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995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六幺(yāo) 石栈(zhà

n)   磨牙吮血(yǔn)谪戍(dí

)转徒(xǐ)   

2.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 罪:

归咎,归罪假舆马者假:

借助,利用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

兵器、武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

在那里

C.河内凶凶:

有战乱 而绝江河绝:

断,断绝

D.因河为池因:

凭借蒙故业,因遗策因:

继承,沿袭

3.C(荒年横渡)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危:

高凡六百一十六言言:

B.开国何茫然茫然:

指时间久远而耻学于师耻:

以……为耻,意动用法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坐着不爱珍器重宝爱:

爱惜

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

越过、渡过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

距离

4【解析】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追亡逐北

B.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①蚓无爪牙之利②句读之不知

D.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5.B(A项,①丢失,遗失②逃跑的人;

B项表目的关系;

C项,①定语后置的标置②宾语前置的标置;

D项,①状语后置,②按照)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不爱堆肥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片欤

C.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吾师道也不耻相师

6.D

7.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弃甲曳兵而走⑧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颖⑨吾尝跂而望矣

A.③⑤⑦⑨B.①⑥⑧C.②④⑧D.④⑥⑦

7A答案①转折②递进③修饰④因果⑤修饰⑥并列⑦修饰⑧承接⑨修饰

8.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

8【答案】 A(①鼓,名词动用;

②王,称王;

③树:

种植;

④衣,穿;

⑥丧,埋葬。

下列各组成语中所含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口诛笔伐风餐露宿B.送旧迎新救死扶伤

C.安邦定国鱼肉百姓D.烟消云散见多识广

答案A名作状B形作名动作名C使动意动D名作状动作名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

10.答案:

C

 解析:

①③是判断句;

②④⑤⑦是状语后置句;

⑥是宾语前置句。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全都不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②吾跂而望矣③声非加疾也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⑥自以为关中之固

⑦小学而大遗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⑥⑨B.②④⑨C.②⑥⑨D.②⑥⑧

11C

12.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12B②正面写琵琶技艺。

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3、D(“欧阳修”为“苏轼”)

1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14【答案】 B(其它的是结果)

15.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然而“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提出了仁政思想。

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 B(“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

1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答案】 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

17.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

“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旗帜,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再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答案:

B

18.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天小非小弱也”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

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原因在于秦不施行仁政。

【答案】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19.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其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

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作者重笔描述自然景物的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选D。

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20、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哄动京城的辉煌。

C

二、古文翻译

1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2分)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7)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分)

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谷不可胜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3.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8.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夫莫开。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1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小说阅读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

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

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

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

“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

”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

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

这是什么脖圈哟!

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

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

“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

”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

“把脖圈撕下来!

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

“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

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

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

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

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

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

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

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

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

他说:

“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

”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

“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

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

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

“副连长,快坐。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

“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他沉吟了半晌说:

“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拿出一叠手稿:

“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

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

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

我问:

“你是谁?

”他瓮声瓮气地说:

“老卡。

”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

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

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我拼命地呼叫:

“老卡!

老卡!

”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

“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3)根据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结合全文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

(4)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EB(选E给3分,B给2分,D给1分,选A.C不给分)A项“自暴自弃”不正确,他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读书写作的环境;

C项不是“鲜明的对比”应是衬托,而且我也不是“渺小”的形象;

D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丑兵是一位外表丑心灵美的英雄。

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

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

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

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

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

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

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

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

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

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

(6分,每一点2分)

(3)①丑兵自身:

丑兵外形的丑与自身美好的心灵构成对照。

②“我”自身:

“我”外形的美与内心的虚荣和好胜人格构成对照。

③丑兵与“我”:

通过团里有名美男子——“我”外形的美与丑兵外形的丑形成对照,突出了丑兵的内在美;

用“我”的虚荣和好胜,与丑兵的淳朴善良形成对照。

④其他人看法:

丑兵周围战友在“豆腐粉条”事件和战争爆发前后对他的看法转变形成对照,突出丑兵大度、无私、友爱和人格感召力。

(6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4)示例1:

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

理由:

①表现人物:

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

②照应情节:

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

③结构完整:

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④凸现主旨:

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

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8分,每一点2分)

示例2:

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

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

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

(8分,每一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