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438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入职第四年Word下载.docx

我问,那现在的单位你不喜欢么?

他说,喜欢,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都很合适。

我又问他,如果原单位愿意给你一个想要的薪酬,多少你会留下?

他说,“我想每个月工资6000就足够我坚定信心留下来。

另一个朋友,普通高校毕业,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个“土豪”,开M3去打工,某外贸企业经理助理,却仍然不忘捧着公务员的辅导教材在那里读啊看啊。

我们笑话他,土豪,你那么有钱还去考公务员,果然是真爱。

他瞥了我们一眼,“你们不懂。

”也许我们真不懂,但是土豪的父母却很有自己的打算,老两口从80年代开始经商,经历了请客送礼求人办事的三十年,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顺利进入体制内,不求飞黄腾达,至少在这个人情社会里,办个事情不用求别人。

社会的确不够公平,公平的是,你有努力和选择的机会。

==========继续,不停==========

关于国考:

全面素质很重要

我从暑假8月开始备考,主要以自己做试卷为主,没有老师辅导,也没有补习班,并没有特别系统的复习。

9月参加了一次深圳公务员的招考。

岗位2000:

2招录,最终笔试成绩我排在第20位。

于是我大概明白了自己的实力——百里挑一或许还有希望。

在紧接着的国考,我报考的岗位89人报名,正常发挥的我如愿进了面试,最终顺利录取。

行测79,申论45,前者我有把握,后者的低分也不算出乎我的预料,(如果非得建议参加辅导班,我建议参加申论)。

在这个考察过程里,我深感竞争的激烈。

因为面试地点比较远,我选择了住在酒店,当晚,一个很成熟的男生突然拦住我,问我“你是不是明天面试的?

”我点点头。

他再问“你是XX么?

”这时我才明白,眼前这位是笔试的第二名。

考前被竞争者探底的经验我想,应该不太有人会经历到。

他跟我简单聊了几句,问了我的笔试成绩(国考面试只有排名,没有分数),我也没设防,就告诉了他,这才知道自己的笔试只领先对方0.1分。

他说他有5年工作经历,这次希望能够考回家乡,说了加油鼓励的话便轻松的离开了。

这对于刚毕业的我,无疑是种额外的压力。

但转念一想,我又释然了,即便考不上,对方比我成熟老道那么多,也不奇怪。

也许就是这样轻松的心态帮助了我,使我又一次正常发挥了。

面试进行的很严格,那些说考公都是关系户什么的,你们来体验一次想法或许就不一样了。

这里回到我们这节的小标题,我为什么想说“全面素质”。

如果说,公务员考试是一面筛子,我们这些被筛下来的和掉出筛子外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撇开机缘巧合拼爹运气之类的东西不谈,在大学里同样专业的两个孩子,一个考上了公务员而另一个没有,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前者各方面的素质更均衡。

讲个玩笑话:

如果你比郭德纲更会唱歌,比吴奇隆更会踢足球,比郑智更会讲相声,那你就赢了。

我在大学里认识的小艾,她从一个盛产荔枝的城市来,父母都在家务农,是个很本分踏实的姑娘。

当别人都在忙着恋爱逃课的时候,她一直按部就班的过着她的大学生活。

(好像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个人)。

我跟她的交流不多,直到大四的上学期。

她希望能够继续读研,而她的父母希望她赶紧在大城市找个工作,公务员是首选。

那时起,她听说我也在准备考试,于是便过来跟我一块儿复习。

努力是有回报的,但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报。

她通过了笔试,但面试让她很苦恼。

在我们互相练习问答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她的窘迫与不自然。

但这不是她的问题。

我的中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们考上了重点大学,其实你们站在了同龄人的塔尖。

如果遇到竞争和挫折,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在努力。

小艾的知识层面足够应对公务员的要求,把她放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相信她也是会认真尽心完成。

只是在沟通表达的环节上,她也许确实不够适合公务员岗位的要求。

很多新入职的公务员会被分配到基层岗位进行锻炼,你的专业很有可能在这一刻起就被彻底抛弃了:

学法律的在统计上个月的业务报表,学管理的在政务窗口受理材料,学食品安全的正在给领导拟这个月的总结。

所以你明白了,你曾经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足够快的适应并且学会新的东西。

给人看病的不是卫生局,给孩子上课的不是教育局,参加运动会的也不是体育局……这也是公务员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懂专业知识,但管理专业知识远多于使用这些知识。

沟通协调、组织管理、文字表达、待人接物、与同事、领导相处……面试题不仅仅是面试用的,你的日常工作会遇到这些问题。

如果你的知识构成和综合能力有明显的短板,那你应该考虑下,是不是做一些更需要专业素质的工作会更好些。

目前小艾在一家公司里面,负责产品开发,她跟我聊起,觉得工作和环境都还不错,我也觉得很适合她。

========继续========

关于结婚:

一定要有爱情

都说结婚是女人的二次投胎。

很幸运,我找到了个好人家。

不是大富大贵,但和丈夫相亲相爱,得到了父母的祝福,也足够门当户对。

不得不说,公务员,尤其是在相亲的队伍里面,很容易可以拿到靠前的号码牌。

工作两年后,我调入了省直机关。

那个时候已经陆续有人开始给我介绍对象了。

我抱着“真爱不问出处”的心态一一去见,也认识了不少有意思的人物。

妈妈跟我说:

国庆回家给你介绍个对象,去看看吧。

彼时的我还在上海看世博,看就看呗,便答应了。

然后在某个温暖的初秋的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丈夫。

现在我开玩笑问他,你当时是不是一心得找个女公务员呀?

他笑笑说,也不是非得,但是女公务员会更好。

他也是公务员,在基层。

与省直机关有很多不同,工作环境更艰苦、收入会高一些、晋升通道也会比省直更多。

(不同城市情况不同)所以婚后的一年多里,我们一直处在一个幸福的状态:

父母在身边,没有孩子,没有房贷,工资加在一起可以过万,而且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谈。

讲到房子,这里不免要扯开一句。

身在全国房价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我一年的工资加福利,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城郊毛坯房的一个厕所。

这里要感谢我们的父母在房价还是四位数的时候,早早的替我们下了手。

房子,车子,票子,精子都要男人提供呢。

同样是一个年纪的人,其实我觉得,男人背负的压力要大得多,所以坛子里面问房子问未来的大多也应该是男性。

我们单位里每天都有人来问介绍对象的事情。

小炎和我一个办公室,84年生,211的研究生,外地人。

本地无房无车无存款无关系,凭自己的力量来到省会,考上公务员。

家乡有一个姐姐,父母都是老师。

这样的男孩在我们单位是典型,幸运的话,他可以找一个本地的女孩,女孩有房,男孩有才。

从此两个人平稳的生活在一起——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单位领导的一个朋友很欣赏这个小伙子,便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他。

小谢也是84年,211的研究生,外地人,父母在家乡做小本生意,他很有才,女友是自己的中学同学,相恋三年。

两个人在这里都没有背景,没有财力,两年前男生家出钱27万,在距离市中心30km的镇上买了97㎡的房子,30年按揭,月供几乎要了男孩的全部工资。

我曾经很好奇的问他,怎么从来不见你带女友出来呢,怎么手机上没有女友照片呢?

他总是笑笑,不说话。

直到有一天我们同一年入职的聊天,他才突然说出了一句话:

这样恋爱,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这样的男孩在我们单位也是典型。

女孩子能干一些的,在城市能觅到合适的岗位。

条件差一些的,需要男孩子东奔西跑找关系托人。

不过现在他们一切都很顺利,结婚了,孩子也呱呱坠地。

隔壁办公室的还有一个女孩,83年生,结婚一年多。

男友是大学同学,毕业之后才开始相恋。

男孩在文化馆工作,尽管我认为我们单位的工资已经算是很阳光的了,但是那个男孩的收入只有女孩的一半。

为了能让孩子在省城上户口,他们必须在本地买到90㎡以上的房子。

至少200w。

钱谁来出?

房子谁来找?

我眼睁睁看着她冒着40的高温来回奔波。

男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她下班之后做好饭菜等她回来。

幸运的是,他们现在已经顺利搬进了属于他们的小家。

=========续上篇=========

放一段我三年前写过的东西:

一个男人,如果事业成功,家庭不美满,大家最多就是惋惜一下,不会影响大家对他的评价,他依然是成功的人

另一个男人,如果家庭美好,事业不成功,大家也许说的话就会多一点,家庭煮夫,小男人,之类的形容词也许难免……

可一个女人就不一样了

如果她家庭美好,事业不成功,不会影响社会评判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幸福指数

可如果反过来的话,作为一个女性,家庭不美满,她是“不幸福”的

可社会衡量女性的标准不是事业而是家庭,这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我没有那种忽视大众目光做惊世骇俗的事情的勇气,也不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改变。

===============================

如果说,三年前的我说这话,多多少少还有些不心甘,今时今日我想我也许真的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工作永远都不可能是第一位的。

在这之前,有你的健康,你的家人,你的家庭,等等。

换言之,你的活儿你不去干,领导自然会安排别人来顶;

而你的家庭一旦停止运转,除了你没有人能拯救。

所以我一直很想改变的是一种观点:

每每我读到模仿和英雄的事迹报道,总会觉得里面参杂着不人性的成分:

不顾临盆的妻子坚守在岗位的,不救自己的孩子跑去别人家的,十几年没回去看自己的老父母每年都在单位过年的……

我相信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人,但,好人并不是弃自己的家人于不顾

关于家庭和事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有个男闺蜜阿水,从小一起长大,他的成绩也不错,没考公务员,进了一家有政府背景的企业。

我常跟他开玩笑说,X商勾结什么的,最好了。

在他的口中,我也了解了一些他公司里的人。

有一个25岁的女人,没错,是女人,我们都不敢称她为女孩,虽然她长着一张娃娃脸,出去跑经常被称作小女孩。

其实她已经有个两岁的女儿,老公正是那家公司老总的表弟,在工地上跑管理,看起来更像个大男孩,却也喜欢装装老成,背地里总喜欢叫阿水书呆子。

这两个年轻人恋爱不到一年,闪电结婚生孩子,原因很囧,因为拆迁分房子,还剖腹产,挨了一刀。

托这个早生的娃儿的福,多分了大概10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

于是他们成了坐拥有2套房子的“地主”。

在阿水看来,这对年轻人都还是孩子,他们没有心有灵犀的感觉,在一起还经常为小事像小孩子一样争吵;

没有罗曼蒂克的气氛,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如在家里电脑上看下载;

没有为对方着想的心意,从来不会买给对方礼物。

他们有的只是油盐酱醋柴米茶的生活。

阿水公司今年另外一个新来的男生,大概也就28.29吧,长得倒是蛮帅,听说女儿刚刚出生。

有20多W的大众车,市中心有一套100方的房子。

阿水对这个人似乎好感不多,在他口中,这个新来的年轻人就是给老板开车,但除了开车,完全不知道他有什么其他能力。

如果说在上一段里,我讲的身边的人都是有学历、有好工作,但无房无车没结婚的话,阿水这边是完全的相反,无能力、无学历、无好工作,甚至可能思想境界都不高,偏偏都是我们所羡慕的有房有车,还有家庭,这是不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呢。

我想,曾经班上的学霸、班长、学习委员,一定会在纳闷为什么那些个小时候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人,现在可以混的很好;

而成绩不错,懂事听话的孩子,却没有人们期待的那样好呢?

(这里扯开一句,刚刚从港大退学回来的女状元,我虽然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也觉得退学理由是不适应粤语和南方天气,让人感慨)

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有二

1,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却不能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2,除了知识以外,命运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情商、人脉、财力,等等

我身边的朋友,大多都是类似的发展路线:

小时候用功学习,中考,高考,研究生,一路过关斩将。

考上公务员,来到省城,为了房子攒首付,按揭,相亲或是和学生时代的恋人结婚。

他们很聪明,也很幸运,是所有人当中最肯努力的一批人,却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

他们没有可以坐享其成的资本,一切都是自己奋斗得来的。

就好像在这个论坛里的另一个贴子里说的那样(买不起房的男公务员婚恋问题|

“而现在买不起房子,想干副业却找不到项目,都快而立之年了还没有对象,有时真怀疑自己的选择,或许公务员只适合富二代来玩”。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的那么多故事里的主人公,无论他们的生存起点在那里,无论他们的心态如何,都在努力的“赚日子”。

===========有点写不下去的分割线============

80后是很特别的一代。

以学电脑为例,70后是电脑的第一批接触者,他们刚参加工作时,如果会打字,会用电脑,那很快便会得到领导重视;

90后则是电脑的原住民,也许从小就摸着鼠标长大,再大点儿了抱着pad到处看电影;

而80后就好像外面迁来的务工者,除了没赶上电脑的好时代以外,遭遇了升学高峰、大学扩招、房价暴涨等等。

用个流行的说法:

虽然你没有房子,但是你工资少呀;

虽然你买不起车子,但是你每天都加班呀。

……

入职四年的我,今年感觉有些不同。

端午节没粽子,过年没年货,开会的时候领导桌上也没了水果,而我那将要退休的母亲:

今年公司组织他们去台湾旅游。

我一直的观点是:

公务员也是个普通的行业,其它行业会产生的问题,这里都会存在;

同理,公务员遇到的任何问题,也绝非我们本行业的专利。

公务员又是个不平常的职业,公务员手中有着公权力,一言一行都不仅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身后的国旗与党徽。

辩论赛有这样一个辩题:

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没什么好多说的了。

加油每一天,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

更新一下,中午被领导“批评”了

领导是个60后,处级干部,但是却和一般的领导不大相同(因为个性太明显,一时说不完,以后再表)他批评了我的办公室太乱,地板上很多灰。

“我是不在乎这个事情的,但是如果厅长过来,看到你一个小姑娘把办公室弄的那么乱你就完蛋了。

”我在他手下那么久,他是第一次那么认真严肃的讲这个事情,“你在机关里,做到两件事,学好本事有一技之长,弄好环境卫生按时上下班”。

事后我细细想他说的,很有道理。

看似简单,其实却把整个职场的关键包括了,我总结成:

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Ps,下午厅长果然路过我的办公室看了眼,感谢处长=。

=

=================================

回angelyang8的帖子

angelyang8:

学好本事有一技之长,弄好环境卫生按时上下班?

在机关当中,女公务员的一技之长是什么?

写材料?

会说话?

还是其他什么特长?

(13-11-523:

45)

首先,公务员这个行业的男女差异并不是那么大,所以,看到你特别强调“女公务员”的一技之长,我内心小小抵触了下。

所以,我打算换个回答方法,公务员的一技之长,应该是什么。

我也才入职四年多,你提到的写、说、沟通表达都可以算是技能之一。

我想,大部分行政机关都有属于自己的业务,税务也好、公安也好、海关也好、充分熟悉掌握本行业的知识,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回阿拉伯土著的帖子

阿拉伯土著:

楼主你好。

不了解省直的晋升空间。

想咨询下。

省直的晋升到底容易不容易?

有句话说,宰相府里的烧火工都是二品顶戴。

不知道在现在社会是不是也是这样?

我本人在基层工作,目前是个科级领导干部,如果有机会去省直,会不会比在基层的成长空间更广呢?

请不吝赐教。

谢谢(13-11-1417:

47)

我们单位大概100来号人,boss层是正厅级,下面有十几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部门长,也就是处级干部。

相对来说,比较在基层,成为处级干部的可能性和机会都会比较大比较多。

同理,如果你去了北京的XX部,厅长也就和省直的处长一样稀松平常。

假如我们考虑最寻常的结果,一辈子按部就班,不犯错也没有功,在我们单位退休,至少也有个正处的调研员。

所以,还是去更高级别的单位吧,毕竟池子大,视角高,能够看到的机会也会多点。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公务员这个行当,想要升迁都是很理所应当的想法。

注意合理合法合情即可。

我个人觉得,去基层还是机关,如果有的选,还是要看哪个更适合自己,就好像相亲找姑娘一样,白富美人人爱,却不见得人人hold得住。

从我身边的朋友以及长辈的体验来看,退休时,省级机关基本副处保底;

县级机关的话,副科保底。

工作即便都一样忙碌,但相应的,大机关的规矩多一些,人多关系也会更加复杂;

大城市生活、交通、各方面成本也会大点。

关于离职——这个标题是不是有些太刺激了?

(午休时间的一点闲扯,错别字语病什么的,请包涵)

如果说,我想安安心心在眼下的单位呆一辈子,那肯定是骗你的。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离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养狗种花带孩子,弄点小买卖,把自己打扮的漂亮精神(醒醒吧!

)。

让我一次次对工作动摇的,除了辛苦枯燥的加班,日渐增长的压力,越来越低的收入和福利,未来养老和医疗的无差别化,还有就是对自己行业认同度的降低。

正如我开贴时候说的,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都认为公务员不是个“一流”的职业,更多的时候,这个行业是在维护,或者说维持这个社会的正常运作,而没有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

直到现在,我依然坚信,真正的人才,请不要在这个论坛里混了,走出去,去创造和创业,去累积真正的财富和智慧。

可我一怕失败,二怕辛苦,三也不了解自己做什么合适,所以在浑浑噩噩中奔向人生的3字头。

我问过我的同事,你觉得你想一辈子呆在这儿么,有想过换一个生活方式么?

大部分的她们都想过离职,但也只是想想。

和我一样,她们工作不到十年,来自一二线城市,家庭稳定,丈夫有份过得去的收入,父母健康安好。

有时候辛苦加班,难免家里人会有抱怨,自己心里也觉得难受。

明明可以选择不那么辛苦工作的,为什么要勉强自己。

可在体制内工作了那么久,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丢掉的专业和知识,再往前望望整个社会的需求,发现,自己除了现在的工作,什么都不会了。

但是当我和我在大企业上班的朋友聊起自己的工作的时候,又会觉得,自己的行当好像还是挺好的。

我有个闺蜜,在最近很火的一家网商上班,年薪12w,但是每天回家通常都在晚上9点后。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很强烈,即便公司的孕妇也要参与业绩考核。

另一个好姐妹,在一家全国前几的房地产公司,年薪8w,提成一套房子2000,她和我差不多时候结婚,也在考虑是不是要辞职回家生孩子。

所以我有时也在想,如果我真的辞职回家生孩子,等到30岁想回归社会,我还能去干什么?

也许,我还真能干些事情。

但这就像和现任男友分手,寄希望于下一任会更好一样。

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也不得不仰仗运气这个玩意儿。

起码现在的我,加班有个限度,工资比下还是有余,不犯错可以安心待到退休,社会上人们对我们的职业,敬畏和鄙视共存。

起码,我还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今天听到真的有人离职了==

好久没更新了,促使我今天重新开始码字的动力,是午休闲聊时候,听到的关于我们单位一位同事离职的消息。

35+,男性,正处,部门主管。

年轻、居七品、领导器重、前途宽阔,似乎任何一条,都足以留下一个人。

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闪着光环的人,选择了第一个走开。

我们没来得及去打听其中的详细原因,只是不由得感慨起来。

离职的灰尘,在被剥的一干二净的收入面前,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那么明显。

而关于未来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在于,劳动无法与收入成正比,业绩无法与晋升成正比;

钱和乌纱,尽管都想要,却又都不知该怎么追求,而且以我眼前的情况来看,似乎两者都得不到。

于是想起另外一位,我先生的同事,80后,正处,团职干部,也是在任期满后选择了离职下海。

且不论他经商结果如何,起码,跨出这一步,已经比很多人,要有勇气。

看起来,这些似乎都是负能量

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正面消息呢。

公务员的职业被拉下所谓“神坛”,尽管不理解这个行业,说我们矫情的人很多很多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对事业的定位,和对生活的理解。

首先,我们身处体制,比体制外只是旁观的人,更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规律

其次,我们在曾经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战胜了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充分证明了自己有的能力

最后,因为我们了解,也因为我们曾那么自信,所以我也有理由相信,接下来无论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对自己内心的发问。

公职,只是一种普通的职业

每每我看到新闻里面,用大片大片的篇幅去赞扬,今年的两会,是怎么节俭,自助餐都是家常菜,不配发文件袋,笔和纸都是再生材料,会场没有鲜花水果等等,我不由得心想,这才是正常的呀。

可想而知,曾经那些我们这些基层草民没有机会接触到的奢华,浮夸,是多么令人咋舌

既然是普通的职业,为何我们对司空见惯的离职、跳槽、又投去那么多奇异的眼光呢?

我想到了一句话:

没有张无忌的命,偏得了张无忌的病

明明在抱怨自己收入低、福利少、日子过不下去,又觉得那些离职的人,怎么可以那么有勇气?

放低身段,提高眼光,其实我们并不特殊

中国的成功观很狭隘:

要么做大官,要么发大财。

官场,官大一级压死人;

商场,今年年入百万保不定明年全部亏完。

无论哪个行当都有风险和利润。

谁都想要体面而收入优渥的职业,面临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想想,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乌纱,还是银行卡余额;

是稳定,还是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