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17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x

河南省信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

()

A.NaB.SC.OD.C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氨水滴入氯化镁溶液:

2OH-+Mg2+===Mg(OH)2↓

C.Cu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Cu2++2NO2↑+2NO3—+2H2O

D.S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

SO2+Ca2++2OH—===CaSO3↓+H2O。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苯、乙醇和乙酸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C4H8Cl2有9种同分异构体(不含立体异构)

C.双糖、多糖、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石油经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4.钡的核外电子排布为[Xe]6s2,下列关于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电负性比Cs大B.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

C.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D.第一电离能比Cs小

5.取未知浓度的硫酸、盐酸和醋酸各25.00mL,分别用0.10mol/L的NaOH溶液或0.10mol/L的稀氨水滴定得到下图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曲线c为NaOH滴定硫酸

B.由图可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变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曲线b、c的滴定实验可用酚酞做指示剂

D.由图可知滴定前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0mol/L

6.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H1<0

B.相同条件下,HCl的△H2比HBr的小

C.相同条件下,HCl的△H3+△H4比HI的大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该条件下△H2=+akJ/mol

7.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溶液中加入K3[Fe(CN)6]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Fe2+

B.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中含有I-

C.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SO42-

D.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生成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中含有SO32-

A.AB.BC.CD.D

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Na2O2、Al2O3、Fe3O4均为碱性氧化物

9.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时,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10.常温下,电离常数:

Ka(HCOOH)=1.77x10-4、Ka(CH3COOH)=1.75x10-5有甲、乙、丙三种溶液:

1000mL0.1mol/LHCOONa溶液

1000mL0.1mol/LCH3COONa溶液

1000mL含HCOONa、CH3COONa各0.05mol的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中c(Na+):

甲=乙=丙

B.溶液中阴、阳离子和酸分子总数:

甲<丙<乙

C.溶液pH:

甲<丙<乙

D.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

甲<丙<乙

1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⑤(NH4)2CO3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12.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25℃)

K1=1.77×10-4

K1=4.9×10-10

K1=4.3×10-7

K2=5.6×10-1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CN-+H2O+CO2 =2HCN+CO32-

B.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pH:

Na2CO3>NaHCO3>NaCN>HCOONa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COOH>HCN>H2CO3

1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用分液漏斗不能分离的是

A.苯和水B.乙酸乙酯和水C.溴乙烷和水D.乙酸和水

14.反应:

2X(g)+Y(g)

2Z(g)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产物Z的物质的量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T1>T2ΔH<0

B.P1>P2T1

C.P1T2ΔH>0

D.P10

15.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而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16.向体积为V1的0.1mol/L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2的0.1mol/LKOH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V2=0时:

c(H+)>c(CH3COO-)>c(OH-)

B.V1>V2时:

c(CH3COOH)+c(CH3COO-)>c(K+)

C.V1=V2时:

c(CH3COOH)+c(H+)=c(OH-)

D.V1

c(CH3COO-)>c(K+)>c(OH-)>c(H+)

17.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1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不溶于水,熔点1550℃,不导电

D.熔点是97.80℃,质软、导电,密度是0.97g•cm-1.

18.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9.(6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NaH是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是Na+[:

H]-

B.在PCl5分子中,磷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C.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上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

20.(6分)现有氯化钠、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镁五种稀溶液,选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步操作就能将它们加以区分,这种试剂是

A.KSCN溶液B.氨水C.NaOH溶液D.AgNO3溶液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某些资料认为NO不能与Na2O2反应。

有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

a.2NO+Na2O2=2NaNO2

b.6NaNO2+3H2SO4(稀)=3Na2SO4+2HNO3+4NO↑+2H2O

c.酸性条件下,NO能被MnO4-氧化成NO3-

该同学利用如图中装置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装置可重复使用)。

(1)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A中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是否生成了NaNO2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某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Ⅰ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

(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是以游离SO2的含量计算,我国国家标准(C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葡萄酒中SO2进行测定。

I.定性实验方案如下:

(1))利用SO2的漂白性检测干白葡萄酒(液体为无色)中的SO2或H2SO3。

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

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是:

___________。

II.定量实验方案如下(部分装置和操作略):

(2)A中加入1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B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除去B中过量的H2O2,然后再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除去H2O2的方法是_______。

(4)步骤X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30.00mL,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为_____g/L。

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__________。

24.(10分)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集中于右上角的位置,它们虽然种类少,但其用途却不容小觑。

(1)元素周期表的非金属元素中,属于主族元素的共有________种。

(2)红磷是巨型共价分子、无定型结构。

能证明红磷是非晶体的最可靠方法是________。

A.质谱  B.原子发射光谱  C.核磁共振谱D.X 射线衍射

(3)成语“信口雕黄”中的雌黄分子式为As2S3,分子结构如右图。

其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雌黄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雄黄(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已知pKa=-lgKa。

①有机酸的酸性强弱受邻近碳上取代原子的影响,如酸性:

 BrCH2COOH >CH3COOH。

据此推测,pKa:

ClCH2COOH______FCH2COOH(填“>”、“<”、“=”)。

②硼酸(H3BO3)是一元酸,它在水中表现出来的弱酸性,并不是自身电离出H+所致,而是H3BO3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一个酸根离子,请写出该酸根离子的结构简式:

________(若存在配位键,请用箭头标出)。

(5)磷化硼的晶胞模型如右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 pm,已知B、P的原子半径分别表示为rBpm、rP pm。

该晶胞中磷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在四个选项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氧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符合定比组分的组成,正确的是Ba2++2OH—+2H++SO42—==BaSO4↓+2H2O,A不正确。

B.氨水属于弱电解质,要用化学式表示,B不正确。

C.硝酸是强电解质,要用离子表示,C不正确。

D.石灰水过量,生成物是正盐,D正确。

答案是D。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醇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乙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4C的碳链有正、异2种结构,根据1固定1游动原则,如图

,固定在绿色1时,有4种,固定在绿色2时,有2种;含有一个支链时,如图

,3种,则C4H8Cl2有9种同分异构体(不含立体异构),B正确;

C.双糖、多糖、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

D.石油经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D正确;

答案为A。

4.D

【解析】

【分析】

根据钡的核外电子排布[Xe]6s2可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IIA族,位于同周期第IA族的元素是Cs,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

【详解】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Ba电负性比Cs大,A正确;

B.Ba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已知与钡同周期的镁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故钡也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C正确;

D.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递增趋势,但是第IIA元素的最外层s轨道是全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高,故Ba的第一电离能比Cs大,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5.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和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目图像的分析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难度中等。

详解:

A.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时,a的pH在开始阶段变化较大,应为碱滴定弱酸的变化曲线,则b、c为硫酸盐酸的滴定曲线,由于浓度未知,则不能确定b、c,故错误;B.硫酸、盐酸都为强酸,题中纵坐标为pH,不能确定浓度的大小,故错误;C.如用氨水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现酸性,应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故错误;D.开始时醋酸的pH为3,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5mL,则有c×0.025=0.10×0.015,解c=0.06mol/L,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时,a的pH在开始阶段变化较大,因为碱滴定弱酸的变化曲线,则b、c为硫酸和盐酸的滴定曲线,由于浓度未知,则不能确定b、c,若用氨水滴定硫酸和盐酸,则滴定终点为酸性,应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结合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计算醋酸的浓度即可。

6.D

【解析】

【分析】

A.根据△H1代表的是HX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过程分析判断;

B.根据△H2代表的是HX的分解过程,结合HCl的HBr稳定性分析判断;

C.根据△H3+△H4代表H(g)→H(aq)的焓变分析判断;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断开1molH-X键形成气态原子吸收akJ的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H1代表的是HX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过程,因为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气体溶于水的逆过程吸热,即HF的△H1>0,故A错误;

B.由于HCl比HBr稳定,所以相同条件下HCl的△H2比HBr的大,故B错误;

C.△H3+△H4代表H(g)→H(aq)的焓变,与是HCl的还是HI的无关,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断开1molH-X键形成气态原子吸收akJ的能量,即为△H2=+akJ/mol,故D正确;

答案选D。

7.A

【解析】分析:

A.Fe2+和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B.碘单质遇到淀粉溶液变为蓝色;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D.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Fe2+和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所以该实验现象可以检验亚铁离子,故A正确;B.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单质,结论错误,故B错误;C.向样品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银离子,结论错误,故C错误;D.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结论错误,故D错误;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A、N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为溶液,不是胶体,故B错误;

C.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C正确;

D.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9.A

【解析】

【分析】

在给液体加热时首先要有热源仪器,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加热约150mL液体,要选择容积大的容器,一般用烧杯,但烧杯的底面积较大,为了使之受热均匀,要垫上石棉网,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详解】

由于加热的是约150mL液体,溶液的体积较大,故应用到容积较大的烧杯,而不能用试管,而烧杯加热必须垫石棉网,且加热的装置应选择酒精灯,夹持装置应选择铁架台,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答关键。

10.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难度中等,注意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能够利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详解:

A.三个溶液中钠离子浓度都为0.1mol/L,所以c(Na+):

甲=乙=丙,故正确;B.水解程度越大,产生氢氧根离子的数目和分子数目越多,而钠离子数目相等,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和酸分子总数:

甲<丙<乙,故正确;C.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最大,两者的混合物次之,最弱的是甲酸根离子,所以溶液的pH:

甲<丙<乙,故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得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数是阳离子总数的2倍,而钠离子的数目相同,水解程度越大氢离子的数目越小,水解程度越小,氢离子的数目越多,所以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

甲>丙>乙,故错误。

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①符合;

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②符合;

③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③符合;

④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故④符合;

⑤(NH4)2CO3,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故⑤符合。

答案选D。

12.C

【解析】

【分析】

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OOH>H2CO3>HCN>HCO3-,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CO32->CN->HCO3->HCOO-。

A.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根据强酸制取弱酸解答;

B.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则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溶液的pH越小;

C.等pH的HCOOH和HCN,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该酸的浓度越小,等体积等pH的不同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D.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相同浓度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强酸能够制取弱酸,所以二者反应生成HCN和HCO3-,离子方程式为CN-+H2O+CO2═HCN+HCO3-,故A错误;

B.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OOH>H2CO3>HCN>HCO3-,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CO32->CN->HCO3->HCOO-,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因此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pH:

Na2CO3>NaCN>NaHCO3>HCOONa,故B错误;

C.等pH的HCOOH和HCN,c(HCN)>c(HCOOH),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n(HCN)>n(HCOOH),中和等pH等体积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故C正确;

D.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OOH>H2CO3>HCN>HCO3-,酸性HCOOH>H2CO3>HCN>HCO3-,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COOH>H2CO3>HCN,故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A.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B.乙酸乙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错误;C.溴乙烷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错误;D.乙酸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正确;本题选D。

点睛:

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而有机物大多难溶于水(除了醇类、醚类、醛类和酸类),有机物之间的互溶性通常较好,据此分析。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压强均为P2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故有:

T1>T2;

根据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温度均为T2时,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先拐先平压强大,故有:

P1>P2,

比较T1P2与T2P2两曲线,温度越高Z物质的量越少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A。

【点睛】

图象问题解题步骤:

(1)看懂图象:

①看面(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③看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④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⑤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

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5.A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阴、阳离子可能均是10电子微粒,它们可以是:

阴离子:

N3-、O2-、F-、OH-等,阳离子:

NH4+、Na+、Mg2+、Al3+等。

A、当阴、阳离子所电荷不相等,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相等,如、MgF2、Na2O,当阴、阳离子所电荷相等,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相等,如NaF、NaOH,故A正确;

B、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Mg(OH)2、NH4F等,故B错误;

C、NH4+中氢元素在第一周期,所以构成该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可能在第一周期,故C错误;

D、对简单的离子,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阳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大于阴离子的核电荷数,所以该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采取列举法解答,找出例外举例,列举法在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