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455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0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docx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

生物中考总复习讲义

北洛初中李振伟徐福平

七年级(上册)

一.1、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

巴斯德曲颈瓶试验:

变量是有无细菌,而并非瓶口的直与曲。

曲颈瓶的设计妙处?

2、设置实验时应注意:

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结构

1.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除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2.细胞的基本结构:

课本22页,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独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①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没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

②细菌(细胞结构看课本)区别于其他细胞的特点:

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与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多了细胞壁

③酵母菌(真菌细胞)特点:

真菌中的单细胞,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叶绿体

④病毒特点:

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核酸,靠复制繁殖

注意:

*带甜味、酸味、苦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将菠菜放在清水里,水不变绿,但是煮菠菜水就变成绿色了——煮菠菜时将细胞膜破坏了;

多利、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任何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线粒体

光合作用的验证试验中,将叶片放进酒精中脱去的是叶绿素

3.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

A、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4.生物有:

A、单细胞生物:

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

B、多细胞生物:

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水稻、猫、人等)

5.组织:

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A、植物组织:

⑴分生组织:

分生区,生长点,形成层⑵保护组织:

叶片表皮(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⑶营养组织:

叶肉(含叶绿体)⑷输导组织: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木质部内),筛管(运输有机物,韧皮部内)

B、动物和人的主要组织:

⑴上皮组织:

⑵结缔组织:

如骨、血液⑶肌肉组织:

⑷神经组织:

6.器官:

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功能。

植物器官:

⑴营养器官:

根、茎、叶;⑵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7.系统:

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和。

人和多数动物:

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八个系统构成。

8.多细胞生物组成层次:

A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v2.说明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拟制作临时装片。

v显微镜:

放大、物像(倒像,如看到b,则放置在标本上的是q)、对光(低倍镜、大光圈、白亮视野)、安放装片、调焦、污点(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注意:

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如物象偏离在视野左下方,那么需要继续向左下方移动拨片标本才能把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v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v如何显微镜的镜头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则相反.

v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位置的变化,什么时候注视目镜,什么时候注视物镜。

调节镜头下降过程中眼睛从一侧注视物镜,防止压破标本。

v临时装片:

识图排序

植物: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

擦、滴(0.9%生理盐水?

为什么)、刮、涂、盖、染、吸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减少气泡产生)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染色的目的更清晰观察各部分结构)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繁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是地球上百分之九十氧气的来源。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了疏导组织,也用孢子繁殖后代。

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最大的区别就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从种子植物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被子植物有了真正的花和果实,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2、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表皮:

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

叶肉: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

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叶肉属营养组织)

叶脉:

导管: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木质部(叶脉属输导组织)

筛管:

输导有机物韧皮部

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有一对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散失(蒸腾作用)的门户。

植物的一生中不论什么时期吸收的水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构成植物体和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绝大多数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为植物的导管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提供动力。

5.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有光才能进行)

v原料:

二氧化碳,水

v产物:

有机物,氧气

v条件:

光能,叶绿体

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呼吸作用: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线粒体

(时时刻刻进行)

呼吸作用的本质:

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态(水蒸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是叶,茎也可以

植物萎蔫的原因:

(1)干旱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减少,植物蒸腾失水量超过根部吸水量。

(2)水涝地里,土壤中缺乏氧气,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吸水。

(3)植物移栽损伤了过多的根毛和幼根,降低吸水功能,吸水量小于水分的蒸腾量。

(4)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系难吸水,吸收的水分少于植物通过蒸腾散失的水。

(5)在炎热夏天的中午,植物萎蔫原因是——蒸腾作用过强叶片失水较多.

用凡士林将叶片涂满的目的是:

堵塞气孔,避免植物的蒸腾作用

将整个花盆用塑料袋包起来,如果塑料袋的内壁上有水珠,能够证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吗?

答:

不能,因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有可能是花盆土壤蒸发的。

实验应纠正为:

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

v13.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碳平衡(即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转换):

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如下图:

 

氧平衡,如右上图:

v14.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液态的水转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v关于三大生理功能:

v光合作用:

叶绿体(主要是叶)、光、贮存能量

v呼吸作用:

活的细胞、随时随地、提供能量

v蒸腾作用:

叶、多种影响条件、促进运输

 

原料

产物

细胞

场所

条件

能量变化

联系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

叶绿体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所有活细胞

线粒体

有光无光皆可

释放能量

(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运动的意义:

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于觅食和逃避敌害等。

2、动物的运动器官:

鱼——鳍,昆虫——翅,蜥蜴——四肢,鸟——翼,蚂蚁——分节足、翅。

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

3、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是动物体型的基础为肌肉提供广阔的附着点。

4、脊椎动物是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5、人屈肘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动物运动能量的来源是食物。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其余的贮存在被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

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

如鸟类飞行、萤火虫发光和电鳗放电等。

7、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以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8、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攻击行为、贮食行为、节律行为等。

9、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10、社群行为的特征是: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11、动物行为的意义是有利于生存和生殖,大大提高了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

12、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3、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14、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15、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控。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

人是由细胞→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有8大系统构成:

1、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

2、生殖系统,生殖。

3、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4、呼吸系统,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主要器官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5、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主要器官是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6、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

7、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由脑、脊髓、神经构成。

8、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糖类分为: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

由于儿童青少年发育快,所以,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

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构成人体细胞又提供能量。

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又不提供能量,需求量小,但作用很大。

维生素A,存在于肝脏、鱼肝油中;缺乏时,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

维生素D,存在于肝脏、鱼肝油、蛋类中,儿童缺乏时易患佝偻病;成人缺乏时易患骨质疏松症。

维D能促进钙的吸收,所以补钙的人最好同时补充维D

维生素B1,存在于动物肝脏、糙米、全谷类种皮内,缺乏时易患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维生素C,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缺乏时易患坏血病,牙龈充血肿胀,抵抗力下降。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成分。

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有重要的作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

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易患贫血;贫血的病人要补充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幼年时缺碘易患呆小症。

海带等海产品。

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左上腹部,最膨大的部位)→小肠(腹腔内,最长5—6米)→大肠(阑尾位于右下腹部)→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

注意,消化腺属于外分泌腺,有导管。

胰腺的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胰岛素,属于内分泌腺。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

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消化道的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胃、小肠、大肠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水、无机盐、酒精;大肠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全部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和甘油。

v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总结:

要求记熟三个表达式,从中提取以下考查点:

三种成分的消化产物、起始处、消化部位、彻底消化

部位、胆汁、消化腺、消化液、主要消化器官、咀嚼

甜味、肝病饮食等等。

吃进嘴里的馒头有甜味是因为: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在一个人的消化道内发现有淀粉、麦芽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产物,请判断这一部位的准确位置(胃)

肝病患者应少吃含脂肪多的食物

可结合右图示加深理解。

三.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鼻毛:

阻挡灰尘,粘液:

清洁、湿润,毛细血管:

温暖空气)、咽(气体与食物的通道)、喉、气管、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肺泡)。

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交换的场所。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肺泡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呼吸运动:

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吸气: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肺内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循环系统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2.人类ABO血型将血液分 A 型、  B 型 、 AB 型 、 O 型 四种类型。

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有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O 型血,AB血型可以少量接受其他血型。

 

3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

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

(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4)数量大,分布广。

 

血液流向:

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

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

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瓣膜: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

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

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体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氧气 毛细血管

二氧化碳

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毛细血管

氧气

五、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1.泌尿系统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脏结构:

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小球

肾小体在皮质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

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废物

(1)排泄:

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

排出的方式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

过程。

如人体排便

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

肾、肺和皮肤人体排遗的主要器官:

大肠和肛门

六、激素调节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内分泌腺之首)异常症:

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异常症:

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胸腺:

内分泌腺肾上腺:

胰岛:

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异常症: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

v幼年时缺碘易患呆小症,幼年时缺生长激素易患侏儒症,幼年时缺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

v成年时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人甲状腺激素过多易患甲亢,过少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时生长激素过多易患极端肥大症,

胰岛素过少易患糖尿病,胰岛素要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易被消化。

神经调节一、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人类特有的反射:

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反射非条件反射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灰质、白质

2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v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条件反射指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反射,后天获得;非条件反射是指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脊髓、脑干)的反射,天生就有

v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v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右图所示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中的A、B、C、D、E分别表示、

、、、。

(2)若此图表示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

表示眼睛的。

(3)若此图表示某人听到电话铃声后,接听电话的反射弧。

能将铃声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A是,

这种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形成听觉。

当右手拿起电话听话筒时,支配右臂肌肉收缩的C是。

八、感知信息

角膜:

聚光作用

外层

(一)、眼与视觉:

巩膜:

白眼球

      1、 眼球的结构虹膜:

黑眼球(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和功能中层睫状体

       脉络膜(富含血管)

内层:

视网膜:

感光作用,成倒像

v眼睛外膜:

角膜、巩膜(白眼球)

v眼睛中膜:

虹膜(黑眼球)、睫状体、脉络膜

v眼睛内膜: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

v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原理相似,人眼中的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人眼中的     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人眼中的     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人眼中的     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壁。

v看近处时:

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变小

v看远处时:

睫状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瞳孔变大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1)、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

戴凹透镜

(2)、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矫正:

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

传送声波

鼓膜: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

(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

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和功能咽鼓管:

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

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

(中耳炎)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三)、皮肤感觉:

主要有四种:

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

v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健康的生活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2、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消化道传染病:

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血液传染病:

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4、传染病的传播和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有关。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7、对传染病病人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9、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预防的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

10、我国常见的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肺癌,农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胃癌,青少年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白血病。

其中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

11、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其中第一道由皮肤、呼吸道表面的纤毛、黏膜等组成;第二道由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组成;第三道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等。

12、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3、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14、免疫的功能:

(1)抵抗病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5、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接种。

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16、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四苗免疫”是指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分别预防和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

17、酗酒的危害是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

18、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19、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引起人的免疫力迅速下降,严重损失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得调节功能,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还可能感染已型肝炎、艾滋病等。

20、每年的5月31日确定为“世界无烟日”。

21、毒品的种类主要有:

大麻、冰毒、可卡因和摇头丸。

22、吸毒成瘾的原因是外来的吗啡肽代替人体的类吗啡肽,停止吸毒,生理活动出现紊乱产生剧烈的痛苦。

23、药品配备的原则:

针对性、实用性、急救性。

24、家庭药箱主要存放的药品:

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

25、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26、急救电话:

120

27、健康新概念: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核心:

由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

八年级生物(上)

一、.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v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条件:

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

过程:

先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胚根生长最快,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主根

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