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694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粤府15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332个,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4%,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9.7%,1980-2003年年均递增14.8%。

主导产品为软饮料、啤酒、酱油、饼干、糕点、糖果、冷冻食品(饮品)、方便主食品、水产加工、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

据统计,2003年糕点、酱油、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啤酒、瓶(罐)装饮用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饼干、机制糖、食品添加剂产量居第三位;

冷冻饮品、方便主食品产量居第四位。

(二)行业体系较完整,产业布局趋向合理

我省食品工业的行业涵盖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食品添加剂制造业、食品包装与机械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食品产业体系,其中,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东西两翼和山区技术资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名优产品多,产品结构调整成绩显著

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名牌战略,食品工业创出了一大批深受消费者欢迎、享誉全国的产品,成为广东食品工业开拓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力。

如饮料行业的健力宝、乐百氏、飘雪、华山泉;

啤酒行业的珠江、蓝带、金威;

饼干行业的嘉士利、华威;

罐头行业的鹰金钱;

保健食品行业的福寿仙、太太口服液、大印象;

凉果加工行业的佳宝;

冷冻食品行业的五羊、美怡乐;

调味品行业的海天、致美斋等等。

除外资品牌外,本土知名品牌也不少,2001年至2003年获中国名牌产品有10个,2002年至2003年获广东省名牌产品有72个。

(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

电子计算机、微处理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控制和在线检测;

新型菌种亦被广泛应用;

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高温瞬时杀菌技术,高真空技术,深度冷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高效浓缩发酵技术,微波技术及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已在食品产业各个行业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省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的高、中级技术人才占企业总人数的10.5%。

(五)龙头作用初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批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特别是在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

如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年饲养家禽约3亿只,带动2.5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并推进饲料工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食品工业面临的国际形势

目前,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额在27000亿美元左右,国际间食品年贸易额为3000-4000亿美元。

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特别注重食品的质量,尤其是安全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确保食品的公平贸易是国际食品贸易中最关注的问题。

国际食品产品生产和消费趋势:

第一,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

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李斯特菌等对食物的污染和禽畜疾病,为免受其害,各国纷纷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进出口上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

第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且将向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各类健康食品及具有预防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保健食品,将得到较快发展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第四,方便快捷性食品日益走俏,各种冷冻、罐头、微波、旅游食品等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食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形势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2913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90亿元,实现利税2298亿元,继续保持着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已基本完成初级发展阶段,开始进入现代化改造、规模化经营和资本化运作的快速发展时期。

企业兼并与资源整合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合资、外资企业大量涌现,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食品工业发展迅猛。

(三)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有非常丰富的南亚热带水果资源,盛产独有或国内其它地区量少的水果品种。

海岸线长、滩涂多,有极丰富的海洋生物、水产品资源及畜禽资源。

2.品牌优势。

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广东粮、珠江水”仍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尤其是1993年初我省食品行业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经过11年的努力,在食品行业的22个中分类中形成了一批名牌中坚力量。

3.技术优势。

自8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使得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在全国仍处于领先水平;

发展强劲的食品包装与机械制造业,研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和成套生产线,为食品工业上水平、保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同时大量的外资、合资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工艺技术,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

4.体制优势。

多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使我省食品企业有较强的市场活力,为实现跨越式增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随着企业体制改革深化,涌现出了大批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各行业的龙头,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我省食品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

2003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占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分别是42.81%、25.48%和21.35%。

精深加工含量比较高的食品制造业所占比例偏低,中小学营养午餐至今未能启动,餐桌食品和传统食品基本上没有实现工厂化生产。

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差,尤其是大量规模以下的小企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较差、品牌意识淡薄、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形势的要求。

(二)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制、标准不健全,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以致在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加工食品的违法活动时有发生;

一些淀粉、酿造、屠宰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没有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三废”排放不达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

(三)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国标、行标制(修)订工作我省企业参与少,不利于产品的稳定和推广。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保证食品质量的必备条件。

(四)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配套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不适应加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目前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

相应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的提高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的有机结合还很不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制造、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五)流通领域经营不规范。

尤其是超市、食品批发、零售市场出现的食品进货把关不严,经营不规范,不仅直接危及到食品安全,而且增加了生产企业负担。

第二章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确保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实施大集团战略和名牌战略为核心,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企业创新、科技进步和质量监管,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实现高起点、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增长速度和规模:

在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2005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460亿元,至2010年达到2600亿元,2005年-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

在全国的食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0%左右,并进一步扩大出口额。

(二)结构调整: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跨部门、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且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促进中小企业向“高、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在大力提升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化食品,并提高其在食品产品结构中的比重。

(三)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

实施清洁生产,搞好生产管理环境,综合利用各项资源,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食品工业排放的水、大气污染物要做到达标排放;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

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水平要达到二十世纪末国际水平。

(四)建立高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食品产品朝着安全卫生、方便营养、绿色、无污染及天然保健的方向发展,开发更多的有机食品。

积极采用或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的限量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实施GMP(良好生产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质量管理规范,强化对食品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确保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第三章发展的重点和规划布局

一、发展重点及布局:

突出抓好“四大工程”和“九大基地”建设。

(一)四大工程

1.放心食品工程。

坚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不断打造知名和信用程度高、深受消费者和市场接受的公共品牌,壮大“广东粮、珠江水”行业品牌。

获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数量居全国前列。

2.绿色食品工程。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提高其附加值。

到2010年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达到全部产品的50%,通过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达30%。

3.功能食品工程。

开发符合营养、健康的定型包装食品、婴幼儿辅助营养食品以及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

4.特色食品工程。

加强岭南传统食品的保护与开发,推进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化。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可行的保藏方法和包装形式,开发具有我省区域特色的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产品和具有岭南饮食文化特色的餐桌食品,占领国内市场。

(二)九大基地

1.肉类加工基地。

支持中山市黄圃镇建设腊味镇,使其成为我省广式腊味及肉类加工生产、集散地;

支持广东双汇温氏食品有限公司、广州江丰实业有限公司、长江食品集团公司等肉类加工企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逐步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

罐头行业重点支持鹰金钱、甘竹、粤花等企业的发展。

2.方便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基地。

重点建设广州、深圳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生产、配送实验基地,河源市旅游食品生产制造基地,广州、深圳等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速冻、微波、保鲜、休闲、调味食品和中西式快餐食品等方便食品和功能因子明确、功能作用显著的第三代功能食品。

3.饮料制造业基地。

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

著名企业和品牌:

啤酒有广州珠江、深圳金威、肇庆蓝带等,运动饮料、瓶装饮用水有健力宝、乐百氏、仙津、华山泉、怡宝、飘雪、长寿村。

鼓励和规范发展符合饮料消费市场规律的主流产品;

降低碳酸饮料比重,重点发展醋饮料、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

支持果蔬饮料和矿泉水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4.水产品加工基地。

重点是汕头、湛江、阳江和珠三角等市。

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优质鱼、虾、贝、藻和海珍品精深加工,在低值鱼类、贝类、藻类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突破。

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开发速冻方便食品和小包装即食产品,解决淡水鱼的土腥味问题。

加快发展以名优水产品为重点的海上保鲜保活运输业,形成生产、暂养、保活保鲜运输一条龙。

突破超低温冷库建设技术和超低温金枪鱼深加工技术,开发国际国内金枪鱼市场。

利用海澡、鱼油、鱼骨等海产品,大力发展低盐、低糖、富含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开发海参、海星、海胆、扇贝、牡蛎等系列保健食品。

培殖海马、河豚等海洋生物药材药源,发展海洋制药业。

同时,加强渔业化标准体系建设,推行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规范(如HACCP、ISO),制定、修订一批水产品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培育水产品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5.果蔬贮运加工基地。

重点是粤西地区,包括茂名、湛江、云浮和粤东梅州等市。

努力提高水果、蔬菜的品质和调整品种结构,加大果蔬采后贮运加工力度,使我省果蔬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既重视鲜食品种的改良和发展,又重视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保证鲜食和加工品种合理布局的形成;

培育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加速果蔬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形成果蔬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和科工贸一体化;

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和要求规范果蔬加工产业,在“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中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来改造提升果蔬加工业的工艺水平。

同时,加快我省果蔬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步伐,重点发展果蔬贮运保鲜、果蔬汁、果酒、果蔬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及其果蔬皮渣的综合利用,大力提高果蔬资源的利用率。

6.调味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复合调味料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海鲜风味和各类香辛料与传统酿造调味品的融合,主要支持广州、佛山、江门等地区的酱油发展和广东佳隆食品公司的鸡精及鸡粉。

7.制糖基地。

重点建设珠江三角洲炼糖和湛江制糖两大基地,珠三角炼糖企业以生产高品质食糖市场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开发高档精制及小包装食糖市场;

湛江地区以遂溪县、雷州市、湛江农垦系统为三大优势产区,扩广甘蔗良种良法;

以徐闻、廉江、麻章为发展区域,同时抓好各糖厂蔗区甘蔗基地的建设。

8.焙烤和糖制品基地。

以老字号、名牌产品为基础,培育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焙烤企业,如广州酒家、莲香楼、广州陶陶居、开平嘉士利、中山咀香园等;

糖制品应加快发展特色风味的糖果,开发功能性糖果和巧克力制品,支持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的食品企业如庵埠镇的笑咪咪食品厂创国家名牌。

9.食品添加剂基地。

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我省食品添加剂在国内占有领先地位,有许多优势品种和企业,重点支持广州百花香料的香料香精,东莞广益的保鲜剂、防腐剂,肇庆星湖的呈味核苷酸,广州泰邦的抗氧化剂,江门甘化的干酵母、天然色素,开平洛赛洛的明胶,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的三氯蔗糖等。

二、鼓励发展的产品和技术

制糖行业:

高档精制糖生产;

酿酒行业:

热带、亚热带果酒开发;

燃料酒精。

饮料行业:

南亚热带果汁类饮料加工;

醋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运动饮料产品加工;

天然矿泉水产品加工。

乳制品行业:

液乳、杀菌乳、酸乳、乳饮料、学生饮用奶等。

肉类加工及其技术。

罐头行业:

水产品罐装生产;

广东特色菜肴类。

植物油行业:

规模以上的机榨法或水浸出法工艺的花生油加工;

功能性植物油脂产品的研究开发;

油脂精炼设备的引进和技术改造;

新型油脂包装材料工业。

发酵行业:

高活力新型酶制剂;

替代聚乙烯等造成二次污染的聚L-乳酸;

功能性发酵制品;

新型发酵制品。

焙烤和糖制品行业:

专用原辅材料和环保型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

低糖、低脂和功能性的焙烤糖制食品。

调味品行业:

优质高档酱油、高档蚝油、复合调味料。

其它:

含有明确的能产生特殊功效因子,具有对人体特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以及质量可靠、有市场前景的老年食品、儿童食品、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

第四章提升食品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新成果的转化

1.构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加速食品工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以华南理工大、华南农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龙头,依托珠三角的经济强势,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政府在技术改造项目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2.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速形成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到2005年,使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的水平,2010年上升到5-8%的水平。

3.大力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

鼓励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实力,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研究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的创造力,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的需要。

4.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

食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食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5.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发挥技术的最大潜能与整体优势,逐步形成适合我省特点的食品行业科技体制模式。

优选一批食品工业科研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协调攻关、取得突破,尽快实现产业化。

二、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优化产品结构

6.抓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优质糖料、果蔬、瘦肉型猪以及奶牛、奶羊、禽类、水产品等种植、养殖和饲养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优质原料基地,保证食品工业特别是大中城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加快企业从单纯加工生产为主的“橄榄型”向以原料及市场为主的“哑铃型”转变,实现以食品工业为龙头,农业生产-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市场的食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7.广泛推广科学种养。

在不同的农产品产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原料产品,形成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专用化。

在发展食品工业原料基地的同时,大力开展可食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采用预冷、可食用薄膜气调的先进保鲜、保藏技术等前处理手段,减少资源在流通中的损失。

8.鼓励企业加大原料基地的科技和资金投入。

积极吸引社会和个人资金,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扶持食品龙头企业

9.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增创名牌。

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主动协助企业培育、创造名牌,不断优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社会环境,提高产品质量。

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加大整体宣传力度,强化广东食品优质形象,继续擦亮广东食品行业招牌。

10.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企业集团,到2010年建成3-5个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龙头企业。

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推动大小企业间建立密切的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四、着力培育外向型企业,提高广东食品市场占有率

11.突出外向型经济。

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国际市场的联络渠道多,信息通畅等优势,加快外向型食品工业的发展;

加强外向型经济和食品工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重点扶持一批有广东特色、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

12.努力规范市场秩序。

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有利时机,加强同各省市政府的沟通,在市场准入、监督抽查等方面加强合作,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提供国内外贸易的相关信息,协助企业积极应对贸易纷争。

五、抓好食品安全信息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

13.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建设和综合利用。

构建部门间的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14.加快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用高新技术或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起良好示范作用,是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依托,有助于满足企业对公共技术服务的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降低企业成本。

以协会、院校和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吸收国际先进的品牌、管理、行销理念,建立融技术、设备、培训、示范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为业内企业提供设计、技术设备引进、检测、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品牌战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

1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作用。

整合全社会资源,大力培育食品工业发展平台,发挥协会在参与行业规划、行业管理、项目评估、技术咨询、贸易仲裁、反倾销与应诉、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能,促进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信用体系

16.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和措施,在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17.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对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