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308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0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一单元乘除法(4课时)

1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

P2-3(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7×8=4×6=5×4=6×9=

8×2=7×4=9×5=8×7=

6×7=9×9=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P2这幅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三、探索方法。

1、小组讨论算法:

让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

再说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将学生的算法写在黑板上。

对正确的方

法均给予肯定。

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2×3=6与20×3=60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反馈结果,再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横行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理解与应用:

组织学生练习并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P3上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P3上的第3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再理解题目中每一问的意思。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3、数学游戏:

通过P3的游戏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1、复习P2、P3。

2、预习P4、P5。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20+20+20=60(棵)

2×3=620×2+20=40(棵)

20×3=60(棵)

答:

小树有60棵。

教学反思:

 

2、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先观察P3这幅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

买一个球要多少钱?

3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泳圈要多少元?

买一个泳圈和一个球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要多少钱?

用50元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三、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

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⑴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

12×3=

然后,学生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⑵全班交流算法。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法:

生1:

12×3就是3个12相加:

12+12+12=36(元)

生2:

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生3:

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泳圈是30元,我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6元,一共要36元。

生4:

可把12看成4×3,这样12×3就变成了4×9=36(元)

生5:

12×3=6×2×3=6×(2×3)=6×6=36(元)

……

以上每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解决问题:

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每一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1、2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3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五、作业:

1、第7页的2、3题。

六、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

12+12+12=36(元)

12×3=36(元)  

10×3=30         

2×3=6   

 答:

需要36元。

教学反思:

 

3、参观科技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

教学目标:

1、 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参观科技馆

出示课件“参观科技馆”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

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思索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式子后,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再组织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各种算法。

对合理的方法都要鼓励,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3、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第1题,再组织比较上下算式,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独立计算第2题,然后抽几个一位数除整百数、整千数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

可能会得出“分的人越多,平均每人的块数越少”等结论。

(2)练一练第4题:

这一题是组织学生开展“夺红旗”比赛的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计算卡片或练习纸,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作业:

复习第10页。

五、板书设计:

 

参观科技馆

60÷2=30(人)

2×30=60  6÷2=3  

30+30=60

60÷2=30

答:

平均每辆车坐30人。

教学反思:

 

4、植树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13(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 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教师利用挂图出示“植树”的图,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三、小组合作探讨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让学生拿出小棒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帮助思考

2、与同桌交流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4、尝试练习

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做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

(1)

(2)小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3、练一练第3题,这道题一个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都很强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作业:

第15页4、5题。

六、板书设计:

                    

 植树

36÷3=12(组)竖式

12×3=36;

30÷3=10

 6÷3=2 

10+2=12;

答:

可以分12组。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口算。

(20分)

40×5=720÷8=8×50=88÷4=

120÷3=6×90=6300÷7=9×700=

84÷2=150÷3=270÷9=93÷3=

7×600=14×6=12×8=180÷2=

400÷2=48÷4=99÷9=15×5=

二、填空。

(10分)

1、39÷3读作(),也可以读作(),商是()。

2、16×5读作(),积是()。

3、80里面有()个十,900里面有()个百。

4、5000里面有()个千,也可看作()个百。

5、4乘70再减去28得()。

三、计算。

(24分)

14×4+298400-18×32500÷5-170

 

80+84÷216×6-36100-93÷3

 

四、在○里填上“﹥”、“﹤”或“=”。

(9分)

15×4

14×596÷3

69÷318×4

4×18

350÷7

250÷590-0

90+084÷4

48÷2

24×3

24×216×2

16÷242÷2

24×2

五、解决问题。

(37分)

1、小明的爷爷、爸爸的体重各是多少?

 

2、

(1)还剩多少页没看?

 

(2)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一个足球84元,一个皮球4元。

(1)足球的价钱是皮球的几倍?

 

(2)一个足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每瓶汽水1元2角,每瓶矿泉水2元。

(1)买5瓶汽水用多少钱?

 

(2)买8瓶矿泉水用多少钱?

 

(3)一共用多少钱?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科书17-18

教学目标:

1、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上面、侧面和正面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活动一:

听指令搭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活动步骤:

1、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示范,让学生明白操作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全班按老师的指令,尝试搭出立体图形。

3、组织学生同桌间开展拼搭立体图形的活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组织学生交流。

三、活动二:

通过提问题再现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

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步骤:

1、师生示范让学生理解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要求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3、组织学生交流、演示。

4、做练习:

第19页的1、2题。

5、小结。

四、作业:

复习第17、18页。

五、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测试

1、 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2、看图填一填

1、三角形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格。

2、正方体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   )格。

3、按要求画一画

1、将梯形先向下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三格。

2、把三角形向下平移三格。

4、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1、火车在行使的运动是()

2、风车运动的现象是()

3、运动员举重是()

4、电风扇的运动是()

五、填一填

▓向()平移了()格。

※向()平移了()格。

◎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格。

$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格。

六、在方格图上画出你喜欢的三个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3课时)

1、有多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大米、台秤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设情景,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教师请三位学生做“背一背”的游戏。

2、实践体验。

教师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称(出示课件)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

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称,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称的图片。

2、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

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称一下两袋盐的质量,感知1千克。

(2)掂一掂:

请学生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估一估:

请学生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互相说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4)找一找:

请学生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5)猜一猜: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

(6)拎一拎:

让学生拎2千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7)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8)小结:

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参照千克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感受和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称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用天平帮助学生称,主要应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看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

4、单位换算

(1)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

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2)“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1、做练一练第1、2题(教材第20页)

2、填单位练习:

一个乒乓球重1(    );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    );

 一只鸡重2(      );一个小朋友重23(      )。

四、作业:

预习第25页。

 五、板书设计:

              

  有多重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教学反思:

    

  2、一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26(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吨”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猜一猜:

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三、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吨。

 一头牛重350kg,3头牛大约重1吨。

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吨。

   

小朋友每人大约重25kg,40人大约重1吨。

得出: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四、说一说:

先看一看屏幕上的图,说说图意,第一幅图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五、练一练: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说说思考的方法。

2、第2题:

先请学生讲讲比较的方法,即先将单位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大小。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3题: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合适的单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时,先让学生填一填,再同桌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

六、数学故事:

这是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

1、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2、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

3、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 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及计算后的想法。

七、作业:

1、第29页的3、4。

2、预习第32页。

八、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配菜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出题,看你行不行

(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开心盒饭中心”隆重开业了。

欢迎大家光临本店,购买我店的盒饭。

三、配菜

1.活动一。

师:

今日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我店服务员将热情为大家服务。

今日菜谱如下: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冬瓜

学生自由配菜。

师:

你们想买什么菜?

生1:

我买肉丸子和白菜。

生2:

我想买肉丸子和冬瓜。

生3:

也可以买冬瓜和肉丸子,或者买白菜和肉丸子。

师:

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

生4:

我认为也可以冬瓜和白菜。

生5:

我觉得不行,冬瓜和白菜都是素菜,饭店卖的是一荤一素搭配的,没有说两素搭配。

生6:

我也认为不行,配菜要讲究营养,应该荤素搭配。

师:

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

生7:

有2种。

师板书:

肉丸子 白菜   冬瓜

2.活动二。

师:

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如能帮助本店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本店的服务员。

明日菜谱:

荤菜:

牛排    素菜:

豆腐

    鱼       油菜

师: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配菜方法。

生自由配菜后小组交流。

师: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

生1:

我们有4种配菜方法:

1、牛排 豆腐  2、牛排 油菜 3、鱼  豆腐4、鱼 油菜

生2:

也可以这样配菜:

豆腐 牛排 鱼 

油菜 牛排  鱼   

师:

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本店服务员。

3.活动三。

师:

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

请看菜谱:

荤菜:

肉片 牛排   

素菜:

豆角 茄子 白菜

师:

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说给大家听。

学生:

我有6种配菜方法。

肉片 豆角       牛排  豆角

   茄子           茄子

   白菜           白菜

师:

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配菜方法吗?

生:

同意。

师:

通过刚才的配菜,黄址晴同学已被聘请为我店配菜部经理,请上台领取聘书。

四、搭配中的学问

1.搭配服装。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

板书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搭配。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衣服(师挂出2件上衣、2条裤子、1条裙子)。

我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说给同桌听。

学生试着搭配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