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47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黄河颂》教学设计冀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掌握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借鉴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

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

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人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

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

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学媒体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歌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

设计

(二)

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文体委员指挥全体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设计(三)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设计(四)

由欣赏黄河的录像、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后感。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以下文字摘自《黄河大合唱》,选自光未然的《〈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

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

——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子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黑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2.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

黄河!

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内容研讨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l: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生2: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

生3:

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教师总结:

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渭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多媒体显示: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起了什么作用?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的桂冠。

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

黄河!

”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

生1:

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

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

生3:

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

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

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

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此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差决定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

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生6:

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

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教师总结: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

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

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颂》,教师播放《黄河颂》音乐。

六、延伸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的民族的屏障。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

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4.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学生思考,明确:

1.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

《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

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2.

(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2)屏障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

(3)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4略。

七、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八、板书设计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凡尔赛宫》同步练习苏教版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摒弃()精湛()静谧()恬静()

粼粼()加冕()轶事()参天()

气势磅(bó)______镶(qiàn)_______络(yì)________不绝异(qǔ)______同工

2、根据句子与出相应的词语。

(1)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材修长挺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动笔自然酣畅。

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世人不大知道的事情,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__________

3、温故知新:

明对象——;抓特征——;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足“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的?

5、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了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6、本文在介绍建筑物时,按照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7、找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1)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凋。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说明方法:

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说明方法:

___作用:

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8—13题。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jùn)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bó),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bì)辉煌,豪华非凡。

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的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8、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突出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的竣工的时间,接着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凡尔赛宫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10、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特点?

11、举例说明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2、第三段中画线句子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什么特点?

13、为何要详写镜廊?

 

参考答案

1、bìngzhànmìtiánlínmiǎnyìcān礴嵌绎曲

2、

(1)心旷神怡

(2)亭亭玉立(3)异曲同工(4)挥洒淋漓(5)奇闻轶事

3.答案:

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声誉(驰名世界)和地理位置(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4.答案:

列数字宫殿建筑园林本题答案要扣住语段小“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平方米”。

5.答案: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解析:

“对称的几何图案”是对“布局严密、协调”的形象解说。

6.答案:

举例子(如“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列数字(如“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7.答案:

说明了凡尔赛宫宫殿建筑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的特点。

解析:

“500多间大殿小厅”是说凡尔赛宫的宏伟壮观;“雕刻”、“巨幅油画”、“挂毯”、“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是说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8.答案:

突出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9.答案:

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总而分,由整体到局部。

答案:

(1)打比方:

明珠,园林,说明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2)列数据:

说明了凡尔赛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3)摹状貌:

生动说明,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答案:

主要是为了说明凡尔赛宫与富盖府第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更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提高说明文的可读性。

答案:

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答案:

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

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

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