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375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锦瑟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锦瑟教案.docx

《锦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瑟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锦瑟教案.docx

锦瑟教案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

江苏省扬州中学 王舒成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读一首好诗,应该用心去体会,具体到今天这个舞台上,我希望同学们做到物我两忘,不仅应该忘掉台下所有人,更应该忘掉你自己。

我们课本这个专题的小标题是“诗从肺腑出”,也就是说诗歌是诗人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面对一千多年前的李商隐他面对自己五十多年人生岁月所作的字字珠玑的艰难的总结,我觉得大家也应该用同样的专一程度,你才可能体会到穿越时空的诗中所的蕴含的真情。

所以,我请大家先不要看课本,因为这里面注释太多了,我们不妨先面对原初的那个文本,体会李商隐写了什么?

看投影,诵读一遍,读完之后,我会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第一体会是什么?

【投影:

李商隐《锦瑟》】

二、初读

生:

【齐读】

师:

诗大家已经读过了,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

有凄美的感觉

师:

能不能具体的谈谈是哪一句

生:

望帝春心托杜鹃,因为杜鹃的叫声比较凄凉

师:

感觉很准确

生:

有点哀怨惆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板书】此情 惘然

生:

写的很美,“庄生晓梦迷蝴蝶”,虽然是虚渺的,但依然很美丽。

还有第三联都是非常美的景色,虽然有淡淡的悲伤。

生:

有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从“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

我们知道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应经是五十多岁,有对华年的追思之感。

【板书】追思华年。

师:

刚才同学们结合这首诗初步的朗读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应该说你们的感觉是非常的准的,你们会发现,根据我的板书,我们比较能明确的得出首联和尾联,它写了什么,它有什么样情感走向:

追思华年和此情惘然。

相反中间两联,可能因为,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很美又夹杂着一丝忧伤,但具体针对的事件,或者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则显得比较模糊。

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区别?

生:

因为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许多的典故。

师:

昨天预习的时候老师已经说了,这些典故的解释字数远远超过诗歌本身的字数——用了典故之后就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生:

如果知道典故就能够知道典故多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不知道典故就会觉得晦涩难懂

师:

典故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正好懂得,会觉得“每有会心”,很高兴;如果你不知道就会觉得一头雾水。

概括的很好。

三:

设谜

师:

那么刚才这位同学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其实在咱们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出现过,我们来看一看,金末元初的一名文学评论家,也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诗人元好问,他所写的这首《论诗绝句》。

【投影:

元好问《论诗绝句》: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这两句化用《锦瑟》成句,我们都知道什么意思。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

西昆派这是宋初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老祖宗,或者说他们学习的楷模就是今天的李商隐,宋代的一批诗人围绕李商隐诗作的特点进行模仿,模仿他用典,用词华丽,甚至模仿他的晦涩难懂,诗家总喜欢写李商隐写过的那种语言风格、艺术风格的诗歌,但是“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恨”就是遗憾。

遗憾什么呢?

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如果我不懂得它,就无法理解,就要去看注释。

这“郑笺”中的“郑”,指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他为《诗经》作了详细的笺注。

“独恨无人作郑笺”是说,只是遗憾没有人给李商隐的诗作注。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这首《锦瑟》,千百年来,晦涩难懂。

它的关键在于颔联和颈联。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前人已经做过多次的解谜活动。

解谜的关键是颔、颈两联。

大家把这两联再齐读一遍。

生:

【齐读】

四、探情——精读颔、颈两联

师:

这两联四句,我们怎么去品呢?

我们可以一句句,甚至一个词、一个字地去品,力图读出诗句背后所蕴含的真情。

我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我解读完之后,大家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

“庄生晓梦迷蝴蝶”。

典出《庄子·齐物论》。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醒来以后他怅然若失,不知道是自己在梦中变成了蝴蝶,或者说,把这个视角完全倒置,我是蝴蝶梦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诗中“晓梦”二字,是指拂晓的梦,拂晓的梦有一个特点,短暂而迷离。

恍恍惚惚,你觉得记住了,其实也没有记住,你回忆得越多,也就忘记得越多。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看人生的一个基本态度:

人生如梦。

【板书:

人生如梦】然后还要注意一“迷”字,这是“迷惑”、“迷惘”之意。

这是一首追思华年的诗歌,现实和梦境在这样的心态下会分不清的,五十多岁了,回忆二十岁、三十岁的青春年华,他对那些细节都记得很清楚,但他有时候会怀疑——那些事情,真的发生过吗?

时光的淘洗,磨平了所有值得记忆的细节。

因此,人生如梦,亦真亦幻。

【板书:

亦真亦幻】回忆带来的错觉,因为时间的推远而变得美好。

这也就是老师读此联的感受,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大家马上讲下面的诗句,先把典故解释一下,从形象和画面入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这一句诗能够触动你的哪一根心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先自己静读,然后三分钟自己思考分析,再做一点交流。

生:

【读,思考,交流。

师:

好了,我们现在交流一下,按说是随意的交流,但是考虑这是一首律诗,有他的内部逻辑,起承转合,说每一句也要相对集中,还是按照诗歌的顺序,我们先来分析颔联。

生:

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杜鹃啼血的典故。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心,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的意蕴。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

师:

有政治的因素在里面,李商隐也有政治层面的诉求,我们先保留这种猜测。

通过杜鹃的啼血,我们已经逐步对对“此情为何”作了推测。

生:

我也喜欢这句,表现作者对美好东西失去的伤感。

师:

繁华落去,才会去珍惜,我们为他鼓掌,他对杜鹃的情感所指,没有固定在一个层面上,而是杜鹃啼血本来是对故国的还念,但现在是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怀念。

生:

春心可以使对青春、爱情的追求,我知道李商隐以前卷入过党争的纠纷,也有作者对青春的遗憾,或对爱情的追求。

师:

你回答的非常好,你已经能够做到知人论世,知道他曾经卷入、游离于党争,你能抓住春心进行解读,很好,你能解释一下春心这个典故吗?

生:

 “春心”:

《楚辞·招魂》:

“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此“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师:

刚才这几位的同学,分别分析了春心、杜鹃的解释,虽然理解不同,但基调都是一样的,都是悲伤,悲哀和失落,我们想想这一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单从形象来看,春心、杜鹃啊,大家想想这个季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

高兴。

师:

“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

”春天应该是一个万物萌发的季节,为何作者用了这两个典故却表达的是悲伤、哀婉的情感【板书:

哀婉】,可以这样写吗?

这是什么样的手法。

生:

是反衬。

师: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曾经说过: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一倍増其哀乐。

他的哀婉之情是通过有固定情感指向的意象体现的。

【板书:

意象】诗歌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杜鹃这个意象,不仅仅是李商隐一个人在用,也不是他第一次用,前人后人都在用。

前面大家学过的例子,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杜鹃是一个悲伤的调子,在中古典诗歌里面有了一个固定的调子,再比如说,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可以表达杜鹃这个形象,李商隐用它传达了自己的情感,我们以之为媒介,能通过它读出两种情感。

这句话就到这里,我们分析下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

生: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话应该是化用南海鲛人的故事。

《博物志》卷二有说: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如绩,其眼能泣珠。

”,我觉得表现了时光流逝。

师:

打断一下,怎么体现时光流逝?

生:

年华像珍珠那样珍贵,就表现了李商隐对年华流逝的恍惚和失落。

师:

很好,一方面结合诗歌的基调,一方面诗句里明月、夜明珠,是美好而短暂的。

生:

世事无常,时光流逝不断地变化。

师:

具体来说呢?

生:

人生如同月亮的变化。

师:

确实,月有阴晴圆缺。

生:

第一句追思华年,有明月,明珠和泪滴,都是圆形的事物,都是人老珠黄的感觉。

师,我觉得你的分析逻辑有些问题,圆形事物,这没问题,接着就是“人老珠黄”我觉得中间有点过渡,我们又一句话:

破镜重圆,人们对于圆形的事物总有美好的期待,但是这些圆形的事物总有不如意的地方。

你觉得在这里有什么不足?

生:

珠有泪。

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生:

南海鲛人的故事,鲛人泣泪成珠。

师:

鲛人泣泪成珠。

生:

有些伤悲。

师:

确实,只有通过痛苦的哭泣才能成美丽的珍珠,刚才通过这个同学的分析,通过痛苦的锤炼才能成为珍珠,沧海月明珠有泪,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珠不但和泪发生关联,还和什么发生关联,就是月亮。

蚌珠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蚌病成珠,也就是说河蚌通过痛苦的洗礼才能变成珍珠。

所以我们可以对第三联做如此总结:

痛之美。

痛苦背后的美丽。

【板书:

痛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有年华的流逝,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月亮和大海总是固定搭配,经常组合的意象,它是一对意象组合,【板书:

画面】一个是深邃的背景,一个是光芒的主体,他们形成了时空幽邃之感。

比如说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再比如说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大家学过《赤壁赋》知道变与不变的道理,月亮总是那个月亮,可是每一天的圆缺程度都不一样,就如美好的年华,它留在我们心里,却一去不返。

然后我们来看最后一句。

生:

蓝田日暖玉生烟。

书下注释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致焉。

也就说美好的东西放在面前你总不知道他的美好,逝去之后才知道。

诗人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才知道三十岁的年华的美好。

师:

非常好,也就是说在当时可能不知道他的美好,就像我非常羡慕现在的你们,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才能理解,那种模糊,那种青烟缭绕,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景。

生:

这一句也了描绘一幅美好的农家景色,一幅暖暖的农家。

师:

我有一点不同意,你分析的画面暖暖的阳光,但是诗人是不是表达一种快乐之情,其他三句的悲伤基调,有没有在里面?

生:

有一点悲伤在里面。

师:

最后一句,模糊的形象,温暖的色彩,【板书:

温度】

五、初解

师:

这是今天的四句诗,通过大家精彩的解读,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是怎样一种情感基调:

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

你猜一猜,他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的情怀?

生:

表达自己对理想和仕途的不顺利的怅惘和悲伤。

师:

这个回答结合了对典故的分析和理解。

生:

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自己没有珍惜的悲伤。

生: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有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

师:

无论是政治理想还是美好事物还是爱情,我不愿给大家一个定论,我们一起看看李商隐的生平。

【投影:

幼年失怙,怀才不遇,妻子早亡,卷入党争,仕途灰暗】五十年了,这样的人生岁月,充满悲痛,但也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哀婉、凄切,跟他的经历是有关的。

就是韩愈说的那句话“穷苦之言易好,欢愉之辞难工”。

只有悲愤才能出诗人。

通过投影所展示的诗人生平简表,我想让大家知道华年是有多样性的,惘然之情也是有立体感的,

六、总结——如何解谜

师: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是怎样解读诗歌史上这个最著名的谜语的。

【投影:

还原画面、体会美感、解读意象、寻觅真情、结合自身、共鸣于心】

我们从具体的画面开始(当然有的时候你们是从典故开始),体会诗歌的美感。

然后我们了解诗歌核心的审美概念,就是意象,从中寻觅意象所蕴含的情感,比如那只杜鹃,比如沧海和明月。

最后,我们也加入自己的视角,参与解读,我们和李商隐共同创作了这首诗。

结合自身,共鸣于心。

不妨看看朱光潜的这句话:

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

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

这“无数的心领神会者”是谁?

今天,在坐的各位,你们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你们对这首诗,这个谜的解读,都有属于自己的解读。

让我们最后把这首诗再诵读一遍。

生:

【诵读诗歌】

师:

好,课上到这里,谢谢。

【课件下载,请点击】

 

要把金针度与人

——《锦瑟》执教感言

 

李商隐的一首《锦瑟》,历来笺注无数;一直到了当代,黄裳、张中行和王蒙这样的学人、作家仍对之一而再、再而三地猜测、解读。

这是因为,短短的一首《锦瑟》,其颔、颈两联,择取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朦胧而凄美,很难得到鉴赏层面的唯一正解。

因而,我在教《锦瑟》的时候,曾经有过深深的犹豫——究竟是尽可能地告诉学生我所知道的资料,我个人的喜好,我所掌握的各种各样的读法和赏析视角,还是,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们呢?

经过前辈老师的精心点拨和我的再三思量,我选择了后者。

语文课中,教师的“多”和“满”是必须的,但教师的“多”和“满”如何体现则是颇具艺术性的。

在本课中,我选择了一种“节约”的上法,隐藏了作为教师的“我”所知道的那些文章和资料,而只给出了一个“留白”的问题——请同学们从诗句呈现的画面出发,解读诗歌可能包含的情感。

因为这个问题简单,所以同学们在回答时都有话可说;因为这个问题紧扣诗歌文本的特质(意象—情感),所以高中二年级的同学们都能调动自己有关古典诗歌的学习积淀来对诗句进行解读,在扬州中学甚至有同学背诵陆机《文赋》里的句子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又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针对颔联第一句作了一个示范性的解读,告诉同学们从文本出发,又不一定局限于文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同学们所呈现的鉴赏视阈还是很宽广的。

在这些精彩的回答面前,我有时候会即兴作一些生发和点拨,这才认识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材料准备并没有浪费。

而课的最后,我对本首诗读法的总结,正好是之前同学们的解读过程的理性升华。

元好问诗云“鸳鸯绣出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这节课的教授过程则使我意识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舍得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让渡给学生,在这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具体方法。

“金针度人”,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马嵬》课堂实录

作者:

   加入日期:

13-03-14

第一环节:

简要导入

师:

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二环节:

词句感知

师: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停顿,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音,再齐声朗读。

(ppt稿显示第一步:

正音断句并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

                                                      马   嵬 wéi           李商隐

                                                                                                b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tuò                   chóu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生齐声朗读。

师:

这首诗课下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第二步:

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勒出来。

(ppt显示第二步:

疏通文意)

生用三分钟自学。

师:

请同桌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字句,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学生两两一起解决字句问题。

师: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屏幕上红色字的含义。

(ppt显示)

生:

首联中“徒闻”是空闻的意思,“卜”是预料的意思;颔联中“宵柝”是指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指“不再有”;“晓筹”的“筹”字是指更筹,就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尾联中“如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动词,是的意思。

(ppt出示:

每个加点字的含义)

师:

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诗句,下面请四位同学们解释一下四联诗的含义?

生1:

首联的意思是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师:

这句诗的主语是谁呀?

你能联系背景讲讲是什么意思吗?

生1:

是唐玄宗,当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很思念她,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上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下句是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作者在这里说这生都不能相守怎么还想有来生呢?

生2:

颔联的意思是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向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生3:

颈联的意思是说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牵牛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生4:

尾联的含义是为什么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师:

好的。

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文,做到人人都能疏通诗的含义。

学生再次齐读。

第三环节:

话题探究

师:

白居易曾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所以我们鉴赏的第三步,就是通过标题和诗文,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ppt显示第三步:

弄清史实)

生:

第二联中的“虎旅传宵柝”和第三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都写出来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师:

大家再思考,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此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

悲凉,可怜。

从“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可看出他遭遇很苦。

生2:

还有无奈。

从此日六军同驻马,也可看出他很无奈,自己是个皇帝却也不能调动千军万马,当得很窝囊。

师:

是呀,作为唐玄宗,历经了大唐盛世,已经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严,但一旦发生兵变,他却遭遇逃亡的苦难境遇,同时在马嵬驿官兵哗变,“六军不发”逼迫他杀死杨贵妃,当年誓盟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了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作为皇帝,君威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怎不令一个皇帝、一个男人痛心,伤感呢?

师:

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了这一事件,但里面包含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同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请问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待?

生1:

我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因为荒淫误国,不理朝政,才导致安史之乱,百姓民不聊生,也最终导致自己悲剧,他是自作自受。

生2:

我认为两人相爱没有错,但不能忘记自己是皇帝的身份,因为他后面还有老百姓,他不值得同情。

……

师:

好!

说到这里,也就说到我们鉴赏诗歌的第四步:

辨析态度。

大家思考在这首诗中,作者对玄宗之悲有何态度?

(ppt显示第四步:

辨析态度)

生1:

作者是轻蔑嘲弄的态度。

生2:

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

没错,《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

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ppt显示第五步:

分析技巧)

请同学们先自我思考,再与前后桌交流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小声读书并讨论四分钟……(ppt显示出提问的问题)

生1:

我们觉得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第一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作者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二联和三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

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

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

说的非常好。

作者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再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用笔也是委婉,再加上三联和二联倒叙的手法,还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你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

,更是在对比中点名主旨,体现了立意的含蓄。

师:

请哪位同学再说说文中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说说诗中怎样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2:

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第一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为夫妇,二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三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一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师:

非常好!

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文的内容和写法。

现在我想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作者的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

学生小声朗读,两同学示范并简单评价。

学生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

意图挖掘

师:

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

请大家看大屏幕。

(ppt显示第六步:

知人论世。

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师:

请问这首诗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1:

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

生2:

我觉得还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

是的。

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

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曾写道: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由此,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第五环节:

总结背诵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马嵬》,深入探究了此文的内容和写法,也学会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辨析了作者的态度,学会了委婉叙事,对比讽刺的巧妙用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赏析古诗。

师:

最后请同学们当堂背诵这首诗。

余映潮老师执教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马嵬》课堂教学扫描

 (2012-10-1615:

46:

56)

转载▼

标签:

 

教学参考

 

杂谈

时间:

2012.3.30.9:

3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