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43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docx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

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

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

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

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

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

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

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

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

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

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斯,他们设计了一种专心于跑步的量表用于测量锻炼成瘾。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锻炼的是。

(D)

A.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B.日常生活中偶然进行的身体活动

C.上班时骑自行车D.有规律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慢跑。

2.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

A.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B.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3.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D)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4.突生二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5.灵魂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B)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6.唯物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D)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7.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是。

(B)

A.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B.心理健康是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C.心理健康是一种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D.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8.“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这一假设是。

(A)

A.社会认知假说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D.心理控制感假说。

9.身体锻炼成瘾属于。

(B)

A.物质成瘾B.过程成瘾C.结果成瘾D.状态成瘾

10.下列关于认知功能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D)

A.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

B.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求解、学习、想象、概念形成、语言使用等等

C.人的思维模型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D.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

(C)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B.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

C.不同的锻炼项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D.体育锻炼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12.“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

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这个观念是下列哪一种理论的观点。

(A)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13.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D)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14.“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Thoren,1990),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

”这一假说为。

(C)

A.单胺假说B.心境状态假说C.神经肽假说D.心血管健康假说

15.“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

”这一观点符合。

(C)

A.社会认知理论B.健康信念理论C.计划行为理论D.控制理论

16.“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

”这一假说是。

(A)

A.单胺假说B.心境状态假说C.神经肽假说D.心血管健康假说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18.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A)

A.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

B.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C.体育锻炼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D.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

19.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中,目前研究最多的课题是。

(A)

A.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B.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C.对锻炼成瘾的研究D.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20.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B)

A.速度B.心肺耐力C.力量D.灵敏性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哪些体验不属于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

(CD)

A.跑步者高潮B.流畅体验C.应激状态D.战斗状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D)

A.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B.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短期锻炼比长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C.状态焦虑的减轻可能是因为身体活动的效应抵消了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压力与困难

D.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具有特殊的效应

3.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焦虑影响的正确说法有。

(BCD)

A.进行体育锻炼均能减轻焦虑,但在10分钟以内的锻炼效果最大

B.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程度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无关

C.停止体育锻炼24小时内,焦虑程度会回到锻炼前的水平

D.体育锻炼降低焦虑与体育锻炼降低肌肉紧张度有关

4.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自尊影响的正确说法有。

(AD)

A.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对身体的认知

B.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产生影响没有差异

C.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D.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5.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AB)

A.心肺耐力B.肌肉力量C.灵敏性D.协调性

6.有氧体能的衡量指标是。

(AC)

A.最大吸氧量B.速度C.身体成分D.脑电波

7.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应激影响的错误说法是。

(CD)

A.有氧体能能抵消有家族高血压史的个体在应激反应中升高的唤醒水平

B.具有很高体能水平个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比较小

C.有氧体能水平较高的个体与有氧体能水平较低的个体一样能有效地应对心理应激

D.三个月的有氧锻炼就能有效地降低体能水平高者的应激反应

8.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应激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BD)

A.体能的增强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概念

B.体能还与由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水平身体疾病相关

C.体能与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抑郁水平无关

D.体能与心理应激后较低水平的心血管唤醒水平相关

9.培图塞路对焦虑的研究结果表明。

(BC)

A.20分钟的锻炼能产生最好的疗效

B.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C.短期的体育锻炼不可以降低特质焦虑

D.长期锻炼和急性锻炼不能降低状态焦虑

10.根据诺斯等人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D)

A.一次性体育锻炼和长期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B.体育锻炼既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以降低状态性抑郁

C.体育锻炼只可以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但不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

D.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均可以降低抑郁

11.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BCD)

A.体育锻炼可以使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

B.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

C.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性身体自我评价

D.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应激反映

12.关于“跑步者高潮”正确的描述是。

(AD)

A.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

B.当跑步者状态极好时,往往能预知它的来临

C.这种体验只在锻炼进行到接近尾声时才出现

D.这种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

13.下述关于锻炼心理领域对情绪研究的错误说法是。

(BCD)

A.最早的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理论是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朗格提出的

B.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

C.雅各布森提出的理论可以归纳为:

刺激情景——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D.体育锻炼行为是人们调节情绪的最重要的选择

14.下述关于健康信念模型的正确描述是。

(BC)

A.它是由阿齐赞提出的

B.人们有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C.它所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此无法找出主要的锻炼行为预测变量

D.人们会因为对锻炼的喜爱而采取锻炼行为

15.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错误说法为。

(ABD)

A.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抑郁的降低程度无关

B.与传统抑郁治疗方法相比,体育锻炼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D.一次性体育锻炼不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16.儿童退出体育锻炼的深层心理动机是。

(ABC)

A.胜任动机

B.目标取向

C.压力反应

D.没有时间

17.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BD)

A.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C.短期的体育锻炼在认知表现上比长期的体育锻炼有更大的效应

D.体育锻炼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18.积极锻炼成瘾与消极锻炼成瘾的区别体现在。

(BCD)

A.前者不产生应激而后者产生应激

B.前者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

C.前者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

D.前者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特别是男性)

19.积极成瘾的标准包括。

(BCD)

A.体育锻炼依赖于他人,要和他人一起进行

B.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

C.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

D.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

20.对锻炼成瘾的研究已得到证据支持的有。

(AD)

A.不管是跑步者还是参加其他活动的锻炼者,参与锻炼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成为锻炼成瘾者

B.女性锻炼者比男性锻炼者更有可能成为锻炼成瘾者

C.锻炼成瘾者不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D.锻炼成瘾与饮食紊乱的女性的运动依赖、关注体重、强迫观念与行为的人格特质之间有显著关系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1、对身心关系的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的匹配:

唯心论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唯物论大脑控制了精神

灵魂论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现象论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交互论精神控制了大脑

突生二元论只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2、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代表人物的匹配:

英格里士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

鲍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是以较高的主客观认知水平、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功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与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樊富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它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3、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观点的匹配:

精神分析流派适应和发展才是考察心理健康的立足点;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

人本主义理论重视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强调自我升华的能力;

4、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的匹配:

普罗查斯卡计划行为理论

阿齐赞健康信念模型

贝克跨理论模型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

戴西自我决定理论

5、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学解释的匹配: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

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当人体处于运动过程时,血液中氨基酸的改变会影响中枢递质的变化,而外周氨基酸的增加是调节中枢神经化学、生理、认知等改变的重要调节因素。

脑内神经肽假说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有机体条件反射性建立适应和对抗应激的自我保护机制。

心血管健康假说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错)

2.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对)

3.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

(错)

4.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对)

5.一些研究显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体育锻炼会缓解由于年老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对认知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对)

6.由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而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错)

7.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心理现象,它包含了情感、认知评价、生理唤起、面部表情以及非理性的思维向行为控制的转化等方面,它对人类的行为有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对)

8.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对)

9.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儿童与活动活动能力差的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

(错)

10.根据培图塞路的元分析,体育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降低特质虑。

(对)

11.渐进性放松练习与体育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但渐进性放松比体育锻炼更能降低特质焦虑。

(错)

12.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

(错)

13.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对)

14.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对)

1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显示了较高的身体自尊。

(对)

16.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错)

17.增强体能能够使个体的自我概念得到提高。

(对)

18.锻炼计划与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提高无关。

(错)

19.有氧体能协调着心理应激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在降低应激产生的影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对)

20.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而有效地帮助个体积极地控制与其健康有关的环境。

(错)

21.体育锻炼之所以有助于心理健康,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作用。

体育锻炼会使锻炼者体验到健康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使其实际的健康程度发生变化。

(对)

22.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涉及人格与运动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大多集中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差异上。

(对)

23.根据控制点理论,外部控制是预测锻炼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

(错)

24.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错)

25、根据控制点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错)

26.跨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

27.跨理论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损害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行为。

(对)

28.根据跨理论模型,自我效能感在早期阶段对于行为变化的预测作用是非常大的(错)

29.主张认知干预的学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无论是好是坏、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后天习得的。

因此,即使是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控制问题行为的刺激来进行改变。

(错)

30.与社会干预相比,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成本太大。

(对)

六、简答题

1.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哪一种更能增进心理健康?

2.体育锻炼对焦虑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环境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4.简述体育锻炼与人格、认知功能的关系。

5.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7.比较锻炼成瘾者与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

8.当有规律的锻炼者中断运动时,可能带来的心理后果是什么?

七、论述题

1.列举六种理论对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原因加以解释。

2.试述并比较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3.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一些中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退出了,你将遵循什么原则给他们指导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