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772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和连接线项目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6

90

53.08

续空心板

冷井中桥右线

AYK3+367.16

2

下穿京九铁路桥左线

AK3+474.3

12

57.64

31.12

--

下穿京九铁路桥右线

AYK3+465.1

64.59

3

冷井小桥

AK3+526.6

120

21.08

预制PC简

支空心板

合计

312.48

第二章测量作业依据

⑴《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⑶《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⑷《大广高速公路南康南互通工程施工图纸》;

⑸《路桥工程验收规范及规程》;

由于工程规模较大,兼地形、工程结构的复杂,测量工作任务也较大,为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根据工程需要我们做如下测量任务和内容,(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点复测及GPS测量放样,用苏州一光DSZ2型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测量工艺流程图见图3-1。

图3-1测量工艺流程图

第四章测量人员组织

4.1测量人员组织

为确保本项目工程测量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项目工程技术部下设测量组,测量主任:

1名,测工:

5名。

表4-1目前测量人员名录

姓名

技术职称/职务

备注

张博

测量主任

陈旭云

测工

盛伟

4

梁国安

见习生

5

陆俊羽

第五章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计划见表5-1。

表5-1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计划表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全站仪

徕卡TCR802

动态GPS

V8-GNSS

水准仪

苏州一光DSZ2

测量仪器进场使用前应送往具有相关计量检测的机构进行校正标定,取得校正标定证书后,方可进场使用。

第六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6.1测量控制网的复测

(1)控制点复测任务

大广高速LJ项目共交7个二等GPS控制点(带高程)。

(2)技术依据

①《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③《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3)测量人员

控制加密测量人员配备见表6-1。

表6-1控制加密测量人员名录

邢庭松

高级工程师

彭金涛

工程师

刘剑

6

7

(4)复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仪器设备清单见表6-2。

表6-2仪器清单表

设备名称

仪器型号及出厂编号

生产厂家

仪器精度

(台)

有效期截止日期

鉴定

情况

GPS

接收机

国产

平面:

±

(2.5mm+1×

10-6D)

2011-10-06

检定合格

高程:

(5mm+1×

TCR802

瑞士徕卡

2″

2014-5-18

1.5mm(每公里往返误差)

2012-8-6

(5)控制网GPS测量按照一级标准进行施做。

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规定。

表6-3GPS平面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

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四等

≤10

1/45000

一级

1/20000

注:

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独立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小于按下式计算的标准差。

σ=±

式中:

σ—基线弦长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相邻点间距离(km)

独立控制网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的规定。

表6-4GPS平面控制网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项目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有效时段长度(min)

≥45

观测时段数

≥2

数据采样间隔(s)

15

接收机类型

单频

PDOP或GDOP

≤6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见表6-5。

表6-5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三等

二级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边数(条)

≤8

(6)外业观测要求:

复测控制网观测执行的具体细则为:

1 作业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检校。

对中设备采用精密对点器,对中精度小于1mm,在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对基座水准器、光学对点器进行检校,确保其状态正常。

2 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

在观测前,预报星历情况,按卫星星历预报表、GPS接收机数量及交通情况编制观测计划。

3 独立控制网同步观测时段数≥2,每时段观测≥45分钟。

4 作业过程中,天线安置严格整平、对中,天线标志线指向正北。

5 卫星高度角设定为≥15°

数据采样间隔设定为15秒;

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总数≥4颗。

6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小于1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7 观测过程中不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

在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未出现以下操作:

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仰角限,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

8 观测过程中按规定填写了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时间、日期以及观测者姓名均进行了详细记录。

(7)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复测网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用中海达GPS后处理软件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采用多基线向量的双差固定解求解模式。

外业观测结束后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基线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删除工作状态不佳的卫星数据,删除残差过大且有明显的系统误差的时间段,不让其参与平差,加入对流层改正。

对所有基线进行解算并进行精度分析,然后把解算完成的基线文件导入中海达GPS数据后处理系统进行平差处理。

●平差软件:

中海达GPS处理软件。

●基线向量环闭合差:

基线向量环闭合差是检验基线向量网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在解算出每一时段的基线向量后,以三角形作为构环图形,组成基线环,并计算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

基线向量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

σ,Wy≤3

σ,Wz≤3

σ,W≤3

σ

上式中:

n为闭合环边数(n=3),σ为GPS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

mm);

d为实际环平均边长,单位km。

●重复基线较差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重复观测基线较差应满足下式的规定:

≤2

σ—基线弦长标准差(mm)。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

VΔX≤3σ,VΔY≤3σ,VΔZ≤3σ

σ计算,其中a=5mm,b=2mm/km,d取各时段基线长度平均值(以km为单位计算)

●控制网无约束平差:

线路控制网的平差采用严密平差方法:

首先对所需的基线进行选择,形成基线向量文件,对独立基线环和重复基线进行计算,检查确认独立闭合环最大闭合差和重复基线最大较差在限差之内。

7、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按四等导线的测量要求施测。

表6-6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附合导

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km)

每边测

距中误

差(mm)

测角

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方位角

闭合差

测回数

DJ1

30

2.0

13

1.8

1/55000

3.6

20

1.0

2.5

1/35000

注:

表中n为测站数。

8、高程测量

线路高程控制采用三角高程,起闭于线路高程控制点,按四等三角高程测量要求施测。

表6-7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仪器

测距边

测回数

垂直角测回数

指标差

较差

垂直角

对向观测

高差较差

(mm)

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

三丝法

中丝法

DJ2

往返各1

≤7

9、测量成果资料

1、平面测量成果见表6-8。

表6-8平面测量成果

点名

X坐标(m)

Y坐标(m)

H高程(m)

D07

2834878.448

578138.490

184.583

D06

2835271.684

578708.995

157.882

X13

2835374.960

578740.147

168.524

X12

2835760.274

578643.585

167.749

D05

2835996.331

578465.670

151.754

D04-1

2836259.898

578498.638

146.997

X10

2836456.314

578421.099

158.198

X08

2836734.048

578163.155

141.518

X07

2836772.297

577723.150

160.927

X04

2836733.904

577289.457

132.500

X02

2836744.846

577450.184

135.548

D02

2836817.040

577562.007

163.601

D01

2836548.381

577267.624

164.560

X05

2836640.113

577328.468

133.345

X01

2836787.593

577540.374

146.024

X06

2836769.090

577683.973

148.732

X13-1

2834989.222

578436.994

190.027

X14

2834837.363

578372.122

202.709

X16

2834898.304

578090.946

192.851

X17

2834618.572

578087.518

197.074

2、高程复测成果见表6-9。

表6-9高程复测成果

点号

原高程(m)

实测高程(m)

距离(KM)

限差(mm)

差值(mm)

起算点

184.584

0.6

-1

检测点

163.593

35

8

164.553

3.5

10、复测总结

1、本标段各GPS点平面坐标以及高程值实测结果与原设计值均相差较小,坐标使用原坐标,考虑加密点的关系,高程在施工中均使用实测值。

2、现场施工人员应注意各个控制点的保护,使用前检查与相邻点的相对关系无误后方可使用。

6.2施工控制网布设

导线点布置示意图见表6-10。

表6-10导线点布置示意图

水准测量线路图见表6-11。

表6-11水准测量线路图

6.3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应制定严格的施工放样实施制度、放样成果检核制度、放样成果交底制度、测量成果报审制度和测量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制度。

控制测量统一由测量组进行测设。

测量分队根据区段里程划分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并做好作业记录和相关资料整理,严格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步骤方法进行操作。

1、施工测量控制主要内容

(1)钻孔桩施工测量:

桩的平面布置、桩顶标高;

(2)基础、系梁施工测量:

系梁的外形尺寸、纵横向轴线位置中心坐标及底、顶面高程;

(3)墩柱、桥台施工测量:

墩中心坐标、外形尺寸、垂直度、支座垫石的位置、外形尺寸及标高;

(4)箱梁施工测量:

箱梁轴线坐标、外形尺寸、线型、细部尺寸,纵横向梁底面、顶面高程,以及支座中心位置和高度;

(5)桥面系施工测量:

沿线路中线的纵断面设计图,根据桥面设计横断面图,确定桥梁上部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及标高。

(6)道路施工测量:

沿线路中线的纵断面设计图,根据桥面设计横断面图,确定道路中轴线、边线和路面布置线,确定道路各施工层顶底面及路面上各功能结构标高。

2、步骤和主要方法及技术要求

(1)桥梁测量按照桥梁测量流程图6-12所示进行。

(2)钻孔桩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坐标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或GPS定位测量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

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桩位放样示意图见表6-13。

✧每次桩位放样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避开施工干扰每个墩位每次放样1个桩位或隔桩(跳桩)放样,不得连续放样,放样时应记录原始地面高程和护筒高程。

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钻孔桩测量流程图见表6-14。

图6-12桥梁测量流程图

图6-13桩位放样示意图

计算

测量组

数据收集

复核

施工测量

中心定位

护桩

测量双检

交桩

分析、查找

不合格

图6-14钻孔桩测量流程图

✧桩位测量放样资料必须进行报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桩基测量允许偏差及验收标准见表6-15。

表6-15桩基测量允许偏差及验收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验收标准

护筒

顶面位置

50mm

倾斜度

1%

桩位

基础桩桩位40mm

群桩100mm,

排桩50mm,

倾斜度<1%和50mm。

排架桩

纵桥向20mm

横桥向40mm

(3)系梁测量

✧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系梁基坑四个角点及高程以指导基坑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深度。

✧开挖基坑过程中,跟踪测量基地高程和量测平面尺寸至开挖结束,确保不超挖。

✧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测放系梁角点控制点。

✧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系梁放样示意图见表6-16。

✧系梁模板立模后,对系梁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坐标测设法测量各系梁角点控制点,用红水笔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或采用线锤控制,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系梁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图见表6-17。

图6-16承台放样示意图

表6-17系梁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

测量允许偏差

轴线

6mm

15mm

平面尺寸±

20mm

顶高程

8mm

10mm

(4)墩台身测量

✧墩台身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此方法先计算出各墩台桥梁工作线的交点的坐标。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墩台身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见表6-18。

表6-18墩台身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

5mm

斜度

0.2%H且≯15mm

(5)支座及垫石测量

✧在支座施工前,必须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点的复测及墩顶高程复测,并要与相邻标段联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在墩顶放出支座垫石的角点准确位置,支座垫石顶面高程通过转点至各墩顶,并复核测量后进行水准高程测设。

✧全站仪坐标法测量放出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并使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垫石的间距;

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将平整度相对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支座及垫石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见表6-19。

表6-19支座及垫石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

2mm

3mm

顶面偏差

(6)箱梁及其他上部结构测量

✧本工程上部结构有预制PC连续小箱梁、预制PC连续空心板两种,在梁片架设前必须对垫石高程进行复测,确保高程无误后进行下道工序。

✧梁片架设后及时对梁顶高程进行测量复合,并检查桥面净宽尺寸是否满足设计。

表6-20箱梁结构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

断面

梁高+5,-10mm,顶宽±

30mm

长度

+5mm,-10mm

其他上部结构测量允许偏差和验收标准严格按相应标准和规范执行。

(7)道路测量

✧道路测量之前,根据道路纵向设计和路宽计算出道路中轴线和边桩里程坐标,同时更具横断面设计计算出道路各里程横向断面各施工层高程,并上报监理,审批后使用。

✧路基底基层、灰土层、水稳层施工过程中为了减轻测量压力,采用边桩辅助中桩,进行控制。

桩位点布置间距为10m或20m,特殊变化地段进行必要加密。

✧桩点采用砂浆包裹保护,并以书面形式交付给道路施工作业队技术人员。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精度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将放样控制在10mm范围内,标高控制在±

5mm范围内。

(8)路面施工测量

路面施工测量主要包括主车道基层和面层测量放样。

在测量放样中,中桩和边桩的纵向间距一般路段为整10m,小半径弯道为整5m,主车道宽度有变化及平交路口(喇叭口)位置,在变化点处加密桩,以确保道路线形达到设计要求。

主车道半幅宽度过宽需分幅施工时,根据分幅宽度在中桩和边桩之间横向加密桩。

为保证高程测量的精度,放样桩用穿红色塑料袋的4~5cm长水泥钉钉入土基,钉入的钉子顶面基本与路床顶面保持平齐,用水准仪测出钉子顶面标高。

6.4竣工测量

(1)竣工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图式等应与原施工测量相同,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要与施工测量相同。

如发现竣工测量成果超过设计及规范限差时,在实体上作出明显标识,并上报工程监理部,及时与设计部门、业主协商,提出整改和处理方案。

(2)测定桥梁中线,丈量跨距;

桥台个部竣工尺寸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收集,并作好记录;

墩心坐标、外形尺寸、垂直度;

外形尺寸、垫石及支座中心坐标、顶面高程。

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测量成果表,编绘竣工图和单项工程竣工测量报告。

第七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7.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

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

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2)测量仪器的检校。

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用于工程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

(3)测量仪器要作好日常检校,定期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做好检校记录。

(4)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建立外出作业台账,并签字确认,作业过程中谁使用谁保管原则。

基坑边或其他临边处放样时,要确保架设的仪器稳定性,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5)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6)仪器的使用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避免一切会对仪器造成损伤的行为,以免影响精度。

7.2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

(2)桩点的复测,进行复核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