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030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X 页数:153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基础PPT推荐.pptx

若地址不符:

则只将数据向下转发发送站边发边监听上行链路数据数据帧绕环一周回到本地:

站点吸收本数据帧,同时产生新令牌当令牌在环中传输时:

便开始新一轮的传输,环形拓扑,转发器,优点:

高速运行避免碰撞,结构简单潜在问题:

任一转发器或任一段链路故障都将导致网络瘫痪故障查找困难,需要漫游整个网络才能定位故障点新增站点困难,需要新增转发器可能还要重新拉线可靠性要求和转发器的积累时延限制了环的规模需要站点兼任监控站监测环的状态,(3)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拓扑,一种使用同一介质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方式,即连接端用户的物理介质由所有设备共享。

数据流,逻辑拓扑,总线型,总线型拓扑结构特点,连接特点:

所有站点通过搭接头直接与总线相连逻辑拓扑:

总线型通信面临的问题:

任一站点发送,其他所有站点都能收到;

数据传输无方向性需要指明由谁发送(源地址),发给谁(目标地址)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时,会发生冲突。

同时只能一个站点发送一个站点连续发送时间过长,其他站点将不能发送(公平性?

)站点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全双工(FullDuplex)是指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接收数据,两者同步进行。

这好像我们平时打电话一样,说话的同时也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

目前的网卡一般都支持全双工。

半双工(HalfDuplex),所谓半双工就是指一个时间段内只有一个动作发生。

举个简单例子,一条窄窄的马路,同时只能有一辆车通过,当目前有两辆车对开,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一辆先过,等到头后另一辆再开,这个例子就形象的说明了半双工的原理。

早期的对讲机、以及早期集线器等设备都是基于半双工的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双工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线路上的数据按单一方向传送。

总线型结构的数据传输,A站B站C站,站点C发数据给站点A接收传输准备,站点C将数据组成帧格式,头部含源(C)、宿地址(A)站点C传输之前需先竞争到信道,传输过程,C将帧发出,传到B站,地址不符丢弃,传到A站,地址相符接收,2.2局域网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结构的相关术语、概念层与对等层层:

一种逻辑划分,功能被明确定义对等层:

也叫同层,指互连系统中相同的层实体与对等实体实体:

每一层活跃的元素可收发信息的东西(硬、软件均可,如网卡、应用程序等)是实现层功能的主体每一个层可有多个实体,对等实体,实体A,实体B,实体C,实体A,实体B,实体C,对等实体一定成对出现在互连系统的同层中对等实体一定执行相同的协议,能相互通信对等实体之间通信一定是透明的(报文格式、大小一样)不同层的实体不能通信系统A系统B,n层,n-1层,对等n层,对等n-1层,服务、接口、协议,n层,n-1层,系统A,系统B,n协议(n)PDU,实体,SAP,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服务:

下层实体通过层间接口为上层实体提供的通信功能服务访问点:

SAP(ServiceAccessPoint)相邻层之间交换数据的地方,也叫层间接口每个SAP具有唯一的标识地址每个实体提供多个SAP,供不同的上层协议使用每个SAP由一个实体提供,一个上层协议可使用多个SAP,协议:

对等实体之间通信时共同遵守的规约。

协议具有三要素语法:

信息的格式(由哪几部分组成)语义:

信息的含义及控制信息(各部分的具体意义)时序:

信息交换的步骤与顺序等PDU(ProtocalDataUnit),(由数据头部和,对等实体间交换的数据单元上层数据组成),进一步理解协议与服务,服务涉及本地系统上下层实体之间的通信(垂直方向)协议涉及互连系统同层实体之间的通信(水平方向)协议独立于服务(可用不同的协议提供同一服务)协议是提供服务的基础,是完成层功能的基础,OSI参考模型(OS1/RM),OSI:

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模型由ISO提出ISO:

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制定OSI标准的目的:

使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连要求各大公司按照OSI标准制造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标准模型,应用层协议,端系统A,端系统B,OSI模型各层功能,1、物理层(physicallayer)

(1)主要作用:

实现相邻节点之间比特数据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信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服务。

物理层是所有网络的基础,主要关心的问题有:

用多少伏特电压表示“1”,多少伏特电压表示“0”;

一个比特持续多少微秒;

是单工、半双工还是全双工;

最初的连接如何建立和完成,通信后连接如何终止网络接插件有多少针以及各针的用途。

信道的最大带宽;

传输介质(例如,是有导线的还是无导线的等);

传输方式:

是基带传输还是频带传输,或者二者均可;

多路复用技术(FDM、TDM和WDM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等等。

(2)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

实体之间信息的按比特传输。

实现四大特性的匹配(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3)物理层标准,物理层标准主要任务就是要规定DCE设备和DTE设备的接口,包括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DTE是数据终端设备。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

DCE的作用就是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

DTE通过DCE与通信传输线路相连,如图所示。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著名物理层标准。

物理或机械特性:

规定了DTE和DCE之间的连接器形式,包括连接器形状、几何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方式等。

电气特性:

规定了DTE和DCE之间多条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参数及其他有关电路的特征。

电气特性决定了传送速率和传输距离。

功能特性:

对接口各信号线的功能给出了确切的定义,说明某些连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的意义。

规程特性:

规定了DTE和DCE之间各接口信号线实现数据传输的操作过程(顺序)。

物理层标准举例,EIA,RS-232C/V.24接口标准,RS是RecommendedStandard的缩写,即推荐标准。

RS-232-C接口标准与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V.24标准兼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RS-232-C建议使用25针的D型连接器DB-25,但是在微型计算机的RS-232C串行端口上,大多使用9针连接器DB-9,如下图所示。

(4)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物理传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大问题:

信号衰减信号衰减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信号衰减还常常会同时伴随着信号的变形采用信号放大和整形的方法来解决信号衰减及其变形问题。

第二大问题:

噪声干扰噪声可能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即接收端难以从混杂了较大噪声的信号中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减少噪声的措施,如抵消与屏蔽、良好的端接和接地技术等,常见物理组件,RJ-45插座RJ-45头,DB-25到DB-9的转换器,常见物理层设备,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功能:

连接相同的LAN网段;

对从入口输入的物理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然后再从出口输出(转发)。

中继器具有典型的单进单出结构。

集线器是多端口中继器。

集线器常见的端口规格有4口、8口、16口和24口等。

如下图所示: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通过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使之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错线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为帧。

主要关心:

成帧与拆帧。

以帧(frame)为单位(产生帧、识别帧的边界);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将低速的接收方“淹没”)。

广播式网络在数据链路层还要处理:

如何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并在数据链路连接上传送帧,帧是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输单位。

一般为网络层提供3种服务: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特点:

发送前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需要通信时,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即可直接发送任意长的信息,传输时接收方也不应答,出错和数据丢失时也不做处理。

适用场合:

线路误码率很低或对传送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场合。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发送前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而直接发送数据,接收数据链路层能接收帧,并经校验,如果正确,则返回应答帧;

不能接收或接收后校验不正确,则返回否定应答,发送端要么重发,要么暂不发数据。

不可靠信道的信号传输。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进行一次数据传送分为3个阶段:

数据链路建立、数据帧传送和数据链路的释放。

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数据传送阶段对每个帧都要确认,发送方收到确认后才能发送下一个帧,服务质量好。

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

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链路标识,流量控制。

通过引入某种反馈机制完成。

差错检测和恢复。

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

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数据链路层的典型协议是OSI标准协议集中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与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MAC子层负责解决共享信道的介质访问控制,LLC子层完成通常意义下的数据链路层功能。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只能解决相邻两个节点间的数据传输问题,不能解决由多条链路组成通路的数据传输问题。

而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相连。

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只是与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是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的问题,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寻径。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为传输层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两个终端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通路。

网络层数据的传送单位为报文或报文分组。

网络层向上层(传输层)提供的服务有两大类,即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服务传送方式: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分组沿一条网络连接串行前进,收发顺序一致。

差错和流量控制由网络负责。

适用范围:

定对象、长报文、会话型传输。

数据报服务传送方式:

数据直接发送无需事先连接,各分组可经由不同的中转路径独立传送。

排序由传输层完成,差错控制由主机承担。

需要将一个分组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网络层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和中继激活,终止网络连接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差错检测与恢复排序,流量控制服务选择网络管理,网络层主要解决的是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算法:

在网络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找到一条最佳的或合适的路径。

可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预先配置好)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两大类。

流量控制流量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量。

网络的吞吐量随输入负载的增大而下降(即拥塞),吞吐量下降至零时网络瘫痪(即死锁)。

流量控制的功能就是要防止网络由于过载而引起网络数据吞吐量下降和时延增加、避免死锁、公平地在相互竞争的用户之间分配资源。

传输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即进程到进程)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

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

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

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

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是整个协议层次结构的核心。

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

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在网络层的基础上,完成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并实现两个终端系统间传送的分组无丢失、无重复、无差错、分组顺序正确。

传输层屏蔽通信子网间的差异,向上层提供标准完善的服务。

各种通信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不相同。

然而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

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它们的差别。

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和会话层的界面端口。

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层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端口的概念端口就是传输服务访问点(TSAP)。

端口的作用就是让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传输层,以及让传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数据段或者报文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相应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端口是用来标识应用进程。

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在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传输层的服务可分为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使用最广泛,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

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

传输层服务分成5种类型,基本可以满足对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的各种不同需要。

协议等级,传输层服务通过协议体现,因此传输层协议的等级与网络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根据差错性质,网络服务按质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类服务:

低差错率连接,即具有可接受的残留差错率和故障通知率C类服务:

高差错率连接,即具有不可接受的残留差错率和故障通知率B类服务:

介于A类服务与C类服务之间差错率的接受与不可接受是取决于用户的。

因此,网络服务质量的划分是以用户要求为依据的。

OSI根据传输层的功能特点,定义了以下五种协议级别:

0级:

简单连接。

只建立一个简单的端到端的传输连接,并可分段传输长报文。

1级:

基本差错恢复级。

在网络连接断开、网络连接失败或收到一个未被认可的传输连接数据单元等基本差错时,具有恢复功能。

2级:

多路复用。

允许多条传输共享同一网络连接,并具有相应的流量控制功能。

3级:

差错恢复和多路复用。

是1级和2级协议的综合。

4级:

差错检测、恢复和多路复用。

在3级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差错检测功能。

传输层的典型协议是TCP/IP。

TCP/IP的传输层同时提供两个不同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由于TCP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

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头标增加了更多的域,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

UDP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对方的传输层在收到UDP数据报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

虽然UDP不提供可靠投递,但在某些情况下UDP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工作方式。

例如视频点播等实时应用常使用UDP。

会话层,会话层以下的各层都是面向通信的,而会话层以上的各层是面向应用的,因此可看作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

会话层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两主机之间原始报文的传输,但它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主要为会话连接管理和会话数据交换两大部分,会话连接是建立在传输连接基础上的,会话连接与传输连接有3种对应关系:

一个会话连接对应一个传输连接多个会话连接对应一个传输连接一个会话连接对应多个传输连接会话层提供的服务:

管理会话:

会话层允许信息同时双向传输,或任一时刻只能单向传输。

令牌管理(tokenmanagement):

有些协议保证双方不能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这一点很重要。

为管理这些活动,会话层提供令牌。

令牌可以在会话的双方之间交换,只有持有令牌的一方可以执行某种关键操作。

另一种服务是会话同步(synchronization)。

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同步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

表示层,与低五层提供透明的数据运输不同,表示层是处理所有与数据表示及运输有关的问题,包括数据的转换、加密和压缩。

每台计算机可能有它自己的表示数据的内部方法,例如,码与码,所以需要协定来保证不算机可以彼此理解。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的应用层负责处理语义,表示层负责处理语法,下面五层负责位信息从源到目的地的有序移动。

为使各个系统间交换的信息具有相同的语义,应用层采用了相互承认的抽象语法。

抽象语法是对数据一般结构的描述。

表示实体实现抽象语法与传送语法间的转换。

而应用实体解决与对方应用实体抽象语法的不同之处,传送语法是同等表示实体之间在通信时对用户信息的描述,是对抽象语法比特流进行编码得到的。

显示抽象语法与传送语法之间对应关系叫做上下文。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为:

语法转换:

将抽象语法转换成传送语法,并在对方实现相反的转换。

涉及的内容有代码转换、字符转换、数据格式的修改,以及对数据结构操作的适应、数据压缩、加密等。

语法协商:

根据应用层的要求协商选用合适的上下文,即确定传送语法并传送。

连接管理:

包括利用会话层服务建立表示连接,管理在这个连接之上的数据运输和同步控制(利用会话层相应的服务),以及正常地或异常地终止这个连接。

总体而言,表示层如同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

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如在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

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

除此之外,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可向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唯一窗口,其目的是支持用户联网的应用的要求。

应用层Appliction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

有些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

其服务元素分为两类: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和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

CASE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它成为应用层中任何用户和任何服务元素的用户,主要为应用进程通信,分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的控制机制。

特定服务SASE则要满足一些特定服务,如文卷传送,访问管理,作业传送,银行事务,订单输入等。

这些将涉及到虚拟终端,作业传送与操作,文卷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核心系统,开放系统互连管理等等。

简单一点描述应用层应该是,用户通过应用层的协议去完成用户想要完成的任务。

例子:

如果你想上网,那么你会首先打开Ie浏览器里输入想要冲浪的网址,如果可以上网的话自动会出现网页画面,网页本身没有在本地,那怎么可以浏览网页呢,这是因为有了应用层的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来帮助用户与远端的WEB服务器进行连接且请求传输文件,就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应用层的协议来完成用户要浏览网页的任务了。

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NNTP:

网络新闻组传输协议DNS:

域名解析协议,OSI模型的数据封装与传输,通过OSI层,信息可以从一台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程序传输到另一台的应用程序上。

例如,计算机A上的应用程序要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B的应用程序,则计算机A中的应用程序需要将信息先发送到其应用层(第七层),然后此层将信息发送到表示层(第六层),表示层将数据转送到会话层(第五层),如此继续,直至物理层(第一层)。

在物理层,数据被放置在物理网络媒介中并被发送至计算机B。

计算机B的物理层接收来自物理媒介的数据,然后将信息向上发送至数据链路层(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