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202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泵安装说明.docx

循环泵安装说明

1、概述

1200HLBK-220型泵为立式不可调斜流泵,供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输送液体的温度不超过60℃,可用作水厂提升水泵、电厂循环水泵等。

1.1、水泵型号意义

1200HLBK-20

1200—水泵排出口直径为1200mm

HLB——水泵结构型式为立式不可调斜流泵

K———转子部件可抽出

20——设计点扬程为20m

1.2、水泵参数(设计点)

流量:

Q=10800~12310~15624m3/hQ=10000m3/h

扬程:

H=23.1~21~14.3mH=17.5m

效率:

η=81.5%~86%~80%η=86%

转速:

n=590r/minn=495r/min

轴功率:

Pa=834~819~761kWPa=555kW

配套电机功率:

N配=1000kWN配=560kW

1.3、泵使用条件

1.3.1运行环境条件

输送介质:

清洁淡水

安装地点:

室内

水泵基础层地面标高:

±0m

水泵出口中心线标高:

-1.8m

最高设计水位:

-0.3m

最低设计水位:

-1.5

吸水底板标高:

-5.5m

1.3.2动力电源

采用三相立式异步电动机

型号分别为:

YKSLD1000/560-10/12/1180-1

1.4、总体结构

1.4.1转子部件可整体抽出进行维护和检修。

1.4.2叶片与轮毂体为整体式,叶片安装角不可调。

1.4.3主轴带护管与抽送介质相隔离,以保护主轴和导轴承不受磨损,外接经过滤后的清洁水作为导轴承的冷却润滑水。

1.4.4从电机端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1.4.5泵的轴向推力和转子重量由电机承受,泵与电机采用刚性联轴器联接。

2、结构说明

2.1、主要零件说明

2.1.1吸入喇叭口(1200HLBK-20-01)

泵的吸水室,将液体尽可能均匀、稳定地引入叶轮室,内有一与水平成60˚倾角与叶轮室锥面配合,上有一法兰与下直管相联结,材质为HT250。

2.1.2叶轮室(1200HLBK-20-02)

与叶轮共同构成能量转换的工作室。

2.1.3叶轮部件(1200HLBK-22-01-00)

叶轮对液体作功,高效地将机械能转换为动能,叶轮的叶片型面经过精确制造以求获得高的水力效率,叶轮经过严格平衡,减轻泵运行时的振动。

2.1.4导叶体(1200HLBK-20-04)

泵的压水室,收集从叶轮出来的液体,消除从叶轮出来的液体的旋转运动,将液体的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形成扬程,并将高压液体输送到出水弯管,材质为HT250;下导轴承装在该零件内。

2.1.5导流壳、出水弯管(1200TZK-5.5-26、1200TZK-5.5-25)

收集从导叶体出来的液体,并将其水平均匀地输送到出水管道,其材质为Q235-A。

2.1.5轴(1200HLBK-23.5G-01)

泵轴主要传递扭矩,用45钢制成,通过刚性联轴器与电机轴联接。

2.1.6导轴承(1200HLBK-19-05、1200HLBK-19-23)

导轴承分上、下导轴承,支承泵轴,用HT200+橡胶制成。

2.2、主要部件说明

2.2.1填料函部件(1600HLB-23-19-00)

用以密封流经上、下护管空腔中的导轴承冷却润滑水,主要由填料函、填料压盖等组成,泄漏水经G1”管排入泵坑内;填料压盖为分半型式,便于装拆填料。

2.2.2刚性联轴器部件(1400HLBK-21.5-18-00)

用以联接泵轴和电机轴,由泵联轴器、电机联轴器、调整盘、联接螺栓等零件组成,用来传递扭矩和轴向力

2.3润滑与密封

泵轴上共装有两个导轴承,以承受径向力和保证回转轴线的对中性;导轴承的冷却与润滑,通过填料箱上开设的螺孔接1”水管,注入经过滤后的清洁水,水量为3m3/h,压力为0.3~0.35MPa,水量由靶式流量控制器控制,流量低于1.8m3/h时报警。

润滑水经各导轴承后,从下导轴承处排入泵内。

泵的轴封采用填料密封。

3、泵总装

泵总装前检查各零件有无损坏,将零件配合表面擦拭干净,重新涂上防锈油。

3.1主要零部件装配

3.1.1泵轴小装

首先将键16×50两件装入泵轴(1200HLBK-23.5G-01)两端的键槽中,将轴套(1200HLBK-16-27)和下轴套(1200HLBK-16-28)两件分装在泵轴的上、下两端。

再将键16×50装入泵轴上端键槽中,然后装上填料轴套(1200HLBK-16-29)。

3.1.2轴承座小装

将上导轴承(1200HLBK-19-23)装入轴承座(1400HLBK-21.5-14)中。

并用螺钉M16x35(GB/T70.1)紧固。

3.1.3下轴承座小装

将下导轴承(1200HLBK-19-05)装入下轴承座(1200HLBK-16-06)中。

并用螺钉M16×35(GB/T70.1)紧固。

3.1.4导叶体小装

将下轴承座小装(1200HLBK-16-06)装入导叶体中(1200HLBK-20-04),并用螺钉M16×35(GB/T70.1)紧固。

3.2泵总装前技术说明

3.2.1泵总装依据技术文件

装配图(1200HLBK-20-00)

合装图(1200HLBK-20-H00)

填料函部件(1600HLB-23-19-00)

刚性联轴器部件(1400HLBK-21.5-18-00)

4、安装与拆卸

4.1、安装前的准备

4.1.1准备好必须的垫块、地脚螺栓、螺母、及安装用工具和起重器械。

4.1.2参见合装图,泵基础板的预埋,检查其水平度并用M36×800地脚螺栓(GB/T799)紧固。

检查泵进水流道,应注意泵叶轮叶片至最低水位的距离,即最低淹没深度。

4.2、安装过程(参见结构图及大件吊装示意图)

4.2.1外筒体部分吊装

将吸入喇叭口(1200HLBK-20-01)与外筒A(1200HLBK-20-07)用螺栓M27×120(GB/T5782)联接完毕,然后在泵基础座上放置用户自制的支撑座,将这一段泵体支放在支撑座上,再将外筒B(1200HLBK-23.5G-02)与之联接,然后装出水弯管(1200TZK-5.5-25),然后吊起此段泵体将出水弯管支放在支撑座上,再装上支撑管(1200HLBK-23.5G-07),最后拿开支撑座,将支撑管落在基础板上,并用螺柱M30×100(GB/T898)和螺母M30(GB/T6170)紧固。

注意不要损伤各配合面且一定要在各配合面间分别装上O形密封圈φ1380×10(如图1~图4)。

图1图2图3图4

4.2.2抽出部分吊装

将泵轴小装(1200HLBK-23.5G-01)装入导叶体小装(1200HLBK-20-04)的下导轴承中,在轴端装上键C36×230(GB/T1096)后装上叶轮部件,再在叶轮前端装上分半挡圈(1200HLBK-16-20),并用螺钉M16×35(GB/T70.1)紧固。

吊起泵轴使叶轮落入叶轮室(1200HLBK-20-02)内,并用螺柱M27×70(GB/T5782)和螺母M27(GB/T6170)连接叶轮室和导叶体,将下护管(1200HLBK-23.5G-03)吊起套入主轴上,并用螺栓M16×45(GB/T5782)联接导叶体和下护管,将扩散管(1200HLBK-23.5G-05)与导叶体用螺栓M27×120(GB/T5782)联接,再将上护管(1200HLBK-23.5G-04)吊起套入主轴上,并用螺栓M16×75(GB/T5782)联接好上、下护管。

上述各组件装好后,垂直吊装入泵体内,并安放到位。

4.2.3将导流壳(1200TZK-5.5-26)与连接管(1200HLBK-23.5G-06)相联,然后将其吊起放入泵中,注意导流壳与出水弯管组成的流道要顺畅,并将连接管用螺柱M27×80(GB898-88)和螺母M27(GB/T6170)固定在支撑管上(注意不要损伤配合面且一定要装上O形密封圈φ1380×10)。

该组件吊装时,如出现不平衡现象,用配重解决)。

4.2.4依次吊入轴承座小装(1400HLBK-21.5-14)、填料函部件(1600HLBK-23-19-00)并用螺柱M16×60(GB/T898)和螺母M16(GB/T6170)分别将其紧固(注意在导轴承座和连接管、填料函部件和导轴承座之结合面上分别装上O形密封圈φ515×7和φ375×7)。

4.2.5在轴端装上键36×230(GB/T1096),再将泵联轴器(1200HLBK-16-30-01)和调整盘(1200HLBK-16-30-03)装在轴上(如图5~7)。

图5图6图7

图8图9图10

4.2.6吊装电机座(1200HLBK-23.5G-09A)并用螺柱M30×100(GB/T898)和螺母M30(GB/T6170)固定在支撑管上。

4.2.7水泵盘车:

装上盘车装置(1400HLBK-21.5-附01-00)进行盘车。

先松开调整盘,使转子部件落下,用搬棒拧紧调整盘,以刚刚能转动泵轴时为起点再将调整盘拧紧2/3圈即可,此时转子应转动灵活、轻快,无磨擦、呆滞现象。

同时对联轴器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进行测量,其允差小于0.08mm;再将千分表固定在泵联轴器上,检查电机座的上端面跳动,其允差小于0.12mm。

4.2.8吊装电动机。

将电机联轴器(1400HLBK-21.5-18-01)装在电机上,装上联接螺母并锁紧。

将电机吊装在电机座上,检查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的跳动,将千分表固定在任一联轴器上检查另一联轴器的跳动其允差≤0.1mm。

超过该值时,可在电机座上加紫铜片调整,然后拧紧螺栓,最后检查安装精度,其转子的跳动只要满足电机要求即可,再次盘车,转子应转动灵活、轻快(如图8~10)。

4.2.7将排气阀(KP-10,DN50)安装在连接管上,最后安装轴承冷却润滑水系统和填料泄漏水的排出管路。

4.3、填料的装拆方法

填料是由制造厂单独发货(没有装在填料箱内),用户在进入运行之前,要进行填料的装入,泵经长期运行后,填料轴套磨损,使密封失效,故需进行更换,更换时应当将填料全部取出。

4.3.1填料

泵使用的填料为耐高温玻纤盘根,在更换时,应使用相同种类、形状和尺寸的填料。

在更换时先松开填料压盖螺母,将填料压盖取出填料函;旧填料由于紧紧地塞入在填料函内,应使用适当的拔具,小心地将填料取出填料函,注意不要损伤轴套,否则将会使填料失去其密封特性。

4.4、O形密封圈的安装

4.4.1密封圈的安装形式

泵中的O形密封圈均属固定式密封。

图11a所示为端平面密封,图11b所示为径向密封,即圆柱配合面间的密封。

必须特别注意,当密封圈断面出现“毛刺”时,应当细心地修去,在制作O形密封圈时,应使“毛刺”位置如图11a、图11b所示。

 

(图11a)(图11b)(图11c)

4.4.2密封圈的切口

泵用O形密封圈,小型的用标准件,大的用φ10橡胶条粘结而成。

橡胶条下料长

度最好按实际安装部位量得。

切口形状如图11c所示,切口与橡胶条的轴线成60°,

最好在切成后随即用粘结剂牢固地粘结。

粘结成O形密封圈时应注意使“毛刺”的位置处如图11a、图11b所示。

4.5、螺栓螺钉的紧固方法

4.5.1必须使用图样上所规定的材质、型号及

规格的螺栓或螺钉。

4.5.2应除去粘附在螺纹部位粘结物、绣迹等,

用锉刀修整碰伤毛刺,在紧固前涂敷润滑剂

(机油、二流化钼、润滑脂等)。

4.5.3在紧固一组螺栓时,应使整体受力均匀,

参考图12所示顺序紧固。

图12

4.5.4紧固具有镀层(如镀铬层,镀锌层等)

螺纹的螺栓时,凡无特殊规定,均不涂敷。

4.6、拆卸

拆卸为安装的逆过程,拆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4.6.1在必要的配合处作好相配标记,以利下次安装;

4.6.2准备一些箱子,装拆下来的零件,以防散失和磕碰划伤,每处拆下来的紧固件分开放好,切记混杂,因为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其材质也不同。

4.7.3准备好稀释过的防锈油,以便涂于零件的加工表面;

4.7.4下列零件往往不能重复使用:

O形密封圈、纸垫、锈坏的紧固件、弹簧垫圈、填料,需

要准备备件。

5、运行

5.1起动、停机顺序

起动前外接清洁软水润滑。

5.1.1正常起动程序见图13。

5.1.2正常停机程序见图14。

5.1.3故障非常停机程序见图15。

事故停机发生后,应迅速将泵的供电、电气系统恢复到正常停机状态。

表示泵生产厂家提供件的动作

表示用户控制回路的动作

起动条件满足是指:

1、泵轴承注水用流量开关通水

2、电动机轴承冷却水通

3、吸入水位正常

4、吐出阀全闭

5、其他保护装置正常

 

正常起动程序

 

 

 

泵正常运行

图13

 

 

正常停机程序

 

 

图14

故障非常停机程序

泵停机

出口阀全闭

延时90秒

注水阀闭

图15

5.2、运行前的检查

a.检查确认自然条件、安装条件、输送介质、水位变化、冷却润滑水,动力电源是否满足泵使用要求。

b.联轴器未连接时,先让电机单独点动,检查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并确认后,装上联轴器部件。

c.检查泵的安装是否正确,供水、供电、电控系统是否完善、正确。

d.用手转动泵轴,旋转是否匀调,注意不要朝泵的反向旋转。

e.冷却主水管路上非电控的阀是否全开通水(傍通管路上的阀全闭)。

f.泵安装后,在初次运行之前,检查并清除吸入槽(池)内超规范的杂物,如木头、石块、纤维织品、金属丝类,在泵运行中也要提防这些物体进入泵内。

5.3、泵处于运行状态注意事项

a.观察检测泵振动、噪音、不应超规定值

在电机上部轴承部位测得的振动值为泵组的振动值,其允值为75μm,机组噪音为85dB,如果听到有水击的噪音,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1)当扬程不足时,泵在大流量下运行;

(2)进水槽(池)水位低于允许的最低吸入水位产生汽蚀;

(3)进水流态恶劣,水流混乱,流速过快。

b.检查电机运行功率和泵的运行工况,是否偏离泵的性能曲线范围;

c.不允许在所规定的最低吸入水位之下长期运行;

d.在运行状态下,应充分注意填料密封的温度和电机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规定值,电机轴承温升不允许超过环境温度40°C,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80°C。

e.经常检查冷却、润滑水,切不可中断;

f.观察填料密封处水的泄漏,是否过量(正常情况下为连续水滴)可调节压盖螺母进行控制。

6、维护、维修

6.1、泵运行日记和管理档案

6.1.1运行日记

如实记录泵运行情况,并以此作为运行制定计划的基础,有一个完整的运行日记,发生事故时就能较好地找出事故的因果。

运行日记应包括下列内容:

检测时间、开机、停机时间、压力表读数、电流、电压、频率、转速、振动、噪音、环境温度、轴承温度、填料箱泄漏,吸入水位等数据。

6.1.2泵管理档案及经历

管理档案要把泵及配套原动机(如电机)和传动装置的出厂时间、制造厂家、各主要性能参数记入册,如表1(参考),同时主要的检修情况记录在泵经历表中,如表2(参考)

表1泵管理档案(首页)

电机

型号

型号

名称

名称

排出口径

mm

输出功率

级数

额定电压

V

流量

m3/s

额定电流

A

扬程

m

转速

r/min

转速

r/min

极数

轴功率

kW

频率

Hz

效率

%

次级电压

V

制造厂类别

次级电流

A

出厂年月

定子

出厂编号

绝缘等级

制造厂名

转子

种类

冷却方式

起动方式

口径

mm

制造厂类别

出厂年月

制造厂

出厂编号

制造厂名

 

表2泵经历(里页)

泵编号

定检日期

时间

定检日期

时间

定检日期

时间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备注

运行状态

到目前为止

的主要故

维修经历

注意事项

6.2、泵运行数据处理

将运行中取得的数据,与泵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运行方案。

6.3、泵维修要点

正确的维修作业,对泵能否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泵的使用寿命,避免事故等具有重大意义;

经常仔细地进行检查和维修,是避免使用过度,防事故于未然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6.3.1泵的日常维修要点

6.3.1.1泵排出口压力表,冷却润滑水供水系统的压力表,在泵停机后需要把活栓关闭。

6.3.1.2检查冷却润滑水供水系统,配管线路及泵有无漏水现象,有漏水现象应即修理。

6.3.1.3检查压力表读数,电机输入功率。

6.3.1.4定期测定振动值和经常注意噪音有无增加,因为振动值的增大,噪音增大或出

现杂音,往往是事故的征兆,运行人员,维修人员通过记录的振动值和噪音可预测到可

能发生事故。

6.3.1.5监视冷却润滑水供水管系的时效堵塞现象,管系如果产生老化(旧化)或其中

有垃圾堵塞等,会降低管系的压力,使冷却润滑水量减少,达不到设计的规定值,影响

泵运行。

6.3.1.6检查转动配合部位间隙是否过大而造成松驰现象,如果有松驰现象,不仅会产

生噪音和振动,还会使泵带来比较严重的冲击力,而引起设备事故。

6.3.1.7保持机组的清洁并作运行记录。

6.3.2泵长期停止运行时的维护要点

6.3.2.1即使长期内不使用的泵,也必须每个月起动一次跑合运转。

6.3.2.2冬季泵停止运行的状态下,为了防止冰冻所引起的破坏,要将水放出。

6.3.2.3在设有备有泵的情况下,制订运行计划时,备用泵应当固定。

6.4、维修

6.4.1一般事项

6.4.1.1泵在必要时应进行拆卸维修,再者在间断运行(非连续运行)的情况下,如果

输送的水质比较干净,则无需进行拆卸维修。

如果水受污染及水中含有泥砂的情况下,

就必须进行拆卸维修,此外,对于连续运行的泵,每年应进行一次定期检查。

6.4.1.2在进行拆卸维修时,要将泵上的锈斑除去,然后再重新加以涂装,泵积水要设

法使其排干净,特别应加以注意的是,要仔细检查所有磨擦部位有无磨损,并采取相应的

维修措施,此外,在再次组装填料、O形密封圈、纸垫时,以及认为有必要加以更换的

已磨损的零部件等,在进行拆卸之前,事先要准备好备件,而后才进行拆卸,在购泵的

易损零备件时,应按表3写明零备件的代号、名称、材料、数量,同时还要写明

泵标牌上的泵型号、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等。

表3

代号

名称

材料

单台数量

1200HLBK-22-01-00

叶轮

ZG1Cr13Ni(叶片)

1

1200HLBK-16-28

下轴套

45(表面镀铬)

1

1200HLBK-19-05

下导轴承

HT200+橡胶

1

1200HLBK-19-23

上导轴承

HT200+橡胶

1

1200HLBK-16-27

轴套

45(表面镀铬

1

1200HLBK-16-29

填料轴套

45(表面镀铬

1

O形密封圈243×7

橡胶Ⅰ-2

2

O形密封圈280×7

橡胶Ⅰ-2

2

O形密封圈375×7

橡胶Ⅰ-2

1

O形密封圈515×7

橡胶Ⅰ-2

1

O形密封圈1380×10

橡胶Ⅰ-2

10

填料22×22×635

油浸石墨石棉绳

4

6.4.1.3将泵吊出时,应按“泵总装”相反顺序进行,拆卸零部件则按本说明3.1“主

要零部件装配”相反顺序进行。

6.4.2维护记录项目

在进行泵维修工作时,详细记录泵的运行状态和维修经历,在下次进行维修时可供参考。

6.4.3主要维修检查的零部件

泵经长期运行后,其转动配合面的磨损,要比其它部分严重得多,再者由于间隙扩大,将会产生性能降低,引起振动和噪音等,而且还会造成事故。

转动的配合部位设计间隙及磨损间隙极限参数见表4。

表4泵转动配合部位磨损间隙极限

零部件名称代号

更换标准

简图说明

填料轴套

1200HLBK-16-29

 

轴套外表面磨损沟纹凹处C=0.5~0.8mm

在填料接触部位磨损量或沟纹单侧超过0.5~0.8mm时应进行研磨或更换

轴套

1200HLBK-16-27

下轴套

1200HLBK-16-28

上导轴承

1200HLBK-19-05

下导轴承

1200HLBK-19-23

当直径间隙C值大于表列之值时,应更换。

设计间隙C值为

0.23~0.43mm

d=180mm

D(mm)

C(mm)

~120

1.1

>120~215

1.4

>215

1.9

叶轮

1200HLBK-22-01-00

叶轮室

1200HLBK-20-02

 

 

当单侧间隙C值达到设计间隙3倍以上时,可更换,设计间隙C值为0.8~1.1mm

虽然C值达到更换标准,但可通过调整盘来调整,叶片有较大磨损时应更换。

6.5、维护期

6.5维护期的检查项目

6.5.1日常维护检查项目

日常维护应注意的要点按6.3.1项。

6.5.2每月一次检查项目

6.5.2.1检查泵和电机直联状态是否正常。

6.5.2.2对长期内不使用的泵,起动一次跑合运转。

6.5.3每六个月的检查项目。

6.5.3.1对填料及轴套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

6.5.3.2测量振动和噪音。

6.5.3.3检查调整泵和电机直联状况,如果存在着很大的偏移,则要检查有无因为排水管道(配管)变形力或负荷作用在泵上。

6.5.4每一年的检查项目

6.5.4.1检查转动部分的磨损状态。

6.5.4.2检查叶轮与叶轮室部位的间隙。

6.5.4.3检查泵叶轮,导叶及其有流道零件的汽蚀、腐蚀、冲蚀状况。

6.5.5大修

大修周期取决于工作情况,大修应注意以下几点:

a.进行解体检查,检查零部件特别是易损件的精度,确定其修复或更换;

b.对锈蚀或防护涂层脱落的零件表面,进行防锈及重新涂装处理,对已影响泵运行的零件

应予以更换;

c.更换密封件(如填料、O形密封圈、纸垫等);

d.理检查冷却润滑水的供应系统,如电磁阀、靶式流量控制器的灵敏度、管道是否结垢、

阀门或接头是否良好等;

e.检查各种仪表的完好性,特别是容易失去精度的仪表应进行计量;

f.对供电系统,自控系统(装置)进行检查;

g.对电机进行检查;

h.清除栏污栅,吸入槽(池)等引水系统中的杂物淤泥等。

7、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故障

故障原因

应采取的措施

起动

不起来

1、电机或供电系统故障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