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3144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是国家建设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食品资源基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在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食品工业是基础型产业,是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加工产业,对农业生产带动能力强,在工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十一五”是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工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特编制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工业概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较快,现已形成以绿色有机为特色的乳制品加工、大豆加工、粮食加工、啤酒加工、肉类加工、马铃薯加工等加工产业群,民营及多种经济成分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结构得到改善,产品品种和深加工产品增加,行业集中度有一定提高,涌现出一批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全国同行业有一定地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目前,全省食品工业企业有23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户,超50亿元以上的1户。

拥有“完达山”、“红星”、“飞鹤”、“希波”4个全国驰名商标和13个中国名牌。

食品工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2005年,我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590家,实现销售收入525.2亿元、产值537.1亿元、增加值135.2亿元(2004年数据)、利税5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2.1%、11.3%、11.6%、8.3%、3.6%;销售收入、产值、利税“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21.3%、19.8%、24.4%。

非转基因大豆加工360万吨,居全国首位;乳制品产量92.8万吨,居全国前列;啤酒产量201.8万千升,居全国前列。

绿色食品认证数达900个,居全国首位。

(二)主要行业情况

我省食品工业的主要行业有乳制品、大豆制品、绿色食品加工、粮食加工、薯类加工、肉制品加工等。

1、乳制品加工

我省乳品资源丰富,在全国乳品资源总量中占有重要位置。

2005年全省奶牛存栏为164.3万,比上年增长16.5%;牛奶产量为440万吨,增长17.6%。

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5家,完成产值9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5亿元,实现利税12.3亿元。

乳制品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已达到1.3万多吨,其中双城雀巢公司加工能力达2000吨,完达山乳业股份公司为1658吨,黑龙江乳业集团为1200吨。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除全脂乳粉、液态奶、酸奶、乳饮料、冷饮等外,还开发生产了配方奶粉、奶酪、乳珍、牛胚胎胶囊等10多种新特产品,乳制品近百个品种。

拥有“完达山”、“红星”、“飞鹤”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5个中国名牌,并吸引国内外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到黑龙江建设发展。

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拥有省乳业集团、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双城雀巢公司、红星集团、银锣乳业集团等一批集农、工、贸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2、大豆加工

我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多年来总产量一直占全国的1/3左右。

2005年,大豆种植面积6322万亩,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42.6%,产量748万吨,增长10.8%,居全国首位。

大豆制品包括传统豆制品、新兴豆制品和营养保健功能制品。

拥有九三油脂、哈高科、阳霖油脂集团、大自然油脂公司等一批技术先进,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企业。

九三油脂集团年处理大豆能力已达550万吨,其中省内250万吨,大豆加工能力居全国第四位,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4.6亿元。

近几年采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科技快速发展模式,并研究开发了膜分离技术、酶解技术等高新技术,生产大豆产品七大类二十多个品种。

如组织蛋白、分离蛋白、蛋白活性肽、卵磷脂、低聚糖、皂甙、异黄酮、天然维生素E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

豆奶粉产品拥有“大磨”、“龙王”2个中国名牌。

3、绿色食品加工

我省是最早开发绿色食品的省份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

目前全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已达900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产品104种,均居全国首位;经国家批准并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20座,名列国内前茅;绿色食品龙头加工企业202家,形成一批绿色食品产业集团。

完达山、红星、希波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龙丹、金星、完达山、哈啤、北大荒、五常、红光、梧桐、摇篮、冰花等10种绿色食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4年,绿色食品产量达468万吨,产值达132亿元以上,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达到85%以上,绿色食品出口总量达42万吨,出口额已达21亿元,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

4、玉米加工

我省2005年玉米产量1380万吨,居全国前列。

玉米加工企业共有1465家,玉米加工能力为450万吨,年均实际加工量为320万吨,深加工玉米量为130万吨左右,占玉米全部加工量的40%,占玉米总产量的12%。

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大庆、农垦垦区等玉米主产区,拥有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黑龙江龙凤玉米公司、黑龙江富华集团、肇东成福集团、牡丹江绿津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味精产品拥有“冰花”中国名牌。

5、水稻加工

我省2005年水稻产量1173万吨,居全国前列。

水稻加工企业1627家,其中日加工量在100吨以上大型加工企业有42家(400吨以上的有3家),占水稻加工企业的2.6%;50吨—100吨的中型加工企业182家,占11.2%;50吨以下的小型加工企业多达1402家,占86.2%。

2004年水稻加工量为320万吨。

知名品牌有“响水大米”、“镜泊湖大米”、“五常大米”、“珍宝岛”、“北大荒”、“御绿精致大米”、“七河源大米”、“锦秋大米”等。

我省水稻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不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并出口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现已开发生产米糠油、米胚芽饮料、米糠固体饮料等深加工产品。

龙头企业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年处理稻谷能力达235万吨,居国内首位。

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和金秋企业集团在全国谷物磨制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中,分别排第4、5位。

拥有“北大荒”、“五常”、“梧桐”3个中国名牌。

6、肉类加工

我省畜禽资源丰富,2005年生猪出栏2238万头,增长17.5%;肉牛出栏359.2万头,增长21.2%;家禽出栏30499万只,增长13.4%;已是东北地区养猪大省和肉牛、肉鸡生产基地。

目前,全省拥有肉类食品加工企业800多家,冷库已经达到600多座,冷藏容量700万吨左右。

2004年,全省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51家,完成产值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8亿元,利税1.6亿元,从业人员1.9万人。

全省生猪屠宰加工定点企业有642个,哈尔滨肉联、大庆金锣、北大荒肉业、义利集团、绥化赛利等20多个屠宰加工能力超过20万头/年龙头企业。

黑龙江省肉牛屠宰企业共21家,其中日屠宰150头的大型屠宰企业9家;肉羊屠宰企业3家;肉鸡屠宰企业69家;大鹅屠宰企业24家;肉兔屠宰企业3家。

7、马铃薯加工

马铃薯是我省主要农作物和最大的经济作物。

2005年,马铃薯总产量达到427万吨,居全国前列。

全省加工150万吨,加工总量占总产量的35%,其中深加工仅占加工量的25%左右。

产品主要有精淀粉、变性淀粉、颗粒全粉、粉丝、薯条等,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量居全国首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大兴安岭北奇神产业集团丽雪精淀粉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全封闭微机控制的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拥有三条1万吨精淀粉生产线,并可收购粉坨扩大加工精淀粉1万吨/年,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位,生产的丽雪牌精淀粉质量高于国家标准,产品大量出口德国、日本等国家。

(三)主要问题

1、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仍居中游水平

目前,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6%,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仅占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8%,与全国最大的资源省份、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2、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全省食品工业的初级加工技术应用比重大,整个食品工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及国内先进省市水平差距较大。

技术装备水平处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工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资源粗加工型企业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企业少,儿童食品、快餐食品、旅游休闲食品、餐桌食品等工厂化生产程度较低。

初级产品、滞销产品、传统产品多,优质率不高。

系列化品种少、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食品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

目前,全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每家年实现销售收入为1.39亿元,而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每家实现销售收入为0.75亿元,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

如稻谷加工企业1627家中,日加工量在400吨以上大型加工企业只有3家;乳品加工行业,省内三大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鲜奶加工规模仅占全省鲜奶加工总量的38%。

能够形成跨区域发展的食品企业极少。

5、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问题突出

在食品加工中,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为原料加工食品的现象仍然存在,产业化程度低,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保证食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严重影响我省食品质量和企业信誉。

6、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

我省食品工业涉及的4个大类、20个中类、上千种商品中,只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3个中国名牌,而且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形成全国的普遍认同,严重影响消费者对我省食品的认同度。

二、食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及发展趋势

(一)有利条件

1、老工业基地改造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经济平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建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同时,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已被列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这为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并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性支持和资金扶助得以快速发展。

2、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人们在饮食上已不能满足食品数量的增加,而是希望食品更加安全卫生、营养保健、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食品消费行为将呈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对优质品牌的消费意识普遍增强。

另外,农村消费出现城市化倾向,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型消费结构转化,这将使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有较大的增长并使食品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3、入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及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增加,将有利于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食品工业克服体制和市场分割的障碍,推进黑龙江省食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前提下,加速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从而更好地利用或借鉴国内外的资金、技术、经营和管理经验,提高黑龙江省食品工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生产者的素质,加速食品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扩大食品工业出口贸易,并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拓宽出口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

4、国际国内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各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食品工业。

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方便、快捷、风味多样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与传统食品工业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

(二)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资源省份和商品粮输出省,也是国内最大的绿色食品资源生产基地,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等资源均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原料供应基地。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地位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数量和质量保证。

2005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834万亩,全省粮豆薯总产量达3600万吨,总量居全国前列。

优质农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在80%以上。

大豆产量74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

玉米年产1380万吨,居全国前列。

水稻质量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年产1173万吨左右,成为北方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

黑龙江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年产427万吨,列全国前列。

200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4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4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0万吨、105万吨和440万吨,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88%、40%和1.8倍。

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产业基础

1、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绿色食品”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黑龙江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机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适宜绿色食品生产的基地范围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得到国际确认的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采取结构调整、改革创新、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等措施,食品工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食品工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非转基因大豆加工量和绿色食品认证居全国首位,乳制品产量、啤酒、糖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目前,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有9户,超10亿元的有3户,其中九三油脂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居全国前列。

2、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产业群基本形成

目前,黑龙江省已形成了乳制品加工、大豆加工、粮食加工等产业群,涌现出省乳业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双城雀巢有限公司、九三油脂集团、北大荒米业集团、华润酒精公司、哈尔滨啤酒公司、大庆金锣食品股份公司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黑龙江省通过实施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原料基地,原料基地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龙头带动战略,从而实现了以食品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发展食品工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专业人才优势明显

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有全国乳品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乳品行业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东北农大、哈商大、哈工大等高校都设有食品学院,还有一些食品工业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

食品工业科技攻关硕果累累,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开发了60余项先进技术,其中乳品、大豆等加工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大豆高纤维系列食品、玉米醇溶蛋白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玉米蛋白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

研制开发了配方乳、大豆分离蛋白、大豆蛋白活性肽、北芪神茶等大量精深加工产品,其中高分散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研制的配方粉技术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四)发展趋势

1、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

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二恶英疯牛病、口蹄疫、李斯特菌、禽流感等对食物的污染和禽畜疾病,为免受其害,各国纷纷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进出口商检等环节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

2、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全球饮食文化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由过度消费热量食品转向消费更多安全、卫生、营养食品,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提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这些食品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目前正向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保健食品发展迅速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各类健康及具有预防、治疗疾病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功能性保健食品需求增加。

这为保健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快捷方便食品日益走俏

为了适应人们工作、生活快节奏、高效率的迫切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花样繁多的净菜、配菜、方便米饭及各种冷冻、微波、旅游食品等,越来越受到人的欢迎。

目前,全世界方便食品的品种已超过1.5万种,有向主流食品发展的趋势。

冷冻食品向小包装、多品种、调理简单方便的家庭化方向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纲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立足现有食品工业基础,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大食品工业企业整合力度,提高生产集中度,加快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替代进口、改善环境和安全生产,全面提升和优化食品工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依托黑龙江省丰富的食品加工资源,发挥食品工业优势,做强做大优势产品,延长行业产业链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为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食品工业发展原则

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化资源结构,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地区、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

在研制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加快发展具有优势的传统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食品工业产业升级

瞄准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实用技术,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食品工业的技术结构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优先开发资源利用率高、产业影响面大、产品系列化、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宗资源精深加工型产品。

3、合理进行产业化布局,加快发展规模经济

在食品工业发达的地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原料产地,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发展优势特色产品。

同时提高企业加工和生产规模,加快实现两个转变。

4、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食品工业

通过食品工业反哺农业,引导并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引导农业资源与加工资源向一致化方向发展,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类的优质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5、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

支持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型发展,鼓励资源规模化加工、系列化产品开发生产,应用节水、节电、节煤等技术和工艺,降低食品工业成本和环境污染,提高综合效益。

6、坚持食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以资源的深加工产品系列化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减少废物产生,加强综合利用,控制食品工业污染,推进食品工业的清洁生产,加强食品原料基地的环境监管,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切实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制度,加强食品原料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

依托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食品工业产业整体升级,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形成大宗、系列化产品,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粮食深加工、薯类制品、肉类制品、啤酒饮料、山特产品。

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2、能耗目标

力争“十一五”末期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下降20%。

3、结构调整目标

按照集团化、专业化进行重组、联合和分工,加快食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鼓励外资和非国有企业参与改组、改制和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淘汰落后企业,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到2010年,做大做强6户左右具有知名品牌产品、在全国同行业排名靠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4、技术创新目标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

发挥已有的大豆和乳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用,联合国内外科研开发机构,搭建技术平台,在乳业、大豆加工、绿色食品、粮食加工和肉类加工等重点领域进行科技攻关,通过引进成果、联合开发等措施,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提高重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食品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

四、食品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一)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乳制品和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基地,保持竞争优势

1、乳制品加工。

利用我省中部、西部和东部等丰富的乳业资源,发挥乳品工业技术开发、科研、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巩固我省乳品加工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液体奶重点发展灭菌奶、杀菌奶、酸奶、乳酸菌饮料和其他乳饮料,奶粉重点发展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食品工业配料的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随着奶源的持续增长,应适度加快开发生产奶酪、奶油、乳清粉等奶源消耗量大、附加值高的乳类升级产品,以促进奶源基地的良性发展。

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骨干企业竞争力。

重点建设黑龙江乳业集团总公司绿色生态乳制品加工基地、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中高档配方奶粉和液态奶加工、红星集团鲜奶深加工、大庆银锣乳业液态奶系列产品、圣元乳业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项目。

到2010年,年加工鲜奶总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建成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2、大豆加工。

利用我省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建立有影响的绿色、安全产品品牌,提高大豆加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采用大豆精深加工技术,提高大豆蛋白、大豆精炼油等系列产品生产水平。

开发生产浓缩蛋白、粉末油脂、磷脂、皂甙、异黄酮、蛋白肽、维生素E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及大豆休闲和方便食品,同时大力开发传统大豆食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的现代化。

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现有企业,加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重点支持九三油脂、阳霖油脂集团、大自然油脂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