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850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每股收益Word文件下载.docx

  

(1)

  甲公司2015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50000/(90000×

12/12-24000×

1/12)=0.57(元/股)。

假设行权调整增加的股数=10000/100×

80=8000(万股),增量股每股收益=10000×

6%×

8/12/(8000×

8/12)=0.08(元/股),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作用,稀释每股收益=(50000+10000×

8/12)/(90000×

1/12+8000×

8/12)=0.54(元/股)。

  

(2)

  2016年基本每股收益=62000/[(90000-24000+8000×

40%)×

1.3]=0.69(元/股)。

2016年稀释每股收益=(62000+10000×

60%)/[(90000-24000+8000×

40%+8000×

60%)×

1.3]=0.65(元/股)。

  重新计算的2015年基本每股收益=0.57/1.3=0.44(元/股)。

  【解题思路】

  

(1)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

已发行时间÷

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

已回购时间÷

报告期时间

  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行权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

  

(2)存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情况下,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时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其中“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即为可转换公司债券计入损益的利息费用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金额;

“假设转换时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即为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增加的股数乘以时间权数的金额。

  【提示1】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母需要根据发放股票股利的基数确定,本题中,2016年3月1日以2016年1月1日总股本(行使转换权之后)为基数分派股票股利,因为剩余未转股的可转换债券视同期初转换为普通股,所以转股基数为“(90000-24000+8000×

60%)”,即,假设期初转股形成的8000×

60%也要乘以1.3。

  (3)分派股票股利会增加其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但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这既不影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为了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期可比性,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提示2】重新计算每股收益,就是在当年度的基础上考虑对上年度股数进行调整,本题中因为当年发股票股利,相当于是股数扩大1.3倍,分子不变,分母扩大1.3,相当于是分数值缩小1.3倍。

重新计算每股收益时,分子不变,将2015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乘以1.3即可,或者用2015年基本每股收益直接除以1.3计算。

【知识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综合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2012年度的财务报告于2013年4月30日批准对外报出,2012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3年5月10日完成。

A注册会计师于2013年2月20日对该甲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2012年4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合同,将一项租赁期满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办公楼与A公司的500亩土地使用权置换,相关资产所有权转移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毕。

投资性房地产的原值为2000万元,已计提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00万元,当日公允价值为2500万元。

A公司土地使用权资产置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另向甲公司支付补价100万元。

甲公司该项资产置换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0年,残值为零。

假定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甲公司2012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

无形资产                    1800

  银行存款                    1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

  贷:

投资性房地产                  2000

管理费用            (1800/30×

9/12)45

累计摊销                     45

  

(2)2012年4月25日,甲公司与B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将甲公司应收B公司货款450万元转为对B公司的投资。

经股东大会批准,B公司于4月30日完成股权登记手续,双方当日解除债权债务关系。

债务转为资本后,甲公司持有B公司20%的股权,对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甲公司该应收款项系向B公司销售产品形成,至2012年4月30日甲公司未计提坏账准备。

2012年4月30日,B公司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含甲公司债权转增资本增加的价值),除一批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75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外,其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均与账面价值相同。

  2012年5月至12月,B公司发生净亏损30万元,除所发生的30万元亏损外,未发生其他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

甲公司取得投资时B公司持有的上述库存商品中至2012年年末已出售40%。

  2012年12月31日,因对B公司投资出现减值迹象,甲公司对该项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330万元。

  假定税法规定,债务重组损失允许税前扣除。

甲公司拟长期持有B公司的股权投资,没有计划出售。

  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30

  营业外支出                   120

应收账款                    450

投资收益                     6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

  (3)2012年12月1日,甲公司与C公司签订商品销售合同,商品成本为400万元,公允价值即售价为500万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税额为85万元。

同日,双方签订售后回购协议,约定2013年5月1日,甲公司自C公司回购该商品,回购价格按照当日市场价格确定。

  甲公司于2012年12月1日发出商品并收到C公司支付的商品货款。

假定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方法相同。

银行存款                    585

其他应付款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发出商品                    400

库存商品                    400

  (4)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一生产线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

该生产线原价为3000万元,累计折旧为2300万元,之前未计提减值准备,可回收金额为零。

该生产线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

  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00万元。

  ②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减值损失在未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得税前扣除。

  (5)甲公司以每股10元购入D上市公司1000股普通股,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1年12月31日,D公司股票发生了非暂时性下跌,每股市价为6元,甲公司确认了减值损失4000万元。

2012年由于被投资单位整改完成,加之市场宏观面好转,D公司股票价格有所回升,至2012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升到每股9元。

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0

资产减值损失                  3000

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调整分录。

(不要求编制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调整计提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事项

(1)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无形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金额,甲公司取得无形资产入账价值=2500-100=2400(万元)

  调整分录为:

无形资产              600(2400-18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业务成本        19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业务收入        25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15(600/30×

9/12)

累计摊销                     1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146.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46.25[(600-15)×

25%]

  事项

(2)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①债务重组中,债权人收到的抵债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入账,金额为360万元;

少计金额=360-330=3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3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7.5(30×

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

  同时,初始投资成本360万元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400万元(2000×

20%)的差额40万元(400-360),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收入          40

  ②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取得该项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故在期末确认投资损失时,应调整被投资单位净亏损。

  B公司2012年5-12月调整后的净亏损=30+(150-75)×

(1-25%)×

40%=52.5(万元)

  甲公司应调整增加投资损失=52.5×

20%-6=4.5(万元)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投资收益           4.5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5

  2012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30+30+40-6-4.5=386.5(万元)

  2012年12月31日该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为330万元,小于其账面价值,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386.5-330=56.5(万元)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56.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6.5

  事项(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该项售后回购商品销售业务中,回购价格是按照当日市场价格确定的,与销售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报酬已经转移,应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因此不需要确认其他应付款。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4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5[(500-4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事项(4):

  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正确。

因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所以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②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所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零,计税基础为7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75(700×

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175

  事项(5)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3000

其他综合收益                  3000

其他综合收益                  75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

  【解题思路】事项1,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视同处置该投资性投资性房地产,而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是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照账面价值结转成本,所以甲公司的处置处理是错误,应当是根据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照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事项2,债务重组中,得到的抵债资产应当是按照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其入账价值,而甲公司直接按照其账面价值确认入账价值的处理是错误的,从而导致了其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入账价值的调整的金额错误。

  事项3,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如果回购价固定,则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而如果是以公允价值回购,则符合收入的确认的条件,本题中,因为是按照回购当日的公允价值回购的,所以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应当是按照售价确认收入,按照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事项4,因为计提该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从而导致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700万元,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事项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减值转回时,不能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是计入到所有权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