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57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docx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

满城区荆山学校教学日记

赵志芳

2015年9月16日星期五

今天,我在五

(1)班上“小数乘法”这一课。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安排了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

13.5×0.7=,不少学生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是9.45。

肯定结果错了。

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都怔住了:

是呀!

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学生是受了原来学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影响。

而这个小数乘法的计算“秘密”我打算下节课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

怎么办?

这时,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抢着站起来。

他叫罗盾,是大家眼里的“后进生”,他急切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卖水果,如果是13.5元一斤,一个人只买0.7斤,不够一斤,所以就不到13.5元,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精彩的例子!

我一下子就像发现了金子一样,喜不自禁地表扬了他。

顺势让学生明白了:

小数乘法中,积有可能会比其中的乘数小。

并且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题:

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大?

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小?

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话。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

生活即教育

 

2015年10月15日星期三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在练习设计环节,我照样安排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以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有一题是这样的:

“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

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

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受“方向相反”条件的影响,做成了44.5×3-38.5×3。

学生出现这样一个错误,说真的我开始在备课时没有想到。

如果仅仅简单地让学生订正了答案就完事,学生肯定不会理解得很透彻。

所以我临时改变继续做下一个练习题的决定。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为什么不是44.5×3-38.5×3,而是44.5×3+38.5×3?

首先,请2名学生上台表演,明确两辆汽车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际观察,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运动方向虽然相反,但实际是求两车的路程之和。

接着,我让学生探讨:

假如算式是44.5×3-38.5×3,题目应如何改变?

经过讨论得出方案:

①问题改变,改成“甲车比乙车多行多少千米?

”②改变条件,改成“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出。

”这样的改变,就变成了求两车的路程之差。

经过这样的辨析,不少学生都会心地点了点头。

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彩源于生成!

 

批改作业的心得

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

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思。

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

”、“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

不指责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你准行!

“”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

“”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复习五法

2015年12月2日星期三

小学数学复习是对所学过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由于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内容多,为使复习更贴近实际,从而用较少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课程标准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

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

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

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

有趣的测量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

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

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

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

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

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

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

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

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

七个小矮人。

师:

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

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

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

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

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

7。

师: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

一个7是多少?

2个7呢?

“21”是几个7?

几个7相加得28?

……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

1个7是7,2个7是14……

师:

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

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2016年4月21日星期四

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

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

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

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

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

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

“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

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

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

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

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

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可能是每天的不断重复的教学工作,麻木了人的情感,眼中的孩子有意无意之中总有一些不同。

对于平时学习态度认真、课堂学习积极、成绩优秀的孩子,给予的肯定关注更多些。

而对那些平时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儿有问题的孩子,给予的肯定关注少得多。

虽然,我一再要求自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做到位,今天课堂对小杰的教学行为值得反思。

孩子在学校中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我想最起码我们应把孩子当成一个与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来看待,教师应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呵护他们时时闪现的进取心。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你的想法错了,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有思维,他会在老师的言行中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理,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无意之中就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苦涩的坚果,一颗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之果。

正因为我们当老师的无意之中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慎言,特别是不要轻意地批评或打击孩子。

尽可能地相信孩子,因为老师的信任,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安全感、成就感,同时,也可以满足孩子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有时可能孩子会用自己的某些行为欺骗老师,但面对你真诚的信任,一次、二次之后他再也无法用自己的虚假来面对的你的信任了,作为老师,你可能失去了一次、两次的教育机会,但换来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心态,这是教育的最大收获。

  相信孩子,孩子会给你带来工作的乐趣;相信孩子,你会给孩子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

  

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

写好了教案就来试一试。

堂课下来,发现情况不对。

备课组的教师一起商量问题所在。

1、一节课40分钟完成不了教学的任务,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探究环节不好把握时间。

要改变书的教学教程,不能就书而教。

2、重点、难点不突出。

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不够。

学生在分组画图的能力不够,这样所花的时间就多。

知识点掌握的也不牢。

必须紧揪住重点,放弃看似重点而没多太用的知识。

比如规律的发现不要总结出公式化的结论出来。

学生只要能看表格中的规律就可了。

3、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

刚开始想是否打电话从打给一个人开始,再打给三个、七个、十五个。

依次增加人数,慢慢加大难度达到教学目的。

画出每次的示意图。

考虑到难度,还是决定从打给三名护士来分析递进。

4、精炼教学语言。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过渡的语言进行提炼。

力求简明扼要。

主要大的调整有:

导入的课件文字过多,不能力揪人心;发现规律的环节只进行到表格的分析能看到数学的规律就可;运用规律的最后一问过渡到反思的语句过多,缩......

2016年11月10日星期四

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

但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

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

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

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

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2016年4月21日星期四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笔者曾听过一节“送教下乡”的课,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

180本书,六

(1)班和六

(2)班的人数比是3:

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

“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

”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在初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梅山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

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

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

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

“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

”“画这么长合适吗?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

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

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

教学中的感悟:

设计质疑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实践。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

我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得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其实这不只是学生的问题,老师也要有激情与耐心,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

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

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

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

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

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

“微笑是法宝。

”学生也对着我微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

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微笑着。

所以,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活泼了一些,45分钟的课一下子就过去了。

虽然,我知道我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成功。

突然一次,一个学生对我说:

“罗老师,我喜欢你笑。

”这也是我在实习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也使我明白了,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

在刚开始的三周里,我发现我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印象还算可以,我也因此而告诉自己:

“继续努力!

 

2017年5月12日星期五

今天踌躇满志地去上课了,但是效果不让我满意。

今天上的内容,按照一般的学生,我准备的内容应该是够讲的,如果是给重点学校的学生,还不够讲,但是我对这班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高估了,定义不明白,定义分析也不明白,例题也不明白,有点伤自尊。

虽然老师说他们一般讲新课都有人听不明白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我给他们上课,不明白的人会更多。

仔细想了想,的确大部分责任在我身上。

首先,我讲话太快了,他们反应不过来,其次,正如老师所说,在揭示定义那里,我讲的不透彻,讲的太粗糙太快了。

还有就是我把握不住重难点。

虽然这节课我一直问他们明不明白,他们一直说明白,但是我心里清楚,他们都不明白真正的内涵。

总之这节课没有地方让我满意。

看来我离一个合格的老师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啊。

 

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

今天听了一节公开课,是一节的复习课,内容是表面积。

老师讲得很有条理,内容很充实,用PPT将侧面积和表面积展开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是不是在告诉学生每次遇到这种题目都要想着把侧面积和表面积展开呢?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都很差,要是他们每碰一道题,都去想着展开,会不会很麻烦呢?

比如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要是这样也去展开,会不会花费时间呢?

一目了然的东西,直接跳过展开,会不会更好呢?

是不是应该强调有些简单的空间几何体是不用展开的呢?

是不是应该把那些简单而有规则的空间几何体罗列出来让学生理解顺便记住呢?

而且感觉老师讲得很快,和学生互动比较少,是复习课本来就互动少吗?

还是老师的问题呢?

还有那些复杂的公式,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记住呢?

这些都是我今天的疑问。

还有今天改了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很大,前天昨天讲的我快吐白沫,写到作业还是一大堆问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呢?

特别是基础真的是很差的学生?

有些学生我感觉他很用心,可是由于基础太差,真的很难拯救,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努力转化为收获呢?

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

一次,几位数学老师在一起闲聊,提到现在的学生难教,关键在于他们的学习意识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识整理意识。

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一部分同学学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依赖于老师整理所学的知识。

  2.缺乏作业检查意识。

很多学生对做数学作业是任务观点,做完了便万事大捷,到五、六年级还有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检查作业。

  3.缺乏解题策略优化意识。

尽管现在提倡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但学生对自己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做进一步反思、整理和优化的意识的确很差。

他们很少去考虑自己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更不会去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甚至经常在做混合运算时,遇到能简便运算的题,会有学生问:

“要不要简便运算?

  4.缺乏错误追因分析意识。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告诉学生这道题做错了,他会毫不犹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题只是最后一部错了,他却不会去考虑自己错在哪里?

以至于这次改对了下次遇到类似的题又错了。

  5.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

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畏惧数学,没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我曾经在班级里作了我喜欢的学科的统计,结果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12%。

  怎样来改变这些状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

我想起了学校里正在搞“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如果让学生来写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定注意,我决定尝试让学生写数学周记。

2017年11月16日星期四

数学周记怎么写?

写什么?

当我向学生布置这项作业时,学生一脸茫然,觉得不可思议。

也难怪,写文章是语文老师的事,哪有数学老师布置的?

慢慢来吧!

于是我对学生说,不难,给你们个模式,套着写就可以了。

  1.这星期学了哪些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