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36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色彩构成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环境色:

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它物体上的颜色。

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分以及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

部分最为明显。

环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其对周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

,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

光源色:

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

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照耀下,

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

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

只有在中等光线强

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

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种提法固然

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他

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节色的特性与分类

色的分类

无彩色系:

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锌白、铅白)只能接近

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

有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

色彩的基本特征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

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Hue)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

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橘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等。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高,则色彩的纯度越高,反之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

小,纯度越低。

所以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

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别的颜色时,纯度就会发生变化。

当掺入的颜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

睛看来,原来的颜色便失去本来的色彩,成为掺合的颜色了。

明度(Value)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其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任何色彩均有其明暗关系,它是色彩关系的骨架,而

且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和表现魅力(素描、黑白照片、黑白电影等),没有明暗关系的构成,色彩会失去份量而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介入明度

变化的色彩才能展现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层次变化。

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

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普通明度标准定在9级左右。

色彩的明度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同一颜色在强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灰暗模糊;

二是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后也能产生不同明度的层次。

三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起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的明度最低,红绿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的改变。

小蚂蚁发表于2007-2-2811:

44

1-1

第节色的混合

人们对色料(颜料、染料)的混合比较容易认识,黄色与红色混合可得到橙色,黄色与青色混合可得到绿色。

但是对于色光的混合就比较难理

解,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将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混淆起来,其实,色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以及色彩远距离空间混合的效果各自不同,混

合规律也不一样。

在色彩科学理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一种色彩,(除了单一光谱外)可以用不同波长的光混合产生,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由几个基本的色

混合而成,从而奠定了三原色的理论基础。

色的混合理论由三原色原理、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和中性混合理论组成。

原色理论

三原色(三基色)

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种色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出来,色彩学上称这三

个独立的色为三原色。

在我们心目中三原色即为红、黄、蓝,而实际上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色光的原色和颜料的原色机器混合规

律是不同的。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为红(品红)、黄(柠檬

黄)、蓝(湖蓝),色光混合变亮最后产生白光,称为加色法混合;

颜料混合后变暗最后产生黑色,称为减色法混合。

混色理论

加色法混合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

红、绿、蓝三原色的标准波长为:

700nm,,。

从加色法混色图中可以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品红光

蓝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一切色光都可以由三原色光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法混合得到

减色法混合

印染的染料、绘画的颜料、印刷的油墨等色料的混合或透明色的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因为物体表面具有吸收和反射光的作用,而吸收既是减

色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品红、黄、青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所有色彩。

品红、黄、青三原色在色彩学上称第一次色;

把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称为第二次

色,也称间色;

将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称为第三次色,也称复色。

(原色与黑或灰相混合也得到复色)

在实际应用中,仅用三原色调配一切颜色往往很难办到,因为目前生产的颜料三原色纯度有时很低,导致混色的范围就缩小了。

播种者——凡.高

在绘画艺术中,不同颜色的笔触交织在画面上,会产生生动的画面效果。

印象主义大师莫奈(他利用这一色彩规律去表现大自然中阳光的绚丽

与空气的颤动,他并不是把一块颜色调好后涂在画面上,而是合理地用多种色并置的笔触去表达所需的色调,因此莫奈的风景画中具有闪动、

迷人的色彩效果),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以及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凡高,都采用了这种混色的原理,用强烈的色彩、有力的碎笔触,完成了许多

伟大的作品。

朝阳下的围田——凡.高

粉红色的云—保尔.西涅克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

1、凡互为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中性混合,可以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含灰色,如红与绿相混合,可得到灰、红灰或者绿灰。

2、非互补色的色彩中性混合时,产生中间色,如不同比例的红与黄混合时产生红橙、橙、橙红。

3、彩色系与非彩色系相混合时,也产生中间色,如红与白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时,可得到不同明度的浅红。

4、色彩中性混合时所产生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平均明度。

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

第节色立体

牛顿色环

牛顿将太阳光分解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带头尾相接,形成一个圆环形并定名为色环,以后人们称为牛顿色环。

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有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环等。

第节色彩的生理理论

色彩的千变万化是通过人的视觉生理上的不同反映感知出来的视觉印象。

人的眼睛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如盲点),它有本身的生理局限性,

由于人在观看物体的时候会因视觉功能的局限性而产生一些视知觉的生理现象。

色彩的视觉适应

距离适应

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距离内的形状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一定的调节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也就是说具备一定的视觉生理

功能。

(眼球中的晶状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曲率调节)

明暗适应

明适应是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降低的结果,暗适应是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升高的结果。

颜色适应

人眼在颜色的刺激作用下引起颜色视觉变化称为颜色适应。

色的恒常性

指人们头脑和记忆中对体验过的事物所形成的色彩印象与色彩知觉度的联系。

错觉与幻觉

产生错觉和幻觉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有关。

错觉有视错觉、听错觉、嗅错觉、味错觉、运动错觉与时间错觉等。

在多种错觉中,以视错觉最

为明显,视错觉又可分为形错觉和色错觉。

形的错觉与幻觉

如距离长短的错觉、面积大小的错觉等。

色的错觉与幻觉

视觉后像(视觉残像)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立即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

同时对比

色彩的同时对比是由于眼睛同时受到不同色彩的刺激时,色彩感觉会发生互相排斥的现象,结果使相邻之色都带有相邻之色的补色光。

同时对比的规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

灰与艳并置,灰色更灰,颜色更艳。

冷暖也是同样结果。

2、不同色相邻,都倾向于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色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艳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色彩的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

补色对比、补色组合,由于相互之残像在对方色彩上的重合,使得各自色彩纯度在视觉是有了更大的提高,从而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色彩的膨胀、收缩感与波长和明度有关。

波长长的暖色具有膨胀感,波长短的冷色具有收缩感,因为波长长的暖色影像似乎焦距不准确,因此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具有扩

散性。

波长短的冷色就比较清晰,具有收缩性。

明度高的光亮物体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有光圈围绕着)。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暖色前进与冷色后退的性质构成了绘画透视的又一条基本规律。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了与波长有关外,还与色彩的对比有关,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

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

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前进感,低纯度的色彩具有后退感。

色彩的同化

当某一色被其他色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彩在色相、明度方面与包围色太接近,或者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被包围的颜色面积很小,那么

,被包围之色就会被吃掉,这种色彩现象就叫做色彩的同化。

色彩的同化与距离有关;

与光的强度与明度对比有关;

与色与色之间的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有关。

小蚂蚁发表于2007-2-2813:

46

3

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任何配色,都离不开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为了强化系统的色彩构成训练,因此将训练的

内容分解为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和综合构成几大部分。

因色彩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色相对比。

第节三原色对比

红、黄、蓝三色为三原色,橙、绿、紫三色为三间色。

原色与间色颜色纯度高,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大多拉丁字或单色的标志,而苹果公司正是由其五彩的标志及有趣味的图形标榜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第节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任意一色的相邻色为邻近色,邻近色色相差很小,色彩对比非常微弱,接近于同一色相的搭配,如黄与微绿黄、黄与微橙黄。

虽然色

彩调和,但画面配色单调,必须借助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或者点缀少量对比色来增加变化。

(色彩在色相环的间隔在30度以内)

第节类似色相对比

24色相环上间隔在30度——60度以内的色组配合。

如黄与绿味黄,黄与黄味绿。

类似色的色相差比邻近色稍大,但仍保持着色彩上的绝对统一

性,主色调倾向明确,又富有一定的变化,是较为常用的色彩构成的方法。

如果适当的变化其明度和纯度或点缀少量的对比色,就能取得较为

理想的效果。

第节中差色相对比

24色相环上间隔在60度——120度之间的色彩配合,如黄与绿,黄与绿味青,黄与青味绿,青与紫、青与微红紫、青与红味紫、青与紫味红等。

中差色构成是富有变化又不失调和的配色,也是较为常用的构成方法。

以纯色为主体的配色,为招揽顾客的特价大甩卖的贱货市场上,常用原色的红加黄配色。

这种贱货市场必须营造一种便宜热闹的气氛,所以不宜使

用素雅的色彩。

画面上还加上了黑、白及另一种浊色,使明度、纯度差更加层次丰富,创造了一种拳击般的强烈夺目的效果。

源房地产壮壮食品元老网球俱乐部

第节对比色相对比

24色相环上间隔120度以上165度以内的色组配合。

如黄与红、黄与紫味红、黄与红味紫。

对比色构成的色彩对比强烈而醒目,在视觉艺术中具

有冲击力,但往往难以取得调和,一般应变化其明度和纯度,或者采用强化主调,调整面积比例来协调色彩的对比关系。

高纯度的对比色与大提琴造型的结合,强烈而鲜明地传达了海报的主题。

YY酒吧(日本)美国棒球组织

韩国-广岛和平组织(韩国)密克罗尼西亚州航空公司(美国)

第节互补色相对比

色环上间隔180度右的色组配合。

黄与青味紫,黄与紫、黄与微红紫等色组构成。

互补色相构成,色彩对比极为强烈,醒目而突出,在色彩的视

觉生理上有平衡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又会产生粗俗生硬、动荡不安的消极作用。

由于对比极端,必须采取综合调整色彩的明度、纯度以及面积

比例关系,或者借助无彩色的缓冲协调等方式来达到色调的和谐统一。

凡高——拉.伯休斯

凡高——婴孩马歇尔.罗林

凡高——凯米尔.罗林

蓝色与黄色的互补运用起到了突出主题的陪衬作用

为了标榜亲和、现代,该银行不仅以“西红柿”作为名称及图形,而且以红绿的对比来表现活泼、趣味

联邦快递(美国)

Fox公司(美国)

DetroitTigers

第节作业:

选取一组具有系列性的画面作为表达媒介,分别以三原色或间色对比、邻近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中差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

相对比完成六张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的画面,最后装裱在一张黑或白的大卡纸上。

要求:

色彩准确,对比正确,画面清晰工整、画面之间有系列感。

东邪发表于2007-2-2814:

35

:

)挺好的基础理论~~~~~~~~~~~~~

胡桃panpan发表于2007-2-2814:

37

L看晕了..上学那会就没好好学3大构成..你再加上点图...图文并貌就生动了....;

P

小蚂蚁发表于2007-2-2815:

15

[quote]原帖由[i]胡桃panpan[/i]于2007-2-2814:

37发表

P[/quote]

晕是可以理解的!

~~:

D

小蚂蚁发表于2007-2-2816:

31

4

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第节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程度,也称“光度”。

它是一切色彩的共同属性,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性质而被理解为类似素描效果的图形,并作

为色彩构成的层次与空间依托,有的色彩学家称之为“色彩的骨骼”。

明度产生的三种情况:

1、同一色彩因光源的强弱和投射角度的不同而造成明度强弱的差异。

2、同一色相因混入不同比例的黑、白、灰或其它色相而形成不同的明度变化。

(本课主要内容点)

3、在同等光源下,各种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如黄至蓝紫的不同明度)

任意选择一个色分别混合黑或白制作9级明度系列的色标。

以深色系l~3级为主调的称低明度基调;

以中色系4-5级为主调的称中明基调

以浅色系7—9级为主调的称高明度基调。

如果再根据明度对比的强弱可分成三种调子:

相差3级以内的弱对比为短调;

相差4-5级的中对比为中调;

相差6级以上的强对比为长调。

如果运用以上低调、中调、高调和短调、中调、长调6个因素进行组合,可构成许多基于明度基调的配色。

组合后的第一字表示明度的基调,

第二字表示明度对比的程度,如:

高长调是表示高明度基调、明度强对比的配色;

低短调是表示低明度基调、明度弱对比的配色。

不同明度基调的构成具有不同的情调与个性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

短调是相当于在9级明度色标中,三级以内的色组配合。

中调是在9级明度色标中,间隔4级左右的色组配合。

如黑与深灰、黑与中灰、深灰与浅灰等,属于中凋的色组构成。

中调组合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也容易调和。

如变化色相和纯度便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配色。

只运用明度对比的实例

从颜料中任取一纯色,分别混合黑或白制作9级明度系列的色标,选一组具有系列性的画面作为主题,分别绘制高长调、高短调、中长调、中

短调、低长调、低短调六张边长为8cm的小画面,同时装裱在一张大卡纸上。

色调明确,风格统一,画面精致。

32

5

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不同纯度基调的构成具有不同的情调与个性:

低纯度基调——又称灰调,非常接近中性灰,色彩朦胧而暧昧,具有神秘感。

中纯度基调——又称含灰调,色彩温和柔软,典雅含蓄,具有亲和性。

高纯度基调——又称艳调,是纯色或稍带灰味的鲜艳色的配合,具有强烈、鲜明、华丽、个性化的特点。

第节同一纯度构成

同一纯度构成不存在纯度差的对比。

在孟赛尔色立体中,与中心轴平行直线上的系列均为同纯度系列。

同一纯度并同一色相的色组(实际是同

种色不同明度的色组)配合非常容易取得协调,但是同一纯度的不同色相的色组配合就不一定容易协调。

如果是同一高纯度的对比色组或互补色组配合,非但不容易取得调和,甚至还会因同时对比的作用,反而加强了对比关系。

只有当对比色或互

补色同时降低纯度时,才能减弱其对比关系从而趋于协调。

第节邻近纯度构成

邻近纯度构成是相当于10级纯度色标(以中性灰纯度为0,纯色的纯度为9)中,两个邻近的色组配合,是纯度对比非常微弱的配合。

与同

一纯度构成相似,邻近纯度构成虽然容易调和,但缺少变化,非常暧昧,因此必须注意色相和明度的变化。

第节类似纯度构成

类似纯度构成是相当于10级纯度色标中,间隔距离4级左右的色组配合。

它虽然较同一纯度和邻近纯度构成富于变化,但是由于在色彩构成中

,一般同一色以同一、邻近、类似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其视觉力度都很低,因此应用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第节对比纯度构成

对比纯度构成是相当于10级纯度色标中,间隔6级以上的色组配合,是低纯度色与高纯度色的配合,其中以纯色与无彩色黑、白、灰的对比最

为强烈。

色彩趋于明快,容易协调,因此,是常用的配色方法之一。

纯色与无彩色黑、白、灰为极限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邻近纯度对比

中纯度基调同一纯度对比

低纯度基调同一纯度

低纯度中明度基调邻近纯度对比

低纯度中高明度基调邻近(同一)纯度对比

低纯度中明度基调类似纯度对比

中纯度基调类似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类似纯度对比

低纯度低明度基调类似纯度对比

对比纯度构成——纯色与无彩色的组合构成

高纯度基调对比

高纯度基调

ICPS组织(日本)学校(日本)服装公司健康组织(荷兰)淡黄与灰色的搭配用以表现安宁与健康

运用以上几个因素进行组合可构成许多基于纯度基调的配色,但是,因为色彩纯度对比的力量大大低于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如三级纯度差只

相当于一级明度差的知觉度,特别是同色相、同明度、纯度弱对比的配色,容易造成含混不清,过分暖昧,应通过色相和明度的变化或增加对

比的点缀色,以增强色彩对比效果。

第节综合构成

色彩的色相、明度三个因素中,有两个因素同一(或类似),则可得到非常统一的调和;

有一个因素同一(或类似)而其他因素有不同程度的

变化,则可得到生动的有变化的调和;

如果三个都缺少共性,则难以取得调和。

1、从颜料中任取一纯色,选一组具有系列性的画面作为主题,分别与高明度灰、中明度灰、低明度灰绘制成3张边长为8cm的小画面。

(要求纯

色面积小于灰色面积)

2、从颜料中任取一纯色,(可以取同一色也可以另换一纯色),再选择一明度接近的中性灰色,分别与灰色组成高纯度基调对比、中纯度基调

对比、低纯度基调对比三张边长为8cm的小画面。

(要求纯色面积大于灰色面积)

色调明确,每一组风格统一,画面精致。

装裱在一张大卡纸上。

33

6

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色彩构成,狭义就是色彩的布局。

色彩艺术设计要求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必须是有机的组合,它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有秩序、有节奏地

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

现就其构成的基本法则阐述如下。

第节色彩的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各种色块的份量将会在人们审美意识中的垂直轴线两边起作用。

色彩以中轴线为基准,如果左右两侧的份量不

能取得平衡,那么,在人的视觉心理中将会产生不安定感。

色彩的均衡,其原理与力学上的杠杆原理颇有相似之处。

在色彩构图时,色块的布

局应该以画面中心为支点和基准向左右、上下或对角线关系作力量相当的配置。

色彩构图的均衡并不一定是各种色彩所占据的量,包括面积、明度、纯度、强弱的配置绝对平均布局(对称纹样例外),而是依据画面的构成

取得色彩总体感觉上的均衡。

在色彩构图中,色彩的物理平衡和心理平衡的原理是建立在视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不同位置、形状、性质的色块给人的重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