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670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试题Word格式.docx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图5),回答16~17题。

根据雨带在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

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

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

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图10

19.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B.②

C.③D.④

20.若救护直升机位于甲图中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

A.A点B.B点C.C点D.D点

21.(2007广东地理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22-25题。

 

22.该飓风登陆美国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点

23.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其直接原因是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严重干旱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8月28日,受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市的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25.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26.(18分)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

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

(4分)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海;

一条是向南借道(河流),再流入海洋。

(2分)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2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3)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2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

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225.6万亩。

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

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

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6分)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3分)

28.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6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2分)

14.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右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8分)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答案

B

A

D

C

26.答案

(1)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北方地区的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易造成水灾

②地形:

淮河流域地势是两头翘,中游地势较低,而下游因为黄河改道淤积,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

水系:

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

南岸支流短,水流急,积水快

③黄长江

④淮河流域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

(2)非工程措施: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

工程措施:

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

(3)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等

27.答案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

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

加剧土地荒漠化;

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呼伦贝尔草原: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

温带草原面积广阔。

洞庭湖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鼠灾监测;

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

采用药物灭鼠;

修建防鼠墙等。

28答案

(1)②区。

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

春季降水少;

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

遥感技术。

29.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

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009-201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据此回答5~9题。

5.该飓风登陆美国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点

6.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7.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其直接原因是①强风 

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严重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8月28日,受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市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

据此完成10~11题

10.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11.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读图完成12~13题。

12.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13.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4~15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受灾人口(万人/年)

242

743

859

1226

1590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18.1

43.9

53.7

82.0

89.1

14.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

15.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C.季风环流改变 

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

16.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

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17.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害与人工监测相比,其优点是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地进行动态分析②受地面的限制小,可避免人员的伤亡③获取信息量大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有关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叙述正确的是

A.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B.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后恢复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D.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共有的目的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19~20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

灾害

种类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

酸雨

雪灾

蝗灾

飓风

土壤盐碱化

生物灾害

19.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20.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

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

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

据此回答21~22题。

21.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22.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B.②③ 

C.③④ 

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分布的特点是 

A.沿海强于内地 

B.低纬强于高纬 

C.城市强于农村 

D.山区强于平原

24.造成该区风力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向心力

25.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

C.修建分洪蓄洪区 

D.改进耕作制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15分)下图中

(一)、

(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 

灾害带与 

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

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Ⅳ地区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7.(12分)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

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4)如果当地出现了沙尘暴,你该提醒家人要注意什么?

(5)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 

(大,小)。

为什么?

28.(10分)读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 

__。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中央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的

___________防御。

(4)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 

后,因此,山区的聚落,在 

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5)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向 

的方向跑。

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不能选在 

29.读右图回答问题:

(10分)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地区可能出现       天气。

(2)这种天气系统多形成于:

        上。

这种天气系统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是:

      ,其对人类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南地区的好处是       

30.(3分)日本东京地震防灾计划一直是以1923年发生的8级地震来制定的。

整个计划既包括地震体制、组织机构、信息收集、指挥通信和震害预测,又包括各项地震救灾对策。

回答: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2)“东京地震防灾计划”属于( 

A.救灾应急预案B.灾后恢复预案C.工程性防御措施D.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3)制定“东京地震防灾计划”的目的是 

2009-201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D 

3.A 

4.D 

5.C 

6.D 

7.C 

8.A 

9.A 

10.C 

11.D12.B13.D14.B15.D16.B17.D18.D19.D 

20.B 

21.A 

22.B23.A 

24.C 

25.B

26.共15分

(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4分)

(2)气象灾害,如干旱;

地质灾害,如泥石流;

水文灾害,如风暴潮(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