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621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锦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2、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做好课前的预习,知人论世对于诗歌内容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赏析有一定的作用。

  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工作掌握典故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梳理文意,把握诗歌感情

  给予学生合作探究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探究: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

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3.《锦瑟》用典比较多,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有何作用?

  4、探究主旨,拓展延伸(你认为应该是哪一个,为什么?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点评与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在诵读中体悟情感

  作业布置假如你选择一个乐器,给锦瑟配乐,你选择什么?

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再创造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板书设计

  锦瑟

  首联:

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

思念至深,其苦难言(典故、传说)

  颈联:

沧海桑田,美玉生烟(典故、传说)

  尾联:

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直抒胸臆)

  九.教学反思

《锦瑟》教案2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这里包括所描绘的景(意象)等。

  2、能力目标:

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这两首诗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师渗透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方法中提升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一、《登高》

  

(一)、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诗。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二)、学生自读感悟

  1、自读全诗

  2、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

  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3、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1)、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人顿生悲情;

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2)、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

由异乡飘泊到生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

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4、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1)、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

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比较阅读感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王维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王维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

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全诗的语言清丽。

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

而杜诗则相反。

(分析略)

  5、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

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6、分析《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

萧瑟的秋天,诗人的笔下写得有声有色。

  首联落笔阔大,在猎猎的秋风中,诗人登上高处,随风传入耳畔的是长啸的猿声,日中所见的是清水白沙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

这两句包容了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

猿鸟哀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

此联中“风急”二字绝妙精炼,猿哀、鸟鸣及下联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都是由此产生。

  颔联诗人具体描写秋景,“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状景逼真,意境雄浑绵邈。

此联已成为后人传诵的名言侍句。

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实际上作者已经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在写景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萧瑟凄凉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的描绘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

“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

“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

“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出了诗人的衰叹。

“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

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律诗一般都是中间两联对仗,而且对得自然妥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胡应麟《诗薮》内篇五卷中赞誉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还称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一好诗。

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构思用字的精妙。

后两联的抒情将国家的现实和诗人遭遇联系起来,感情表露得深沉、旷远,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二、《锦瑟》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

(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1、教你方法:

学诗三步走

  读: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

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2、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3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

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

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

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

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

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

“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

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

物犹如此,人当如是。

“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

面对现实:

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

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

到底该怎样实现?

”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①:

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

惘然

  ②:

作者为什么而“惘然”?

为“此情”。

  ③:

“此情”到底是什么情?

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4、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现在让我们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5、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附板书:

  登高

  杜甫

  李商隐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锦瑟》教案3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

  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

  本诗的旨意

  六、知识点:

  ⒈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

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

__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⒉艺术成就:

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

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

李商隐的教学设计>

__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__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⒊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

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

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七、目标达成

  ⒈译文:

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

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

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

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

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

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品典:

  品典一:

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

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

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

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3、结构与主题:

  1~2句:

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

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

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

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4、鉴赏要点:

  

(1)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

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

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

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5、课外欣赏阅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吹麻滩中学

《锦瑟》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