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64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docx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篇一: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

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

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

1

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

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

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

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

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

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

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

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

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

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

2

而来。

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

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

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社会适应困难

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

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

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

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

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3、心理压抑问题突出

(1)曾经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陈某在从陈总的角色一下降至社区服刑人员的角色。

从一个成功者沦为街下囚,强烈的社会心理反差使其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他觉得自己是被冤屈的,他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案子,强调自己会被平反的,他有满腹的苦闷无处发泄,心理非常的压抑。

3

(2)陈某有过坐牢的经历,在狱中,与之相处的都是罪犯,都是平等的,甚至他觉得自己还会比他人罪犯优越一些,因为在牢里大家都知道他是陈总,对他都相当恭敬。

但是保外就医后,环境不同了,原来的社会生活环境全部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再也不是陈总,而是一名罪犯,罪犯的标签压抑在心中难以释怀,因此他说话行事的小心谨慎,必恭必敬。

(3)作为一个中年人,本应是事业有成的时候,而今却一事无成,加之身体状况较差,对未来也没什么打算,严重的挫败感使其将成功的希望放在了案情平反上。

4、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此外还常常饱受失眠的困挠。

各种大小病不断(最近又患上病毒性皮肤病),看似肥胖的身材给人一种虚胖的感觉。

四、矫正计划

(一)目标

1、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矫正。

通过与陈某的倾心交谈及实际行动,让陈某感觉工作者是真心帮助他的,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

从而获得陈某的信任,打开心结,接受社区矫正和工作者的帮助。

2、整合医疗资源,关心案主健康。

工作者主动为陈某在网上搜索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病人日常生活的禁忌,寻找

4

饮食和养身良方,获取最新的医疗信息,积极为陈某联系社区免费医疗。

整合医疗资源,为陈某提供热心细致的服务。

同时还积极跟陈某讨论如果保养和锻炼身体,让其感受到工作者的关心,真正接纳社区矫正工作者。

3、整合家庭资源,寻求家庭帮助。

陈某有个非常好的家庭,家庭凝聚力强,家庭力量不容忽视。

弟弟们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个个事业有成,弟弟们正向的生活引导,直接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都是陈某潜在资源优势。

4、参加公益劳动,积极融入社会。

安排陈某参加公益劳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创造各种机会鼓励陈某与他人接触,减小其与他人相处的戒心,能够以正常人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

5、布置家庭作业,熟悉法律法规。

综合陈某体弱多病,害怕社交的客观实际。

工作者将陈某的公益劳动安排在社区图书馆担任临时管理员协助做好社区图书管理工作。

使其可以与更多的人接触,一点一滴的融入现代生活。

另外工作者借助陈某在图书管工作的机会,适时给陈某布置了参阅法律书籍的家庭作业,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案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安心配合改造。

6、挖掘陈某特长,分享成功经验。

这次坐牢经验给陈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排斥社会交往、自我认同低下、心理压抑大等各类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引导陈某分享过往成功经验,发掘陈某兴趣爱好所在,寻回自信,寻找生活重心意义

5

重大。

(二)理论依据

1、活动理论的观点认为:

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种影响。

活动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心理发展源于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

马克思的社会互动理论也认为:

人的需要是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互动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物质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人的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物质交往的直接产物。

陈某排斥社会交往,排斥与他人互动,最终会导致其再社会化过程受挫,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的模糊,个人定位偏差,从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矫正工作者主动采用各种方法帮助陈某扩展社会交际面,积极参与社会,提升社会互动的能力。

2、陈某现在50多岁,从人生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看,陈某现在正处于成年中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成年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婚姻问题(包括结婚与婚姻稳定)、精神健康问题和就业方面的问题。

中年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由于年资、经验和人脉的多年累积,不少优秀人士的才华和潜能得到发挥,在事业、地位和财富上达到巅峰,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则有可能陷入“中年危机”。

6

3、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许多人在遭逢重大的变故之后,心理会因受到重创而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个体痛苦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脑中呈现;反复梦见此创伤事件的发生;个体会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连的刺激,例如试着避开与意外事件有关的活动,或是把某些经验的记忆封锁起来;有消沉、沮丧的感觉;有持续提高警觉的状态,诸如长期的紧张或暴躁。

陈某一方面总是对工作者反复重复着他会平反的事,让人感觉他内心非常的紧张。

陈某在行事说话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了什么,个人保持着持续的警觉状态。

另一方面他总是逃避自己,刻意躲避与他人的交往,一年多没交过新朋友,刻意避开知道其背景经历的老朋友。

相见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便匆忙离开。

生怕自己过往的伤疤再被人揭起。

更多的时候他将自己封闭起来呆在家中不与他人交往,陈某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较为明显。

五、社区矫正介入

1、在与陈某建立矫正关系后,工作者与陈某不间断的进行联系。

通过家访和陈某每月的电话汇报和思想汇报了解陈某的思想动态,关心陈某的身体健康。

鼓励陈某与妻子一起外出活动,游玩,分享妻子的家务劳动,经常参加家庭聚会,与社区居民多多交流等。

2、在给陈某安排到社区图书馆担任临时管理员后,陈某非常感谢,他表示这是他出狱以来的第一份“工作”,他一定会

7

认真做好,尽心尽力为社区居民服务。

在肯定陈某认真工作的同时工作者还同陈某一起整理图书,参加公益劳动,使陈某感受到了平等被重视和尊重。

3、每月将陈某的表现情况及评分告知他本人,通过评语、评分、加分、表扬、升级等肯定陈某的表现,平复其自我无用感及挫败感,采用认知疗法,鼓励他正视自己,肯定自己,能够积极的面对过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春节)等矫正工作者亲自上门送去节日的慰问和慰问品。

对陈某表示关心。

5、在街道和社区举行的一些集体活动,如法律进社区,法制大课堂,全民普法教育,派发法律问卷、法律案例讨论会等活动时,工作者会主动邀请陈某参加。

陈某均会欣然应往。

在法律案例讨论会中,陈某也常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案主的变化及矫正计划的调整

在矫正工作开展以来,陈某都能认真遵守日常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汇报和报到,积极完成公益劳动。

社区工作站的同志对陈某的表现是肯定的。

这几个月来,工作者也明显感觉到了陈某的变化:

从最初的敬畏和说话小心谨慎,到目前能够较为信任工作者,会与工作者谈起他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包括他的婚恋史、家庭史、事业、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感悟等。

每次报到也不再畏畏缩缩,交完

8

思想汇报就走,而会主动找工作者坐下聊聊近况。

工作者发现陈某开始懂得关心他人,他对中草药颇有研究,还时常向工作者介绍他的中药养身之道。

说起他的特长,陈某对其有几十年的团委工作经验相当自豪。

他说他比较乐于做青年工作,他了解青年人的心声,以前在狱中他还曾担任过青少年组的思想政治老师,他希望如果有机会他乐意作为一名志愿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服务。

陈某的

个案还在继续跟进中。

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工作者已经能取得了陈某的信任,引导陈某顺利的走出封闭的自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工作者将适时调整矫正计划,继续从如何整合资源为陈某服务的角度出发,帮助陈某寻找社会定位,重塑社会角色,很好的完成社区矫正。

篇二: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一)

2010-02-1209:

30

编者按:

社区矫正中心派驻工作人员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矫正工作方法,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扶助困有机结合。

派驻梅江司法所的林凡同志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收到较好的矫正

9

效果。

现将她工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予以刊发。

今后,我们将不定期编发一些大家在工作中成功的矫正案例,为同志们交流工作方法搭建一个平台。

心理矫正重启心灵之门

李某,女,60岁,大学文化,某企业的负责人,因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2009年6月17日,李某在其丈夫陪同下与矫正小组初次见面,她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

当时我所问的问题都是她的丈夫替她回答,她几乎没说话,眼睛里流露出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

为了解除她的顾虑,拉近与她的距离,我主动给她打电话,了解她身体状况,关心她的病情,询问眼睛恢复情况,关于矫正的事只字未提,这时候,她的态度有所转变,语气也开始缓和起来。

在确定矫正小组组长时,针对她的情况,我们专门为她选择了一位善于沟通的居委会干部刘姐担任她矫正小组的组长。

据刘姐介绍,李某是一个心理比较抑郁、自卑的人,平时不愿意出门,很少与外界交往。

他丈夫介绍说,她平日里就爱发脾气,经常处于急躁焦虑的状态。

根据她的情况,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面对这样一个心理有障碍的罪犯,首先应该消除她的思想顾虑、增强她的自信。

因此在以后的走访谈话中刻意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以友善、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她,经常询问其病情及生活上的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某有了很大变化。

国庆节前,我和刘姐一

10

起对她进行家访,使她很感动。

她说:

“林老师,我以前不了解社区矫正是怎么回事,以为又多了一个监督、管制我的部门,我当时心情很紧张,也很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社区矫正工作真的太有意义了。

以前我们只属于片警管,虽然片警人也很好,但他们很忙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自从接受司法所管理以来,与你们进行多次接触,特别是你们的理解与宽容,这么真诚的接纳我,让我彻底消除了顾虑,我现在心理有什么烦恼可以找地方说了,你还帮助我解决了一些法律问题,我以前一直认为既然是单位犯罪,为什么要惩罚我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现在我明白了,国家对于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既然我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她还兴奋地告诉我:

“这几天我天天关注国庆庆典的节目,从电视上看到祖国的巨大变化,真的感到很自豪。

其实我很爱国,我和祖国同龄,我很庆幸。

过去我下乡、上大学、拼命工作,真的是想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是没想到由于法律方面知识的匮乏,给国家造成了损失,现在想起来我很惭愧。

通过这半年来耐心细致的教育感化,针对她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矫正工作,既帮助她认罪服法,又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看到李某的进步,也看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成绩,我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加强配合使“拒矫对象”接受矫正

11

张某,男,52岁,初中文化,因挪用公款罪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2009年6月19日,矫正小组成员与张某首次见面。

首先由我向张某介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并告知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和每周到居委会矫正站签到。

张某听后,抵触情绪很大,他说:

“我只服从派出所管理。

”司法所领导对张某说:

“你已经触犯了法律,按照规定我们司法所有责任对你进行监督教育。

”张某听后不顾责任民警的阻拦起身就走。

针对他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多方走访,通过片警了解到,张某认为法院的执行通知书上注明由派出所负责他的监督管理,司法所的管理是多余的,所以不接受司法所管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走访谈话反复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他进行讲解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仍不见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向上级矫正办汇报,矫正办的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与河西分局联系,积极与派出所沟通,达成共识,如果他还不服从管理就对他采取收监的处罚措施,并将这一决定告之本人。

在这种强制力的震慑下,终于使他明白司法所虽然不是执法主体,但在他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下,仍然有办法使他受到相应的处罚。

社区服刑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果不服从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现在他不仅接受了司法所的日常管理,还惭愧的对我们说:

“我对社区

12

矫正这一新鲜事物认识不够,希望你们谅解,感谢司法所干警对我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我今后要好好改造。

”通过我了解和社区矫正工作站反馈的信息,近期他的表现非常好,不仅能按时签到,而且主动要求矫正站为他安排公益劳动。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面对矫正对象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同时与派出所密切配合,充分依靠上级矫正机关,积极争取公安机关的支持,最终能使“拒矫对象”接受矫正。

篇三: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王辉(化名),男,小学文化,身体较好,情绪不稳定,家庭和睦,家庭住址:

企石镇南坑

村委员会王屋村。

2、犯罪事实及处罚:

王辉因犯盗窃罪于2009年2月19日刑满释放,剩余剥夺政治权利7年,自2011年8月12日起至

2016年2月18日止由企石司法分局实施社区矫正。

后来按照政策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移交给公

安分局。

3、目前情况:

王辉在南坑村一家胶水厂上班,月收入两千多,王辉目前

13

主要的困难是两个小孩属于超生面

临罚款8万元的社会抚养费,父亲患癌症花去不少医药费,家里负债累累,他感到经济上压

力很大,希望司法分局能够帮助他。

4、家庭和社会环境:

王辉妻子在企石旧市场卖菜,王辉因犯罪入狱与前妻离婚,刑满释放后,与现任妻子再婚,

妻子带来一个男孩,没有户口,2010年他们又生了一个男孩,现在想两个给小孩上户口,但

是要交8万元的社会抚养费。

二、专业关系的建立

王辉自2011年8月入矫,一直能够遵守社区矫正制度。

社工在走访南坑村治保主任时,了

解到王辉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社工对王辉进行家访,详细的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面临的困

难,对他的工作和家庭情况表示关心,逐步拉近与王辉的距离,通过多次面谈后,社工与王

辉取得了良好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了互相信任的专业工作关系。

三、主要问题界定及分析

14

1、法律意识淡薄。

通过与王辉的几次交谈,发现王辉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充分意识到犯罪行为所要承担的

后果,面对巨额的社会抚养费,在经济压力和不良朋友的怂恿下,有从事违法活动的想法。

2、情绪不稳定,性格偏执。

王辉向社工反映家庭经济困难,社工向领导汇报情况,领导表示愿意帮助他向计生办协调,

需要王辉写一份减免申请和去村委开具经济困难证明,但是王辉不配合,他一方面希望司法

分局帮忙协调,另一方面又不相信司法分局能帮助他,因此他不想写申请和开具证明,但是

面对目前的困境时,情绪很激动。

3、自我标签化严重。

王辉总认为自己是刑满释放人员,国家应该给予照顾,像他这种经济困难的家庭,应该给予

减免,而且因为犯罪,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对政府产生很大的怨恨。

四、社区矫正介入

(一)介入理念

平等、尊重、接纳、保密的态度,助人自助,帮助王辉树

15

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

强法制意识。

(二)介入措施:

1、王辉每月汇报时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帮助王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使其对自己以往

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提高王辉的服刑意识,使其认识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认真接

受社区矫正。

2、带王辉去镇计生办了解有关计生政策,并向其作出解释,纠正其非理性情绪,并就他的情

况向司法分局领导汇报,领导表示愿意为王辉去协调。

3、在王辉不愿写申请和开具证明的情况下,社工和他一起探讨解决8万元社会抚养费的办

法,社工认为社会抚养费是不会增加,而且王辉的孩子才两岁,再过七八年交钱上户口也

不晚,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只要好好工作,存够八万元没有什么困难,对其输入希望,

王辉表示这样看来,确实感觉生活没那么糟糕,他表示能接受这种想法,有信心存够8万

块钱。

(三)介入效果

王辉现在心态积极很多,他反映现在家里搞装修,对于孩

16

子上户口的问题,他会努力存

钱,只要两个人好好工作,生活会变的好起来,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也表示以

后不会再做违法的事情,对家庭负责。

六、进一步跟进与反思: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执法工作,依法矫正是我们对矫正对象进行日常行为

管理的基本准则,研究、把握和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

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社区矫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帮困解难,设身处地的为社矫人员着想。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反映的困难,为其联系有关

部门,链接相关资源,帮助他解决问题。

2、社区矫正要坚持依法矫正和人性化矫正相结合。

3、心理疏导。

纠正社矫人员不理性的思维和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篇四: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

17

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通过对矫正对象L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社区矫正末期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矫正牙齿案例牙齿矫正案例矫正牙齿失败案例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