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05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基础版文档格式.docx

12、与PR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

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

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1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别:

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别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

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

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

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

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

14、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B.公关也要借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区别: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B.公关除了要管理面对面的群体和个人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重视其变化和趋势。

1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16、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早早问世的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

17、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是公共关系的发端,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神话与欺骗)。

18、1903年艾维,李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他也是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

1906年他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

他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及先驱者。

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实现职业化。

19、1923年,爱德华?

伯尼斯出版了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

(1928,《舆论》;

1952年,《公共关系学》)

他把公共关系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研究,使之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20、1947年,波士顿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

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美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21、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

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22、收集的信息包括有:

A、与组织有关的信息:

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B、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

23、辅助决策:

A.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B.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C.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D.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24.传播推广:

A.创造舆论,告知公众B.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C.引导舆论,控制形象(传播推广是PR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关键环节。

25.协调沟通:

A.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B.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协调沟通是PR的根本职责。

26.提供服务:

A.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B.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1.公共关系主体主要指专门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

公共关系机构包括:

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2.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

A.性质:

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及沟通性。

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B.地位:

内部:

介于管理子系统与其他非管理子系统之间。

外部:

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

3.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和名称和形式

名称:

公共关系部、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传播沟通部、公共与广告部等

我国政府中:

“新闻办”“信访局”“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等等

4.组织内部公关机构的模式:

A.部门隶属型:

归属于销售部门、归属于广告或是宣传部门、属于联络接待部门、属于办公室等B.部门并列型:

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排列的地位。

C.高层领导直属型:

由高层直接领导D.公共关系委员会:

5.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

对内关系、对外关系、专业技术制作

6.内设PR部门的特点:

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7.按业务内部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类型:

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为客户提供某种单项服务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为特定行业提供服务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多行业、多职能

8.按经营方式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

A.合作型:

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B.独立型:

体现独立经营

9.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A.客观公正。

B.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C.较灵活,适应性强。

D.关系较疏远。

E.运作成本较高。

10.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A.联络会员。

B.规范本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形象和声誉。

C.专业培训。

D.普及知识。

E.编辑出版刊物。

14.公关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A.形象意识。

(核心)B.服务意识。

C.互惠意识。

(功利意识)

D.沟通意识。

E.长远意识。

F.创新意识。

15.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

A.自信的心理。

B.热情的心理。

C.开放的心理。

16.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A.基本理论知识B.基本实务知识

基本能力:

A.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B.良好的组织能力C.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D.敏锐的观察能力E.自控和应变能力F.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G.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17、PR的培养

A、培养目标:

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领导型人才;

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具体公共关系人才。

B、培养原则:

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C、培养途径:

大学本科教育;

大专培训班;

函授教育;

公共关系培训班;

全员公共关系培训。

18、公共关系人员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公正;

正派;

对社会负责;

真实;

保密。

19、全员PR管理:

A、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

B、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C、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1.公众:

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

2.公众的四项基本涵义:

A.公众是公关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B.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C.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D.公众是客观存在的。

3.公众的基本特征:

A.群体性。

B.共同性。

C.相关性。

D.多样性。

E.变化性。

4.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

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外部公众:

指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

5.同一类型公众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A.按内外对象:

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B.按关系的重要程度:

首要公众:

决定组织生死及成败的公众。

次要公众:

对组织的生存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

C.按稳定程度分: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D.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

持赞成、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逆意公众:

持否定及反对态度的公众。

边缘公众:

中间态度,观点不明确。

E.按价值取向:

受欢迎的公众:

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

对组织构成潜在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

被追求的公众:

符合组织的需要,但对组织不感兴趣。

F.按公众发展的不同阶段:

非公众:

与组织无关,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

潜在公众:

由于潜在问题而形成的潜伏、隐患或未来公众。

知晓公众:

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

行动公众:

对组织构成压力,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的。

6.内部公众

重要性:

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

是组织创造一流产品的主力军;

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

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

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参与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

善于做思想工作,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心。

搞好内部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A.组织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

B.组织要通过全员公关来增强外张力

7.社区公众

社区公众:

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管理部门、地方团体及周边居民。

A.社区可以为组织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电力、水力资源和土地等资源;

B.社区为组织提供社会服务;

C、社区公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处理艺术:

A、加强传播,沟通信息,增进了解;

B、关心支持社区建设;

C、参与并资助各项社会公众活动。

8.顾客公众

顾客公众:

购买、使用本组织产品的个人或组织。

A.良好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B.帮助组织确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C、顾客公众是企业组织的衣食父母

A、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思想B、适应顾客要求,不断创新,提供优质产品

C、为顾客提供一流服务;

D、妥善处理与顾客间的纠纷

9.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A.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

B.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10.与政府公众保持良好沟通的意义和目的:

A.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认可和支持

B.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11.与名流公众保持良好的目的和意义:

A.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B.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

C.借助于他们的社会声望

12.发展良好国际公众的目标及意义:

A.为对外开放服务B.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1.知觉:

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

3.知觉的选择性:

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

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C.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

A.需要和动机B.兴趣C.性格D.气质E.经验知识

5.知觉的偏见:

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B.近因效应:

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C.晕轮效应:

一种片面的知觉。

D.定型作用:

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7.需要:

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8.1943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9.需要的五个层级:

A.生理的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的需要D.自尊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11.态度:

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影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

1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13.态度的特性:

A.态度的社会性B.态度的针对性C.协调性

D.稳定性E.两极性F.间接性

14.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分为两种:

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

(量的改变)

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

(质的改变)

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

D.个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E.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1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16.流行:

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

17.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围广。

B.相当多的人去随从。

C.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18.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19.人们追求流行的五种类型:

先驱者、早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落伍者

20.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A.从众与模仿B.求新欲望C.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D.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21.流言:

是无任何确切根据,而在人群当中相互传播的和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22.流言的类型:

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

23.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A.一般性:

将内容压缩到具体细节,流失许多信息,使人感到一般化。

B.强调:

突出其具体细节。

C.同化:

接受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理解其内容,将其认为合乎罗辑的接受下来。

24.流言的制止:

A.建立流言研究机构B.及时制止

25.舆论:

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四个因素:

A.必须有一个问题B.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C.意见中有某种一致性D.这种一致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

舆论的特征:

A.作为一种公众意见,是被多数人赞成的。

B.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等问题。

C.本身含有合理性D.是有效的。

E.不是政府的意见,是民众的呼声。

26.舆论的结构(三要素):

A.舆论对象:

大家关心的,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

(两个特点:

功利性、新异性;

四种形态:

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B.舆论主体:

公众(特点:

有共同话题;

参与议论过程;

自发性与松散性;

层序性。

C.舆论本身:

意见(包含三种成份:

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27.舆论的作用:

A.制约与监督的作用B.舆论的鼓动作用C.指导作用

28.价值观:

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29.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A.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B.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C.周围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

D.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30.从众心理:

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

31.逆反心理:

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的脱离习惯的思维,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32.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A.对自由的期望B.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自由的重要性程度D.是否会影响到其它自由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A.谁传播(WHO)――控制分析

B.传播什么(SAYWHAT)――内容分析

C.通过什么渠道(WHICHCHANNEL)――媒介分析

D.向谁传播(TOWHOM)――对象分析

E.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EFFECTS)――效果分析

2.把关人(守门人):

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德,库尔特,卢因)

3.两级传播论:

认为大众媒介对受众具有一击中的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的效应。

(美,拉扎斯菲尔德)(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4.受众选择过程(3S)表现为三种现象: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5.选择性注意: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几个因素:

对比、强度、位置、重复、变化

6.选择性理解:

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

(影响理解的三个方面:

需要、态度、情绪)

7.选择性记忆:

人们只记忆有利的信息,而容易忘记其余的信息,指这种记忆上的取舍。

(三个阶段:

输入、储存、输出)

8.议题设置论(麦库姆斯是最杰出的研究者)的两个观点:

A.各种传播媒介对传播信息的“过滤作用”。

B.面对传播过多的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9.文字传播媒介:

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各种载体。

特征:

记录性、扩散性、渗透性、准确性

10.报纸传播的优、劣势:

优势:

A.传播面广B.传播迅速C.具有新闻性

D.文字表现力强E.便于保存和查找F.费用低

劣势:

A.时效短B.传播信息易被读者忽略

C.理解能力受限D.色泽差,缺乏动感

11.杂志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时效长、针对性强、印刷精美,表现力强

弱点:

出版周期长、声势小、理解能力受限

12.电子媒介:

指运用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

时效性、远播性、生动性、技术性

13.广播的优势与弱点:

传播面广、迅速、感染力强、多种功能

效果稍纵退逝,储存性差、线性传播方式、没有文字和图像

14.电视的优势与弱点:

A.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B.纪实性强,有现场感

C.传播迅速,影响面大D.多种功能,娱乐性强

A.储存性差,难以查询。

B.受时间顺序的限制C.成本高

15.INTERNET的基本特征:

优点:

兼容性;

互动性;

全球性;

存储与检索;

即时性;

针对性强。

缺点:

缺乏严谨性;

缺乏深度与原创性;

缺乏权威性;

缺乏规矩

16、非语言传播的分类:

标记语言;

行动语言;

物体语言。

17、非语言传播的特性:

传播性;

情境性;

可信性;

组合性;

隐喻性。

18、媒介指传播过程得以实现的中介,是承载、复制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

传播媒介经历了:

口语阶段、手抄阶段、印刷阶段和电子阶段。

(127-129)

19、传播媒介选择的原则:

A、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B、根据特性及影响力选择传播媒介

C、根据信息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D、根据竞争对手的媒介运用状况选择

E、根据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传播媒介

20、媒体组合

媒体组合的基本考虑是从全局的高度,用有限的经费,对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已取得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目标:

有利于实现组织信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系列化;

有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形象;

有利于信息有针对性地达到目标受众、影响目标受众;

有利于组织针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传播开展有力进攻或实施有效防御;

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时机性要求;

传播组合本身要实行多样性。

实现信息的多层次化;

使信息集中传播;

可带来冲击力的乘积效果;

可实现最大的到达率与到达次数。

方式:

集中型媒体组合;

分散性媒体组合。

策略:

各种媒体间的组合;

媒体内部的组合;

媒体中广告内容的组合。

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

1、公共关系策划指制定公共关系活动计划的过程。

2、特征:

目标性;

思想性;

创造性;

程序性;

灵活性;

时机性。

3、作用:

A、公共关系策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C、公共关系策划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D、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保证。

4、原则:

A、利益性原则(公关策划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公众的利益。

B、客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E、灵活性原则

5、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

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提出六步工作法

第一步:

确定目标(长期目标、近期目标、一般目标、特殊目标)确定目标需注意的问题:

目标应明确、具体;

目标的提出要有可行性和可控性。

第二步:

设计主题(主题是对公共关系活动内容的高度概括)。

第三步:

形象策划中的公众研究(认定目标公众的方法:

以活动目标划定目标公众;

以组织实力划定目标公众;

以组织需要划分目标公众)

第四步:

选择传播渠道和媒介(人际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

第五步:

编制预算(内容:

费用预算;

人力预算;

时间预算)(方法:

按销售额抽成法;

项目作业综合法;

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

第六步:

审定方案(即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6、公共关系策划方法:

A、思维方式:

创意策划法(理论思维;

形象思维;

直觉思维);

专家策划法(个人判断策划法;

集团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

7、公共关系活动的业务方式

A.宣传型公关:

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信息,影响公众,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B.交际型公关:

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C.服务型公关:

以实际的服务行为作为特殊媒介,吸引公众,获得好评,使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高组织的社会信誉。

D.社会活动型公关:

以组织的名义发起或参与如公益、环保、教育等社会性活动,扩大组织的整体影响。

E.征询型公关:

运用收集信息、社会及民意调查、舆论分析等信息反馈手段,了解民意,把握动态,监测环境,为决策提供咨询。

8、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

A.建设型公关:

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采用高姿态的传播方式,打开局面,扩大影响。

B.维系型公关:

用于组织机构的稳定、顺利的发展时期,维系并稳定好已建立的关系,采取一种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