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542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docx

盐城市中医院十二五规划定

XXX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院加快建设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卫生改革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落实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特制定本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振兴中医为己任,始终坚持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办院方向,以适应200万人口城市发展规模及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为趋向,创建省内一流中医院为目标,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内涵,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根据我省沿海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我市以建设沿海特大城市为发展目标,从产业发展、城镇布局、支撑保障等方面进行大市区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此相适应,我院今后五年,将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紧抓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两条主线,对照中医医院管理年评估标准,突出中医药特色,拓展专科建设层次,优化人才队伍素质,合理引入高新医疗技术,适度扩大规模建设,努力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学术地位和管理水平,把我院建设成在市级中医院中省内一流、苏北领先、特色显著、技术领先、服务优质、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百姓满意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三、主要任务

(一)主要医疗指标:

期末,全院门急诊量达到6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2万人次以上,争取达到2.6万人次;床位使用率在病床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保持95%以上。

中医治疗率不断提高,门诊饮片使用率确保≥40%、病区饮片使用率:

手术科室确保≥30%,非手术科室确保≥7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确保≥70%。

(二)主要经济指标:

业务收入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递增,期末,年业务收入达3.0亿元。

其中,中药制剂收入达到600-700万元。

(三)医院规模及基础设施建设

1.医院规模:

远期床位规划规模1000张,“十二五”期末开放床位数达到700张,争取800张。

康复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介入放射科、医学美容科、皮肤科每科均设立不少于10张床位的病房,肺内科、内分泌、肾内科由20张床位扩展分设不少于40张床位的病区。

全院在编职工人数控制在600人以内,职工总数控制在800人以内。

2.基本建设:

“十二五”期间,根据市政府2010年4月专题会议第27号纪要“在中医院周边整合100亩土地规划为中医院发展用地”的决议精神,积极争取由医院南向扩征包括市委党校在内的约60亩土地,主要用于:

新建一幢设200张床位20000m2的老干部病房楼和一幢5000m2的制剂楼;改造一幢5000m2的教学楼和一幢3000㎡的后勤服务综合楼。

期末,筹建一幢设400张床位40000m2的病房楼和一幢建筑面积30000㎡的新门诊楼。

争取通过“十二五”的医院南扩工程,将我院建设成为一座占地面积达标、建筑功能齐全、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园林式中医院。

近期,在医院现有的条件下,逐渐完善各项配套功能建设,改造急诊系统、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腔镜中心、生物治疗中心、标准供应室,增设2-3个病区等。

3.医疗设备:

每年投入资金1000--1500万元。

拟增添或更新数字减影DSA、医用直线加速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胃肠X光机、多排螺旋CT、高场核磁共振、专科彩超、DR、数字化乳腺X光机、骨密度仪、关节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及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设备与软件开发。

积极引进中医药诊疗设备,丰富中医特色手段。

(四)临床学科与技术建设:

1.学科建设

适应疾病谱变化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加强对肿瘤科、骨伤、儿科、脾胃内科、心血管内科、脑病科、康复科、急诊科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对内科在加强心、肺、脾胃、肝胆、肾、脑病、内分泌科建设的基础上,增设老年病、血液病科;在中医外科,突出加强男性病、乳房病等特色专病建设;在西医外科,进一步强化大外科(胸外、普外、脑外、泌尿外科)的建设;骨伤科增设整形外科、显微外科、骨关节科、脊柱外科、风湿科;在儿科,进一步充实、扩大儿童脑病康复中心,设立小儿外科;在口腔科,增设修复、正畸科,重点拓展医学美容科;在临床治疗科室,在建设好放疗中心、伽玛刀治疗中心、生物治疗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加速器治疗中心、放射介入中心、高压氧舱治疗中心、腔镜治疗中心、急诊急救中心、重症医学科、中医治未病中心。

加强中医治未病研究,逐步扩大冬病夏治、冬季膏方的临床总结与推广,深入推进康中医复养生,有计划地整合临床资源,开设康复养生门诊和康复治疗中心、养生堂。

2.重点专科建设。

继续加强对原有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的内涵建设,期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肿瘤科),并新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儿科、脾胃内科),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肿瘤科、骨伤科),新申报省级重点专科3个(肛肠科、心内科、脑病科),使省级重点专科增加到6个以上;加大对针灸科、推拿科、妇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肺内科、脑外科、急诊科的建设,使市级重点专科达到12—15个。

凡目前设有病区的科室都要建成市级重点专科。

3.中医特色建设

深入推进中医特色建设。

努力提高中医中药使用率、中药饮片使用率、中药制剂使用率;全面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康复治疗中心;扩大“冬病夏治”、秋季进补、冬季膏方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优化临床特色优势病种和治疗方案;继续做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结合深入推进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程,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快捷、全面、可靠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加体验到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魅力。

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帮助县、区中医院提高中医药临床及科研能力,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扩大我院的中医药业务技术辐射能力。

4.技术进步与创新

积极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扩大诊疗范围,提升诊疗水平。

力争每年引进和开展在本地区领先的突破性新技术、新项目2-3项,确保每年有1项具有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

期内,拟申报新技术引进奖8-10项,其中省级4-5项。

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全面、常规开展三级甲等中医院必备诊疗项目,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面开展三级甲等中医院规定一般和重点诊疗项目;开展持续不间断的血液净化治疗,改进创新膏药外治的方法,争取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二尖瓣球囊扩张、房缺封堵术、射频消融、气管支架植入,开展膝关节置换、直肠前突的修补,成立介入治疗中心,引进DSA,拓展介入在肿瘤科、脑病科、心内科的治疗范围;开展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ERCP术及关节镜的诊疗,推进胸腔镜肺切除术、全镜下食道癌切除术、全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及超声刀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开展放射粒子植入、全胰切除术;引进直线加速器等放、化疗项目,扩大生物治疗范围。

(五)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加强高学历人才和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使医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达120人以上,有硕士学位人数80人以上,其中医学博士学位争取达10-15人。

突出中医高层次人才建设,硕士、博士学位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占80%以上。

各临床医技科室学科带头人,均具有正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有省、市名中医称号。

“十二五”期间,省、市名中医各增加3-5人,使省名中医达到9人,市名中医达到15-18人;获市政府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政府津贴专家达到6人。

在儿科、心内科、脑外科、脾胃科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技术创新与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并经培养成为在全市、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积极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所有管理人员上岗前均经过系统、规范的管理理论培训,院级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80%以上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六)教学科研:

1.临床科研:

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提升科研档次。

期内,拟申报科研立项课题40项。

其中报省级及以上项目2-3项、市级30项。

申报科技进步奖30项,其中省级1-2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0篇,其中核心期刊250篇,并争取在SCI期刊发表论文3-5篇。

2.继续教育与培训:

加强与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联系、交流与协作。

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

期内,拟申报继续教育项目40项。

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3-5项。

派出人员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50-60人次,到境外、国外研修20-30人次;派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人次;组织安排院内学术活动60-70次。

每年选派1~2名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医师到高校进行博士等高学位委托培养。

申报市重点学科5-6个,重点人才8-10人;省及以上重点学科1-2个,重点人才2-3个。

争取申报博士生导师3-5人;再申报硕士生导师10人以上。

继续办好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课程班”。

进一步搞好名老中医传承带教工件,确立新一批师承对象,以现有的省名老中医为主,选择优秀中青年医师跟师学习。

加强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与科技部门密切合作,做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的传承和研究工作。

3.临床教学: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发挥附属医院的职能作用,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附属医院要求,加强后期临床教学,在增加本科生实习人数的同时,增加研究生的带教工作,在完成硕士点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增设博士点。

期内,拟接受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医学院等7所院校实习生750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75人,床边教学班150人。

接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50-60人;接受基层单位进修50-60人。

本科生临床教学规模达到50人/年,实习生规模达到100人/年。

进一步加强8个教研室建设,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七)护理工作

1.优质护理工程

不断增加“示范”病区。

在现有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5年内争取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2.护理人才培养

坚持对新职工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培养伤口护理、肿瘤护理等2-4名专科护士;每年派出2-4人进修学习ICU、手术室、糖尿病、急诊急救等护理技术,提高护理水平;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达标率达到100%;加强学历文凭教育,五年内,护理队伍大专文凭达90%,本科达60-70%;

3.中医特色护理

不断强化中医护理技能,争取每年开展2-4项中医特色护理新项目,如:

失眠病人的足疗、中风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风湿痛病人熏汽浴等。

配合临床开展“冬病夏治”等工作,特别是做好儿科、内科、针灸科、骨伤科等夏天中药穴位敷贴及相关中医特色治疗工作。

4.供应室改造

按照等级医院和中医医院管理年评估验收标准的要求,尽早完成对供应室的改造,同时增加一批清洗消毒器械和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洗涤机等,确保顺利通过卫生厅对供应室的验收。

5.护理设备更新

根据基础护理需要,增添洗头车、床单元消毒器、新型护理治疗车等一批护理设备。

6.护理管理

根据三甲中医院及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评估要求,进一步完善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工作流程等,并将其汇编成手册,让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并真正在临床上得以运用。

充分发挥护理质量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强化护理质量监控,突出过程质量,拟定护理人员的二次分配考核方案,对护理人员实行积分制考核,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7.营养科建设

根据《江苏省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培养、引进中医营养师1-2名,营养技师1-2名,扎实做好医院营养工作,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食疗、营养膳食。

(八)医院信息化建设

1.五个系统建设

(1)建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院收费自动化系统。

着重成本核算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特殊药品监控)和医疗费用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

(2)建成以临床为中心的医疗全过程自动化处理系统。

完善患者就诊流程,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推行电子病历、门诊医生站、门诊叫号系统、病案管理系统、检验单自助打印系统、门诊自动挂号、网上预约挂号、网上查询检验单、网上咨询等功能软件的应用。

并逐步完成农保、低保、社保等多种医疗保险的对接工作。

(3)建成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完成医院信息查询、医保报表、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4)建成以电子图书馆为中心的员工学习系统。

以计算机为工具,网络媒介为载体,进行电子图书、考试系统、视频学习系统、期刊查询系统等教育系统的建设,扩大信息量。

新建电子阅览室,方便员工学习和信息查询,促进知识更新。

(5)建成远程网络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新技术。

2.网络管理

建立和完善医院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监督管理制度,建成医院内网准入管理系统、医院宽带网上行为管理等系统。

加强对办公信息、医疗信息、资源信息、管理信息等信息的有序监控、安全管理和信息效益的开发利用。

(九)医院文化建设

以增强全院职工内聚力,建设和谐医院,打造名院品牌形象为重点,不断学习、借鉴先进中医院文化建设经验,进一步培植、完善全面、系统的医院文化,推动全院三个文明建设,期内,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单位,并在省、市各类争佳创优活动中取得最佳成绩,力争成为市区百姓最满意的医院之一。

1.全面实施环境文化建设。

针对门急诊楼使用后,对周围庭院广场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各楼改建工程的实施,在环境特色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和建筑群的协调与呼应。

特别是在门诊楼内对中医医史馆、文化墙、书画廊、宣传橱窗以及公共场所和会议接待场所的环境文化布置等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实施体现中医药特色文化的重点景点和文化标识。

进一步统一视觉识别系统:

在突出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医院环境形象建设做到五个统一:

统一医院整体风格及主色调,对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及室内室外、庭院广场、雕塑绿化进行传统文化特色改造和点缀;

统一医院行政、医疗工作事务用品,如信封、手提袋、旗帜、请柬、名片、胸牌、病历、处方、单据、档案等格式、形象识别;

统一医院标牌,如形象标识牌、招牌、户外导示牌、科室导示牌、楼层导引牌、公共标牌等;

统一院内宣传栏及医院对内对外标语;

统一医院对外形象宣传主导语及电视、电台及报纸等媒体宣传规范。

2.推进体现中医特色的管理文化建设。

从人才培养、医学继续教育、诊疗行为规范、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融入中医特色文化元素。

大力宣传医院精神、院训、院歌和以“仁和”、“大医精诚”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医院文化,使文化特色在思想和行为上不断得到显现。

着重规范医院行为文化,建立行为规范体系。

3.丰富文化载体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办好院报、网站和院内闭路电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通过医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廉政文化、娱乐体育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增强全院干部职工的亲和力、凝聚力,激发以院为家、敬业爱岗、勤奋工作的热情。

四、主要工作措施

1.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按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实施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

建立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机制。

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适应医疗保险发展的需要,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2.以人才兴院为重点,培植后发优势。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促进个人价值的体现。

努力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医学博士、硕士在专业人才中的比重。

利用公立医院改革医师多点执业的新政策,吸引上级医院知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会诊、讲学,指导帮助学科技术建设,创建专科品牌,提高科室的知名度。

重视人才的培养,在资金、设备、项目、工作条件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积极提供良好的培养、进修、深造的机会,造就更多的领军型人才和医学重点人才。

重视对现有人才的爱护,使人才有用武之地,用其所长、尽其所能。

充分考虑人才的待遇和地位,制定特殊政策,并着力逐年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人才效益。

3.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技术实力建设。

要着眼于发挥全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的引领作用。

积极引进和开发国内、省内的先进技术,优化特色诊疗方案,落实项目开发责任制,制定激励措施,组织项目攻关,为开展新技术项目提供有利条件。

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实行横向联合,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缩短新技术开发周期。

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开发新技术积极性高的科室,在人才、设备、床位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奖励力度,使更多的专科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4.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周期评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建设。

进一步优化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对优势病种进行筛选、定型和提高。

在分配制度完善中,以更大的力度激励中药饮片、院内制剂使用率、中医治疗参与率的大幅度提升。

门诊饮片使用率确保≥40%、病区饮片使用率:

手术科室确保≥30%,非手术科室确保≥7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确保≥70%。

扩大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等传统非药物疗法在各临床科室的应用。

全面推进“治未病”工程,扩大“冬病夏治”、“冬季膏方”、中医养生保健的科室和治疗项目的开展面,增强社会影响力。

结合“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和养生堂等项目的开展,在中医特色上不断开拓出新的增长力。

5.以推进持续改进为重点,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和完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加强核心制度的培训、教育和执行。

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健全医院、科室、个人三级质控网络,及时查找和发现医疗质量缺陷,研究落实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整改效果。

重视重点部门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强化院内感染控制。

加强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工作,规范医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6.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目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围绕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完善服务设施,调整医疗布局,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

重视病人就医心里感受和服务诉求,美化就医环境,优化诊疗条件。

加强服务环节的链接,完善服务接口流程,实行无缝衔接。

坚持诚信服务,使病人看病放心、花钱明白。

完善治贿纠风防控机制,强化行风职业道德建设,端正行业作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

7.以加强考核督导为着力点,积极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

注重落实与执行,突出环节管理、过程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的同时,细化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求,强化考核督查和责任追究,使制度和规范得以落实。

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加强财务物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组织经济收入,有效控制支出。

细化院科全成本核算,积极实施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8.以完善中层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手段,加强和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团结协作、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强化民主监督,实行科学决策,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奉献、廉洁、高效”,公信力不断提升的医院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中层干部、护士长队伍建设,强化选拔任用、任期考核工作,完善竞争机制,认真做好管理干部的培训培养,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深入推进廉政行风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规范行使权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管理,节约资源,提升管理效益。

有针对性地完善新的中层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落实目标责任和工作效率考核,强化问责,不断增强效能观念,增强干部队伍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带领全院职工不断创造新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