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08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习效果评价Word文件下载.docx

A.“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内能

B.“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热”是指热量

C.“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D.“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

10.如图表示汽油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

B.

C.

D.

11.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1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小块正在熔化的冰放进一大桶0℃的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

A.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B.冰全部熔化成水

C.有少量水凝固成冰D.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13.物理实验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电风扇给予散热。

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

电风扇先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

电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

图所示电路中符合以上要求的是

14.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石蜡上.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15.如下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1.8V,7.2VB.7.2V,1.8VC.1.8,9VD.9V,1.8V

16.如图所示,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变大.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电灯L1开路

B.电灯L1短路

C.电灯L2开路

D.电灯L2短路

二、填空题

17.苏州地区的家庭电路中,电灯、电视机、电扇等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________V,这些用电器是________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18.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

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

19.大量事实表明,不高于_____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触电对人的生命是一种严重威胁,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_____引起的。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你首先应该_____。

20.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10V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Ω;

如果电阻两端电压为零,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

21.有一种温度计叫干湿温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

在使用时,其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围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所以这支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的读数_____(选填“大”或“小”)。

在相同的室温下,两支温度计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越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22.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以观察到筒内硝化棉_____,该现象表明:

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如图乙所示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_____。

(3)如图丙所示,电阻箱的读数是_____Ω。

三、作图题

2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的“〇”内,填入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符号,要求开关闭合时,使两电阻并联.

(_____)

24.请根据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____)

四、简答题

25.如图所示的“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分析:

(1)上述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

(2)“冰火花“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

五、实验题

26.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图丙是小明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此时当地的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像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_____。

(4)如图丁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沸水的烧杯中,足够长时间后,小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

27.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可以认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_相同,然后比较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水和煤油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由图像可得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28.如图所示,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所用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串联。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

(2)图甲是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

(3)请根据图甲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4)该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

导致上述现象的两个原因是:

①_____;

②_____。

29.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应保持_____不变。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该示数填入下表中。

电压/V

1

2

3

电流/A

0.1

_____

0.3

 

(2)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六、计算题

30.如图所示,电压表V1的示数为2.5V,电压表V的示数为4.5V,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则电压表V2的示数是多少?

通过L1的电流是多少?

31.在图中,R1=5Ω,R2=10Ω,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

(1)电源电压;

(2)R1支路的电流.

3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l0kg的水加热,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若在6min时间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煤的热值为3×

107J/kg。

求:

(1)2kg的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效率。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夏天空调的温度调得越低,消耗的电能越多,不符合节能的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视机不使用时处于待机状态,也会消耗电能,这样会浪费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多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排放的废气就多,这样不符合减排的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

D.用LED灯代替白炽灯,能节约电能,故D符合题意。

2.D

A.家用电冰箱的功率在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

I=

=0.45A,

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四冲程汽油机效率约为20%~30%,不会达到80%,故B不符合题意;

C.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约37℃,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确定的,为1.5V,故D符合题意。

3.B

A.河流上的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B.装冷饮的玻璃杯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外壁液化成水,就出现了“出汗”现象.符合题意;

C.地面上的水变干,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温度很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冰晶.不符合题意.

4.A

由于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因此蜜蜂带负电.

故选A.

5.D

A.用扫帚将地面的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通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可提高液体的温度(热风),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将酒精灯用灯帽盖起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6.B

在同等条件下,包含质量相同,“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故B符合题意。

7.C

A.划燃火柴,是克服摩擦做功,增大火柴的内能,使火柴头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电饭煲工作时消耗电能,产生内能,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炉上的铁锅热得烫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锅温度升高的,故正确;

D.炒菜时能闻到菜香味,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缘故,故错误.

8.C

依据题意:

地沟油在7℃时,由液态变为固态,而根据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所以答案C、凝固点符合题意.

9.A

A.“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温度变高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热在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含义,平时说物体热,是指温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其中的热是指内能.

10.C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内能是压缩冲程:

A图:

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

B图:

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气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图:

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

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

点睛: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1.A

A.图中,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符合题意;

B.图中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被接成定值电阻,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不符合题意;

CD.图中,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不符合题意。

12.A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把一小块正在熔化的冰放进一大桶0℃的水中,虽然达到了熔点,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吸热,水也不能结冰,所以水和冰质量不变,故选A。

13.D

AB.开关闭合后,电动机和灯泡同时工作,不符合题意;

C.干路中开关闭合,灯泡立刻工作,电动机会在支路开关作用下工作,不符合题意;

D.干路中开关闭合,电动机立刻工作,而灯泡会在支路开关的作用下工作,符合题意。

14.C

金属块丙下方的石蜡熔化快,说明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甲、乙、丙的初温、末温都是相等的,温度变化值就是相同的,根据公式Q放=cm(t-t0)可知:

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所以金属块丙的比热容比较大.

15.B

AC.由图a可知,电阻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所以,电压表V1示数应大于电压表V2示数,则电压表V1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电源的电压U=9V;

电压表V2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R2两端的电压U2=1.8V,故AC错误;

BD.电阻R1的电压:

U1=U-U2=9V-1.8V=7.2V

故B正确、D错误.

16.B

由图可知,灯L1和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

AC.一盏电灯突然熄灭,说明另一盏电灯亮,有电流通过另一盏电灯,所以电路出现了短路,不是断路,故AC不符合题意;

BD.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说明不可能是L2短路,则故障原因是L1短路;

当L1短路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流变大,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7.220并联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由于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

18.熔化放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白糖吸热变为糖浆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放热凝固变为固态.

19.36火线立即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

[1]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的电压;

[2]家庭电路中人体触电原因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

[3]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要直接去救援,因为人体是导体,如果接触触电人,救援人员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所以一定先切断电源。

20.2020

读题知U=10V,I=0.5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两端电压无关,该电阻的阻值仍是20Ω.

21.吸热小干燥

[1][2]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包湿布的温度计示数比另一个的示数小;

[3]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越潮湿,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越干燥,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22.燃烧做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615

(1)[1][2]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硝化棉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3]图乙是验电器,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4]图丙电阻箱的示数为:

1000Ω+6×

100Ω+1×

10Ω+5×

1Ω=1615Ω。

23.

读图可知,若上面“〇”中为电压表,下面的“〇”中为电流表,或“〇”中都为电压表时,开关S闭合后R2被短路,若“〇”中都为电流表,则发生电源短路,是不允许的,因此要使两电阻并联,必须使电路中有两条电流的路径,则只有上面“〇”中为电流表,下面的“〇”中为电压表时,电路恰好是两电阻的并联电路,如图所示.

24.

由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L2的电流;

如图所示:

25.

(1)液体先凝固成凝胶,凝胶再升华消失不见;

(2)热传递,升华吸热.

(1)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到消失不见,经历了凝固、升华两种物态变化,物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使人感到凉爽.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凝华.

26.B9699小于不变水的质量不同不会详见解析

(1)[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即上述三种情况中,A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C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

即只有B是正确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其读数为96℃;

(2)[3][4]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

此时水的沸点小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5]由图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6]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4)[7][8]如丁图:

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

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27.质量吸热升高的温度水2.1×

103

(1)[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就是比较比热容,比较比热容时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都相同。

(2)[2]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不考虑热量损失,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因此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相同。

[3]在吸收的热量和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可以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吸热能力。

(3)[4]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小,说明水吸收热量的本领强。

[5]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公式

可知,当质量和热量一定的情况下,比热容之比就是变化温度的反比,假设加热5min,根据图像可知水升高的温度是20℃,煤油升高的温度是40℃则煤油的比热容为

28.R=

连接电路时开关未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都接在下面两个接线柱上

(1)[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2)[2]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与灯泡并联的电表是电压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与灯泡串联的电表是电流表,如图所示:

(3)[3]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接左半段,实物图中滑动变阻器接左下端接线柱,任意选择上面一个接线柱,把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

电流表测灯泡电流,与灯泡串联。

电压表测灯泡电压,与灯泡并联。

电流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4)[4][5]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灯泡发光,说明在连接实物时,开关未处于断开状态。

移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滑动变阻器都接上面接线柱或都接下面接线柱,灯泡较暗时,都接下面两个接线柱。

29.电阻0.2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

[2]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2)[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导体的电阻值保持不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相对应的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故得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0.

(1)2V

(2)0.2A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测电源的电压,V1测灯泡L1两端的电压,V2测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V2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L1的电流.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测电源的电压,V1测灯泡L1两端的电压,V2测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压表V2的示数:

因为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L1的电流为0.2A.

答:

(1)2V

(2)0.2A

31.6V;

1.2A

(1)由题意可知,通过R2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I=

可得,电源电压:

U=I2R2=0.6A×

10Ω=6V

(2)通过R1支路的电流:

32.

(1)6×

107J

(2)2.52×

106J(3)4.2%

(1)2kg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放=mq=2kg×

107J/kg=6×

107J;

(2)水所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2-t1)=4.2×

103J/(kg•℃)×

10kg×

(80℃-20℃)=2.52×

106J;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η=

=4.2%。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6×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为2.52×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为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