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1809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变式提问: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

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2.一词领全诗型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

一种水草。

②酲:

Ché

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

狎(xiá

):

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

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3.分析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具体)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

(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

(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

小结:

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

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

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

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

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途径秦始皇墓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

(答:

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

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钓鱼湾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

“乱”字。

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

“锁”字。

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

请对“闲”字简要赏析。

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确认意象的特点

(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

我②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

(1)流水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

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

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1)燕子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检测层次内容

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

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

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

赶快。

③苫:

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

(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作赏析。

(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请说出理由。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7~11):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

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四、检测表达技巧

识断表达技巧

(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

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

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

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

得到。

④掇:

摘取、拾取。

⑤捋:

成把地握取。

⑥袺:

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

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答案】①(1分)赋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有何效果?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3、分析表达效果。

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

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②“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

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

(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五、对比鉴赏式

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重庆卷)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

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

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

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