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76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docx

动物学考试资料1doc

第一章绪论

1、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

2、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一旦灭绝不可能再现。

3、分类等级:

分类学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category)。

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

4、物种的定义: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亚种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种内任何其他种群有别。

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5、目前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

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Sciencename)。

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

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的定义: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

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2)这种单细胞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以上生理机能是由各种特殊的细胞器来完成。

(3)身体微小最小种类:

2-3微米;最大种类:

1-3毫米

(4)原始性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5)有特殊的适应性

(6)群体单细胞动物特点:

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代表动物:

草履虫

第三章海绵动物门

1、又称多孔动物门或又名侧生动物

2、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型多数不对称

(2)没有器官和明确的组织,体壁为两层细胞

(3)具有水沟系具有独特的水沟系。

靠鞭毛的摆动,不断将外界的水流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将废物由出水口带到外面。

因为多孔动物的摄食、呼吸及其它生理机能都要借助水流来维持,所以水沟系对其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

(4)生殖和发育无性生殖:

为出芽生殖和形成芽球的方式。

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异体受精。

发育特点:

发育过程中出现两囊幼虫和逆转现象。

☆逆转的过程:

①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

②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表面。

此时的幼虫

称为“两囊幼虫”。

③幼虫从母体出水管随水流逸出。

④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而另一端的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

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因此称“逆转”。

幼虫游动后不久即行固着、发

育成成体。

(5)再生能力强。

3、为什么称为“侧生动物”?

——由于有水沟系、骨针、领细胞等特殊结构,以及在发育中有逆转现象,说明它又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称为“侧生动物”。

4、什么是水沟系统?

其工作原理怎样?

——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它对于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

因为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它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地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气带入水沟系统里,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

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由水流又一个海绵流到另一个海绵体内。

原理:

①单沟型:

外界水流→进入水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水流。

②双沟型:

外界水流→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水流。

3复沟型:

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入管→中央腔→出水口→外界。

5、小结: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固着生活;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细胞没有组织分化;没有消化腔,细胞内消化。

无神经系统;有领鞭毛细胞。

因此,是一类极为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⑴身体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两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平面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

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的形式。

⑵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⑶出现消化腔

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消化道,是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场所。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细胞外消化。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⑷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原始的上皮组织:

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⑸具有刺细胞

⑹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水螅型:

营固着生活。

身体呈圆筒状,上面的游离端是口面,下面的固着端是反口面,称基盘,如水螅、珊瑚和海葵等。

水母型:

营漂浮生活。

身体呈伞状或原盘状,反口面(凸面)向上,口面朝下,口面中央悬一条垂管,末端是口。

⑺具多态现象群体多态现象:

群体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⑻生殖和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

为出芽生殖。

若芽体长成后不脱落,则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

为配子生殖,在发育过程中,它们的水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即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水母型个体又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这种现象叫世代交替。

⑼呼吸、渗透调节和排泄没有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

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的排放是靠外胚层细胞与体外的水借渗透作用来进行的。

内胚层细胞也与消化循环腔内的水进行气体交换和渗透排泄,因为腔内的水在不断流动,与体外的水比较,其含氧量和代谢废物的扩散速率也不会太低。

2、代表动物--水螅Hydra

3、☆中胶层:

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能使基盘抵抗强大机械拉力和增强触手韧性,同时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第五章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

2、门的主要特征:

⑴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⑵形成中胚层

⑶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完整的生殖系统

⑷皮肤肌肉囊由中胚层分化形成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纵肌、斜肌。

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

除了有保护功能,还强化了运动机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⑸消化系统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无肛门。

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复杂,寄生生活种类的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

⑹排泄系统①出现原肾管型(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系统。

一端开口,末端为焰细胞。

分布在身体两侧。

排泄管通常有许多分支,末端是由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组成。

管状细胞上有许多小孔,帽状细胞有若干根鞭毛不停摆动,使实质中的代谢产物和水一起进入排泄管,再由体表的排泄孔排到体外。

②原肾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但大多的排泄物如含氮废物是通过体表排出的。

⑺神经系统和发育为梯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前端形成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其中腹面的2条神经索最发达,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成梯形。

自由生活的种类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⑻生殖系统

出现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以及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腺体。

由于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

这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大多行有性生殖,除少数单肠类是雌雄异体(少)外,其余都是雌雄同体(多)。

3、代表动物---涡虫

肠:

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

4、小结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为实质填充;消化道有口无肛门;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出现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无呼吸和循环系统。

分为3个纲,涡虫为自由生活;吸虫纲消化系统退化,寄生生活;绦虫纲全部体内寄生生活,身体有节片,消化系统完全退化。

吸虫纲和绦虫纲中有很多是人和家畜的寄生虫。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

1、假体腔动物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包括7个门类,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初生体腔)。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2、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⑴体表具有角质膜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⑵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假体腔动物的消化道出现了肛门,口和肛门执行的功能,进化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⑶原肾型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

⑷无循环和呼吸系统体腔液的流动起循环作用;体表呼吸,寄生种类厌氧呼吸。

⑸雌雄异体异形

⑹圆筒状神经系统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

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3、代表动物------蛔虫

▲肌肉层:

为最里层,由单层纵肌构成肌细胞分为二部分:

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部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缩部;只有纵肌,没有环肌;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4、小结假体腔动物是一类相互之间亲缘关系不明确,外部形态差异很大,但都是具有3个胚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包括7个门。

它们除有假体腔外,还有:

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形成中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有完整的消化道;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5、几个重要问题:

1、何谓假体腔及其生物学意义?

假体腔如何形成?

包括的门类,有何共性?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

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其特点是:

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假体腔动物包括7个门类的动物,即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尽管各门动物差异较大,但它们具有共性。

即都有假体腔。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假体腔的意义表现在:

使动物的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加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体腔液体的存在,同时使得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2、假体腔动物体壁结构的异同共性:

均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构成。

差异性:

线虫动物:

上皮细胞为合胞体。

角质层结构复杂,明显可分为3层,大多由不同蛋白构成,有一定弹性。

腹毛动物:

构成表皮细胞的是单纤毛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

主要由环肌和纵肌组成

3、寄生的种类线虫动物、轮形动物(部分)、线形动物的幼虫、棘头动物(内寄生)。

线虫孵化后,除生殖细胞外,体细胞不再分裂,因此线虫的细胞核或细胞数目是恒定的,常成为发育生物学理想的研究材料。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又称原腔动物,都有假体腔(初生体腔)。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假体腔形成是受精卵经过螺旋卵裂,发育成囊胚,形成中胚层,胚胎发育后期中胚层与上皮的内层结合形成体壁。

这样囊胚腔就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肠道之间继续保留下来,形成了所谓的假体腔。

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的特征:

(1)相当于胚胎期的囊胚腔;

(2)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无体腔膜和肠系膜;(3)无与外界相通的孔;(4)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输送营养)。

假体腔:

为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为假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第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第七章线虫动物门(代表动物——蛔虫)

特征:

⒈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假体腔动物的消化道出现了肛门,口和肛门执行的功能,进化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⒉原肾型排泄系统:

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

⒊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体腔液的流动起循环作用;体表呼吸,寄生种类厌氧呼吸。

4.雌雄异体异形;⒌圆筒状神经系统

假体腔动物总结

都是具有3个胚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形成中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有完整的消化道;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几个重要问题:

1、何谓假体腔及其生物学意义?

假体腔如何形成?

包括的门类,有何共性?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

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其特点是:

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⒉线虫为什么是研究发育最好的材料?

线虫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和细胞系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程序性,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除受精卵会分化外,其他细胞均不分化。

第八章环节动物(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代表动物——环毛蚓)

1.形成真体腔: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第一次出现的腔:

囊胚腔(I),第二次出现的腔:

原肠腔(II),第三次出现的腔:

体腔(III)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

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2.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

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同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蚕。

身体分节的意义: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而且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进化中形成头、胸、腹和有关节的附肢等是十分必要的。

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意义:

环节动物刚毛和疣足的出现,增强了运动功能,使它们的运动更敏捷、迅速。

4.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但已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5.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意义:

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6.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7.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具有两个开口:

在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功能:

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三个纲的特征比较

运动器官生殖带吸盘

多毛纲疣足无无

寡毛纲刚毛有无

蛭纲无有有

第九章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

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特征,是软体动物相同于环节动物的代表性特征,

1.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

头部:

着生有口、触角、眼和其它器官。

足:

着生在身体腹面,头的后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

内脏团:

一般在足的背部,是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

角质层:

主要成分:

壳质素。

功能:

保护贝壳的中、内层不被碳酸溶解。

珍珠层:

也称壳底。

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

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珍珠层的形成:

在生长中,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异物,就会刺激珍珠层的分泌,受刺激的上皮细胞即以此为核,将至于两层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的异物包裹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将其包住,逐渐形成珍珠层。

外套膜:

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

功能:

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外套膜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

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的开口。

3)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3、体腔和循环系统:

同时存在假体腔和真体腔。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管的内腔

开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4.排泄系统:

为后肾管(肾脏),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为一管状构造。

一端以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以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5、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

鳃呼吸。

是由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

陆地种类:

无鳃,而是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直接取氧。

6、较高等种类有4对神经节:

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7、生殖系统与发育:

大多为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大多体外受精,也有体内受精。

河蚌神经系统:

分散中心式神经系统,由三对神经节:

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组成。

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相连。

小结:

软体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有3个胚层,真体腔不发达。

身体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多数有石灰质的外壳。

排泄系统是后肾型,有循环系统(开管式)和呼吸器官。

除头足类属于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

海洋中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

腹足类不对称的体制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的旋转和扭转造成的。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

节肢动物的身体象环节动物一样由许多体节组成,但前者基本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已发展到异律分节。

身体的节数减少并高度愈合归并,体节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化为体部。

☆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

头部:

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

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

营养和繁殖中心

2.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节肢

1)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

2)形态划一形态多样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不分节附肢分节

4)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

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4.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C32H54N4O21)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

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5.呼吸系统多样性

1)体壁2)鳃3)书鳃4)书肺5)气管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7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1)后肾管型2)马氏管型☆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

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二、1、口器的结构:

由头部的3对附肢上颚、下颚、下唇

和上唇、舌(属于头壳)组成。

2、触角的形态:

①刚毛状:

蝉;②丝状:

蟋蟀、天牛、夜蛾等;③双栉状:

蚕;④芒状:

蝇;⑤鳃状:

金龟子;⑥膝状:

蜜蜂;⑦环毛状:

蚊子;⑧球棒状:

蝶类

3、翅的结构与体壁相同:

在翅的发育过程中,上下二层体壁愈合并膜质化,上皮细胞层消失,但沿气管走向增厚形成翅脉。

翅脉较硬,对翅有支撑作用。

在翅脉的空隙中有神经分布,血液沿翅脉循环。

4、呼吸系统

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

微气管:

气管逐级向体内分支,当气管分支到直径为2-5微米时,进入一星形的端细胞,伸出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气管。

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呼吸组织,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变态:

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变态。

变态有二种类型:

①完全变态;②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①渐变态:

如蝗虫②半变态:

如蜻蜓、蜉蝣

第十二章第三节两栖纲

一、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的地位:

(1)两栖动物是首次登陆的脊椎动物,但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发展史上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典型。

二、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发育中有变态现象:

幼体:

水生成体:

陆生

▲以鳃呼吸以肺呼吸

▲具侧线器官侧线器官退化

▲无五趾型附肢有五趾型附肢

▲一心房、一心室二心房、一心室

单循环不完全的双循环

2.体表裸露,有粘液腺,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

3.具1节颈椎、头骨与脊椎连接处有二个枕髁。

脊椎分成四部分:

颈椎、躯椎、荐椎、尾椎

4.排泄器官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5.大脑分化个两半球,具原脑皮(为大脑皮层

的雏形),有10对脑神经。

6.开始出现中耳,能将声音传入内耳发生听觉

7.卵生,体外受精,不具钙质的卵壳。

三、1、心脏的组成由2心房、1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

心房内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房间隔形成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和右心房(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回的多氧血)。

心室内壁具肌肉小梁,且和动脉圆锥中的螺旋瓣能够对血液进行分流,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多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循环是不完全的。

2、主要动脉系统包括颈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

静脉系统与鱼类的差别较大,由一对前大静脉和一支后大静脉组成,收集全身血液回右心房。

有发达的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

3、脊柱的变化:

脊柱有了较大的分化,首次出现了一块颈椎和荐椎(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动物的特征),使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