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362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一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期.docx

《第一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期.docx

第一期

第一期

华北平原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氮肥过量施用比较普遍,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一次性施肥面积较大,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调减氮肥用量;

  

(2)氮肥要分次施用,适当增加生育中后期的施用比例;

  (3)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高效施用磷钾肥;

  (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重视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6)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量及方法

  

(1)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

氮肥16~18公斤/亩,磷肥8~10公斤/亩,钾肥5~8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

氮肥14~16公斤/亩,磷肥7~9公斤/亩,钾肥4~6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

氮肥12~14公斤/亩,磷肥6~8公斤/亩,钾肥3~5公斤/亩。

  (4)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

氮肥10~12公斤/亩,磷肥4~6公斤/亩,钾肥1~4公斤/亩。

  (5)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

氮肥8~10公斤/亩,磷肥3~5公斤/亩,钾肥0~3公斤/亩。

  在缺硫地区可基施硫磺2公斤/亩左右,若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酌减硫磺用量;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5~1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单产水平在400公斤/亩以下时,氮肥作基肥、追肥的比例可各占一半。

单产水平超过500公斤/亩时,氮肥总量的1/3作基肥施用,2/3作为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施用。

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全部做基肥施用。

 第二期

南方秋冬季马铃薯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针对南方秋冬季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和钾肥施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氮、磷、钾化肥用量;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施和秸秆还田;

  (3)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适当增施钾肥;

  (4)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量及方法

  

(1)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

氮肥11~13公斤/亩,磷肥5~6公斤/亩,钾肥14~17公斤/亩。

  

(2)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

氮肥9~11公斤/亩,磷肥4~5公斤/亩,钾肥12~14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

氮肥7~9公斤/亩,磷肥3~4公斤/亩,钾肥9~12公斤/亩。

  (4)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

氮肥6~7公斤/亩,磷肥3~4公斤/亩,钾肥7~8公斤/亩。

  每亩施用2~3方有机肥做基肥;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对于硼或锌缺乏的土壤,可基施硼砂1公斤/亩或硫酸锌1~2公斤/亩。

  对于硫缺乏的地区,可基施硫磺2公斤/亩左右,若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酌减硫磺用量。

  氮肥70%作基肥,30%作苗期追肥,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对于马铃薯生长季降雨量大的地区和土壤质地偏砂的田块钾肥应分次施用。

 

第三期

设施黄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设施黄瓜的种植季节分为秋冬茬、越冬长茬和冬春茬,针对其生产中存在的盲目过量施肥,施肥比例不合理,过量灌溉导致养分损失严重,菜田施用的有机肥多以畜禽粪为主导致土壤生物活性降低,连作障碍等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养分吸收效率下降,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施用优质有机堆肥,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秆多的堆肥,少施禽粪肥,实行有机无机肥配合和秸秆还田;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有机肥的施用量,综合考虑环境养分供应,适当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

  (3)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4)定植后苗期不宜频繁追肥,氮肥和钾肥分期施用,少量多次,避免追施磷含量高的复合肥,重视中后期追肥;

  (5)蔬菜地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2.施肥量及方法

  

(1)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腐熟有机肥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3~4方/亩。

  (3)产量水平14000~16000公斤/亩:

氮肥45~50公斤/亩,磷肥20~25公斤/亩,钾肥40~45公斤/亩。

  (4)产量水平11000~14000公斤/亩:

氮肥37~45公斤/亩,磷肥17~20公斤/亩,钾肥35~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7000~11000公斤/亩:

氮肥30~37公斤/亩,磷肥12~16公斤/亩,钾肥30~35公斤/亩。

  (6)产量水平4000~7000公斤/亩:

氮肥20~28公斤/亩,磷肥8~11公斤/亩,钾肥25~30公斤/亩。

  如果采用滴灌施肥,可以减少20%的化肥;如果大水漫灌,每次施肥则需要增加10%~20%的肥料数量。

 

 

第四期

设施番茄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华北等北方地区多为日光温室,华中、西南地区多为中小拱棚,针对生产中存在过量施肥,氮、磷、钾化肥用量偏高,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过量灌溉导致养分损失严重,土壤酸化现象普遍,土壤钙、镁、硼等元素供应出现障碍,连作障碍等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和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

  

(2)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钾肥追施;早春生长前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

  (3)与高产栽培技术结合,提倡苗期灌根,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合理灌溉施肥;

  (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进行秸秆还田或施用高C/N比的有机肥,少施禽粪肥,增加轮作次数,达到除盐和减轻连作障碍的目的;

  (5)蔬菜地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2.施肥量及方法

  

(1)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

每10平方米苗床施经过腐熟的禽粪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2~3方/亩。

  (3)产量水平8000~10000公斤/亩:

氮肥30~40公斤/亩,磷肥15~20公斤/亩,钾肥40~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0~8000公斤/亩:

氮肥20~30公斤/亩,磷肥10~15公斤/亩,钾肥30~35公斤/亩。

  (5)产量水平4000~6000公斤/亩:

氮肥15~20公斤/亩,磷肥8~10公斤/亩,钾肥20~25公斤/亩。

  菜田土壤pH<6时易出现钙、镁、硼缺乏,可基施石灰(钙肥)50~75公斤/亩、硫酸

第五期

莴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针对莴苣生产中有机肥施用量少,盲目偏施氮肥现象突出,磷钾肥施用量不足,施肥时期和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2)肥料分配方式以基、追结合为主。

追肥以氮肥为主,合理配施钾肥;

  (3)酸化严重的菜园,应适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4)施肥与优质栽培技术特别是水分管理结合,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2.施肥量及方法

  

(1)基肥一次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

  

(2)产量水平3500公斤/亩以上:

氮肥16~18公斤/亩,磷肥7~9公斤/亩,钾肥8~10公斤/亩。

  (3)产量水平2500~3000公斤/亩:

氮肥14~16公斤/亩,磷肥5~6公斤/亩,钾肥6~8公斤/亩。

  (4)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

氮肥12~14公斤/亩,磷肥4~5公斤/亩,钾肥5~6公斤/亩。

  莴苣耐酸能力很差,南方地区菜园土壤pH<5时,每亩需施用生石灰150~200公斤。

  氮肥全部做追肥,按照20%、30%和50%在移栽返青期、莲座期和快速生长初期分3次追施,钾肥40%~50%基施,其余部分在莲座期和快速生长初期分2次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第六期

利用木醋防治作物病虫害

  近年,在日本民间流行使用木醋液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热潮。

随着无农药栽培的发展,一种制造成本低廉、简单便利、具有多种功效的化学物质——木醋,日益被农民所青睐。

它可以用来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和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总之,木醋液具有较突出的优点。

  1.木醋液的制作方法通常,把一些日常生活废弃物作为原料,像米糠、秸秆、修剪掉的果树枝条等,将其置于专用的铁罐中用火焚烧,一方面可获取碳化物,同时,在冒烟处可收集到一种浅黄色的液体,这就是木醋液。

根据一定比例对水后,就可在作物上喷洒。

  2.木醋液的效果经科学家实验证明,按照木醋液浓度高低,其对微生物表现杀菌、抑制和促进繁殖的特征。

例如,对被根瘤病毒污染的土壤,可施用木醋液、木炭、米糠的混合物,按2:

2:

1的比例在1平方米的面积中施撒1kg,实践证明,实施这种防治措施10d后,即可定植大白菜。

  3.防治果树病虫害效果也显著。

木醋液不但对大田作物的病虫害具有防治效果,而且对常见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有不俗的表现。

据一位日本农民介绍,在自家经营的果园中,对葡萄病虫害采用葡萄枝制成的木醋液进行防治,对桃病虫害采用桃木制成的木醋液……总之,用自身品种树枝材料制成的木醋液进行“物归原主”式的防治,效果较为明显。

 

 

第七期

 

小麦晚霜冻害及防治

  小麦晚霜冻害是一种气象灾害,多是由晚霜低温引起的,所以常称为晚霜冻害。

其危害和减产程度有时比冬季冻害还严重。

多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此时小麦已进入拔节至孕穗期,幼穗组织细胞水分结冰,而给小麦带来致命损失。

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幅度、持续时间和霜冻的来临与解冻速度。

  晚霜冻害的症状,根据冻害的程度和早晚可分为4种情况。

  ①春季低温强度大,侵袭较早,使主茎或大分蘖的幼穗冻死,继而发新蘖。

剥落可见幼穗呈水渍状,以后变成白色,失去光泽,软缩而死。

植株体内养分转向其他新蘖,只要肥水充足,大部分仍可抽穗结实。

  ②晚霜冻害轻的麦田,主茎或大蘖的幼穗部分受冻,从植株外表不易看出症状。

植株可以正常抽穗,但缺粒现象普遍,穗粒数明显降低。

  ③上部小穗密集,穗形从纺锤形变为棍棒形,出现畸形穗。

  ④冻害发生晚而严重,叶尖甚至全叶起初似水烫状,硬而脆,以后变成蓝绿色而青枯,茎秆及幼穗皱缩死亡。

  晚霜冻害的主要防御措施:

  ①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在晚霜来临之前浇水,可提高近地面温度和缓和温度的剧变,减轻冻害。

  ②在霜冻即将出现的夜晚熏烟,可提高近地气温1--1.5℃,减少地面国徽散热。

  ③要注意搞好品种搭配,避免品种单一化,以减轻晚霜冻害带来的损失。

  补救措施:

小麦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当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后,在一定时期内仍能继续吸收养分,并转移到存活的小分蘖中去,促使小蘖加速生长。

基部分蘖节上的潜伏芽也可萌生,只要及时供应肥水,它们都有可能抽穗结实。

所以,对只有叶片受冻,幼穗尚未受害的麦田,应及时浇水,以避免幼穗脱水致死。

对幼穗已受冻的麦田,应及时施用尿素,每亩5--7.5千克,并结合浇水、中耕,都可有一定的收成。

切忌将受冻麦田割掉,更不能轻易犁毁改种。

 

 

第八期

山地乌骨鸡

  山地乌骨鸡生长在四川南部与滇北高原交界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兴文、沐川及云南盐津等地,是靠自然选择形成的。

属药、肉、蛋兼用的地方良种。

该鸡的冠、喙、髯、舌、皮、骨、肉、内脏(含脂肪)均为乌黑。

羽毛为紫蓝色黑羽居多,斑毛及白毛次之。

成年雄鸡体重2.3—3.7千克,雌鸡2.0—2.6千克。

雄鸡性成熟的日龄为120—180天,雌鸡开产的日龄为180—210天,年平均产蛋100—140枚,就巢性强,年就巢7次左右。

由于此种鸡体大,人们尤为喜欢食用,而且它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一般人们用来滋补、保健、延年益寿之用。

现已开发出“益寿乌骨鸡精品”、“乌鸡八宝粥”等。

 

北京艾维茵鸡

  北京艾维茵由北京艾维茵家禽育种公司育成,该公司是由中、美、泰三方建立的合资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大型肉鸡育种公司。

目前该公司鸡种在国内肉鸡市场上占有40%以上的比例,为我国肉鸡生产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艾维茵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

产蛋率50%的入舍母鸡成活率:

95%。

50%产蛋率日龄:

175~182天。

高峰产蛋周龄:

32~33周。

高峰产蛋率:

85%。

平均产蛋率:

56%。

高峰孵化率:

90%。

平均孵化率:

85.6%。

入舍母鸡产蛋数:

183~190枚。

入舍母鸡产种蛋数:

173~180枚。

出雏数:

149~154个。

67周母鸡体重:

3.58~3.74公斤。

产蛋期死亡率:

7%~10%。

品质优良,营养丰富。

一般性食用。

 

 

第九期

八眉猪

  八眉猪又称注川猪或西猪。

中心产区为陕西径河流域、甘肃陇东和宁夏的固原地区。

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在邻近的新疆和内蒙古亦有分布。

八眉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肉质好、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放管理、遗传性稳定等特点,但八猪也存在着生长慢、后躯发育差、皮厚等缺点。

  一、体型外貌

  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

被毛黑色。

按体型外貌和生产特点可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大类型。

  1、大八眉:

体格较大。

头粗重,面微凹,额较宽,皱纹粗而深,纵横交错,有“万”字或“寿”字头之称;耳大下垂、长过鼻端,嘴直。

背腰稍长,腹大下垂。

肢稍高,后肢多卧系、尾粗长。

皮厚松驰,体侧和后肢多皱壁,呈套迭状,俗称“套裤”。

被毛粗长。

乳头6~7对,多达9对。

经济成熟较晚。

群众描述大八眉猪为:

“寿字头,八字眉,耳大遮面超过嘴,松皮大胯套裤腿”。

建国初期,大八眉猪尚有相当数量,现已为数不多,仅占八眉猪总数的1%左右。

  2、二八眉:

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类型。

头较狭长,额有明显细而浅的“八”字皱纹,耳大下垂、长与嘴齐。

背腰狭长,腹大下垂,斜尻。

大腿欠丰满,后肢多卧系,皱裙较少,且不明显。

乳头6对,多达7~8对。

生产性能较高,属中熟型。

占八眉猪总数的19%左右。

  3、小伙猪:

体型较小,侧面呈椭圆形。

体质紧凑,性情灵活。

头轻小,面直,额部多有旋毛,皱纹少而浅细,耳较小下垂,耳壳较硬,俗称杏叶耳,嘴尖,俗称黄瓜嘴。

背短宽较平,腹大稍下垂,后驱较丰满。

四肢较短。

皮薄骨细。

乳头多为6对。

早熟易肥,适合农村个体户饲养。

占八眉猪总数的80%左右。

  二、肥育性能

  八眉猪生长较慢,肥育期较长。

大八眉猪12月龄体重才50公斤左右,2~3年体重达150~200公斤时屠宰,膘厚8厘米,花板油20~25公斤;二八眉猪肥育期较短,10~14月龄、体重75~85公斤时即可出槽;小伙猪10月龄、体重50~60公斤时即可屠宰。

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瘦肉率为43.2%。

八眉猪的肉质好,肉色鲜红,肌肉呈大理石纹状,肉嫩,味香,胭体瘦肉含蛋白质22.56%,眼肌的pH6.71。

  三、繁殖性能

  公猪性成熟早,30日龄左右即有性行为。

公猪10月龄体重40千克时开始配种。

一般利用年限6--8年,亦有多达10年以上的。

母猪于3--4月龄(平均116天)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一般为18~19天,发情持续期约3天,产后再发情时间一般在断乳后9天左右(5~22天)。

母猪八月龄体重45千克时开始配种。

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

一般利用年限4年左右。

成年公猪一次射精250~400毫升。

 

第十期

四川白猪Ⅰ系

  四川白猪Ⅰ系是四川省于90年代中期杂交育成的一个新专门化母系,主产于四川成都,分布于德阳、成都、绵阳、乐山、攀枝花等省内20个县、区。

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皮肤以白色为主,花斑率仅0.4%。

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头颈、背腰、腰荐结合良好;头较轻,嘴简平直,耳中等大,前倾,体躯较长,平腰平直,胸宽深,腹不下垂,后躯较丰满,乳头7对以上,四肢强健。

四川白猪Ⅰ系配种年龄公猪131天,母猪为160天;年产胎次平均为2.21胎,经产母猪平均胎产仔13.2头,与杜洛克猪等杂交效果显著。

  四川白猪Ⅰ系6月龄屠宰率平均为73.16%,瘦肉率为55.8%。

一般性食用。

四川白猪Ⅰ系为专门化母系,多与外种猪杂交生产商品猪,适宜于中等以上饲养条件下饲养。

四川白猪Ⅰ系是用长白猪、梅山猪和成华猪,进行复杂杂交,经10余年选育而成的。

 

 

野乌金

  野乌金属野味型小型猪,该品种是海南省农科院与我公司以海南当地的野猪和五指山猪等猪种为资源,经过多年潜心选育、培养出的一种野味型新型猪种,“野乌金”为该品种猪的注册商标。

“野乌金”是一种经过多年潜心选育和培养,具有稳定野味品质的野味型新型优良猪种,它不同于利用野猪随机地改良猪肉品质的所谓“特种野猪”或者野猪家养。

可以说,“野乌金”—野味型小型猪早已走在了所谓“特种野猪”的前面。

该品种猪抗逆性和适应性强,饲养成本较低。

  饲养成本较低,生长较快。

野味品质遗传稳定,肉质野味口感独特,瘦肉率高,肉质细嫩,皮薄(仅3毫米)皮下脂肪少,口感少油腻。

一般性食用。

  以海南当地的野猪和五指山猪等猪种为资源,经过多年潜心选育、培养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