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519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课读莺莺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弱子幼女,犹君之生也。

岂可比常恩哉!

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

”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

次命女:

“出拜尔兄,尔兄活尔。

”久之,辞疾。

郑怒曰:

“张兄保尔之命。

不然尔且虏矣。

能复远嫌乎?

”久之,乃至。

常服

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

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张惊,为之礼。

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

问其年纪,郑曰:

“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今贞元庚辰生十七年矣。

”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

终席而罢。

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

崔之婢曰红娘。

生私为之札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

婢果惊沮,腆然而奔。

张生悔之;

翌日,婢复至。

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

婢因谓张曰:

“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

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

”张曰:

“予始自孩提,性不苟合。

或时纨绮闲居,曾莫流盼。

不为当年,终有所蔽。

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

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

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干枯鱼之肆矣。

尔其谓我何?

”婢曰:

“崔之贞顺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人矣。

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

不然,则无由也。

”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投之。

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

“崔所命也。

”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

其词曰: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亦微喻其旨。

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

崔之东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

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

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

红娘寝于床上,生因惊之。

红娘骇曰:

“郎何以至?

”张因

之曰:

“崔氏之笺召我矣,尔为我告之。

”无几,红娘复来。

连曰:

“至矣,至矣!

”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

及女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

“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

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

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

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

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

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

将寄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

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

非礼之动,能不愧心!

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

”言毕,翻然而逝。

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

数夕,张君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

睡何为哉!

”并枕同衾而去。

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

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

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矣。

斜月晶荧,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

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

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

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

“岂其梦耶?

”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

是后十余日,杳不复至。

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

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会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

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

“知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

”无何,张生将之长安,先以诗渝之。

崔氏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

将行之夕,再不复可见。

而张生遂西。

不数月,复游于蒲,舍于崔氏者又累月。

崔氏甚工刀札,善属文。

求索再三,终不可见。

往往张生自以文挑之,亦不甚观览。

大略崔之出人者,势必穷极,而貌若不知;

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

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异时,独夜操琴,愁弄凄恻。

张窃听之。

求之,则终不复鼓矣。

以是愈惑之。

张生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

当去之夕,不复自言其情,愁叹于崔氏之侧。

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

“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

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

君常谓我善鼓琴,向时羞颜,所不能及。

今且往矣,既君此诚。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左右皆嘘唏。

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涟,趋归郑所,遂不复至。

明旦而张行。

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

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

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此,云:

“捧览来问,抚爱过深。

儿女之情,悲喜交集。

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虽荷殊恩,谁复为容。

睹物增怀,但积悲叹。

伏承便示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

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

命也如此,知复何言!

自去秋以来,常忽忽如有所失。

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

乃至梦寐之间,亦多叙感咽;

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

幽会未终,惊魂已断。

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

一昨拜辞,倏逾旧岁。

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

鄙薄之志,无以奉酬。

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

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

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及荐寝席,义盛意深。

愚陋之情,永谓终托。

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中

,没身永恨,含叹何言!

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如或达士略情,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谓要盟之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存没之诚,言尽于此。

临纸鸣咽,情不能申。

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

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

兼乱丝一绚,文竹茶碾子一枚。

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

泪痕在竹,愁绪萦丝。

因物达诚,永以为好耳。

心迩身遐,拜会无期。

幽愤所钟,千里神合。

千万珍重!

春风多厉。

强饭为嘉。

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

张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

所善杨巨源好属词,因为赋《崔娘诗》一绝云: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曰: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风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珮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

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红。

言自瑶华蒲,将朝碧玉宫。

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

气清兰

,肤润玉肌丰。

无力

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

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

华光犹苒苒,旭日渐

乘骛还归洛,吹萧亦上嵩。

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临塘草,飘飘思渚蓬。

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

行云无处所,箫史在楼中。

张之友闻之者莫不耸异之,然而张志亦绝矣。

稹特与张厚,因征其词。

张曰: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则为蛟为

,吾不知其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

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

笑。

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于是坐者皆为深叹。

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

适经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见。

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

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

崔知之,潜赋一章,词曰: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竟不之见。

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自是绝不复知矣。

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

予尝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

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

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

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附录:

李绅莺莺本传歌

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

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姬鬟年十七。

黄姑天上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

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

按,唐元微之传奇莺莺事,以为张生寓蒲之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亦止兹寺。

崔氏妇,郑氏也。

生出于郑,视郑则异派之从母。

因丁文雅军扰掠蒲人,郑惶骇不知所措。

生与将之灵善,请吏护之,不及于难。

郑厚生德,谓曰:

“姨之弱子幼女,当以仁兄之礼奉承。

”命莺莺出拜,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生问其年纪,郑曰“十七岁矣。

”生自是私礼莺莺之侍婢红娘,间道其意,既而诗章往复,遂酬所愿。

中间离合多故,然不能终谐伉俪。

说者以为生即张子野。

宋王性之著《传奇辨证》,按,微之作姨母郑氏墓志云:

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

又作陆氏志云:

余外祖睦州刺史郑济。

白乐天作微之母郑氏志,亦言郑济女。

而唐崔氏谱,永宁尉鹏娶郑济女。

则莺莺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也。

传奇言生年二十二,乐天作微之墓志,以大和五年死,年五十三,即当以大历十四年己未生,至贞元庚辰,正二十二岁。

凡此数端,决为微之无疑,特托他姓以避耳。

事具《侯

录》中。

[文意解读]

元稹的《会真记》问世不久,大家就开始猜测故事里的张生是否元稹本人。

尽管据元稹自己说,当时社会上对于张生抛弃莺莺的行为多表示理解,甚至嘉许。

但猜测人物原型的现象本身就暗示了道德评判,理解是一种高姿态的温和的谴责。

显然,大家很想知道:

那个在爱情生活中始乱终弃的轻浮男人,是不是大才子元稹。

以元稹的聪明,他事先也会想到这种情况。

他在津津乐道自己艳遇的同时,也巧妙地把其中的细节作了某些技术处理。

他希望的效果是让这个故事更象虚构。

元记此事托名为张君瑞事,实则显系自传。

其中日期、事件、人物,与元稹本人情况皆极其真实一致,而作者本人之真情流露,尤非写个人之情史真传者不能到。

仅将男主角易姓为张并未能蒙骗其友人,其故事生动逼人,尤传播一时,引人疑猜。

元稹当时已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颇为传闻疑猜所苦,而此事此情,又两不能忘。

在诗中不用‘双文’化名指情人时,偶一不慎,即露出莺莺名字,‘双文’即指莺莺两字相重之意。

莺莺为元稹初恋情人,实则元稹对莺莺之念念不忘,仍有其他原因在。

陈寅恪《读莺莺传》认为:

“真字即与仙字同义,而‘会真’即遇仙或游仙之谓也。

”那么《莺莺传》自然就不是普通的爱情故事了,而应看作是“遇仙”故事。

这样崔、张之“艳遇”紧承“仙传”模式,是对“相遇”原型的又一书写;

“遇”之于《西厢记》戏剧编排而言,属绝大题目,通过剧作者别致构思和精妙用笔,为这一“原型”的书写提供了范例。

在故事的开头,化名为张生德元稹被介绍成为一位温和、美貌、坚守道德原则的君子。

“游宴”,是唐代文人交往的重要场合,其中常会安排种种的色情文艺活动。

社会主流观念对此是默许的。

但另一方面,这确实又和孔子的训戒相矛盾。

唐朝的每一位儒生,都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希望既可以享受感官快乐,又能够保持道德姿态。

但是元稹说,他一直坚定地站在传统道德一边。

有人问他时,他用著名的“登徒子好色”的典故为自己的卓尔不群辩护。

在他看来,众人的放荡行为是淫秽而不是好色。

他本人反倒是真好色,因为“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姿态之高,和他后来的谦虚说辞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这儿,我们看出元稹的矛盾,他极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叶公式的人物(甚至不惜自相矛盾地让“尤物”这个词在两个地方出现),但又无法证明那条龙是如何可怕、怎样惊吓了热爱她的男人。

崔莺莺的唯一缺点,就是她其实并不姓崔。

根据小说描述,秀丽的容貌,高尚的品质,高贵的举止,温和的态度,卓越的才情,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她都是完美的典型。

谁爱上莺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如果一位才华出众的书生因为她耽误了求取功名,那么,她的形象就会从天仙一变而为妖孽,所有的美好也会随之成了诱惑。

“会真”是“奇遇仙人”的意思,按照当时的观念,用“真”、“仙”来称呼美貌女子。

张生“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是合乎道德规范的;

他帮助寡妇一家,是君子行为;

后来坠入情网,也事先通过“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的标榜找到了道德上的合理之处;

抛弃初恋情人的行为则是用“忍情”来解释的:

不是变心,是不得已;

而且,作者讲述这个故事也是出于道德的考虑,为了劝戒后来者,使“知之者不为,为之者不惑。

在张生的叙述中,有两句话特别值得关注,第一句是“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翻译过来就是:

漂亮女人的美丽不会祸害她自己,但一定会祸害他人。

第二句是“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道德不足以战胜美女的邪毒。

由这两句话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尤物=美人=妖孽”;

二是“美是毒药”。

我甚至在想,把他话语里的“尤物”转换成“毒蛇”,“妖”换成“蛇毒”,照样文通句顺——所有的毒蛇的毒都不会伤害它自己,但一定会毒害别人……我的道德肌体抗拒不住美丽蛇毒的攻击与伤害。

从“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的社会舆论反馈来看,人们普遍赞同张生的这一次始乱终弃,并且将其作为现身说法的经典教材。

在这些道貌岸然的“文化人”看来,断然远离一条“美女蛇”的纠缠,该是多么幸运和明智的选择呀!

这个年轻人玩弄了一个少女的情感,复而将之抛弃,但是他始乱终弃的理由却貌似义正辞严:

首先,张生认定自己遇到的是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尤物”级妖女,这样一来,自己当初不得不泥足深陷的原因也就齐活儿了;

接着,他探讨了这种“尤物”的巨大危害性,当年商周那样的雄兵百万的强国都能被一条石榴裙刮起的香风吹得东倒西歪,溃不成军,乃至身死国灭。

能以一敌百万的神兵利器,在我见识所及的范围内,除了核弹头,还真是想不出其他来。

换算成今天的话语,那也就是说:

一枚妖女约等于一颗原子弹的杀伤力;

最后,这个年轻人感叹道:

我的道德水平确实降不住这美丽的妖孽,所以,我毅然决定抛弃待字闺中、弱质孱孱的美人儿。

总之,张生(或许就是元稹)自始至终是一位标准的君子,事后他也许感到过遗憾,但就象他在很多诗句里所表现的那样,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从未后悔或者自责过。

这种从容的态度令人怀疑元稹是否真正爱过莺莺,后世很多批评家都严厉指责他的人品。

元稹之深情与薄幸

中唐诗人元稹,字微之,洛阳人。

他自幼丧父,其母郑氏亲授诗书。

元稹少时聪颖,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受秘书省校书郎。

元稹才气横溢,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

元和初年,应制策又名列第一。

他不仅仕途春风得意,还获得一位佳人芳心。

当时任太子太保三品大员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看上了元稹,下嫁给一位校书郎。

此时的元稹刚直不阿,与白居易结为知交,后来两人情投意合,为唐代新乐府创作付出了各自的努力。

元稹不久升任为监察御史,美貌的妻子韦丛任劳任怨,几年中为他生了5个儿女。

可不久元稹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恩爱可人的妻子韦丛因病去世,5个孩子也相继夭折。

其次元稹因直言抨击宦官权贵,被贬江陵。

元稹因贤妻去世写了几首有名的悼亡诗。

如“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又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两首诗皆为千古悼亡诗之佳作,充分彰显了元稹的深情。

当然,在对韦丛深情背后,元稹和著名女诗人薛涛有一段缠绵。

元稹31岁出差去蜀中,与42岁的薛涛相会。

薛涛是见过世面的女子,但当她读到元稹写的诗: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不由为之心动。

元稹与薛涛日日相伴在绵江畔,四十初度的薛涛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华,后来元稹离开蜀中,两人还相约“勿忘我。

”当时元稹的妻子韦丛尚未去世。

更不可思议的是,韦丛去世不久,元才子在吟诗哀悼那年便在江陵纳了妾,那位小妾是元稹好友李景俭的表妹安仙嫔。

安仙嫔给元稹生了一个孩子,三年后又病逝。

元稹经历了早年丧父、中年两次丧妻又丧儿女的遭遇。

他离开江陵,出任通州司马,得到昔日名相权德兴的关照,在权府,涪州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与元稹一见钟情,两人结为伉俪。

元稹在仕途屡遭打击后,转与宦官妥协,逢迎太监崔潭峻,由其援引,元稹从祠都郎中、中书舍人做到宰相,后又受另一宦官排挤,贬为同州刺史。

元稹一生在仕途上无多大政绩,从早期反宦官到后来与宦官同流合污,后人有所指责。

在文学上,元稹受王建、张籍影响,与白居易力倡新乐府,推动诗歌革新,同时成为“次韵相酬”的创始者,他写的《连昌宫词》也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并称。

元稹还首创古文制诰,自编诗集、文集多种,其五言小诗《行宫》亦为千古绝唱,其诗曰: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除吟诗,还创作了《莺莺传》(由元人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关于元稹是否是“始乱终弃”的张生,历来说法不一。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这是鲁迅的说法。

综观元稹一生,元才子多情而艳遇不断。

后来,越州刺史元稹遇见了江南歌手刘采春,刘的美貌与歌喉,让元才子欣喜若狂,他疯狂爱上了这位江南美妇。

他给了刘采春丈夫一笔钱,将刘纳为小妾。

他们一起度过了7年光阴,元稹后来不太喜欢刘采春了,也不那么宠她了。

郁郁寡欢的刘采春以跳河的形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恐怕也是后人指责元稹薄幸的另一个依据罢。

有人说:

才子多是流氓,但流氓未必是才子。

元稹是一个多情的风流才子,正因如此,才会有《莺莺传》的问世。

【王西厢剧情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

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

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张生想:

“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

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

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

随即吟诗一首: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

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

危急之中夫人声言: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

”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

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

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

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

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

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

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

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

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

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

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

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

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

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经典语句: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饿眼望将穿,谗口诞空咽,空着我透骨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

[拙鲁速](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帷屏。

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

(窗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

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

(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幺篇]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

(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恁时节)风流嘉庆,锦片(也似)前程,美满恩情,(咱两个)画堂春自生。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

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

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

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