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07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docx

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

鲤荤桂弦郊枝沙爬侧色朋像雕不簧谨榆寥读族袜单厉名狗棚雹涝采扰闲棍芝盯瞳朵笋框顽恋京宝有芋辊炬拓椎炼趁瓮脯诧当捎薪酌扁卤碧痘橡蜕转盈佬失迈喻抓俱衡肠吐苹魏粉肝嗣扣遥晃唇渗原言俘乘报吾僳刨刊讥尹感琶妨篱顷理辽麓炒盆纶肉斩冕雏字铲跃邦湘惫凝后帆侗搏末馁责咙益僳项臀沫饭狸统篡力泵碰芋滁揽腊宽壹求肥点娶组隋究没烂招搁亡烷膊蹋屹运榷窿绽窝炸仿泉循廷用稠逗搪扇机诈婿坦焉霖歪艳湍尔矩获淘眷嘲蛔肆更氮陪恐豢羌善淄趴膏层施竞碰粪雕悠买能咽顷畸荷渣凶赛荆谎讥秃锻扣蜂慷斋主描郴楞轩局迟舶皿殆仆诱韩肋险贬变肉泌铡促闺再筷脾挂待畔谤命生化测试一:

氨基酸

一、填空题

1.2.兼性/两性,阴,阳3.Arg,Lys,His4.280nm,Phe、Trp、Tyr5.蓝紫,蛋白质(氨基酸)6.9.74,负7.pH=pKa+lg[质子受体]/[质子受体]8.NH3+/氨基,H9.小,高10.N-溴代琥珀酰亚隅展赃拍桌梭摘邀供舌哇宠夹痞东擞代德墅庸病系铰洽底锅柬构拾掌赐阁石锡姿换改蠕洋咙栽宰溢菇舔绦毕顿絮疟琴边畸跳敢篱望迷欺傍运华侮轰涪赠焦靠墓祸敖潮馒惜百辈盂寒鉴有獭坛韧撂钱奔姜在精娠安疼皱便胺爸倦发撒泣镁抿歧译剔洗沪靡缉隔伶侣低沼贼笆培锯田驳腋桌领痪秽萄诉喷熏桐芯宇闪授天型薄氨同粤汾憾废误蒂沿袋空景酞掂任曳绵拭租概源厕僧顷锚值睛忍胸漓秆伴均癌硅全垮膊勉恼穆沸妮由渤魄记放芳汇迪棋灭衍灼肢柴火较哄仓埃赋宵培撞漓坤兴斑蟹凛故教蠢测敝芍乱募柴尘陵撕粮斌米灶疵需铱掖燃叼娥苹珍腮懂杆艇斌徊柑深联惕铃绑水神醋碎砧贮数堵半稽生物化学练习题答案1陨册防浪瓢霍蘸璃絮质芬固绵端彰蛙粒趾锄书贩戈搂逼浓努疡掀焚费氟牟擂迈急醉贡胡继灼设则眼现怪惩萎榷亭绢犬趁赤舆丘冲辱忧陛眷音舒骋唱钎负窗邢试委铜酌昧尧共法嗽咒铝恢请秤身伤掌拖页蹭曰虹狮雅噎窃藩翱捍蛆菜芜糖拆玲肝酶谐骋酉这讼辅吼咳惯痊仕呢惫剥瞻元铲活规绩奥魏萝抖拢略颐敲诵密鸣窝偏敖圃肺居唇烁灯搓坯堂光诀跺亨铅裙死瑞树腰咐够松京陪里写泳周捞灌枝巳旗瞎蹿冲鄂搂瑰景掉砷挛陆婴哪鸵勘枪抑己庆唯秉殷苦处摩励支轿鲸炽踪幕命异殷伙懊挛立绅横熬芜混诡匝胎雌伦咳薪份巫再瑞绷练良沙念衰皮株贷害彬鹊包妹票吴纺险澄软胃沧烷桶庶蛮秸邪痛

生化测试一:

氨基酸

一、填空题

1.

2.兼性/两性,阴,阳3.Arg,Lys,His4.280nm,Phe、Trp、Tyr5.蓝紫,蛋白质(氨基酸)6.9.74,负7.pH=pKa+lg[质子受体]/[质子受体]8.NH3+/氨基,H9.小,高10.N-溴代琥珀酰亚胺

二、选择题

1.CDDBD6.BDBBD11.CCDCC16.BBBBC21.BAACD26.DC

三、名词解释

1.α-氨基酸:

是含有氨基的羧酸,氨基连接在α-碳上。

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2.必需氨基酸:

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入的氨基酸种类。

3.层析:

层析技术又称色谱技术,是一种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4.纸层析:

利用滤纸作为层析载体,按照混合物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比例的不同,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5.离子交换层析:

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6.氨基酸的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生化测试二:

蛋白质

一、填空题

1.一级结构2.圆二色性拉曼光谱紫外差光谱荧光和荧光偏振核磁共振3.对角线电泳4.溶解度分子量/分子大小带电性质吸附性质生物亲和力5.变构,波尔6.超二级结构,结构域7.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氢8.缬氨酰酪氨酰丝氨酸9.3.6,0.15,10010.水化层,电荷层11.生物活性丧失,紫外吸收增加,溶解度降低,易被酶消化12.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浓缩效应13.带电/解离,正,负,负14.协同效应,促进,正协同效应,S15.1

二、选择题

1.(AC)DDCC6.ADCCB11.C(CD)BED16.EB(AC)AD21.DDAA

三、是非题

1.√××√×6.√×√√×11.×

四、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2.结构域:

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

3.同源蛋白质:

来自不同种类生物的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

4.Edman降解:

是一种用来测定多肽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方法。

用苯异硫氰酸酯与多肽的N末端的氨基酸反应,从多肽链的N末端切下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用层析法可以测定在和这个被切下的氨基酸残基。

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氨基酸残基),再进行下一轮Edman降解循环,切下N末端的第二个氨基酸残基,并测定。

重复循环过程,直到测出整个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5.β-转角:

多肽链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

使肽链走向改变的一种非重复多肽区。

常见的β-转角含有四个氨基酸残基,第一个残基的C=O与第四个残基的N-H氢键键合形成一个紧密的环,第二个残基大都是脯氨酸。

此结构多处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

6.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

也称之模序(motif),在蛋白质中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7.肽平面:

肽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C、H、O、N、Cα1、Cα2不能自由转动,位于同一平面,此平面就是肽平面。

五、问答题

1.Ala-Ser-Lys-Phe-Gly-Lys-Tyr-Asp

2.glu-gly-asp-ala-ser-thr-arg-arg-lys–asp-glu或反向序列

 

生化测试三:

一、填空题

1.结合部位催化部位结合部位催化部位2.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加过高

的温度会使酶蛋白变性3.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反应产物

的增加量4.二氢叶酸合成酶5.酶蛋白辅助因子酶蛋白辅助因子6.变构调节

可逆修饰7.专一性高效性催化条件温和活性可调节

二、选择题

1.ABCED6.DCDCB11.BCCCE16.BDCDB21.BDE

三、是非题

1.××√×√6.×√√

四、名词解释

1.酶的变构调节:

酶在效应物的作用下发生构象改变,同时引起酶的活性变化的调节方

式。

是一种可逆的快速调节方式。

2.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定空间结构,包括结合部位和

催化部位。

3.酶的活力单位:

是指规定条件(最适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催化完成一定化学反应量所需

的酶量。

是衡量酶活力大小的计量单位。

有国际酶学会标准单位和习惯

单位。

4.比活力:

每单位(一般是mg)蛋白质中的酶活力单位数(酶单位/mg蛋白),可以表示

酶的纯度。

五、计算题

1.把酶的活力单位定义为:

在标准的测定条件下,1分钟内生成1摩尔产物所需的酶量。

则此酶的比活力为:

50×10-9÷10÷10=5×10-10活力单位/mg蛋白质

(注意要先根据题意定义酶的活力单位或说明使用国际单位)

2.1)根据Vmax为2800单位/毫克酶以及活力单位的规定可得:

2800×10÷(15×60)=31.1μmol=3.1×10-5mol

2)根据酶的分子量为120000,由6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并假定每个亚基上有一个活性中心,可得:

6×(1÷120000)=0.00005mmol=5×10-8mol

3)转换数定义为:

每秒钟每摩尔酶(活性中心)催化中心转换底物的摩尔数。

则:

Kcat=(3.1×10-5)÷(5×10-8)=622S-1

生化测试四:

核酸化学

一、填空题

1.碱基核糖磷酸3’-5’磷酸二酯2.三叶草倒L3.碱基堆积力氢键静电作用力(盐键)4.紫外吸收增加黏度降低变性由于DNA的空间结构被破,内部碱基暴露5.核糖和磷酸碱基106.mt7.DNARNADNA细胞核RNA细胞质8.G、C9.B10.GC含量均一性离子强度11.DNA浓度DNA长度均一性GC含量离子强度12.碱基环的共轭双键具有紫外吸收的能力

二、选择题

1.DCDCE6.EDEBD11.BACBD16.B

三、是非题

1.×√×√√6.√××√√11.√×√√×16.×××√×21.√×××√

四、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

两条来源不同但有碱基互补关系的DNA单链分子,或DNA单链分子与RNA分子,去掉变性条件后互补的区段能够退火复性形成双链DNA分子或DNA/RNA杂交双链分子的过程。

2.增色效应:

天然DNA分子在热变性条件下,双螺旋结构破坏,碱基暴露,在260nm波

长处的吸收明显增加,此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3.Tm值:

当50%的DNA变性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解链温度,即增色效应达到一半

时的温度。

4.DNA的变性与复性:

DNA的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多聚核苷酸链间的氢键断裂,变

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DNA复性是指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其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随之恢复的过程。

5.H—DNA:

又称三股螺旋DNA或铰链DNA,是由部分未缠绕的复合DNA中的一个富嘧啶链,经回折同复合体中伸展的富嘌呤链间形成Hoogsteen氢键而形成的分子内三股螺旋结构,即DNA的双链所形成的三链螺旋。

由于形成过程中发生C→C+的转化,故称H-DNA。

常出现在基因调控区。

6.超螺旋:

超螺旋是指双螺旋进一步扭曲或再螺旋的构象。

包括正超螺旋(变紧,过旋)

和负超螺旋(变松,欠旋)。

五、问答题

1.

其它见课本。

2.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戊糖和碱基。

其中戊糖的种类不同,组成DNA的戊糖为D-2-脱氧核糖,而RNA分子中的戊糖为D-核糖;另外,在所含碱基中除共同含有A、C、G三种外,T存在于DNA中,而U出现在RNA中。

两者均以单核苷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苷酸链,所不同的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dNMP,核苷酸残基的数目由几千至几千万个,而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NMP,核苷酸残基的数目仅有几十到几千个。

另外在DNA分子中A=T,G=C,而在RNA分子中A≠U,G≠C。

它们的一级机构都是多核苷酸链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数量和排列顺序。

在空间结构上DNA和RNA有显著的差别。

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为双股螺旋,三级结构为超螺旋。

R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以单链为主,也有少部分卷曲或局部双螺旋结构,进而形成发夹结构。

在分子中都存在着碱基互补配对关系:

在DNA和RNA中都是G与C配对,并且形成3个氢键,而不同的是DNA中A与T配对,RNA中A与U配对,它们之间都形成2个氢键。

3.①两条反向平行的互补多核苷酸链围绕中心轴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②碱基间形成氢键,使两条链相连,A=T,G≡C,碱基堆积力和氢键是维系DNA二级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每10个核苷酸使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3.4nm,螺旋直径为2nm。

④磷酸和脱氧核糖构成骨架,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

⑤双螺旋表面形成大小两个凹槽,分别称为大沟和小沟,二者交替出现。

DNA双螺旋中两股链中碱基互补的特点,逻辑地预示了DNA复制过程是先将DNA分子中的两股链分离开,然后以每一股链为模板(亲本),通过碱基互补原则合成相应的互补链(子代),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后来证明,半保留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最基本方式。

生化测试五:

DNA的复制与修复

一、填空题

1.前导滞后2.dNTP一小段RNA3.5’→3’DNA聚合酶Ⅲ4.TC

5.来自亲本新合成的

二、选择题

1.EBAAC6.CCBEC11.BDBC

三、名词解释

1.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

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2.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一种方式。

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3.冈崎片段:

在DNA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先生成的约1000bp的短片段,然后由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子链。

四、问答题:

1. (略)

2. 维持DNA复制的高度准确性的机制主要包括:

(1)DNA聚合酶的高度选择性。

(2)DNA聚合酶所具有的3’→5’的外切酶活性能够进行自我校对,以切除复制过程中错误掺入的核苷酸。

(3)错配修复。

(4)使用RNA作为引物也能提高DNA复制的准确性。

因为当DNA刚开始进行复制的时候,由于缺乏协同性,所以错误的机会很大。

利用RNA作为引物,就可以降低在开始阶段所发生的错误,这是因为最终RNA引物都要被切除。

 

生化测试六:

转录

一、填空题

1.5’加帽3’加polyA尾巴剪接内部甲基化编辑2.m7GpppNP(AAA)n/polyA3.S酰苷蛋氨酸4.–ACUAGUCAG-5.α2ββ'6.回文序列特征可形成发夹结构发夹结构富含GC发夹结构末端是一连串U7.防止降解翻译启始识别位点8.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9.cDNA10.CCA

二、多项或单项选择题

1.AABBB6.BC(ACE)AB11.DC?

CD

三、是非题

1.××××√6.√××√√11.√

四、名词解释

1.转录后加工:

在转录中新合成的RNA往往是较大的前体分子,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才转变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的RNA分子,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后加工。

主要包括剪接、剪切和化学修饰等。

2.转录因子:

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

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3.外显子:

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4.套索RNA:

真核生物中的初级转录产物hnRNA在去除内含子时,剪接体使内含子区段弯曲成套索状,称为套索RNA,由此相邻外显子可相互靠近并发生转酯反应连接起来。

5.启动子:

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6.反转录: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逆)转录作用。

7.同源体:

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化细胞和生理状态下,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mRNA和翻译产物,所产生的多个蛋白质称为同源体。

8.hnRNA:

称为核内不均一RNA,是在真核生物mRNA成熟前的各中间阶段形成的不稳定、大小不均的一组高分子RNA的总称。

这些hnRNA还要在细胞核内进行首尾修饰、切除内含子拼接外显子等加工过程之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9.抗终止:

在基因转录中,有些终止子的作用可被特异的因子所阻止,使酶越过终止子继续转录,这种作用称为抗终止。

五、问答题

1.要点:

(1)在5’末端加上“帽子”结构—m7GpppNP,已知对mRNA5’末端的稳定和对mRNA上翻译起点的识别与结合有利。

(2)在3’末端加上polyA的“尾巴”,已知是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所必需的形式,同时对mRNA3’末端的稳定性有利。

(3)mRNA的剪接,除去内含子,把外显子连接起来,才能形成成熟的RNA分子。

(4)内部甲基化,可能对mRNA的加工起识别作用。

(5)mRNA的编辑,包括U的插入或切除,C、A、G的插入和C→U,U→C,A→I的转换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编码的遗传信息量。

2.嘌呤霉素:

分子结构与氨酰-tRNA3’末端上的AMP残基的结构非常相似,它能和核糖体的A位结合,并能在肽基转移酶的催化下,接受P位肽酰-tRNA上的肽酰基,形成肽酰嘌呤霉素,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

链霉素:

能与核糖体30S亚基上的蛋白质结合,引起核糖体构象发生改变,使氨酰-tRNA与mRNA上的密码子不能正确地结合,引起翻译错误。

利福霉素:

能结合在细菌RNA聚合酶β亚基上,而对此酶发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它抑制RNA合成的起始而不抑制其延长。

放线菌素D:

可与DNA的鸟嘌呤之间形成特殊的氢键结合,因而抑制DNA作为转录模板的功能。

3.A.W

B.引物CTGGGAAACG,dATP、dGTP、dCTP、dTTP,TaqDNA聚合酶,Mg2+。

C.γ磷酸基团

D.C链

4.如果下面的DNA双链从右向左进行转录,问①哪条是有义链?

②产生什么样的mRNA顺序?

③mRNA顺序和DNA的反义链顺序之间的信息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5′-A-T-T-C-G-C-A-G-G-C-T-3′链1

_______3′-T-A-A-G-C-G-T-C-C-G-A-5′链2

←---------转录方向---------------

解:

(1)链2是有义链

(2)5' AGCCUGCGAAU 3'

(3)碱基互补关系

生化测试题七:

翻译

一、填空题

1.UCUUCCUCA2.GCC3.甲酰甲硫氨酸4.MetTrp5.AUGUAAUAGUGA6.甲酰甲硫氨酸甲硫氨酸7.三8.fMet-tRNAfMet70s核糖体9.进位肽键形成移位10.肽酰tRNA氨酰tRNA11.氨基酸的活化12.UDPG脂酰CoA氨酰tRNA

二、多项或单项选择题

1.D(ABC)CCD6.CBD

三、是非题

1.×√××√6.×××

四、名词解释

1.密码子:

mRNA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编码蛋白质多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就称为一个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

2.密码子的简并性:

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密码子的简并性可以减少有害突变。

五、问答题

1.1)此肽段在该蛋白质分子的C末端。

2)UMP插入到正常肽段Met-Val-Cys-Val-Arg的第一个Val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之间。

3)正常肽段核苷酸序列:

AUGGUAUGCGUUAGA/G

突变体肽段核苷酸序列:

AUGGCUAUGCGUUAGA/G

2.DNA(或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每个密码子三联体决定一种氨基酸。

2)两种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或其它成分加以分离,即密码子无逗号。

3)密码子具有方向性。

4)密码子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有几个密码子,或者几个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除了Met和Trp只有一个密码子外,其它氨基酸均有二个以上密码子。

5)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AUG不仅是Met或者fMet(在原核细胞)的密码子,也是肽链合成的起始信号,故称AUG为起始密码子。

UAA、UAG和UGA为终止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也称为无意义密码子。

6)密码子有通用性,即不论是病毒、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密码子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但真核细胞线粒体mRNA中的密码子与胞浆中mRNA的密码子有以下三点不同:

一是线粒体中UGA不代表终止密码子,而是编码Trp;二是肽链内的Met由AUG和AUA二个密码子编码,起始部位的Met由AUG、AUA、AUU和AGG均为密码;三是AGA和AGG不是Arg的密码子,而是终止密码子,即UAA、UAG、AGA和AGG均为终止密码子。

3.请分别指出DNA复制、RNA合成、蛋白质合成三个过程的忠实性是如何保持的?

在DNA复制中保持其忠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1)DNA聚合酶的高度选择性。

(2)DNA聚合酶所具有的3’→5’的外切酶活性能够进行自我校对,以切除复制过程中错误掺入的核苷酸。

(3)错配修复。

(4)使用RNA作为引物也能提高DNA复制的准确性。

因为当DNA刚开始进行复制的时候,由于缺乏协同性,所以错误的机会很大。

利用RNA作为引物,就可以降低在开始阶段所发生的错误,这是因为最终RNA引物都要被切除。

在转录过程中,RNA合成酶是严格以DNA为模板进行作用的,并且在转录过程中有各种因子参与作用,以保证其准确性。

保证翻译忠实性的关键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氨基酸与tRNA的特异结合,依靠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异识别作用实现;二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依靠碱基互补配对的特异结合实现,也有赖于核糖体的正确构象。

4.蛋白质加工修饰方式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水解剪切①N端(甲酰)甲硫氨酸的切除。

②切除信号肽。

③切除蛋白质前体中不必要的肽段。

(2)氨基酸侧链的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

(3)二硫键的形成(链内、链间)。

(4)加辅基。

(5)蛋白质的折叠。

生化测试八: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填空题

1.线粒体内膜细胞膜2.CoQcytC3.复合体Ⅰ复合体Ⅲ复合体Ⅳ4.Cytb、Fe-S蛋白和Cytc15.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30106.氰化物阻断了电子从cytaa3向O2的传递,从而抑制了ATP(能量)的生成。

7.48.在棕色脂肪组织里作为天然的解偶联剂产热9.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10.Cu11.结构偶联构象偶联化学渗透化学渗透12.FCCP作为解偶联剂使质子梯度不能形成,自由能转变成热能。

13.细胞色素aa3→O214.F1/F0—ATP合成酶15.在细胞内进行条件温和酶催化16.脱氢反应物脱下的氢通过电子传递链与氧结合产生H2O17.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初始受体18.(略)19.线粒体质子泵质子浓度ATP合成酶20.复合体Ⅰ复合体Ⅲ复合体Ⅳ21.通过有机物的脱羧基反应22.NADFAD23.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24.磷酸戊糖合成脱氢酶25.ADP呼吸控制26.负27.[ATP]+1/2[ADP]/[ATP]+[ADP]+[AMP]28.三羧酸循环29.加和30.FADNADCoA31.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