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047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3:

30~14:

10(闭卷),14:

15~14:

55(开卷)

闭卷——4道概念题4道简答题

概念题: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教学大纲

简答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的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理解高等教师的作用

开卷——4道论述题

高等教育的目的

如何理解落实高等教学原则

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

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两大类题型:

名词解释和简答,各4道。

     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意识、群体、最佳刺激理论

     简答题: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教学测验的种类

     高等教育学,同样两大类题型。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功能、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简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教师的作用、教学能力包括那些内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经验:

只复习大纲的每章要点还不够,有些题目不在上面。

下面这个参考资料相对最全。

1、高等教育概念的基本点。

P5-7

1)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比,最本质的特点是其学术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是一种专业教育;3)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还是一种职业教育;4)从高等教育在现代学制体系中的地位看,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最高层次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又属于第三级教育。

概括起来说,高等教育是承担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社会文化事业,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深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2、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

P5学术性3、高等教育的道德性。

P14

4、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P29-31四点5、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性。

P30-32

6、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定位。

P19-20

7、教师职业道德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P36-37

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P37-40四条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属性。

P41三条

10、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P41-43六条11、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P44-47四条

12、教师生涯的可持续发展P52-57七条13、教师道德人格的职业境界。

P55-56

14、教师道德人格的事业境界。

P5715、教师道德人格的志业境界P58

16、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

师德公益性原则、师德公正性原则、师德人道主义原则、师德主体性原则

17、师德公益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P63三条

18、师德公正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P65-66三条

19、师德人道主义的具体要求:

P71-72四条21、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

P72-76四条

22、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P79-80四条22、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

P88-89

2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P99-101四条25、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

P109-111

24、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要求。

P104-105三条26、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美德境界。

P112-113

27、高校教师“学术人”的角色、功能和作用P117-120两条28、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德性价值P133-134两条

29、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类型。

P146-14730、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德性价值P163-165三条

31、高校教师处校内尽职与校外服务的关系。

P162两条31、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德性价值P190-191

1、高校教师主要涉及的人际交往类型。

P172

2、高校教师与学生交往道德规范P176:

1)尊重信任学生;2)理解接纳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4)公正对待学生

3、高校教师与教师交往道德规范P183:

1)融于集体,荣在集体;2)尊重互敬,平等互谅;3)取长补短,竞争共进

4、高校教师与领导交往道德规范P185:

1)服从支持领导;2)理解支持领导;3)配合协助领导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P198-199三条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美德修养的工夫。

P210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P200-2064、高校教师职业美德工夫的“觉解”四阶段。

P210-214

1、高教市场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P220-221两条2、市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P223-225三条

3、高教国际化对高校教师角色嬗变P230-231三条4、国际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P231-233三条

5、高教大众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237四条6、大众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P238-240三条

市委召开了全市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班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启动会,根据会议安排,在镇党委统一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天府六问”“果城十二问”

教育学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第一章,第4页)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P1页)

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第二章,第24页)

层次结构:

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水平及其受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

因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办学水平或学术层次,所以又称为水平结构。

(第二章,第24页)

体制结构:

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

它反映了高等教育行政主体、办学主体、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第25页)

科类结构:

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是一种横向结构。

它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业的

结合形式。

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第26页)

形式结构:

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

(第二章,第27页)

能级结构:

所谓能级,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开发方面所具备的现实或潜在的能量级别。

级结构又称院校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第二章,第27—28页)

地方结构:

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情况,即高等学校的数量、机构、类型、层次等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

故又称为区域结构。

(第二章,第28页)

高等学校微观结构:

高等教育微观结构往往是对高等学校中相关要素的分析,是关系到学校层面的活动。

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

(第28页)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高等学校内课程的组合、联结方式。

课程结构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由于

各国各地区培养目标不一样,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也是复杂多样的。

按照专业深化的层次,大学的课程分为普通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

(第二章,第29页)

高等学校师资结构:

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是高等学校中教师群体的学历、年龄、职务等要素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功能:

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31页)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情所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

教育政策的概括。

(第三章,第51页)

教育目的:

简单地说,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

具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

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作用的目的领域;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的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养所确立的总要求。

(第三章,第51页)

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才培

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第三章,第51页)

通识教育:

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即大学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包括专

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

狭义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是指大学生均应该接受的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等基本知识的教育。

(第三章,第65页)

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目标。

(第69页)

高等学校专业培养规格:

高等学校的专业培养规格是指在高等教育完成以后,大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要

求和能从事的工作。

(第三章,第69页)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第四章,第91页)

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第四章,第95页)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具体包含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等。

(102页)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和教职工民主参与

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制度。

(第109页)

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就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高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

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第五章,第111页)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部署。

它包括初期的目标制定、中期对目标的有效控管、末期的成果考评三个阶段。

(第五章,第111页)

高校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114—115页)

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计划管理的作用在于: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效果与学校管理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并协调教学管理系统内各层次的目标、任务和行为。

教学计划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五章,第115页)

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教学质量的设计、控制和改进(115页)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校的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与组织,对人际与人事关系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高效率、高效益之目的。

(第五章,第116页)

高等学校学制:

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高等学校学位制度:

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学科:

从传递知识、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学科的涵义指的是“教学的科目”,即教与学的科目;从生产知识、学问研究的角度看,学科的涵义则是指“学问的分支”、科学的分支或知识的分门别类。

在高等学校里,教学和研究都要由人去做,并且只有组织起来去做才是有效益和效率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学科的涵义则是“学界的组织”或“学术的组织”,即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机构。

“教学的科目”、“学问的分支”、“学界或学术的组织”是学科的三个基本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体现不同的内涵。

(第148—149页)

专业:

专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

狭义的专业是指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教育实体。

(第七章,第150页)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高校为了方便培养人才按学科分类或职业分工设置各种专业的活动,设置和进行专业教育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七章,第151页)

课程: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高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开设顺序。

广义的课程,指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部环境,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等都应包含在内。

(第七章,第153页)

教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第七章,第155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过程;是学生以认识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的过程。

(第七章,第156页)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第七章,第159页)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第163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第164页)

教材:

教材又称教科书,也叫课本。

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第七章,第166页)

教学测量: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第七章,第167页)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第七章,第168页)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以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为目的的研究,它是应用研究和发

展研究的基础。

它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直接应用到生产的媒介,也是把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上升为理论推动基础研究的动力。

(第八章,第176页)

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寻找它在生产和社会发展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它的作用

是一方面使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物质生产,另一方面将生产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推动研究的发展(176页)

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是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开发和研制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研究活动,这种研究具有非常明确的应用目标。

(第八章,第176页)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其研发成果只有经过

创造性的研究开发活动才能取得,是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第八章,第183页)

科学技术开发方针:

科学技术开发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的科技发展目标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第八章,第185页)

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第一章,第15—16页)

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

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

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

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

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

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

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

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第16—19页)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我们可从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剖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

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愈来愈烈。

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同时,这也就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内容及特点,第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

企业和大学要力争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互补的需要中产生双赢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研究目的?

(第一章,第19页)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4、高等教育学研究意义?

(第一章,第19—23页)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和学识修养的需要

5、高等教育学研究需要注意之处?

(第一章,第23页)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2)要有专业的扎实基础,这是科研的底座;3)要善于借鉴和改造;4)要创新;5)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学识,从而实现在博中取精,开创一片新天地。

6、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结构要素或类型?

(第二章,第24-28页)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是由高等教育系统中有关要素联结而成的,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的结构。

1)层次结构;2)体制结构;3)科类结构;4)形式结构;5)能级结构;6)地区(区域)结构。

7、高等教育微观结构的结构要素及类型?

(第二章,第28-30页)

1)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

2)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

3)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1)教师的学历结构;

(2)教师的职务结构;(3)教师的年龄结构;4)高等学校物质基础结构;5)高等学校知识结构,等。

8、高等学校师资结构的构成要素或结构类型?

1)教师的学历结构,这是指教师群体中那个各级学历教师的构成状态和比例。

2)教师的职务结构,高校教师的职务结构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层面。

这四个层面是由低到高排列的。

3)教师的年龄结构,这是指教师群体中各级职务教师的平均年龄以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的构成比例。

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保障。

9、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的关系?

(第二章,第34-42页)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包括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

个体功能包括:

1)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2)提高个人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完整人格;4)加强个人素质。

社会功能包括:

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②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的功能;③促进受教育者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为经济部门输送专门人才的功能;②提供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的功能。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②文化选择和批判功能;③文化创造和交流功能。

10、高等教育功能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第32-34页)

1)第一阶段,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使命。

2)研究的观念开始引入大学。

3)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新职能。

13、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第40—42页)

与高等教育功能密切相关的是高等学校职能,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职能中。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为:

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14、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第42—45页)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二者是系统科学中的重要范畴。

可以认为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没有功能的结构也是不存在的。

结构从系统内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从系统外部反应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部表现,功能会反作用于结构。

但是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结构可能表现出多种功能,同一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1)这是有一定条件的。

因为结构是由要素组成的,系统的功能发挥一方面受到要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系统也受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结构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功能。

所以,只有当系统要素和环境确定时,结构才能决定功能。

结构状况的变化影响着功能的实现。

2)结构的变化若超过一定值,就将引起功能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必须认真研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结合方式和比例关系。

3)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结构。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处在量变的状态,因此高等教育的结构相对稳定,能够保证高等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4)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能使高等教育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反之,不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其功能则是消极的。

所以,调节高等教育的结构,建立合理的、优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是高等教育发挥其结构功能的必要条件。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1)在一定条件下,高等教育的结构决定高等教育的功能,同时,高等教育功能由于环境变化而做出调整会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引起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2)不同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功能的选择是不同的。

(3)高等教育功能的选择具有主观性,一定时期人们对高等教育功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