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4797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学案3无答案鄂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3、学会本文运用的对比的阐释道理的方法。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

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英国作家培根认为: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

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

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

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解题:

黄生:

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

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

借书: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

说:

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都是为了说明某一个道理!

3、词语注音

汗牛塞屋(sāi)非夫(fú

)人强(qiá

ng)假惴(zhuì

)惴

摩玩(mó

)庋(guǐ)藏俟(sì

)辄(zhé

)藏(cá

ng)书

诸(zhū)梦省(xǐng)记素蟫(yí

n)吝(lì

n)书

(二)自主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1、词类活用

汗牛塞屋汗:

使动用法使……流汗

2、古今异义

1)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 

无论

古义:

祖父和父亲 

今义:

父亲的父亲

不用说,更不必说 

表示条件关系连词

2)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人假

那个人 

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借今义:

假的,与“真”相对

3) 

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 

(你) 

今义:

儿子

4)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可惜

祖父、父亲今义:

3、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代词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名词儿子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连词然而

非独书为然代词这样

为为一说动词写

若业为吾所有介词被

非独书为然动词是

焉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样子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语气词

之吾不得而见之矣代词它,指借来的东西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助词的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代词代指黄生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富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富有

有张氏藏书甚富多

而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连词,表承接。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连词,表转折。

归而形诸梦连词,表承接。

若若业为吾所有假使;

如果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似乎

(三)自主学习,找出重点语句并翻译。

1、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那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认真读书的有几个?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

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必高束焉,庋藏焉:

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姑俟异日观:

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四)自主学习,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译文参考如下: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怎样读书)吗?

《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认真读书的有几个?

那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认真读书的有几个?

其余那些祖父、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就忧惧地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停,心想:

“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来看吧。

”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我)到他家去借(书阅读),(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做了官以后,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蠧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

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

(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一篇说,把(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四、交流研讨:

(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向黄生提出什么建议?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的?

点拨:

本文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意思是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认真真的读。

注意:

不能理解为“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读"

.

作者列举了哪些社会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详略安排又是如何的?

三个实例。

①天子之书——《七略》、四库

②富贵人——汗牛塞屋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

列举三种人藏书不读,详写的是①②,略写的是③。

从反面有力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为什么要由“书"

讲到“物"

,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推开一层新意,指出向别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为然这是普遍的心理。

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

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作者把自己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现在的遭遇作了哪些比较?

这些比较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作用?

一是二人家贫无书相似,再是两人借书来读相似,三是一个往往借不到,一个能借到不相似。

通过这些比较,拉近了黄生和作者的距离,使黄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受作者的观点,听从作者的教导,专心读书.同时也突出了借书不易,让黄生知道他是幸遇作者,能够借到书,就更应珍惜时光,奋发学习。

5、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知幸与不幸”和“归书也必速”?

“知幸与不幸”这句话是要黄生以作者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的不幸,知道自己能借到书是非常幸运的。

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要珍惜眼前难得的机遇,勤奋地读书。

“归书也必速"

表面上的意思是希望黄生能尽快把书还回来,似有吝书之嫌,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黄生要抓紧时间读书,要珍惜“少时之岁月”.

6、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课文以“为一说,使与书俱”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的“授以书而告之"

在思想感情上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7、文章主旨:

《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学习。

拓展延伸

思考与讨论: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书非借不能读"

作者对黄生所寄托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体会课文的中心论点,从中受到教益呢?

①对于课文的中心,我们不应机械搬用,“书非借不能读"

决不是“有书不读”,而应从读书精神上去体会。

作者的意思是说借书比自己有书更容易去勤读,更容易把书记在心里,效果更好,即所谓条件差反而进步快,逆境能促人勤奋。

所以我们理解课文中心,就是要发扬我国古已有之的身处逆境而矢志苦读的优良传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苦读的感人故事,且不说战国时苏秦刺股提神、汉代孙敬头发悬梁,就以家贫买不起灯油为例,就有汉代的匡衡凿壁借光,晋时的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诵书,南北朝的江泌随月取光.这些人都身处逆境,凭着苦读精神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苦读精神,战胜各种困难,使自己学有所成。

②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

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

六、知识链接苦读轶事

战国时苏秦刺股提神

汉代孙敬头发悬梁

汉代的匡衡凿壁借光

晋时的车胤囊萤夜读

晋时的孙康映雪诵书

七、练习检测:

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

是古代的一种 

的文体,课题的“说"

是 

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 

,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4)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 

 

”,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中间三段是重点。

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① 

② 

③ 

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 

、 

和 

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

然后,用 

和 

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接着,以 

和 

加以印证。

最后,以 

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 

,以激励他下苦功读书。

八、作业设计:

①你同意本文的关于读书的观点吗?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读后感。

②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反思: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能够翻译句子,进而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堂课上我重点让学生展示提前收集的重点词语,上黑板写出来。

明确、理解词义后,学生继续质疑,提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这样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下来,学生对于文章的疏通、文意的把握就比较容易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一次新的尝试.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得以发挥了,他们思考踊跃、积极,人人参与,表现出了较强的求知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