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课堂订正。

3.编一道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五)总结:

解答连乘的应用问题不是单纯地连乘,一定要清楚每步求的是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连除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实际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两种解答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知识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

看,这是一个学校开运动会时的表演项目:

团体操。

出示图片1:

 

1.收集数学信息。

(1)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

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

(2)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每个小圈指哪儿?

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

(3)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还要知道什么信息?

(4)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从图中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①有2个大圈。

②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

③一共有10个小圈。

(5)用两步解决的问题,选择哪些信息?

(选择①和②)

2.学生独立试做。

展示完整题目:

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有60人,站成2个大圈,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

3.交流反馈。

(1)学生汇报:

生1:

60÷5

生2:

60÷(5×2)

生3:

60÷2÷5

(2)哪个算式有道理?

每步求的是什么?

①第二个算式:

60÷(2×5)根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站成2个大圈,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先求出一共有10个小圈,5×2表示2个5。

10个小圈正好是60人,求一份用除法。

60÷10=6(人)

追问:

要求问题,关键先求什么?

②第三个算式:

60÷2÷5根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60人,站成2个大圈,先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

求一份用除法解答。

每个大圈的30人,正好站成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仍然是求一份,用除法解答。

30÷5=6(人)

追问:

要求问题,关键先求什么?

③第一个算式:

60÷5这两个信息有关系,但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这样做。

4.两个算式都非常好,任选一个算式,说一说解题思路。

(从信息中的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

练一练:

 

(二)巩固练习

1.希望工程捐献书800本,平均分给了4所希望小学,每所希望小学有5个班。

解法一:

800

4=200(本)

200

5=40(本)

或:

800

4

5

答:

平均每个班分书40本.

解法二:

5

4=20(个)

800

20=40(本)

或:

800

(5

4)

答:

平均每个班分书40本。

2.

 

①9600÷4÷2先求2辆车一次运货物多少千克?

②9600÷2÷4先求1辆车4次运货物多少千克?

③9600÷(4×2)先求8辆车一次运多少千克?

或一辆车8次运多少千克?

3.选择。

 

A.400÷4

B.400÷4÷2

C.400÷(4×2)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乘除混合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解决乘除混合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解决乘除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过渡语:

我们先来比比谁的计算最棒,好吗?

1.脱式计算

576÷3÷454×14÷6

2.

(1)5分钟输入400个汉字,平均每分钟输入多少个汉字?

(2)7天烧了63吨煤,平均每天烧了多少吨煤?

(二)对比练习

过渡语:

 刚才的实际问题你们掌握的非常好!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稍微难一点的,想来挑战一下吗?

1.课件出示:

54÷9÷2

(1)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画一画。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

80÷4×16

(1)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画一画。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3.这两道题在做法上有区别吗?

小结:

第一道是连除,第二道是乘除混合。

你们真棒,不仅题做的好而且还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学习了连乘、连除、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乘除混合的运算,一会儿在下面的练习中会出现这种题型。

(三)变式练习

1.课件出示: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师:

观察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说,指名说

  师:

能直接用32元和4元5角比较吗?

为什么?

师:

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

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

指名评价。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

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

第13题。

来看一看公园中的数学问题吧!

(1)独立思考,看谁会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读信息、说问题。

找关系。

列算式并说清每一步求什么)

(3)全班汇总多种方法。

 (四)课堂中完成下列练习

1.课件出示:

第15题, 第16题,第11题。

(1)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2)鼓励优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小结:

孩子们真棒,能用这么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看来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只要能说清这道题就可以。

老师期待着你们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来表现自己!

(五)拓展练习

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实际问题。

生自编一道乘除混合的实际问题。

同桌说,全班说。

表扬鼓励。

(六)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乘除混合实际问题的应用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节设计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巩固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面积的相关知识。

  2.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

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

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

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

合理吗?

你有什么建议?

  师:

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校呢?

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

(板书课题)

(三)收集信息、分析信息

1.小组交流:

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

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

3.小组讨论:

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

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操场、草皮、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的大小或形状设计

(3)你还有哪些设想?

(四)设计校园

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

(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2.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单元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