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45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循环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

88LKXA-17型泵

 

安装使用说明书

 

88LKXA-17SM

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

二○○四年九月

致用户

衷心感谢贵单位使用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生产的88LKXA-17型水泵,为了使贵单位在使用此泵时不出现意外事故,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此说明书。

并请将此说明书收藏好,今后检修泵时还需要用上它。

通读说明书,您将会遇到警惕、小心、注意等词,其目的是为了操作者的安全及泵能令人满意地运行和保养而强调的某些应当注意的地方。

警惕:

有关的操作程序、施工等部分,如果不正确的遵循这些规程,将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生命危险。

小心:

有关的操作程序、施工等部分,如果不严格地遵守这些规程,将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注意:

有关的操作程序、条件等部分,就其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一下,这对任何人都是有好处的。

警惕

为了操作者的安全起见,设备不能超出铭牌所示情况运行,否则将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从而有损泵及其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养。

警惕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用吸入喇叭管作为泵的支撑或利用它作类似的用途。

泵资料单

泵型号

88LKXA-17

流量

Q=m3/s

扬程

H=17m

效率

η=%

必需汽蚀余量

NPSHr=8.61m

转速

n=370r/min

轴功率

Pa=KW

配套功率

P=2400KW

输送介质

海水

最小淹没深度

最大轴向推力

55T(向下)

转向

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旋转

转子提升高度

mm

轴承润滑

自润滑

主要零部件大约重量

泵型号

88LKXA-17

泵总重

65000㎏

最大起吊重量

40000㎏

吸入喇叭口

1750㎏

内接管(a)

145㎏

叶轮室

750㎏

内接管(b)

305㎏

外接管(a)

3630㎏

下主轴

1195㎏

外接管(b)

2540㎏

中主轴

1275㎏

外接管(c)

2585㎏

上主轴

1150㎏

外接管(d)

2845㎏

泵联轴器

245㎏

吐出弯管

4150㎏

导轴承

60㎏

导流片接管

4380㎏

导轴承(中)

110㎏

导流片

1650㎏

轴端调整螺母

90㎏

泵安装垫板

2950㎏

分半填料压盖

32㎏

泵支撑座

11650㎏

导叶体

7000㎏

电机支座

4550㎏

填料函体

250㎏

叶轮

1300㎏

电泵联轴器

255㎏

另:

电机重

35000㎏

机组总重

100000㎏

第一章概述

1.一般说明

88LKXA-17型泵为立式、单级单吸、转子可抽出式斜流泵,适用于电厂冷却循环系统和工矿、城市、农田给排水工程。

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清水或海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它液体。

被输送的液体温度为-20~55℃。

2.型号说明

88LKXA-17

88——泵吐出口径为88英吋,即2200mm

L——立式

K——转子可抽出式

X——吐出口在泵安装基础层之下

A——设计顺序

17——泵设计扬程17m

本型泵在泵外筒体不拆卸的情况下,转子可单独抽出泵体外进行检修,电动机与泵直联,泵吸入口垂直向下,吐出口水平布置。

从上往下看,泵顺时针方向旋转,泵轴向推力由电机承受。

第二章结构说明

1.泵的组成(参见泵结构图)

本泵采用立式、单基础层安装,吐出口在基础层之下,泵壳体为焊接件结构,转子提升高度㎜,由轴端调整螺母来调节。

                                                             

泵主要由以下零部件组成:

吸入喇叭口、外接管(a、b、c、d)、内接管(a、b)、泵安装垫板、泵支撑座、吐出弯管、电机支座、叶轮室、叶轮、导叶体、上主轴、中主轴、下主轴、导流片、导流片接管、填料函体、填料压盖、轴套a、轴套b、填料轴套、轴套螺母、导轴承、导轴承(中)、导轴承c、套筒联轴器部件、泵联轴器、轴端调整螺母等组成。

2.泵主要零件说明

(1)吸入喇叭口

吸入喇叭口的作用是将吸水池中的液流均匀地导向叶轮,减少泵的吸入水力损失。

吸入喇叭口用螺柱、螺母联接于外接管(a)。

(2)叶轮室

叶轮室用螺柱与导叶体联接,叶轮室套着叶轮。

在叶轮室外圆周上有一个凸耳,卡在外接管(a)的配套凹槽中,防止泵在运行中可抽部件的旋转。

(3)叶轮

叶轮为开式、单吸整体结构,叶轮用键联接在轴上,并用一哈夫锁环和四组螺栓、弹簧垫圈定位在轴上。

(4)导叶体

导叶体将从叶轮中流出的液流收集并经外接管导向吐出弯管,导叶体内装有两个赛龙轴承。

(5)轴套

轴套a、轴套b及填料轴套是可以更换的。

轴套a用键联接并用定位螺钉固定在下、中主轴上。

轴套b、填料轴套依次装在上主轴上,并用轴端螺母并紧,在填料轴套与轴端螺母之间装有“O”密封圈,以防液体沿上主轴表面渗漏。

(6)赛龙轴承

赛龙轴承装于导叶体、轴承支架及填料函体的轴承部位上,泵内所有赛龙轴承用海水自润滑,轴承浸没在水中,轴承可更换。

(7)轴

本泵有三根轴,它们将电动机的能量传递给叶轮,并将叶轮运动产生的轴向力传给电机轴承承受。

(8)吐出弯管

吐出弯管上设有标准的吐出法兰,以联接管路系统,导流片装在其内。

(9)外接管

外接管共有4件,它是泵的外壳,支撑泵的可抽出部件。

(10)电机支座

电机支座是电机的支撑件,它的下法兰与泵支撑座联接,上法兰与电机联接。

(11)填料函体

填料函体安装在导流片接管上,上导龙轴承和2圈填料及液体填料都在此内,填料控制液体泄漏。

注意:

在对本节所述零件作任何维修之前,应首先熟悉泵零件的重量(参阅“主要零部件大约重量”),必须保证您的设备(即天车和钢索等)可以承受这些重量。

3.润滑与密封

泵轴承的润滑与冷却

泵在联轴器以下,装有4个赛龙轴承,以承受径向力和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赛龙轴承由海水进行自润滑。

密封

上赛龙轴承处轴封采用液体填料密封,其余各处静密封均采用机械密封胶密封。

第三章安装

1.安装前的准备

(1)细检查各零件有无损伤,将它们的配合面揩试干净,在不使用密封胶的配合面重新涂上防锈油。

(2)仔细检查各基础情况,经验表明,用混凝土浇造基础是最合适的,若基础是块状结构,且以工作缝的形式隔开,则来自其它机器和本身建筑的振动可减小到最低值。

(3)准备好安装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起重器械。

2.安装过程

泵壳部分的安装

(1)将泵安装垫板安放在基础上,校正垫板水平度在m以下(注意:

垫板上表面至水泵吐出中心的垂直高度为3000mm,必须保证该尺寸,以免影响吐出管路的安装),对好中心线,然后灌浆浇固。

待电机支座安装完毕后,校正电机支座上法兰水平度在m以下,在安装电机。

(2)将吸入喇叭口与外接管(a)依次联接(法兰静密封用密封胶密封,下同),然后在泵安装垫板上放置枕木或其它支撑物(用户自备),注意不要损坏泵安装垫板结合面(以后的安装过程同),将联接好的这一段泵体用外接管(a)的支撑耳支放在枕木上,依此联接外接管(b、c、d),见吊装图

(1)─

(2);

(3)将吐出弯管吊起与外接管(d)上法兰相联接。

吊起泵支撑座与外接管(e)上法兰联接好,同时注意吐出弯管、外接管(e)、泵支撑座的方向(三者均有定位销孔)见吊装图(3);

(4)用泵支撑座上的四个吊耳整体吊起泵外层壳体,撤去枕木等支撑物,清理好安装垫板结合面,放下泵外层壳体,使支撑板就位,拧紧地脚螺栓的螺母,记下外接管(a)内防转凹槽的位置,然后装配可抽出部件。

可抽部分的安装

(1)将下主轴置于V形枕木上(以防滚动),然后在下主轴靠叶轮端装进一轴套a,并滑过短键槽处,在短键槽处装上一根B16×75的键,将轴套退回至键位顶住,在轴套上三螺孔处拧上三个紧定螺钉。

注意:

螺钉头不得高出轴套外表面。

(2)将叶轮放置在一人高左右的梁架上,在下主轴下端装上叶轮键B50×400,在主轴的另一端拧上吊环螺钉,将轴吊至叶轮上方,放下主轴使主轴穿过叶轮的主轴孔,装上叶轮哈夫锁环、螺栓、垫圈等,然后吊起组装好的部件放入叶轮室中。

(3)将已装好赛龙轴承的导叶体吊至组装好的下主轴上方,慢慢放下,使导叶体穿过轴与叶轮室配合面接触,将导叶体与叶轮室联接好,接合面涂密封胶。

(4)将内接管(a)穿下主轴部件放入与导叶体对接,见吊装图(4),并支撑在枕木上,并在下主轴上端装上一B50×330键。

(5)将中主轴置于V形枕木上以防滚动,然后在中主轴装轴套部位处装一B16×75的键,装上轴套a;再在中主轴下端装上一B50×330的键;

(6)将套筒联轴器直立于一平台上,使带有4个螺孔的一端朝下;在中主轴上方装上吊环螺钉,将中主轴吊起至套筒联轴器上方,慢慢放下,使轴从套筒联轴器内孔穿过,将套筒联轴器顺轴上推,直至露出键为止,并在联轴器外圆上拧上两个M12固定螺钉(用户自备)将其固定于轴上;

(7)将中主轴下放,两轴对中,将连接卡环装于轴上,松开联轴器上的固定螺钉使其缓缓下落并滑过连接卡环至止推卡环位置,用螺栓和垫圈与止推卡环联接起来;见吊装图(5)。

将内接管(b)与装有赛龙轴承的轴承支架联接好后,穿中主轴部件放入与内接管(a)对接,并支撑在枕木上,并在中主轴上端装上一B50×330键。

(8)将上主轴置于V形枕木上以防滚动,然后在上主轴装轴套部位处装一B16×75的键,装上轴套,在填料轴套部位装上一B16×75的键,并装上填料轴套及轴套螺母,注意在填料轴套与轴套螺母的端面要装上“O”形密封圈。

;再在上主下端装上一B50×330的键;

(9)将套筒联轴器直立于一平台上,使带有4个螺孔的一端朝下;在上主轴上方装上吊环螺钉,将上主轴吊起至套筒联轴器上方,慢慢放下,使轴从套筒联轴器内孔穿过,将套筒联轴器顺轴上推,直至露出键为止,并在联轴器外圆上拧上两个M12固定螺钉(用户自备)将其固定于轴上;

(10)将上主轴下放,两轴对中,将连接卡环装于轴上,松开联轴器上的固定螺钉使其缓缓下落并滑过连接卡环至止推卡环位置,用螺栓和垫圈与止推卡环联接起来。

(11)用上主轴起吊工具吊起可抽部件,移开枕木,放入泵壳体内,直至叶轮室与吸入喇叭口锥面完全贴合。

叶轮室外圆周上的凸耳是防止可抽出转子部件在泵运行过程中旋转的,凸耳应卡入外接管(a)的防转凹槽中。

注意:

凸耳必须与外接管(a)内凹槽的右边贴合(从上往下看)。

小心:

(1)垂直吊起泵主轴时,不要让套筒联轴器从上主轴滑至主轴联接卡环槽处;

泵盖板、导流片、填料部件的安装

(1)将导流片与导流片接管连接起来,用行车将此部件吊至上主轴上方,调整好导流片的方向,穿轴放下与支撑板连接起来(注意两零件定位销孔方位),见吊装图(6)。

(2)将上赛龙轴承装入填料函体的轴承腔中,用行车吊起至上主轴上方,穿轴放入导流片接管上填料函体腔内(填料函与导流片接管联接处装上φ500×φ670的纸垫),用螺柱、螺母将填料函体连接在导流片接管上法兰上,见吊装图(7)。

泵联轴器的安装

在上主轴的上部装上B50×320传动键,将泵联轴器和轴端调整螺母装上,见吊装图(7);

电机支座和电机的安装

(1)电机支座的安装

将电机支座吊至泵支撑座上方,用螺柱、螺母将其与泵支撑板连接起来;

(2)填料函内泵轴的对中

使填料函内孔与泵轴对中,直径误差在以内。

可以用四块楔形块或等厚块来完成,调好后不要拆除垫块(见右图)。

(3)泵和电机的对中(见下页上图)

注意:

在对电机做任何安装或处理工作之前,先阅读电机安装使用说明书。

a.清理电机和电机支座安装法兰面;

b.检查电机轴与其轴承的同心情况,必要时可装可调导块,以保证电机轴的同心;

c.装好电机联轴器,在电机联轴器上安放检测仪表托架,并调整检测仪表,使其针端落在尽可能靠近填料函体的主轴上。

人工转动电机轴,并调整电机支座法兰面的位置直至指针读数在以下为止,并将轴端调整螺母上旋,使之与电机联轴器法兰面贴配。

注意使电机出风口位置处于正确方位;

d.拧紧电机与电机支座的联接螺柱,并反复测跳动值,然后在指定位置铰孔,配GB88120×120锥销。

(4)检查电机、泵转向

注意:

在起动电机检查转向前,电机与电机支座法兰的联接螺栓一定要联接好。

a.看清楚标在泵、电机转向牌上的旋转方向。

b.在给电机通电的一瞬间,判断转向。

c.若转向不对,需将转向改正。

警惕:

在合装联轴器之前,必须检查电机转向,一定要使电机与泵转向一致,才能启动设备,因为实践中的设备损害和人身伤害可由错误转向而导致。

转子调整

泵转子正确的提升高度

mm,提升步骤如下(示意图如右图):

(1)判断泵转子是否已落到极下位置;

(2)安装百分表(0~10mm),针端对着轴端螺母上端面,然后将百分表对零;

(3)旋转轴端调整螺母直至上端面与电机联轴器端面贴合;

(4)安装另一个百分表(0~10mm),针端对着轴端调整螺母的上端面,将百分表对零;

(5)向下旋转轴端调节螺母,直至百分表上显示出下降高度为为止;

注意:

当向下旋转轴端螺母下降以后,如果它与泵联轴器的螺栓孔不对,则继续向下旋转,直至与最靠近的螺孔对正为止。

(6)装上联轴器联接螺栓、弹簧垫圈、螺母,交替对称地逐渐拧紧螺母,直至最后拧紧力矩为。

注意:

当联轴器螺栓拧紧后,针端对着轴套螺母的百分表上应显示出正确的转子提升高度。

填料的安装

泵发货运输时,填料并不装入填料函体内,而是将一整桶填料和泵一起发运。

正确地安装填料是泵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初次安装请下面的步骤进行:

(1)

清理干净填料函,用管堵将注填料孔堵上;

(2)正确切割2个盘根,并将其中一个装入填料腔底部,做底部端环,另一个做顶部端环,待第4步安装;(见右图)

(3)将液体填料用手均匀地压入填料腔,并将其依次压紧、压平,直至距填料腔外端约一道盘根处;

(4)安装顶部盘根,并使其接口与底部盘根接口成180°。

(5)安装填料压盖,使其进入填料腔3~5mm,调整压盖与轴垂直。

(6)开机后根据需要,从注填料孔加注填料。

注意:

在开机初期,填料腔可能会伴有轻微的发热现象,此属正常。

如发热过快,导致烫手,甚至冒烟,系填料压得过紧所致,可略调整压盖松紧,并用水冲洗发热部位,直至恢复正常。

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填料渐渐损耗,并开始出现渗漏,此时可在开机的情况下将注填料孔处的管堵打开,用填料枪加注填料即可。

完成其他安装工作

(1)安装润滑水系统(用户现场自备);

泵采用赛龙轴承,用本身输送水润滑,无需外接润滑水,但考虑上赛龙轴承的润滑冷却效果,需按下图安装润滑水系统。

泵启动时如有外接水(水压≥),请按左图安装润滑水系统;泵启动时如无外接水,请按右图安装润滑水系统。

(2)安装双口排气阀。

最终检测

按上述步骤全部安装好后,通过插斜面间隙值再次检查叶轮室是否安装到位,到位后按转子提升高度提升泵转子部分同时检测叶片与叶轮室间隙是否均匀。

至此泵无需再进行其它方面的检测。

第四章运行

1.运行前的准备

(1)清除泵吸水池内所有杂物,如木块、砖头、纤维、织品、金属丝等,并在泵运行时,防止有新的杂物继续进入泵的吸水池。

(2)检查泵吸水池内的水位是否在最小淹没深度以上,若小于规定值,则泵运行时可能会产生旋涡并将空气带入泵内,引起振动和泵汽蚀,此时应增加泵的淹没深度。

(3)检查电机转向是否正确(从上往下看,叶轮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4)检查填料的压紧程度,不要太紧或太松,同时,注意填料压盖是否压得均匀。

启动时必须外接水,先由外接水润滑填料及上轴承,注意填料要适当的松一点,泵启动后再调整填料的压紧程度,以有少量的水连续不断地从填料函处冒出为准。

(5)安装好出口压力表,以检测系统阻力,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的运行,由于系统的变化,需调节阀门。

(7)为了得到安全、满意的运行效果,在开车前应进行水锤分析。

2.启动与停车

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后,可按下列顺序启动和停车:

(1)外接润滑水已供水;

(2)排气阀处于工作状态;

(3)主泵起动。

3.启动与停车方法

(1)排出阀关闭状态下的启动方法

a.泵和排出阀门同时启动,阀门行程时间30秒以下;

b.采用一个双速电动阀门,泵与阀门同时启动,阀门在15秒钟内全开,停车时阀门与泵电机联锁,当阀门关闭到30°时,泵电机断开电源,阀门关阀时间45秒。

(2)排出阀打开状态下的启动方法

先将阀门开至30°位置,主泵启动,阀门继续开启到全开。

停车时当阀门关闭到30°位置时,泵电机断开电源,阀门关闭时间45秒。

小心:

水泵在真空状态下,千万不能起动。

由于停车后,系统产生回流,会在泵内引起真空,在泵重新起动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让空气进入泵内,以消除真空。

4.运行注意事项

(1)泵无吐出(即排出阀关闭)不能运行,反转时间不能超过2分钟。

(2)观察和测量泵的振动和噪音,如有异常(如振动大,噪音大)应停泵慎重检查。

(3)检查电流强度和泵实际运行工况,与泵标准性能曲线对照,如差别不大则认为满意。

(4)调整填料的压紧程度,以有少量的水连续不断地从填料函处冒出为准。

(5)尽可能详细地作好运行日记,如有故障更要记录完备。

5.停车注意事项

排出阀关闭后,泵的电源应切断。

6.事故停机

(1)事故停机发生后,应立即关闭排出阀;

(2)事故停机发生后,立即关闭了排出阀,此时排出管路内的压力变幅极大,因此,要充分注意基础和各联接件之间的状态。

第五章运行、维护、检修

1.运行日誌

如实记录运行情况,将要用它调整和制定新的运行计划,有一个完整的运行日誌,如发生故障时,就能尽快修好。

运行日誌最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开、停机时间,测量数据时间(数据包括:

泵附近的温度、输送液体温度、吸入水位、排出压力、振动、噪音、电流、电压,频率等)及有无异常情况。

应将上述测量数据进行整理,然后与泵的标准性能曲线相比较,以便制定出更完善的运行方案。

2.运行检查

作为泵运行时的周期性检查,检查下列条款:

(1)填料函填料——保证有适量的泄漏,不然则纠正;

(2)轴套螺母与填料轴套的密封——新装上的“O”形圏应在试运行后压紧一下,以消除任何松动;

(3)检查管路系统的泄漏;

(4)电机电流强度和工作温度(参阅电机说明书)。

3.拆卸

(1)泵转子的抽出和整台泵拆卸,为泵安装逆过程。

(2)抽吊转子及拆卸泵时的注意事项

a.在必要的配合处作好相配的标记,以便下次安装;

b.准备一些小箱子,盛装拆卸下来的小型零件,以防散失,每处拆下来的紧固件也用箱子分别装好,并在箱子上标记为何处,何种零件,切忌混杂;

c.准备好稀释过的防锈漆,以便涂于零件的某些配合表面;

d.准备好防锈漆,以便涂于零件需要防锈的部位;

e.下列零件往往不能复用:

“O”形密封圈、填料、锈坏的紧固件需要准备备件

4.零件检查

(1)用钢丝刷清理所有泵的零件,检查零件是否有磨损、腐蚀、锈蚀和部蚀,检查叶轮、导叶体是否有裂纹。

a.将轴置于“V”形垫铁上,检查轴某些截面的径向跳动,轴支承应用两块“V”形垫铁,位置靠近轴的两端,而且轴径大致相等的轴承或联轴器部位。

b.在轴的每一轴承和联轴器部位每300mm的跨距上进行测量。

记下测量数据和测量部位至某一端面的距离。

c.轴的最大径向跳动:

δ(㎜)=(Lmax=1/2轴长),轴长单位为m,超出此范围的轴要矫直。

(2)检查轴套和赛龙轴承之间的间隙,若轴套磨损了,需要进行更换。

方法是:

松开轴套上的三个M10×14的螺钉,从轴上移出轴套,用新的更换旧的,并装上新的紧定螺钉。

注意:

若轴套上的定位螺孔与原来的方位不对,则要求根据新轴套在轴上重新钻孔,再在轴套上攻丝,装上定位螺钉,若导轴承磨损了则需要更换轴承。

(3)赛龙轴承磨损后也要更换

(4)作叶轮动平衡试验检查叶轮磨损情况,允许其动不平衡力矩为

(5)更换所有密封垫板及“O”形圈和填料。

5.运行间隙

赛龙轴承和轴套之间的间隙为~(径向间隙)。

6.泵的维修

(1)半年维修:

a.更换填料

b.检查联接紧固件

(2)泵的大修

大修周期取决于工作状况及工厂生产计划,大修时,将可抽出部件吊出、拆卸。

检查旋转部件和过流零件损坏情况,决定更换哪些零件,大修时需清理进水流道。

7.泵停用期维护

(1)更换旧填料;

(2)每周转动一下泵轴。

(3)长时间不用或在冰冻时期,应将进水位降到泵体以下。

8.常见故障、原因及措施

故障

原因

应采取的措施

1.泵起不动

(1)电动机系统毛病

(2)运动部件中有异物

(3)轴承被卡住

(4)起动条件不满足

(1)检查电机系统

(2)清理转子部件

(3)更换轴承

(4)满足应满足的条件

2.出力不足

(1)吸入侧有异物

(2)叶片与叶轮室间隙过大

(3)叶片损坏

(4)转速低

(5)有空气吸入

(6)汽蚀

(7)进口有预旋

(1)清理滤网、叶轮和吸入喇叭口

(2)调整间隙

(3)更换叶片

(4)测量电压、周波,检查电机

(5)提高吸入水位或在水面放一浮体

(6)提高水位,调整工况

(7)设消旋装置

3.打不出水

转向反了

校正转向

4.超负荷

(1)轴承损坏

(2)泵内有异物

(3)入口有反向预旋

(4)转动部件不平稳

(5)填料压得过紧

(6)一相断线,单向运行

(1)更换轴承

(2)除去异物

(3)设消旋装置

(4)检修

(5)放松填料

(6)检查修理供电线路和电机接线

5.异常振动和噪声

(1)装配精度不高

(2)吸入水面过低

(3)汽蚀

(4)轴承损坏

(5)轴弯曲

(6)电机故障

(7)联轴器螺栓松动、损坏

(8)运动部件不平衡

(9)基础不紧固

(10)排出管路的影响

(1)提高装配精度

(2)提高水位

(3)提高水位,调整运行工况

(4)更换轴承

(5)校直

(6)修理电机

(7)拧紧或更换螺栓

(8)检修

(9)增加基础的钢性

(10)检查和排除影响

6.填料泄漏过量和温升过高

(1)填料压盖过紧或不均匀

(2)填料磨损或装配不当

(3)轴磨损或偏位

(1)放松压盖,正确压紧填料

(2)重装填料

(3)换轴或校正

用户在检查故障时,必须注意两种以上故障同时发生。

损坏零部件时,必须查清事故原因,并作详细记录。

必要时可与厂家联系。

9.附图清单:

外形安装图(共1张)     性能曲线图(共1张)

吊装示意图(共1张)     泵结构图 (共1张)

转矩、转速图(共1张)   基础动静载荷图 (共1张)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