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18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第18单元.docx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第18单元

第18单元

I提示

·原文来源

林庚、冯沅君主编,1980年,《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二)。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文来源

<1>译文1为翁显良译,选自翁显良,1985年,《古诗英译》。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译文2、3选自吕俊、侯向群编著,2001年,《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译文4为Schlepp译,见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

《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4>译文5为丁祖馨&BurtonRaffel译,见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

《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语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1>篇章本单元为一首曲,作者马致远(1250-1323)是元代戏曲家,但散曲更著名。

《天净沙•秋思》不仅是他的代表作和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也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

全曲描写一个秋暮行人的见闻与心情,情景均嫌衰飒。

<2>句式曲,源于民间,属于可以合乐歌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新的文学形式。

曲和诗词的区别是:

曲没有字数限制,而诗词是有字数限制的。

不过在句式结构上,曲与诗词一样,句式结构多为名词或名词词组,很少使用完整的简单句或复合句,这是因为在短的篇幅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能不力求简洁,凡可以省去而不至于影响语意的字,往往都从省略。

”(王力.2002:

261)由于多种原因而省略去主语、谓语或其他成分,或是介词或是连词,但是所省略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往往又是很难确定的;即便如此,诗句的大意还是容易猜着的;诗人以大意的表达为满足。

(王力.2002:

270)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汉语的意合性在诗/词/曲的运用中达到极至。

汉语是一种诗歌式语言。

<3>语义散曲是一种吟唱,用韵密,几乎是句句押韵,而且不准换韵,一韵到底。

散曲用词也比较口语化,整体上的语言都是朴素新鲜的。

<4>翻译策略传统的翻译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重内容而轻形式,甚至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成二元对立的分离状态。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本身是可以表达一定意义的,即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

在文学翻译中的许多情况下,抛弃了形式也就是抛弃了意义,尤其是诗歌翻译。

诗歌翻译追求“形音意”三美原则,其间的辨证关系是:

汉诗英译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在意、形、音三方面都尽量表现原诗之美,忠于原作,到达神似、形似乃至音似之要求。

所谓形似,就是要下最大努力使译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节数与原诗相同或基本相同;所谓音似,就是原诗有韵律,译诗也要有韵律。

在译诗过程中,实在做不到三似兼顾,则舍音似而保意似和形似;在意、形之似无法兼得时,则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意似,尽量避免因韵害意,因形害意等削足适履的做法。

II译法要点

9.1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9.2意美

9.3音美9.4形美

III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译文1

Autumn

Crowshoveringoverrugge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thedayisaboutdone.Y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aprettylittlevillage.Butthetravellerhastogoon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horsegroaning,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

译文2

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

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

Ancientroad,windfromeast,bonyhorse;

Thesunissetting,

Brokenman,farfromhome,roamsandroams.

译文3

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

’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

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segoes.

Westwarddeclinesthesun,

Far,farfromhomeistheheartbrokenone.

译文4

Tuneto“SandandSky”

-----AutumnThoughts

byMaZhiyuan

Dryvine,oldtree,crowsatdusk,

Low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

Ancientroad,westwind,leannag,

Thesunwestering

Andonewithbreakingheartatthesky’sedge.

译文5

Tune:

TianJinSha

ByMaZhiyuan

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

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

Afewhouseshiddenpastanarrowbridge,

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

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

Aleanhorsecomesplodding.

Thesundipsdowninthewest,

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

IV比较分析与译法

(1)〖1〗枯藤老树昏鸦,〖2〗小桥流水人家,〖3〗古道西风瘦马。

〖4〗夕阳西下,〖5〗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1Crowshoveringoverrugge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thedayisaboutdone.Y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aprettylittlevillage.Butthetravellerhastogoon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horsegroaning,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

译文2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Ancientroad,windfromeast,bonyhorse;/Thesunissetting,/Brokenman,farfromhome,roamsandroams.

译文3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segoes./Westwarddeclinesthesun,/Far,farfromhomeistheheartbrokenone.

译文4Dryvine,oldtree,crowsatdusk,/Low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Ancientroad,westwind,leannag,/Thesunwestering/Andonewithbreakingheartatthesky’sedge.

译文5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Afewhouseshiddenpastanarrowbridge,/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Aleanhorsecomesplodding./Thesundipsdowninthewest,/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

9.1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

关于译诗,大致有两种观点:

即“诗可译”者和“诗不可译”者。

刘重德(1994:

28)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即:

诗可译,但难译。

为什么说诗可译?

因为第一,人互相之间存在着大同。

例如,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有共同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共同的表达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感情,共同的大自然、世界和宇宙。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可以理解;诗可以欣赏;诗可以互译。

第二,大量的历史事实已充分证明这种可译性。

在可译的前提下,怎样译才好,是以诗体译诗,还是以散文体译诗,也有争论。

有人主张以散文体译诗,即采用散文释义(paraphrase)的方法译诗----这一派译者即“散体派”,以翁显良为代表;有人主张以诗译诗----这一派译者即“诗体派”,以许渊冲、刘重德为代表。

“散体派”也即“表意派”或“神似派”,他们虽然主张不要因韵害意,不要因形害意,但是认为译诗主要是传达原诗意境而可以不顾音韵和形式。

如翁显良(1985)在《古诗英译•小序》中所说:

“译诗……不是临摹,似或不似,在神不在貌,……不必受传统形式的束缚,押韵不押韵,分行不分行,一慨无所谓,岂不自由得很?

”更多的人主张以诗译诗,主张内容与形式的兼顾或统一,提倡“形音义”三美原则。

(吴景荣.1994;楚至大.1994;张学曾.1994;张保红.1994)是许渊冲(1978)首先提出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他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量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并提倡用“三美”原则指导译诗,努力追求“三美齐备”的译作。

(郭著章.1999:

443)译诗的“三美”原则受到当代翻译界的广泛赞同。

如刘重德(1994:

29)指出:

“写诗讲究形音义三美,而译诗决不可只满足‘达意’,必须力求传神,首先是必须保留原诗的意义(meaning)和意境(artisticconception);其次,在此前提下,还应该字斟句酌地使译诗具有一定的诗的形式和一定的韵律(rhymescheme),节奏(rhythm)。

”郭著章(2004)则对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以及形音意三美之间的辨证关系作了更为进一步的阐释。

郭著章认为,中国古代格律诗应该尽量译成英语格律诗。

具体说来,就是尽最大努力争取英译在意、形、音三方面都尽量表现原诗之美,忠于原作,到达神似、形似乃至音似之要求。

所谓形似,就是要下最大努力使每行的音节数相同或基本相同,这是格律体重要的标志;所谓音似,就是原诗有韵律,译诗也要有韵律,这是格律体的另一个标志。

在译诗过程中,实在做不到三似兼顾,则舍音似而保意似和形似;在意、形之似无法兼得时,则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意似,尽量避免因韵害意,因形害意等削足适履的做法。

从以上角度来考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5种译文,我们不难看出,译文1属于散体派,译文2、3、4、5都是诗体派。

就我们的观点而言,我们倾向于诗体派,并赞同译诗的“形音意”三美原则。

9.2意美

诗歌“形音意”三美原则中,“意美”的原则是首位的,所以译诗也要将意美置于首位。

如刘重德(1994:

36)所言:

“意义、意境是一首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只有力求再现的义务,绝无任何更改的权利。

”什么是意境?

意境原来属于佛教用语,指修行悟道的境界,后来被古代文艺批评家借来论诗,指诗的思想感情和它所描写的生活画面的和谐统一。

诗若无思想感情则无灵魂;诗若无载体,则无依托,也无法表情达意。

所以诗必有情有景,情与景的结合才能构成意境。

意境不仅有图画美,还能创造出引起联想、激起情思、令人玩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如《天净沙•秋思》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等11个画面,把“断肠人”的秋思之情表达出来。

若单看,诗中是一个个表面上孤立的画面,但是它们表达的内在联系:

“枯藤老树昏鸦”是凄凉荒芜的景象,而“小桥流水人家”是温暖亲切的景象,两相对比,引起游子思归之念,加上走在“古道”上,迎着“西风”,骑着“瘦马”,又在“夕阳西下”时分,怎不令游子“断肠”?

这其中写的景,景景皆寄情;景中有情,景融入情。

情与景的密切结合,由诗人漂泊天涯的秋思,把个个画面贯穿起来,构成完整的意境。

然而译文1、3、5因为以下多种因素(不妥增减、语际关系的更改、静态性的更改、事物性的更改、语言风格的更改),不仅改变了原文意境,也阻碍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扭曲了原文的意美。

简要分析如下:

(一)因不妥的增减而改变了原意。

字面上的增减,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译诗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要时刻记得,如吕叔湘所说,增减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诗和原文的意思和精神。

(刘重德.1994:

30)在5个译文中,译文2、4在措辞方面比较扣住原文,而其他3个译文,如译文1、3、5却对原文有些增减,这些增减的词组或小句,都是各个译者自己根据对原文意境的理解而为的。

例如下面这些词语是译文1任意地添加上去的:

hoveringover/wreathedwith/thedayisaboutdone/yonderis/over/andonthefarbank/but/hastogoondown/this/moaning/hisgroaning/trudgingtowards/fartherandfarther;而对于原文“断肠人”一语,译文1只表达为thetraveller,删减了描写词“断肠”,----这显然又未能清楚地表达曲中人物的身份及其思乡之情。

译文3增加的词语有:

o’er/wreathedwith/fly/’Neath/beside/aclear/on/in/goes。

译文5也增加了原文一些没有的词语:

hangingon/returning/croaking/hiddenpast/andbelow/down/in/comesplodding。

(二)因语际关系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

在原文〖1〗中,“枯藤”、“老树”、“昏鸦”是3个平行、并列的名词词组,但在译文1、3、5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却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如:

译文1Crowshoveringoverrugge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回译:

乌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翱翔)

译文3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回译:

昏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飞翔)

译文5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回译:

枯藤盘绕在老树上,归巢的乌鸦在黄昏中“呱呱”地鸣叫)

在原文〖2〗中,“小桥”、“流水”、“人家”也是3个平行、并列的名词词组,但在译文1中,“小桥”与“流水”在结构上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译文3中,“小桥”、“流水”与“人家”在结构上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译文5中,“小桥”与“流水”在结构上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如:

译文1Y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aprettylittlevillage(回译:

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小村庄。

译文3’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回译:

在小桥、人家的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

译文5Afewhouseshiddenpastanarrowbridge,/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

(回译:

几户人家隐现在小桥那边,小桥的下面有一条静谧的小溪在流淌。

原文〖3〗与〖1〗〖2〗是句际间的平行与并列,其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又是句内平行与并列,而译文1则把〖3〗与〖4〗、〖5〗重组,消解了原文句际本意。

此外,原文〖3〗中的“瘦马”和〖5〗中的“断肠人”之间的关系,在原文中是没有被点明的,而在译文1中却被明确化了。

译文3、5把原文〖3〗“古道”、“西风”、“瘦马”的句内平行与并列也都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译文1Butthetravellerhastogoon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horsegroaning,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回译:

但是游子不得不行走在这条古道上,西风萧瑟,他的瘦马在呻吟,艰难地走向夕阳,渐行渐远地离开家乡。

译文3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segoes./Westwarddeclinesthesun,/Far,farfromhomeistheheartbrokenone.(回译:

瘦马前行在刮着西风的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5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Aleanhorsecomesplodding./Thesundipsdowninthewest,/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回译:

瘦马艰难地前行在刮着西风的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因静态性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

原文除“夕阳西下”有可能含有动作外,其他都是由名词词组来组织的。

而译文1所增添的hovering/wreathed/go/moaning/groaning//trudging等动词,译文3所增添的wreathed/fly/goes等动词,以及译文5所增添的hanging/returning/croaking/hidden/comes/plodding等动词,都分别使原文的静态画面变成了动态。

(四)因事物性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

从功能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事物(Thing)通常由名词词组体现,情形则由小句(Clause)体现。

原文主要是由事物构成的,而译文1则是由情形构成的,也就是说,原文主要由名词词组体现意义,而译文1、3、5则主要由小句体现意义。

如果把这3种译文再回译过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译文所表达的意义与原文相去甚远。

请比较原文和这3个译文的回译:

序号

原文

译文1的回译

译文3的回译

译文5的回译

〖1〗

枯藤老树昏鸦,

乌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翱翔-----天快过去了。

昏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飞翔;

枯藤盘绕在老树上,归巢的乌鸦在黄昏中“呱呱”地鸣叫。

〖2〗

小桥流水人家,

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小村庄。

在小桥、人家的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

几户人家隐现在小桥那边,小桥的下面有一条静谧的小溪在流淌。

〖3〗〖4〗〖5〗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但是游子不得不行走在这条古道上,西风萧瑟,他的瘦马在呻吟,艰难地走向夕阳,渐行渐远地离开家乡。

瘦马前行在刮着西风的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瘦马艰难地前行在刮着西风的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因语言风格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

原文语言风格是口语性质的,以“语言朴素新鲜”为特点。

(林庚、冯沅君.1980:

821)而译文1则使用了一些过时的词语。

如yonder一词。

根据Longman词典,yonder一词可以为adj或adv,意思是ataplaceorinadirectionshown,suggested,orinview;overthere那边。

但是这个词becomingrare(渐罕),不符合原文风格。

译文3也倾向于文学化,其中的’Neath和cot都是诗歌用语。

(见Longman:

’Neath意思是beneath,用于诗歌;cot的意思是asmallhouse;hut;cottage用于诗歌。

)另外译文3将“西风”表达为westernbreeze,不妥,正确表达应为west或westerlywind,----这是从词义的选择来看。

(见Longman词典west/westerly/western词条)如果音韵的角度来考虑,以westwind搭配为佳,如译文1、4、5,因为这个表达除语义合适之外,还兼顾排韵(Paririme)。

9.3音美

原文为“曲”。

曲是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现代汉语词典》)全曲5小句通通押“麻”部(ɑ)韵:

鸦(yā)、家(jiā)、马(mǎ)、下(xià)、涯(yá)。

这种一韵到底的押韵的格式或韵脚安排叫“通韵”,英语里也有,被称为CompleteRyhme。

(刘英凯.1998:

123)这种一韵到底的押韵格式在诗词中忌讳的,但是惟有曲不忌讳,也许是因为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不忌讳通韵,----这也是散曲小令用韵也更接近口语的重要表现,因为这样更易于朗朗上口。

英语诗歌中押韵的方式与汉语一样有多种,但尾韵仍然是主要的方式。

一般常见的押韵方式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ArthurZeiger.1978:

365-396;刘英凯.1998:

112-120;郭著章.2004)

(一)全韵(perfectrimeorfullrime),即指押韵成分包括相同的元音,如may/day为/ei/韵;或相同的元音和辅音。

如take/make为/e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