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482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docx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I:

127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对能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转化为热能,也能转化为电能或光能

B.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应加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满足发展需求

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

D.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的优点,目前氢已用作火箭和燃料电池的燃料

2.下列对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小,固态时最大

B.在密闭条件下,体系可以自发的从无序变为有序

C.大理石在常温下能够自发分解

D.虽然硝酸铵溶于水要吸热,但它能够自发的向水中扩散

3.如图所示是25℃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b曲线是表示加入了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增加了反应的热效应

D.反应开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一定为92kJ

4.25℃和101kPa时,反应2A(g)=4B(g)+C(g)

H=+56.76kJ/mol,能够自发进行,其原因可能是

A.是熵减少的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吸热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5.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CH3COO-+H2O

CH3COOH+OH-B.S2-+H3O+

HS-+H2O

C.CO32-+2H2O

H2CO3+2OH-D.HCO3-+OH-=CO32-+H2O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用氯化铁溶液制氢氧化铁胶体

D.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可清除铜制品表面的铜锈

7.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0.05mol•L﹣1H2SO4溶液,溶液中c(H+)不变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不移动

8.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g)+3Y(g)

2Z(g),达到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3mol、0.2mol,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时,再向容器中充入X、Y、Z的物质的量0.1mol、0.3mol、0.2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动衡常数不变,平衡不移动B.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原来的2倍

9.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500℃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已知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

C.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

10.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已知室温时Ksp(BaSO4)=1.1×10-10,Ksp(BaCO3)=2.5×10-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aCO3、BaSO4均不溶于水,所以均可以做胃病患者的钡餐试剂(提示:

可溶性重金属钡盐是剧毒物质)

B.虽然BaSO4和BaCO3溶解度相差较小,但BaCO3可以转化为BaSO4

C.室温下,饱和BaSO4和BaCO3混合溶液中,c(SO42-)/c(CO32-)=4.4×10-2

D.分别用等体积的水和0.010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

12.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2C(g)

H<0,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I、Ⅱ)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t1时,v(正)>v(逆)

B.I、Ⅱ两过程分别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C.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密闭容器中加A物质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Ⅰ=Ⅱ

13.关于pH都等于9的两种溶液:

①NaOH溶液②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

①=②

B.由水电离产生的OH-物质的量浓度:

①>②

C.升高相同温度后,溶液pH:

①=②

D.两种溶液中的Na+物质的量浓度:

①<②

1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c(Na+)>c(H+)>c(OH-)

B.浓度为0.1mol·L-1的碳酸氢钠溶液:

c(Na+)+c(H+)=c(HCO3-)+c(OH-)

C.浓度为0.1mol·L-1的(NH4)2CO3溶液:

c(NH4+)=2c(CO32-)+2c(HCO3-)+2c(H2CO3)

D.浓度均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

c(OH-)=c(H+)+c(CH3COOH)

1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

2X(g)

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T2

H>0

B.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等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1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已知:

①C(s石墨)+O2(g)=CO2(g)

H1=-393.5mol/L

②C(s金刚石)+O2(g)=CO2(g)

H2=-395.0mol/L,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D.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S(s)+

O2(g)=SO3(g);

H=-315KJ/mol

1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无水AlCl3:

将AlCl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B.除去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

先用Na2CO3溶液处理,然后再加酸去除

C.证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D.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溶液浑浊常加入少量稀硫酸

18.25℃时,向20mL0.01mol·L-1HA(aq)中不断滴入0.01mol·L-1NaOH(aq),混合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此过程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

25℃时一元酸HA(aq)电离平衡常数Ka=1.6×10-5)

A.a点溶液的pH大于3

B.b点溶液中离子:

c(A-)>c(Na+)>c(H+)>c(OH-)

C.c点表示酸HA(aq)和NaOH(aq)溶液恰好

完全反应

D.d点溶液加水稀释后c(H+)/c(HA)的值会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

19.(10分)水煤气法制取甲醇(CH3OH)的反应及其反应的焓变、平衡常数如下:

①CH4(g)+

O2(g)

CO(g)+2H2(g)

H1=-35.4kJ·mol-1平衡常数K1

②CO(g)+2H2(g)

CH3OH(g)

H2=-90.1kJ·mol-1平衡常数K2

③2CH4(g)+O2(g)

2CH3OH(g)

H3平衡常数K3

(1)在25℃、101kPa下,1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盖斯定律求出反应③2CH4(g)+O2(g)

2CH3OH(g)

H3=_____kJ·mol-1,相同温度下K3=______(用含K1、K2代数式表示)。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及变化理解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

a.反应中活化能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

b.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c.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

H)决定

d.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吸收能量,发生化学变化

e.200℃、101kPa时,1molH2和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H2(g)+I2(g)===2HI(g) 

H3=-14.9kJ·mol-1

f.燃烧热定义中“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意味着这些氧化物不能再燃烧了

20.(14分)t℃时,将3molA和2molB气体通人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2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该过程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A)=_______;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

(2)比较达到平衡时,A、B两反应物的转化率:

α(A)______α(B)(填“>”、“=”或“<”)。

(3)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

a.生成C的速率与消耗B的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d.A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若升高温度,再次达平衡时,平衡常数数值变大,则该反应的

H_____0(填“>”、“=”或“<”)。

(5)若保持温度不变时,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则化学反应速率会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化学平衡将_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或“不移动”)。

(6)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起始投料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A

B

C

投料I

3.0mol/L

1.0mol/L

0

投料II

2.0mol/L

1.0mol/L

2.0mol/L

 

按投料I进行反应,测得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40%,若按投料II进行反应,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1.(10分)现有室温下浓度均为1×10﹣3mol/L的几种溶液:

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硫酸铵、⑤氨水、⑥氢氧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硫酸铵在水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将③、⑥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消耗两溶液的体积为③________⑥(填“>”、“=”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温度下(Kw=1×10﹣12),将100mL的①与100mL的⑥溶液混合后(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溶液的pH=_________。

(4)若将等体积的②、③溶液加热至相同温度后,溶液的pH②_______③(填“>”、“=”或“<”)。

(5)室温时,若用①滴定⑤,适宜的指示剂为_____,当滴定过程中pH=9时,且溶液中满足4c(NH4+)=7c(NH3·H2O),则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b(NH3·H2O)=____(填数值)。

22.(12分)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同学进行影响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速率因素的研究。

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室温下,两支试管分别编号①和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

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

2mL0.1mol/LH2C2O4溶液

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

2mL0.1mol/LH2C2O4溶液

一粒黄豆粒大的MnSO4固体

褪色时间/s

116

6

试管①中KMnO4溶液褪色的速率开始十分缓慢,一段时间后突然加快。

请回答:

(1)该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选用MnSO4固体而不是MnCl2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为使实验更加严密,在试管③中做了如下实验,请预测褪色时间约为_____。

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

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

2mL0.1mol/LH2C2O4溶液

一粒黄豆粒大的Na2SO4固体

褪色时间/s

 

Ⅱ.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很广。

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说明: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KIO3)、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1

已知:

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加入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4)c中加入的指示剂可选用_________,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若操作b在空气中振荡时间过长,则最终测定的测定食用精制盐中的的碘含量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

(6)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说明,算得所测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mg·kg-1(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即可)。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每个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A

B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C

D

A

C

C

B

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10分)

(1)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5.76kJ·mol-1(3分)

(2)-251(2分)K12·K22(2分)

(3)bde(3分)

20.(14分)

(1)0.15mol/(L·min)(2分)

(2分)

(2)>(2分)

(3)cd(2分)

(4)>(2分)

(5)不变(1分)不移动(1分)

(6)逆向(2分)

21.(10分)

(1)NH3·H2O

NH4++OH-(1分)

NH4++H2O

NH3·H2O+H+(1分)

(2)

(1分)c(Na+)=c(CH3COO-)>c(H+)=c(OH-)(2分)

(3)6(1分)

(4)<(1分)

(5)甲基橙(1分)1.75×10-5(2分)

22.(12分)

(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Mn2+是KMnO4与H2C2O4反应的催化剂,起着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2分)

(2)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MnCl2中的Cl-,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

或控制单一变量,排除Cl-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可能性(两者取其一即可)2分)

(3)116s(1分)

(4)淀粉(1分)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30s不变化(2分)

(5)偏高(2分)

(6)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