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6783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孔庙考察报告文档格式.doc

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孔庙南北长约10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殿、庑、阁、堂、亭、门、坊等建筑共466间,门坊54座,古树名木1250株,碑碣1000余幢。

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庙内古树

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碑刻1000余块,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

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

孔庙碑刻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其中著名的就是永乐、洪武、成化、弘治四大碑刻啦。

永乐碑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修曲阜孔庙,朱棣便亲自写下了这幢御制孔子庙碑文,赞扬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

命有司维修孔庙,“撤其旧而新之”。

以期“作我士类、世有才贤,佐我大明,於万斯年”。

同时炫耀朱元璋尊孔之盛举。

成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龟趺螭首,碑文说“天不生孔子?

?

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艺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

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

这四幢碑均用正楷书写,结体方整,书法见劲,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因而它们也备受中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篇二:

山东考察报告

赴山东考察学习报告

彭凤舞

2012年5月21日陵水法院第二组法院在院党组成员王传中带领下赴山东半岛学习考察。

我们深知考察学习是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所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倍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尤其从出行前的准备到旅行中的团队合作,无不体现了法院干警做事的严谨态度和和谐协作的精神面貌,以及好学上进的进取精神。

这次的学习考察感触颇深,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感受到了山东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孔子文化,见识了山东风土人情景观,在这为期6天的考察里,自己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山东印象

山东地处山东半岛,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文化底蕴深厚,按照人们常说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评价半岛文化(也叫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是绝不为过的。

不难看出旅游资源是山东最具特色和优势的资源之一,所有旅游景点几乎是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不仅为山东旅游曾色添彩,更使山东旅游得到了提升。

“一山”是指泰山。

从司马迁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泰山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雄伟壮丽,还因为泰山本身是用中华文化堆积的一个文化的大山。

穿过秦汉始建的岱庙、越中天门、逛天街、看玉皇极顶对联:

“地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一路攀登,体会风光,体会文化内涵,感受历史,感受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壮观。

真可谓人生如登山!

“一水”是指黄河。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身处黄河之岸感觉这里就像是黄河的归宿和依托。

“一圣人”,是指孔子。

尤其做足做大了“三孔”是山东旅游业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

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可见从烟台蓬莱阁到泰安的岱庙,从威海刘公岛到曲阜三孔领略孔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齐鲁文化的独到特色,无不体现着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交容。

济南市。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鲁中西部,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

我们参观了趵突泉公园,“天下第一泉”美誉的趵突泉分三股而淌,泉边有宋代建筑“泺源堂”,明代建筑“观澜亭”等众多古迹,公园外的泉城广场,“山、泉、湖、城、河”的特点十分明显,凸现了泉城特色和文化内涵。

泰安市。

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1545米,为“五岳之首”,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都是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青岛市。

青岛作为著名的海滨城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荣誉称号,秉承“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城市个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到之处,无不让我们叹为观止,难以用笔墨形容。

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其独特的地域、港口、海洋等天然优势,而主要得益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

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建支柱产业与大工业体系;

倾力服务,扶优促强;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注重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长寿”企业家;

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扩充城市文化内涵,树立青岛新形象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以产业立市、以“工业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之路。

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政府的引导与推动,造就了企业与经济的大发展。

把青岛建设成为:

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并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二、所受启发

古人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边走边学边总结是我们此次考察学习的宗旨。

考察学习虽然没有学术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但是我们每位教师通过和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沟通,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这次难得的考察学习机会,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确实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必将对于日后工作学习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也是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创新的作法,是新形势下倡导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是有利于提升司法队伍建设的一次新尝试。

考察过程中心灵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知识量信息量的贫乏,视野的狭窄,认识事物的模糊肤浅,解决问题的教条刻板。

我们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新观点去指导工作实践,为党的法治事业努力创新,勤奋工作,再做新的更大的贡。

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

去繁华的大都市目睹大城市的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

去自然风景区,直接面对自然界的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了见闻。

每到一处,我们通过看看名胜古迹,了解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并了解了山东省在旅游业中充分挖掘半岛历史文化积淀、半岛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临海特色和优势,以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为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提升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以及社会的理解。

篇三:

文物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

4月19日——4月22日

考察地点:

北京

考察对象:

故宫博物院、雍和宫、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国子监、孔庙、圆明园

遗址公园、八达岭长城、定陵、国家博物馆

第一站:

故宫博物院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明清两代皆为皇家宫廷,前后沿用五百多年。

我们从故宫博物院的正门神武门进入。

神武门是故宫的四大门之一,位于故宫正中最北面,原名玄武门,玄武为“四象”之一,位主北,故故宫正北门名曰“玄武”,清时避康熙皇帝名讳更名曰:

神武门。

进去之后,最先来到的是御花园。

御花园并不是很大,园中古柏参天,名花荟萃,假山上怪石嶙峋,亭台小阁置于假山上。

故宫中只有此处栽植树木花草,这样做据说是为了防止刺客潜入。

我们延中轴线从北向南走,过坤宁门,就是坤宁宫了。

坤宁宫与乾清宫相对,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则代表阴性,因此这里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

到了清朝,这里还作为皇帝大婚的场所。

再往前走是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

再往前走是乾清宫。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和天启初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

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

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以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为中心,是故宫内廷的主要建筑,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富有生活气息。

从乾清宫再往前走便是三大殿:

保和殿、中和殿和太和殿。

三大殿是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了。

外朝就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的,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

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殿名取自《礼记·

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

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出太和殿我们返向北走,来到了钟表馆。

钟表馆中陈列着许多近代西方各国向清朝朝觐的钟表,这些钟表大多做成佛教物品造型,很多钟表以动物为底座,有大象、骏马,其上是钟表的主题。

钟表全身多饰以金银之物和宝石之属,看上去完全不是日用品,而更像是珍宝。

钟表全是西方的产品,但却看不出当时西方科技之精,不知是不是当时的西洋来使为了迎合天朝上国皇帝的自大心理而有意为之。

出钟表馆,我们来到了养性殿。

这里是乾隆皇帝退位后的居住地,因此这里的建筑不是特别的庄重,而是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调。

养性殿附近,还有清代宫廷戏曲陈列馆。

陈列馆内,上自戏曲剧本,下至各种戏曲道具,应有尽有。

京剧形成于清朝,乾隆时有四大徽班进京,慈禧太后又酷爱京剧,皇宫正是它的摇篮。

戏曲陈列馆正是京剧成长的一个见证。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故宫的西侧,这里大多是后妃的居所。

这里有储秀宫,应是清朝秀女暂居之地。

长春宫是慈禧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故宫西侧,故而慈禧太后又被称为“西太后”。

故宫西侧的建筑大多数是大同小异,这与后宫诸嫔妃的地位相似。

故宫的中心部分三大殿,地势较其他地方显得很高,这里有没有花草树木,所以在夏天会很热,而到了冬天,有因地势高经常有北风光顾,所以我认为故宫从整体上来说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

它的建筑布局虽然体现了皇家的威严气派,但却缺少了作为生活区的舒适。

故宫北面就是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它的西边是中南海,这些地方在清朝是作为皇家避暑地的。

封建专制政权的劳民伤财,可见一斑。

下午五点,我们由午门、天安门出故宫博物馆。

第二站:

雍和宫

20日早上约九点,我们来到了雍和宫。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

雍和宫是当时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现在的雍和宫仍然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喇嘛庙,

过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鼓楼旁有一口重八吨的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十分引人注目。

往北,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分颗于左右碑,正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两碑亭之间,便是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

殿内正中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

弥勒塑像后面,是护法神将韦驮。

出雍和宫大殿,是永佑殿,出永佑殿,便到法轮殿。

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

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

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六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

在雍和宫西侧的佛堂内,供奉有许多藏传佛教的佛像。

那些佛像和内地佛教造像有很大的不同,佛像反应的是西藏和尼泊尔地区的人物特征,佛像旁还伴有大象、蛇等动物,有些佛像更像所谓的“妖魔鬼怪”,这应该和藏传佛教的形成有关,藏传佛教吸收了很多苯教的风格。

佛堂内还供奉有乾隆皇帝念经做佛事的一尊造像,清朝皇帝信仰藏传佛教者甚多,不知和其宗教民族政策有无关系。

雍和宫内有许多喇嘛,他们大都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皮肤呈现古铜色,看上去不像汉族人,这些人应该是从青藏地区过来的僧众吧。

我看他们都在很认真的念藏语佛经,真的很虔诚。

雍和宫是我见过的最真实、最令我肃然起敬的香火最盛的寺庙。

第三站:

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

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本来不是行程范围之内的,不过短暂的参观却让我们收获颇丰。

说是博物馆,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不过是一座浓郁的老北京特色的四合院。

在四合院的门前,一位志愿者讲解员大哥从门前的拴马桩、下马石,从门楣,从门上的对联向我们讲起四合院的诸多讲究。

这个四合院原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徐廷芳的宅子,徐的官阶很高,因此这个四合院极为讲究。

后来徐的后人因卷入戊戌变法被抄家,因此徐家衰落。

后来,这个四合院辗转到了李松堂先生手中,先生将其改造为一个私人博物馆,供人们免费参观。

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北京城为数不多的保留有元朝遗物的老四合院了。

四合院极小,但每个物件都堪称精品。

院中还有一个小的展室,内中陈列了许多李松堂先生耗尽心血收集的多见珍贵文物,尤以木制雕刻为主,有木质门楣,有形态各异的石门墩,有从三个方面采用镂雕手法进行雕刻的清代石雕梁“皇帝巡游图”,有木质屏风。

还有以“和谐”为主题的木雕窗花,现在我们调侃和谐为河蟹,没想到古人真的是以荷花和螃蟹来表达这美好的祝愿。

博物馆有个地下室,叫“通议第”,有谭嗣同手书牌匾,原来这里便是当年维新派人士秘密的集会地,“通议”就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之意。

院内还有梁启超手书“气象维新”匾,这所小院子可以说见证了19世纪末的那场政治运动。

第四站:

北京孔庙

孔庙为祭祀孔子之地。

元朝时,统治者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地位达到鼎盛。

北京的孔庙正是这一时期新建的。

北京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

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大德十年建成。

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

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

孔庙主体建筑是大成殿,上有康熙皇帝手书匾额“万世师表”。

在我们进殿参观前,导游要求我们摘下帽子,否则就是不尊重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

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画像及其神牌位,主位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和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

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位哲人的牌位,如仲田、朱熹等人。

大成殿前右侧,有石刻十三经,还有元明清三代进士名录碑,应该是鼓励西侧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们。

第五站:

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孔庙西,紧邻孔庙。

我们由孔庙西侧的持敬们进入国子监,“持敬”就是要求国子监的学子有监入庙时要心怀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太学门(二门),太学门大门颜色是黑色,而不是传统的红色,导游讲解说这正符合墨水的颜色。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

据说这边是龙门,以前只有状元方可由此进入,“鲤鱼跳龙门”,所以我们都是跳着进去的。

往前走是国子监辟雍,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

辟雍是和珅设计的,整体无梁,结构十分巧妙。

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

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雍”字犯雍正皇帝年号讳,此处不知为何仍用以为名。

辟雍后有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第六站:

圆明园遗址公园

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

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由于圆明园面积十分广大,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很少一部分景点。

进园后,单见园中鲜花盛开,杨柳依依,池水清澈,一片生机。

只是,山水花草之外却两人心痛。

圆明园层屡遭洗劫,园中已无一处保留完整的建筑,唯一一处说得上尚存的是一座残桥,石拱桥的桥身已剩下几片石板,当年的气势已荡然无存。

随后,我们来到了大水法及其附近。

这里原来都是西洋建筑,著名的24兽首就位于海澜堂。

我们还见到了一个像佛塔一样的东西,原来是园内为喷泉供水的水塔的塔基。

塔基虽早已被破坏,但残留的基座仍有三四米高,可见当时的盛大规模。

随后,我来到了福海。

福海水域面积很大,四周植树很多,但不见了当年的各式建筑,显得颇为冷清。

第七站:

八达岭长城

21日早上,我们由北京德胜门出发,坐车前往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车行约一个半小时,我们看见了长城,目的地到了。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我们由北门锁钥进入长城内,刚登城楼垛口便见一尊大炮立在地上。

据说射程有一千米,但不知在群山笼罩的八达岭是否有效。

这天刚好下雨,长城上显得有些湿,但并不滑,路面上也没有积水,台阶上流下来的水都顺着流出城墙外了。

登上敌楼,举目远眺,但见此处长城南北风光迥然不同。

以南是一马平川,以北则是崇山峻岭,当天下着小雨,山上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地形十分险峻。

长城依山势而建,有的路段极为陡峭,坡度接近90度,从中可见古人的勤劳和智慧。

在明长城附近,依稀可见古代遗留的城体,想必是更古时候的长城了。

下了长城,我们乘车,返回城区。

途径居庸关,关前关后也是两派天地。

关前是一道狭长的公路,地势平坦,关后是一片大山,此处位当要冲,十分险要。

第八站:

定陵

22日早上,我们来到了定陵。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

占地182000平方米。

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定陵依山而建,这里的山和八达岭不同,这里的山显得更为秀气。

定陵神道前,矗立一座无字碑,是仿效武则天无字碑而立。

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