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26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1000

其它图纸按“文件编制办法”执行,以图面清晰为原则。

十、图纸中的“注”

按照交通部文件图例要求,本项目所有图纸一律采用“注”,不得采用“附注”。

例:

桥型布置图中的“注”根据各桥具体情况,参照以下提示按顺序修改。

注:

a、图中尺寸以厘米计,桩号、高程以米计;

b、设计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c、本桥平面位于R-0000m的右(左)偏曲线上,纵面处在R-0000m凸(凹)形竖曲线内。

采用弯桥直做(沿径向布孔),预制梁按弦线方向布置,桥面现浇层及护栏应按照桥位平面线型现浇施工,以保证桥面净宽及线型的流畅舒适。

桥的平面布置及墩台位置见《桥墩台平面座标示意图》;

d、本桥采用5-20m一联预应力砼宽幅空心板先简支后结构连续;

下部构造为双柱墩、肋板台,桩基础。

施工方法:

先预制再吊装。

采用的通用图为《预应力砼宽幅空心板》JHGS/QH-02;

e、采用墙式护栏;

桥台设置模数式伸缩缝装置D80型伸缩缝及8m长搭板;

桥墩采用GYZD200×

42mm橡胶支座,桥台为GYZF4D200×

42mm四氟滑板橡胶支座。

护栏、伸缩缝、铰缝钢筋、搭板及桥面排水等详见《桥梁公用构造图》JHGS/QH-04;

f、本桥杭州岸桥下兼人行通道,上海岸桥下兼机耕通道;

g、桥下改沟铺砌(改路铺设路面)至桥边缘以外20m,其长度共000m,并注意与原沟(原路)的衔接,其数量计入本桥;

h、基础开挖或钻孔时,如果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相符,应及时报业主并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调整设计。

钻孔资料详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i、桩基础施工时,应严格清孔,不得采用加深孔底深度代替清孔。

终孔时桩底沉淀厚度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桩径的0.2倍(0.2d)嵌岩桩不得超过10cm。

十一、文件分册

施工图设计文件按如下八册编排。

第一册:

第一篇总说明书

第二篇总体设计

第二册:

第三篇路线

第三册: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

第四册:

第五篇桥梁涵洞

第六篇隧道(无)

第五册:

第七篇路线交叉

第六册:

第八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七册:

第九篇环境保护

第十篇渡口码头及其它工程

第十一篇筑路材料

第十二篇临时交通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第八册:

第十三篇施工图预算

如上述各册太厚,还可分为一、二…分册,各分册页码连续编号;

如本标段无某篇工程,应在该段目录位置处注明“本标段无xx工程”,如“本段无隧道”、“本段无互通”等。

十二、应在每一册扉页上注明本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内容,以便查找,避免失落或残缺不全。

十三、签署栏内容统一规定为:

图纸为设计、复核、审核;

表格为编制、复核、审核,其签署必须由本人签名。

十四、根据业主要求,施工图文件分标段出版,每个标段出版文件15份。

十五、施工图标段的划分。

全线共分10个施工标段,详见标段划分表。

申嘉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标段划分一览表

序号

起讫桩号

标段长度(m)

标段内主要构造物

所属地区

标段内地界

标段起终点情况

1

K0+000~K3+053

3053

练市枢纽

湖盐公路高架桥

湖州/

桐乡

湖州:

K0+000~K1+957.5

桐乡:

K1+957.5~K3+053

田地

2

K3+053~K7+918

4865

练市南互通

新市南塘大桥

湖州

3

K7+918~K15+880

7962

洪圣里大桥

4

K15+880~K22+300

6420

河山互通

寺后浜大桥

德清/桐乡/德清

德清:

K15+880~K16+480

K16+480~K20+788

K20+788~K42+450

5

K22+300~K29+000

6700

东港大桥

新市互通

德清

6

K29+000~K36+000

7000

韶塘路高架桥

新安互通

京杭运河1号大桥

7

K36+000~K41+400

5400

雷甸互通

东大港大桥

8

K41+400~K44+000

2600

京杭运河2号大桥

塘栖互通

余杭

余杭:

K42+450~K51+573

9

K44+000~K49+400

余杭高架桥

10

K49+400~K51+573

2173

崇贤枢纽

合计

51573

各标段建安费中不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互通连接线费用。

第一篇总说明书

1.1内容组成

(1)地理位置图

(2)总说明书

(3)路线平、纵面缩图(与初步设计相同)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5)附件

1.2地理位置图

采用最新版本的地图(行政区划图或交通图)制作,图中突显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突出练杭段(要求标出互通和连接线),并将文件对应标段段落用不同颜色示出。

1.3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按照文件编制办法并结合本项目特点进行编写,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依据及测设过程;

(2)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及跨越主要航道;

(3)被交路情况及互通连接线设置概况;

(4)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5)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6)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情况;

(7)初步设计中间方案审查咨询意见、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和施工图中间方案审查咨询意见的执行情况;

(8)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情况;

(9)与有关部门协商情况,地方意见的处理情况;

(10)工程实施组织原则(包含工程实施及交通组织等);

(11)质量管理体系及具体应用情况。

1.4路线平、纵面缩图

各标段采用1:

50000比例出图,汇总文件采用l:

200000比例出图。

图中示出主要构造物、平纵设计参数等。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列出主要的技术指标、工程数量等,充分反映工程状况,具体格式见图表示例。

1.6附件

列出外业收集的重要文件、批文、协议及有关会议纪要等。

第二篇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原则

(1)以建设精品工程目标为设计的出发点,结合路网布局、工程规摸、建设环境,从线型、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对路线平纵面认真优化,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合理选用技术标准。

针对双向四车道的工程特点进行平、纵、横的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配合协调,线形流畅;

(3)严格控制路堤的填土高度,并做好软基路段的设计研究工作,综合采取有效措施;

(4)合理选择路面结构,适应车载要求,提高路面耐久性;

(5)作好路基防护及排水,确保路基稳定、排水畅通;

(6)确保结构安全,合理选择桥型方案;

(7)互通及沿线安全、服务、管理等设施布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8)结合道路安全设计审查程序对全线进行安全设计性设计和审查;

(9)妥善处理与沿线各城镇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

(10)尽量少占良田,少拆迁房屋建筑,合理设置环保工程保护好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

(11)综合实施公路的美化绿化工程,使公路建设与环境相协调;

(12)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区,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

(13)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合理的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

(14)交通工程设计要与土建工程设计相配合,并在土建工程设计中结合工程实施需要进行临时交通工程的设计。

2.2设计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本项目采用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车速:

120km/h。

路基横断面组成:

整体式路基横断面宽28m,行车道2×

7.5m,中央分隔带3.0m,左侧路缘带2×

0.75m,硬路肩(含路缘带)2×

3.5m,土路肩2×

0.75m。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级。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

大、中、小桥涵及构造物1/100;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

桥涵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进行设计。

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区。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相关规定,线路构筑物不需进行地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但按Ⅶ度进行设防。

其它技术标准按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有关规定执行。

在本设计中应完全遵照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规定。

2.3图纸组成及内容

(1)说明

包含以下内容:

a、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b、总体设计原则及采用情况;

c、总体技术方案;

d、各项工程的总体实施方案;

e、施工注意事项。

(2)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

按文件编制办法的内容进行绘制,根据本项目的具体特点,作如下的具体规定:

a、比例1:

2000;

b、示出挡墙和高填方、桥头等特殊路段的防护,一般防护路段可不示出;

c、按不同处理方式标出软基处理路段;

d、标注全部构造物(包括桥孔布置和变宽桥布置方案等)及其相关工程(分离式立交车行天桥等)。

第三篇路线

3.1路线设计基本要求

(l)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根据平原区高速公路的特点进行综合设计,不盲目追求高标准,力求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2)线形设计应高度重视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驾乘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路线要充分注意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并强调生态环保效果。

(3)应利用地形,合理采用技术指标,保证线形指标的均衡性。

(4)填方路段尽量避免采用小于3‰纵坡,避免在小于3‰纵坡段设置超高缓和段。

(5)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过不良地质地段及开发区等。

(6)路线应尽量少拆迁房屋,尽量少占良田,对“初设”批复的路线平、纵作进一步优化。

(7)对平、纵组合欠佳路段应进行透视图检验,以便合理选用指标。

(8)杭州绕城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实际纵面和设计纵面存在差异,崇贤枢纽互通匝道接入绕城高速时,其纵面要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拟合绕城高速现有纵面。

3.2路线平面

(1)线位布设时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直线的最大长度控制在20V以内,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同向曲线间控制在6V、反向曲线间控制在2V以上。

(2)条件较好时,宜选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

当采用规范规定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时,应考虑行车速度的影响。

(3)避免长直线接小半径的平曲线,此时,平曲线半径的选用应与行车速度相适应。

(4)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原则上按2000米设计,开口长度40米。

特殊地段如特大桥、大桥的两端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

3.3路线纵面

(1)路线纵面的控制高程以满足下列要求为原则:

●有关部门提供的通航河流、等级公路、铁路、管线的现状或规划的净空要求;

●与沿线政府(乡、镇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签定的相关构造物设置协议;

●本项目沿线水文分析和调查的洪水位、内渍水位等资料;

●桥梁、通道、天桥及互通设计负责人必须提供签名的控制设计高程等文件。

(2)纵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采用坡率、坡长,力求指标均衡、视觉顺适。

(3)竖曲线半径应满足视觉要求,竖曲线长度不小于250米,最短坡长一般不小于400米,条件限制时不小于300米。

(4)下穿主线的地方道路或等级公路,在保证其路基水能自排的条件下,可适当下挖,以降低主线设计高度。

(5)在较长平曲线和较长直线内纵坡变更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6)纵坡设计尽量控制在0.5%~3%范围之间;

凸、凹竖曲线半径应按公路线型设计规范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指标采用。

3.4路线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1)应充分考虑平曲线形与纵面线形的对应,竖曲线包含在平曲线之内,平、竖曲线半径之比采用1:

10~20为宜。

(2)如果平曲线过长,在一个平曲线内不宜设置超过三个竖曲线。

(3)在直线段上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也不应连续采用最短坡长。

(4)局部困难路段应采用动态透视图检验平纵配合的合理性。

(5)凹、凸型竖曲线要按公路线型设计规范规定要求考虑。

(6)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的线形。

(7)避免只能看到近处,但看不到中间凹下部分的线形。

3.5图表内容及规定

(1)图表内容应满足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

(2)主要注意事项:

a、路线平面图中地形图的图面应与平面总体设计图一致;

b、公路用地图、征地拆迁数量表需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绘)制。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

4.1基本设计原则

(1)认真分析地质勘探资料,合理划分路基段落。

(2)确保路基稳定,控制路基的差异沉降。

(3)建立完整的、有效的排水体系。

(4)充分吸取课题研究成果,合理确定路基特殊处理和路面结构方案。

(5)考虑到软基路段工后沉降、区域地面沉降的影响,需要对全线路基设计高度进行复核,确保路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

(6)本项目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右侧边缘处的标高。

4.2路基一般设计

(1)一般设计不包括以下路段:

a、特殊填料路段;

b、软基路段。

(2)根据地质条件、填料供应情况划分路基段落,分段确定一般设计原则。

(3)填土高度小于6m时填方边坡率1:

1.5,填土高度大于6m时上部6m采用1:

1.5坡率,下部采用1:

2。

护坡道宽度均为1m,设2%外倾横坡。

(4)互通匝道内侧边坡及匝道包围范围内的主线边坡坡率采用l:

3。

(5)路基按边沟边缘以外1m(填筑式边沟按边沟外坡脚以外1m控制),大中桥的陆上部分按桥面宽以外2m进行计征地数量。

(6)一般条件下不采用挡墙路基,特殊路段视实际条件决定是否设置挡墙。

(7)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表进行清理,地表耕植土层消除换填厚度按0.3m计算,清表后进行填前压实(按0.1m计列压实下沉量),达到压实要求后再填筑路基(压实度≥90%)。

如地面潮湿,应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其压实度。

(8)鱼塘、水塘地段要视路堤高度、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清淤措施。

清淤厚度一般按50cm考虑,特殊路段按实计量。

清淤及回填等工程数量计列于相应工程数量表中。

(9)路基土石方计算:

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汇总应扣除路面结构体积、地基处理的换填部分体积和地表清淤回填土方等数量。

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填方路堤两侧各宽填50cm进行填筑,工程数量计入土石方中。

填前夯实增加土石方(软土沉降补偿)、清表回填土石方计入相应工程数量中。

(10)路基浸水线标高加50cm以下,路基填料的选择必须满足质量评定标准规定的CBR值要求。

(11)征地表中应反映路基、桥梁、各附属区、互通、线外工程(改沟渠、改路、上跨主线构造物接线)占地等永久征地数量。

4.3路基高度确定

(1)本项目路基高度主要受通道、分离式立交、通航水位、设计水位及

1/100设计洪水频率的控制,设计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结合构造物设置。

(2)沿河及受水浸淹路段,路基设计标高应不小于百年一遇设计水位+壅水高+波浪浸袭高+0.5m的安全高度。

(3)特大、大中桥桥头引道(在洪水泛滥范围内)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应高于该桥设计水位(并包括壅水和浪高)0.5m;

小桥涵附近的路基设计标高应高于桥(涵)前壅水水位0.5m(不计浪高)。

4.4填方路基设计

(1)浸水路堤设计应对经过水塘、鱼塘等浸水路段,从路基填料、防护、排水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对大面积水域,先填筑路基侧面的拦水堤,再抽水,经清淤后优先考虑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至塘埂标高,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

(2)路基的边坡防护型式应重视环境和景观的效果。

(3)多孔跨径总和大于或等于6米的构造物所占空间应扣除相应的土石方数量。

(4)路基压实标准参照下表执行:

项目

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大粒径(cm)

CBR

重型压实度(%)

固体体积率

备注

填方路基

零填方及路堑路床

上路床

0~30

≥96

≥87

粒径大于4cm的粗粒料含量大于30%时采用固体体积率

下路床

30~80

上路堤

80~150

15

≥94

≥85

下路堤

150以下

≥93

≥82

表中压实度为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实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5)为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弃土堆应作好环保防护设计。

(6)水塘清淤后回填宕渣(如遇软基处理,则回填普通土或砂砾土),其压实度为≥82%(固体体积率),并根据稳定计算确定土工格栅的设置。

4.5路基横断面

(1)路基标准横断面

主线路基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度28m,其中,行车道2×

0.75m,硬路肩(含路缘带0.5m)2×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

主线平曲线半径大于等于5500m时不设置路基超高。

主线路段无加宽。

(2)路基横断面设计

a、地面线全部采用外业测量成果;

b、横断面图一般采用1:

200比例出图,特殊路段可采用1:

250~1:

400的比例(应在图中注明),但力求减少比例变化。

4.6路基特殊设计

(1)特殊路基的处理,应结合地质情况及填土高度、设计要求(工后沉降量及稳定安全系数)、施工工期等,一般填土路基采用以塑料排水板预压法处理为主,桥头及构造物路段采用预压、真空预压、水泥浆液搅拌桩、预应力管桩等软基处理方法。

(2)容许工后沉降,应满足《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017—96)表5.1.2的要求。

(3)填方路基拼接采用边坡台阶拼接法。

开挖台阶前须清除边坡表面30cm厚的表土层,底部变坡率的高填边坡均按1:

1.5进行清坡。

(4)底部台阶宽度考虑设置土工格栅的需要按1.5m控制,中部台阶宽度按1.0m控制,台阶按内倾2%设计。

以上台阶宽度均不包括边坡表面清除部分。

(5)对试验指标不是软土但计算总沉降量大于15cm的路段也需进行地基处理。

(6)根据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对一般路段采取打设塑料排水带+等载预压措施;

对于部分软基较浅的构造物路段采用水泥浆喷桩处理;

填土比较高、软土层较厚的构造物路段采用长短桩、预应力管桩、真空预压复合地基处理的措施;

新老路拼宽路段(崇贤枢纽)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

浅层软土采用砂砾或清宕渣换填措施。

(7)由于老路基硬路肩将转变为行车道,为了提高老路基的压实度,应对老路硬路肩中线以外的路床进行全部或部分重新填筑,设计时暂按换填40cm计算工程数量,具体深度结合路况评价结果再作调整。

(8)为了减少路基拼接的差异沉降,路床顶面以下20cm处设置1层单向土工格栅,在地表加设1~2层单向土工格栅(路基填高大于4米时设2层,反之设1层),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2%应变时抗拉强度不小于20KN/m。

(9)软基处理在满足功能要求、经济比较合理的条件下优先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

预应力管桩初始利用深度按10m控制,采用φ40cm先张法薄壁预应力预制管桩(PTC,按省制定的标准进行预制),管桩上设置桩帽,桩帽尺寸根据桩距的不同进行选择。

(10)预应力管桩处理段桩顶设置40cm厚的碎石垫层,垫层内设置单层双向钢塑格栅(格栅强度不小于80KN/m,对应延伸率小于3%)或单层钢筋网(φ8mm,双向间距30cm)。

(11)预应力管桩推荐采用静压法施工。

(12)水泥搅拌桩全部采用湿法搅拌桩,最大长度一般按15m进行控制,特殊情况下考虑施工需要可以按18m进行控制。

(13)水泥搅拌桩设计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MPa,90天不小于0.9MPa,水泥用量应较室内试验提高5kg/m。

(14)水泥搅拌桩要求全程复喷、复搅,即全程2喷4搅。

(15)水泥搅拌桩间距1.0~1.6m,桩长以打穿软土层为准,具体间距由地质条件和道路条件确定。

(16)水泥搅拌桩顶面设置40cm的清宕渣垫层,垫层内根据需要设置1~2层双向土工格栅(路基填高大于4米时设2层,反之设1层),格栅强度不小于80KN/m(对应延伸率小于10%)。

(17)每个处理段落(不同的处理方法)须进行至少一个断面的沉降和位移观测,处理路段长时,综合路基填土高度、软基处理深度等布设观测断面,至少要保证每公里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并可根据具体路段情况进行加密。

观测断面布置要结合老路观测点的布置统一布设。

(18)管桩、水泥搅拌桩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a、管桩采用平行四边形布置,水泥搅拌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

b、管桩从老路基边缘外3.0m开始布置,水泥搅拌桩从老路基边缘外2.5m开始布置,横向处理至新坡脚附近。

路基边坡上的桩一般需要采取先开孔后设桩的方式施工;

c、管桩、水泥搅拌桩处理端部与不处理段应采取处理深度渐变、间距渐变的方法过渡,过渡段应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布置,深入不处理路段5~1Om,且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50m(包含深入不处理路段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