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00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docx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

《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40篇!

(1)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帮小金鱼换水》含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

师:

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师:

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

师:

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么了?

(水很脏,需要换水)

师:

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可以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

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

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么帮小金鱼换水的?

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他是怎么换水的?

师:

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

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可以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可以呢?

小结: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之后,放开一头,里面有水流出来。

师:

老师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小结:

原来老师的吸管里有水啊!

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给鱼缸换水吗?

让我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两头,不能让水流出来啊,要不然可能会失败,一头放进鱼缸里,一定要让它进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头对准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吗?

师: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让你的吸管满水,而且没有空气?

师:

老师这里有几种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让吸管满水没有空气,什么不可以?

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在记录表上。

幼儿填写记录表。

师:

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结果,如果你觉得它可以,你准备怎么做?

师:

你们的想法会不会成功呢?

我们一起到后面去试一试,试一试之前,我有几个操作要求,

记录表放回凳子后面,4个小朋友一组,每种材料都要试一下,尽量不要让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节约用水,试完之后,要回来把你的记录表填写完整,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样,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操作。

师:

谁来说一说,你的实验结果。

师:

结果已经出来了,看来用针筒来给吸管吸满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样正确的让你的吸管吸满水,而没有空气呢?

这个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

那我也要请张老师来帮我一下。

两位教师示范:

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两头手中拿,对对齐,另一位小朋友,小针筒,手中拿,吸满水,慢慢对准吸管口,轻轻按下小针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满水针筒就停止,两手捏住吸管头,小心别让水流走。

然后就是我们刚才看的视频,一头放进鱼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开,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开,水开始流动。

师:

这个方法学会了吗?

那你们可以和视频中的老师一样合作给小金鱼换水吗?

幼儿给金鱼缸换水,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总结,讲述虹吸原理

师:

小金鱼说,谢谢你们帮它们换水,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换水实验运用了一种科学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对水的压力把水从高的容器导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们知道刚才为什么要把鱼缸放在高一点的小椅子上了吧!

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这个虹吸原理。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

班级的自然角里养了金鱼,幼儿已有了一些对金鱼的了解,但了解的较肤浅,不全面,较分散。

活动中将采用比较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内容。

将根据幼儿自己的独特的认知特点,采用让幼儿看看、给金鱼喂食,观察金鱼吃食,模仿小金鱼在教师里游来游去等活动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及反思《盐水的浮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

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师:

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

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

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

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

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

死海的秘密

提问:

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

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

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

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

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3)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含反思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面粉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面食图片、《大馒头》音乐,装有各种小点心的流动小商店

2、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水杯、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1、教师:

小朋友好,今天我们的流动小商店来到了中三班,那小朋友仔细观察商店里放着什么?

你认识这些糕点吗?

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

2、教师:

对的,是面粉,小朋友真聪明,那面粉是什么样的呢?

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幼儿通过看、闻、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

白色、无味、轻轻的会粘在身上手上。

3、教师小结:

面粉是白色,没有味道、粉状的、轻。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特性

1、教师:

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

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

(音乐《大馒头》)

2、教师:

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刚刚小朋友看了我们的小商店里有很多好吃的糕点都是面粉做的,那请你想想还有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如:

面条、馒头、花卷、包子等,然后欣赏面粉制品图片)

3、教师小结:

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

1、师:

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

(加水)

2、鼓励幼儿猜想:

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

3、教师现场试验,寻找出合适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提出操作要求:

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

要及时揉捏面。

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

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

四、中华小厨师

1、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用面团做成的,都是厨师叔叔阿姨们发明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个中华小厨师,来发明好吃的东西好吗?

2、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呢?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现在请小朋友把做好的小点心送到我们的小商店吧,用微波炉加热熟就可以吃了。

面粉是一种很有营养的粮食,它可以帮助小朋友长出好身体,小朋友可以常吃。

同时,面粉是农民伯伯很辛苦种出来的,小朋友不能浪费。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中班下学期科学实验教案《小火山爆发》含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火山爆发的现象。

2、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每人一份:

粘土做的小火山模型、操作盘、小苏打粉、一个塑料杯、红色颜料、白醋、小勺子;火山爆发的录像资料、操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火山爆发。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

2、播放“火山爆发”的录像,观察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上面发生了一件事,请仔细看一看。

你看到什么了?

为什么山会喷出红色的液体?

从哪里喷出来的?

像这样喷出红色液体的山我们通常叫什么?

3、鼓励幼儿做“火山爆发”的实验。

(1)看一看。

教师演示

(2)问一问

教师提问幼儿教师的操作步骤

(3)做一做

幼儿操作,(快思)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活动情况

个别不成功幼儿的情况

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真的火山爆发的情况。

活动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5)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水温与茶》【活动目标】

1、观察水的冷热对泡茶的影响。

2、能清楚的表达观察的结果。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茶叶、一壶冷水、一壶热水、茶壶两个、一次性纸杯(每人两个)

2、冷热水泡茶对比表。

【活动流程】

讨论:

喝过什么样的茶?

实验:

分别用冷、热水泡茶。

统计:

比较冷、热水泡茶的不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多种感官地运用了使他们的探索更加立体化,在对比统计中这些结果变的更具体了。

幼儿们在活动中达到了自主学习与自由交流,在一次次的对比中,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对冷、热水泡茶的不同感受。

他们观察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说热的好喝;有的说冷的好喝;有的说热茶是苦的;有的说热茶有点香;有的说凉的好喝,凉的甜;还有的说茶被热水烫开了。

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但他们都第一时间清楚的表达恶劣自己的感受。

(6)中班科学课教案《探索沙的特性》含反思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

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

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使幼儿认识了解沙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感受玩沙的乐趣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难点: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

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

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处:

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

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7)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硬币》含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

"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

"

教师:

"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

"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

"

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

(2)操作过程:

出示硬币和纸条

①手握成拳状;

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

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

"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硬币会怎么样?

"(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

(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

"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

"(可以再演示一遍)

(5)教师: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

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

""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

"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

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总结:

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

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8)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塑料袋,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的气体。

2、能够从"摸塑料袋""吹纸杯"的实验中理解空气是具有力量的。

3、体验自身参与探索"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实验过程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

塑料袋1个、气球一个、奖励贴画、向杯子吹气方向的PPT图片。

2、经验的准备:

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让幼儿感知空气是有力量的。

2、活动难点:

幼儿自由探索总结空气是有力量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手指游戏"小手变变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

刚刚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变出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那今天刘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魔法口袋,我们来看看口袋能变出什么魔术呢?

2、活动开始:

师:

(把口袋装空气并用手捏住不让口袋漏气)好了,小口袋变好魔术了,你们来看看小口袋变成什么样子了?

里面有没有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当幼儿说出空气时,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师:

好,小朋友们都很棒,那我接下来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后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在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口袋里有空气。

师:

总结:

(口袋里有空气,并把手放开,让幼儿观察口袋内没有空气时口袋的样子)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师:

出示气球,并往气球里吹气,然后用手捏住不让气漏出来。

请幼儿来猜想如果把手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儿:

气会漏掉、气球会飞走了。

师:

验证猜想。

师:

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是什么力量让气球飞走的?

幼儿:

空气的力量。

师:

总结:

原来呀我们的空气也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小实验--会跳的纸杯,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手上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纸杯,请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如何让上面的纸杯自己跳出来。

幼儿动脑思考后自由作答,当有幼儿说出用"吹"的方式时请幼儿尝试方法,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师:

那刘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小朋友们说的方法,看能不能让纸杯跳起来。

师:

第二次尝试吹杯子,并要求幼儿观察吹的方式。

结束后发放纸杯请幼儿自己用杯子尝试。

巡回观察、指导,并请成功把杯子吹起来的小朋友与大家分享吹的方式。

探索后,请幼儿将纸杯放回原位。

观看向杯子吹气的方向图片。

与幼儿一起总结吹的方式,请小朋友进行尝试。

总结完吹的方式后,请幼儿再次拿起纸杯探索用哪一种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来。

再次探索结束后将纸杯放回原位。

师:

提问:

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纸杯会自己跳出来?

幼儿:

空气产生的力量能将杯子吹起来。

师:

总结:

我们的空气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将我们的杯子吹起来。

3、活动结束: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一下还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

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

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9)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小威向前冲》含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

2.寻找自己和爸爸之间相像的地方,体验父子间的亲情。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书若干本,故事PPT2.事先已布置幼儿回家找找和父母相象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引出绘本《小威向前冲》。

(PPT展示绘本内容)

1.师:

今天应老师给小朋友介绍一本书。

为了让所有小朋友们都看到,我们在大屏幕上一起来看吧。

2.提问:

书名是什么?

《小威向前冲》幼:

小陈向前冲……(回应:

很接近了!

)(指导策略:

在读出书名的时,突出向前冲,加重音量,提高语调。

)提问:

看到书名,你会猜到小威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呢?

幼:

小蝌蚪、鲸鱼……提问:

向前冲是什么意思?

幼:

勇敢朝前面;另一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冲刺的样子,为了表现勇敢,还摔倒在地上……(回应:

反正是很勇猛的样子吧!

)环节衔接语:

到底小威是怎么样的一位朋友,一起来听故事吧!

(思考:

第一环节直接引入绘本,通过对图片、文字的观察与表达,应老师的提问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为下一环节故事的加深理解打下伏笔。

而并非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绘本包含几要素,封面、封底、环衬等,削弱了统一绘本教法的痕迹,而让师幼互动更自然的流露,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内心。

当然,也包括听课的老师们。

二、跟随老师,分页了解绘本故事内容。

1.点击PPT的故事绘本页面,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

插问:

小威是怎么样的小家伙?

他住在哪里?

他会怎样?

幼:

活泼好动、爱运动的小家伙;他住在布朗先生身体里;他是个游泳高手,但算数不好……

2.提问:

你们认为小威是个怎样的小孩?

幼:

很厉害、很聪明、很棒的小孩。

(有的孩子不同意,认为他算数不好,不是棒小孩)跟进提问:

小威是不是棒小孩呢?

为什么?

(让幼儿回答是或不是,并说各自理由加以肯定)师幼互动点睛提问:

你是什么高手呢?

你们有没有像小威一样,有什么地方是不太好的吗?

幼:

艺术很好。

(回应:

你长得确实很有艺术家的气质)数学高手、游泳高手等……围棋、英语等不太好……小结:

现在你认为小威是棒小孩了吗?

(幼儿们点头答应)在一方面有觉得很棒的地方,就是棒小孩!

(思考:

此环节中,以上这个有效的提问是点睛之笔,应老师通过绘本原着所传达的自我评价上的认识,结合幼儿自身的评价,从而拉近了小威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认为效果非常显着,体现了应老师独特的教育机智与情感互动,很有启发!

3.应老师继续讲故事,PPT伴随故事始终。

应老师:

小威还有个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游泳比赛……因为布朗先生和太太要结婚了!

(音乐渲染结婚的气氛)冠军的奖品是个很美丽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就住在布朗太太的身体里。

终于要进行游泳比赛了,学校发了眼镜还有比赛地图。

(教师的策略:

应老师的确是个很富有感情的老师,懂音乐,而且在孩子们听故事疲倦之时,又用恰到好处的音乐基调感染孩子,渲染作品的魅力,让在场的每个孩子和老师都为之动容!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