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77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及答案打印学生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不能_____,也不能______。

2.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为______

3.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形成的一个金字塔图形。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定人工生态系统,使__________________。

2.帮助人们合理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循环

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碳循环循环形式:

(作用)

循环途径:

指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又叫。

2.特点:

具有性;

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①和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③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

④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的。

四、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信息:

日常生活中,传播的消息、情报、_____、数据与_____等。

1.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______),如植物的______、______等代谢产物,动物的______等。

3.行为信息:

对于同种或____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的物殊行为,如______。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____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和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2.负反馈调节:

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的基础。

它不仅发生于,也发生于与之间。

3.调节限度: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的能力。

3.两种稳定性比较: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越多,越复杂,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抵抗力稳定性就越,恢复力稳定性就越。

四、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生态系统的结构过关检测】

【】1.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所有的生物成分

【】2.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3.(2004年河南卷)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4.在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必需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分解者C.各级消费者D.阳光和生产者

【】5.(2004年广东卷)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

【】6.(2004江苏卷)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次级消费者

7.(2004年广东卷)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29—1)的组成成分。

请根据图示及

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

地点:

池塘。

器材:

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调查项目:

(1)非生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成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能力提升】

【】8.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9.(2004年江苏卷)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10.(2000年上海卷)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

【】11.(多选题)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12.图29—6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淡

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海鸟B.水绵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水藻数

目,淡水虾数目。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会随着发生。

A.水藻大量增多B.小鱼的数目增多C.海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关检测】

【】

1.(00广东)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

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A.aB.bC.cD.d

【】2.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3.(0

1广东)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甲图所示。

乙图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4.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

【】5.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

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kgB.44.5kg

C.25kgD.15kg

【】6.(多选)右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7.右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_________。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关检测】

【】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0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

【】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

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3.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

【】4.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5.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6.若用甲代表C02,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过程中的关系是D

【】7.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8.(2001年广东卷)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下图30—3,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夏季,a>

b+c+eB.秋季,e+f<

g

C.春季,g=b+e+fD.冬季,d>

c+f

【】9.(2003年江苏卷)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10.在局部地区的暴雨会使提供特定生态系统的氮、磷、钙的量受到限制,而提供给该系统的碳量很少出现这一问题,其原因是

A.生物体不需要多少碳B.植物用阳光和水分就能制造自身的碳

C.植物能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的碳D.许多养料是来自土壤的,碳主要来自空气

【】11.(2002年山西卷)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

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H3,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糖类

B.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C.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有机物

D.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O,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12.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C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

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B为。

D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AB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和形式存在。

(5)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过关检测】

【】1.下列中不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是

A.动物的耳朵B.植物的叶C.细胞中的光敏色素D.昆虫的前胸腺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的是

A.哺乳动物的体温B.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C.电磁波D.红外线

【】3.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

尽管外面风狂雨骤,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

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光性

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

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

【】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蜜蜂的“舞蹈”B.孔雀开屏

C.鸟类的求偶炫耀D.狗外出时频频撒尿

【】5.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

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

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BC两项

【】6.农民向田间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引诱剂的目的是

A.杀死昆虫B.延长昆虫的发育期

C.干扰昆虫间的正常交尾D.干扰昆虫正常的新陈代谢

【】7.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的意义可能是

A.诱骗这只雄虫以取食之B.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

C.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D.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8.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萌发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萌发,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9.某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组织一次采集昆虫标本的活动,他们白天捕获的数目为120只,夜晚捕获的数目为220只。

则他们捕获的蛾类成虫约有

A.120只B.340只C.220只D.280只

【】10.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

C.生物和环境之间D.以上三项都有

(05上海)11

.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有重要作用。

⑴图1表示玉米螟(一种昆虫)的幼虫发生滞育(发育停滞)与日照长短的关系。

据图可知日照时数为_______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

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______%,此条件也适于______植物开花。

⑵图2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日照长短及温度的关系。

据图可知,当温度30℃,日照时数为______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最高,达______%,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______%,可见夜蛾蛹发生滞育是__________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无环境还可能有_________等。

⑶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

【】1.(2000年广东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

【】2.(2004年广东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3.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缺水干旱C.自动调节能力D.食物链被破坏

【】4.下列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A

【】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7.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得较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食物链被破坏D.缺水干旱

【】8.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稳态

【】9.(2003年上海综合卷)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10.(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

【】11.(多选题)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是

A.集中人力物力抗洪救灾 B.大面积植树造林

C.控制“三废”的乱排乱放 D.农田中多施化肥,少用有机肥

【】12.(多选题)实验证明:

混交林要比纯松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混交林

A.适应性强 B.抵抗力稳定性高

C.恢复力稳定性高D.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1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绘制了下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A点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⑵将放牧量控制在____点最有利于草原中牧草有机物积累。

在该点牧草所合成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过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净生产量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图中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1-6CBCABB

7.

(1)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

度、pH

(2)①生产者:

水草、浮萍、栅藻、团藻②消费者:

虾、草鱼、黑鱼③分解者:

细菌、真菌。

8-11DBDBD

12.

(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3)D(4)增多减少减少(5)A(6)群落

1-5ACCDC

6.CD

7.①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1-7ADDBCDB

【能力提升】8-11ACDA

12

(1)C生产者

(2)CO2消费者分解者

(3)光合呼吸分解(4)化石燃料CO2碳酸盐(5)能量流动

1-6DBDDDC

7-10ABCD

11.⑴9—1290长日照⑵1280100日照长短和温度湿度⑶光

1-5CBCBA6-8CCD

9-12DBBCBD

13.⑴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或营养结构上的生物种类少)⑵B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三个答全得分)⑶下降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量下降或植被叶片大量被食⑷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