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367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docx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方案

根据《西南大学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西校【2016】559号)和《关于开展2016年西南大学第三轮岗位聘用工作的通知》(西校【2016】561号)精神,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特制定学院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方案。

一、聘用组织

为确保本次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的顺利推进,决定成立由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会主席、教研室(实验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学校教代会代表组成的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毕均明、廖晓峰;

成员:

李英、李传东、郭松涛、王丽丹、张菁、解宜原、王世元、李果平、高渤、王飞。

领导小组下设教师组、管理和辅导员组、实验技术组共三个组,分别负责相应类别人员岗位设置与聘任具体工作。

教师组负责学院教师二级岗位拟聘人员申报材料的初审及推荐工作,以及教师三至十级岗位的聘用工作。

负责人为廖晓峰,组成人员为李传东、郭松涛、解宜原、王世元、张菁、王飞。

管理和辅导员组负责相关岗位拟聘人员申报材料的初审及推荐工作。

负责人为毕均明,组成人员为李英、高渤。

实验技术组负责实验技术岗位拟聘人员申报材料的初审及推荐工作。

负责人为王丽丹,组成人员为李果平、张菁。

学院成立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专家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会同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认定教师学术成果,并对成果认定争议或其他未尽事宜进行裁定。

工作组成员涉及到评定本人或评定与本人有利益关系的,在评定岗位时回避,不参加评定表决。

二、岗位设置

1.教师岗位等级设置:

根据我院实际,此次只设置常规岗位,高级岗位分6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分为3个等级,即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教师二至四级岗位;副高级分为3个等级,即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教师五至七级岗位。

中级岗位分为3级,即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教师八至十级岗位。

2.岗位类型:

本次岗位设置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二个类别,教师申报岗位类型原则上按照第二轮岗位聘任类型或引进人才是所确定的类型保持不变。

3.教师岗位指标

截止2016年12月31日,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正高级8人,副高级15人,中级27人。

级别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设岗数

3

0

5

2

0

13

4

5

18

依据校人事处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于2016年12月核算下达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第三轮岗位聘用教师三级及以下岗位设岗数量如下表。

级别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二级

三级

三级调节

五级

六级

五六级调节

设岗数

3

1

0

/

3

6

1

/

8

11

/

注:

五/六级岗设有1个调节岗位;“/”表示该岗位无指标数量限定。

三、岗位职责和聘期任务

学院根据《西南大学各类岗位基本职责》,结合学院实际,沿用2013年11月15日经全员教职工大会通过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基本职责》所定的教师岗位职责和聘期任务(见附件2),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本科教学学时可以相互替换(见附件3),科研工作量折算、认定按2015年年度绩效考核修订通过的计算标准执行(附件4),重在考核工作任务总量完成情况(见附件5)。

四、聘用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2.工作积极主动,讲团结,肯奉献,有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具有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3.具备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承担相应岗位任务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4.自觉遵守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好,无学术不端行为和师德师风问题。

5.申请聘用教师岗位者应持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6.上一聘期考核合格及以上。

教师二级岗聘用条件按学校文件执行,教师三级及以下岗位的聘用条件参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岗位职责》和岗位设置聘用相关规则进行。

五、工作程序

(一)个人申请:

个人填写《岗位聘用个人申请表》和《岗位聘用申请人员情况一览表》。

(二)学院审核或推荐:

学院领导小组根据本人申请和学院岗位指标按聘用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并推荐。

(三)确定人选:

1.教师岗位:

10月10日前学院根据本人申请和相关规定完成二级岗位人选推荐,报学校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委员会确定;三级及以下岗位聘任人选根据学校统一进程开展并公示。

2.实验技术岗位:

三至四级岗位人选经学院审核、学校相关岗位聘用工作组推荐,最后由学校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委员会确定;五级及以下岗位人选经学院审核报学校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组确定。

3.专职辅导员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人选经学院审核,报学校相应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确定。

(五)学校审定。

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各级聘用组织确定的聘用人选。

(六)聘前公示。

在全校范围进行3个工作日的公示。

(七)签订合同。

12月学院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六、聘用考核

聘用考核包括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一)年度考核:

主要考核年度任务完成和聘期工作进展情况。

(二)聘期考核办法(见附件1)。

七、聘用原则

坚持择优聘用,注重工作业绩,兼顾年度实际完成工作量情况和岗位任职期限。

八、聘任方式

聘用分续聘、晋聘和低聘三种类型,由申请人自行选择申请。

第二轮岗位聘用考核合格及以上,能履行原聘岗位职责要求,完成聘期任务且申请续聘的优先续聘。

如果续聘者已经用完该等级岗位指标,其他人不得晋聘。

申请人在同一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如正高或副高)内可跨两个岗位等级晋聘,但不能跨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晋聘。

在原聘岗位任期不满三年的,原则上不得申请晋聘,因教学科研特别突出(指教学科研成果达到晋升高一级职称要求者)申请晋聘者只能跨一个岗位等级晋聘,且晋聘者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低于原岗位教学工作量要求的60%。

申请人根据自身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任务情况,在同一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如正高或副高)内可跨两个岗位等级低聘,也可以跨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低聘。

九、相关规定和说明

1.岗位晋聘任中,上一聘期考核优秀者优先。

教学科研成果达到晋升高一级职称要求者,在晋聘高一等级岗位时优先。

2.在同等条件下,任职时间长者优先晋聘(任职时间以3年为期,3年内视为同等任职时间);在条件和任职时间相当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好或教学成果突出者,热心承担学院工作、积极参与学院活动者优先晋聘。

3.如某等级岗位申请人数少于该等级岗位指标数或申请人不满足该等级岗位聘任条件时,该等级岗位暂时空缺,所空缺岗位指标顺移至下一等级岗位使用。

在统一聘任结束后的空岗补聘时可以申请补聘。

4.第三轮岗位聘用期为四年,即2016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

距离退休时间不足一个聘期的教师,如上一聘期考核合格,经个人申请,可续聘原等级岗位,占相应岗位指标。

聘期内按国家和学校规定应退休者,按规定退休并享受相应退休待遇。

5.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范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以西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的成果。

成果分类依据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6.通讯作者论文,指学术论文中明确注明有通讯作者且第一作者须是本学院全日制学生,并是该学生在校期间成果。

7.院学术委员会要对申请人学术成果进行审查,凡经查实发现有虚报成果者,学院将对申请人在原岗位基础上降一等级岗位聘用。

8.聘用中如有需要专家评审、鉴定,或有争议情况可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9.本办法由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10.聘用工作全过程接受学院广大教职工监督。

11.晋聘严格按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教师岗位职责》(附件2)的规定执行。

12.本方案经2017年1月3日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

附件:

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聘用期考核办法;

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教师岗位职责;

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替换办法;

4.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量认定换算办法;

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各等级岗位教师年度工作量一览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职工聘用期(2012-2016)考核办法

按照学校《关于开展首轮岗位聘用聘期考核的通知》,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此考核办法。

 一、参加考核人员范围

  截至2016年6月30日学院在编在岗人员。

包括在国内外进修、脱产攻读学位、外派人员,以及在学校其他单位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

二、考核程序及时间安排

1.2016年9月20日前,个人填写《岗位聘用聘期考核表》,总结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聘期任务完成情况。

2.2012年9月30日前,学院召开由学院党政领导、工会主席、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学校教代会代表参加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扩大会议)根据年度考核评优情况、绩效考核工作量完成情况、承担教学工作量及学生评教情况等按优秀、合格、不合格分别给每位教职工评定聘期考核等级,经公示后报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1.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比例为15%。

2.聘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推荐为优秀等级:

(1)学院、教研室等集体活动,无故缺席次数达5次及其以上;

(2)擅自在外兼职未履行学院审批手续;

(3)高级职称教师未承担教学工作量任务或没有科研成果;

(4)工作量不饱和或年度绩效考核教学、科研等工作量情况居学院教师完成工作量后1/3者;

(5)教学效果不好或学生评价较差的;教学、管理或服务工作中因自身原因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6)聘期内(2012—2016年)年度考核“优秀”少于1次;

(7)来校工作时间不足一个聘期。

3.聘期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考核不合格:

(1)不服从工作安排,拒不履行岗位职责的;

(2)未完成工作任务且年度绩效考核工作量完成率居学院教师末位;

(3)有学术不端行为,查证属实的;

(4)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产生恶劣影响的;

(5)因个人过失给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6)受到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

(7)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8)有1次及以上重大教学事故的;

(9)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其它考核不合格情形的。

4.出国逾期不归或长期不在岗的,暂不确定考核等级。

5.考核等次作为岗位续聘、晋聘、低聘和解聘的重要依据。

考核优秀或合格者,可申请续聘或晋聘;考核不合格者,可申请低聘或调整到能够胜任的其它岗位;对不服从岗位调整的考核不合格者,或服从岗位调整但考核仍不合格者,可以解聘。

四、相关说明

1.在外校攻读博士学位、访学、执行公派留学计划、执行学术休假计划的教师,根据实际不在校的时间在聘期考核时酌情核减教学工作量。

2.“双肩挑”管理岗位人员,重点考察其管理岗位工作业绩,教学最低工作量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对聘期内岗位发生变化者,或聘期不满4年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聘期任务要求。

4.成果有效范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以西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的成果。

5.考核重点是完成的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量。

附件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岗位职责

岗位级别

教学科研并重型

教学职责

二级

1.主持A类项目1项(立项时间须在聘期内,下同);

2.研究经费≥80万;

3.发表A类论文5篇及以上(排名第一或通讯作者,下同;其中国外A1类1篇,A2类1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90学时(双肩挑减半,下同),其中为本科生授课不少于1门;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正高级教学职责

(1)至(11)之二;

7.完成相应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

正高级教学职责:

(1)持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项;

(2)在A类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3)主持省级以上教学工作量质量工程项目1项;

(4)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5)主持校级教学项目或质量工程1项;

(6)出版或主编教材1部;

(7)指导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以上奖励或硕士学位论文奖励;

(8)获得校级教学竞赛二等以上奖励1项;

(9)指导本科生发表A类论文1篇;

(10)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竞赛二等以上奖励1项;

(11)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

三级

1.主持A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80万;

3.发表A类论文5篇及以上,其中国外A1类1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144学时,其中为本科生授课不少于1门;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正高级教学职责

(1)至(11)之二;

7.完成相应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

四级

1.主持A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80万;

3.发表A类论文5篇(其中国外A1类论文1篇,国外A3类1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144学时,其中为本科生授课不少于1门;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正高级教学职责

(1)至(11)之二;

7.完成相应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

五级

1.主持B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60万;

3.发表A类论文4篇(其中国外A2类论文1篇,国外A3类1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252学时;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副高级教学职责①至⑧之一;

7.完成相应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

副高级教学职责:

①主持校级教学项目1项;

②在B类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③成功申报校级以上精品课程1门;

④获得校级教学竞赛三等以上奖励1项;

⑤指导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三等以上奖励或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⑥指导学生获得校级竞赛三等以上奖励1项;

⑦指导本科生以发表B类论文1篇;

⑧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或校级重点项目1项。

六级

1.主持B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50万;

3.发表A类论文3篇(其中国外A2类论文1篇,国外A3类论文1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252学时;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副高级教学职责①至⑧之一;

7.完成相应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

七级

1.主持B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30万;

3.发表A类论文3篇(其中国外A2类论文1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252学时;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副高级教学职责①至⑧之一;

7.完成相应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

八级

1.主持C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20万;

3.发表A类论文3篇(其中国外A3类论文2篇);

4.年均教学工作量≥216学时;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中级教学职责①至⑨之二。

中级教学职责:

①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

②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③指导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

④指导学生获得校级竞赛优秀以上奖励1项;

⑤获得校级教学竞赛优秀以上奖励1项或院级一等奖1项;

⑥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

⑦指导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⑧指导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1篇;

⑨指导学生获得院级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

九级

1.主持C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10万;

3.发表A类论文3篇(其中国外A3类论文2篇);

4.聘期年均教学工作量≥216学时;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中级教学职责①至⑨之一。

十级

1.主持C类项目1项;

2.研究经费≥5万;

3.发表A类论文3篇(其中国外A3类论文2篇);

4.聘期年均教学工作量≥216学时;

5.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人;

6.符合中级教学职责①至⑨之一。

十一级

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

2.聘期年均教学工作量≥108学时;

3.完成学院分配的其它工作。

十二级

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

2.聘期年均教学工作量≥108学时;

3.完成学院分配的其它工作。

注:

1.教学工作量包括本科课堂教学、研究生课程、含弘学院课程、指导实习等。

2.聘期任务中的科研成果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西南大学,无特别注明时,必须是受聘通讯作者或第一完成人成果。

3.研究经费不分纵向、横向,不分级别,包括学校项目经费。

4.本表规定的论文和项目,可用其他成果替换,替换规则按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替换办法》(附件3)执行。

附件3: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替换办法

类别

成果项目

替换标准

论文类

1篇上一层次可替换2篇下一层次:

1篇国内T类可替换2篇国内A1类,1篇国外A1类可替换2篇国外A2类,以此类推。

同一层次1篇国外可替换3篇国内:

1篇国外A1类可替换3篇国内A1类,1篇国外A2类可替换3篇国内A2类,以此类推。

项目类

A类项目1项可替换国外A1类论文1篇;B类项目1项可替换国外A2类论文1篇;C类项目1项可替换国内B类论文1篇。

奖励类

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一等奖(排名第一,下同)1项,可替换A类项目2项(或国外A1类论文3篇);二等奖1项可替换A类项目1项(或国外A1类论文2篇);三等奖1项可替换B类项目1项(或国外A1类论文1篇)。

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第三,下同)每项可替换B类项目1项(或国外A2类论文1篇)。

优博论文

国家优博论文提名奖1项可替换国外A1类论文1篇。

省级可替换国内A1类论文1篇。

国家专利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或国家授权软件著作1项可替换1篇国内A1类论文。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1项可替换1篇国内A2类论文。

学术专著

在著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可替换1篇国外A1类论文,译著或教材1部可替换1篇国内A1类论文。

在其他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可替换1篇国内A1类论文,译著或教材1部可替换1篇国内A2类论文。

横向课题

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累计在校科研经费:

社会科学类50万元、自然科学类200万元,可替换A类项目1项;社会科学类20万元、自然科学类100万元,可替换B类项目1项;社会科学类5万元、自然科学类20万元,可替换C类项目1项。

教学、教改

成果奖

省部级一等奖(排名第一,下同)1项,可替换A类项目1项(或国外A1类论文2篇);二等奖1项可替换B类项目1项(或国外A1类论文1篇);三等奖1项可替换C类项目1项(或国外A2类论文1篇)。

校级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可替换C类项目1项(或国内A1类论文1篇);二、三等奖可替换D类项目1项(或国内B类论文1篇)。

指导学生

获奖

指导(排名第一,下同)学生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1项可替换省级教改项目1项(或A类教学研究论文1篇);获得全国竞赛二、三等奖1项可替换校级教改项目1项(或B类教学研究论文1篇)。

指导(排名第一)学生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1项,或指导学生毕业(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1篇,可替换校级教改项目1项(或B类教学研究论文1篇)。

精品课程

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排名第一,下同)1门可替换国外A1类论文1篇;省级精品课程1门可替换国内A1类论文1篇,校级精品课程1门可替换国内B类论文1篇。

说明:

以上成果可以逆向替换,但均只计算一次,不重复使用。

附件4: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量认定换算办法

成果类别

成果名称

工作量认定标准(单位:

标准课时/项)

科研项目

立项项目级别数量

人文社科类:

T类:

200,A类:

100,B类:

60,C类:

20,D类:

10;

自然科学类:

T类:

300,A类:

200,B类:

120,C类:

60,D类:

40。

到校在校经费总额

人文社科类:

纵向经费10标准课时/万元,横向经费2标准课时/万元;

自然科学类:

纵向经费2标准课时/万元,横向经费2标准课时/万元。

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Nature》或《Science》或《CELL》:

正刊800,系列刊600;

国外T类300;国外A1类200;

国内T类、国外A2类140;国内A1类、国外A3类80;国内A2类40。

成果奖励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000;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3000,二等1400;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2400,二等120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4000,一等2400,二等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200;

省部级奖:

特等1000,一等600,二等400,三等200;

入选国家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000;

入选中国高校年度十大科技进展600;

入选国家自然基金优秀成果:

200;

专利产品

国际发明240,国家发明140,实用新型、外观设计40;

著作创作

专著类:

著名出版社140,重要出版社100,一般出版社60;

译著类:

著名出版社100,重要出版社60,一般出版社40;

编撰(工具书)类:

著名出版社80,重要出版社60,一般出版社40;

汇编类20;应用类(含科教片)10;国家登记软件著作20。

注:

科研工作量认定标准主要依据《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科研与社会服务业绩年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西南大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计分标准表(自然科学类)》和《西南大学教学科研成果津贴分配办法(试行)》,科研工作量认定标准是根据2015年度绩效考核学院教职工大会通过的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计分基础上乘以系数2得出。

 

附件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岗位年度基本工作量一览表

教师

岗位等级

绩效津贴分数

年基本工作量

(学时)

年最低教学工作量

(学时)

二级

230

920

90

三级

195

780

144

四级

175

700

144

五级

145

580

252

六级

125

500

252

七级

110

440

252

八级

90

360

216

九级

85

340

216

十级

80

320

216

十一级

70

280

108

十二级

65

260

108

说明:

工作量计算单位为标准课时,年度工作量以岗位等级绩效分数*4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