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853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章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Word下载.docx

(二)课堂教学幽默艺术

所谓的教学幽默艺术,乃是指将幽默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教学幽默艺术的特点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

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而“神”则是教育;

也是寓庄于谐的——其外部表现是“谐”,给人以愉悦感受,而里面的内核是“庄”,给人以教育收益。

教学的幽默艺术是一种使教学活动在意外的倒错或矛盾中表现出某种教学意图并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典雅含蓄的笑声的一种操作机智,“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机敏、风趣和巧智”。

教学幽默艺术以其较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我国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教学幽默艺术,并主张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幽默艺术的能力呢?

这是因为教学幽默艺术本身具备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项社会学调研指出,幽默感在高年级学生眼中,是教师第三位最有价值的品质,仅仅次于“本学科渊博的知识”和“尊重学生个性”。

还有一份调查表明: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喜欢擅长说笑话的教师。

”的确,我们几乎不难发现,学生不喜欢法官式的面孔,对威严型的教师往往敬而远之。

他们喜欢风趣的笑脸,对幽默型的教师格外亲近、尊敬,这是因为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能随时通过教学操作传给学生“三味”:

兴味、寻味和情味。

二、课堂教学幽默的功能

(一)激活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乃是影响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之不至于像一潭死水。

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因为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

如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故乡》一课,在学生争论灰堆里的碗碟到底是谁埋的时,十分风趣地说:

“这个问题是个历史的悬案!

”当一个学生说鲁迅之所以写杨二嫂这个人物是要反映旧社会的妇女问题时,他幽默地说:

“好啊,他考虑问题可真广,还考虑到了妇女问题!

这问题提得很高级!

”钱梦龙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始终是活跃的、积极的,其中的奥秘之一就是他善于使用教学幽默艺术。

(二)和谐师生关系

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幽默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安全阀作用,它可以冰释误会、释解责难、缓和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

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这会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

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

所以海特认为:

“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功用就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在教学中,幽默的真正目的要更为深入更有价值得多。

它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

”教学幽默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亲其师的氛围中智慧之花才会开放,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教学幽默因其语言含蓄、机智,似和风细雨,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教师显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充满容智,使学生丢弃拘谨、胆怯与紧张,从而促进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三)调控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上课须遵守一定的纪律,但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意志品质不强,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调以及外界事物的干扰等原因,难免会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

教师发现后,固然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这时,教师如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幽之默之,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开启学生的心智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是被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

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

而在课堂教学中间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一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

肯尼思·

丁·

汉森在其《美国中学生的讲授法》里说:

“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能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记住了更多的概念。

”这便很好地替幽默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作了注解。

教学幽默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

并且,因为教学幽默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学生理解教学幽默以致发出会心一笑,其间需要一定的思维想象活动。

加之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机智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在笑过之后又须深入思考或想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五)健全学生的个性

教师直接以生动有趣、恢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因为“幽默产生的时刻,也正是人的情绪处于坦然开放的时刻”。

每当我们因心中喜悦而开怀大笑之后,常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并且教学幽默的运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久而久之,将使学生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增强学生的幽默感,并进而优化其非智力因素,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

而“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现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从而建立出自己独特的风度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人,容易令人想去亲近;

这样的人,使接近他的人也分享到轻松愉快的气氛;

这样的人,更能增添人生的光彩”。

(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哈·

曼说:

“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而教学幽默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

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

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

结果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更为深刻。

正像有人所说:

“在谈话中要加入一些妙语,就像在面包里加入一些葡萄干,谈话才会变得更有味道。

”如有位教师讲《师说》这一课,课文的作者韩愈有一段简历:

25岁时才登进士第,又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这样的小官(《唐六典》卷十:

“秘书省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

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唐六典》卷二:

“吏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

这位教师觉得,在谈韩愈的简历时,如果正面介绍唐官吏制度、品位、等级,是很枯燥的,意义也不大。

他临时脑筋一动向学生们说了一个戏:

“七品尚为芝麻官,九品呢,只能是菜籽官吧,四品呢,大概是蚕豆官了。

”学生们笑了,这位教师马上转入话题:

“从菜籽官的渺小而至于蚕豆官的伟大,韩愈的提于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学生们又笑了)但他却是一位屡遭贬斥而不迷‘官位’的硬汉,他曾于灾年为民请命而被贬,还曾因反对皇帝迎佛骨而几乎被处死。

当时也盛行血统论,(笑声)出身高贵的无须求师学习就可做大官,出身低贱的学习再努力也受抑制而难出头,这样,社会上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是‘读书无用论’了。

(笑声)而韩愈的《师说》就是奋起讨伐这股害国害民的逆流的战斗檄文。

”幽默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乐听不厌、欲罢不能。

三、课堂教学幽默艺术类型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其表达方式来分,可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语言幽默

教学语言幽默包括口头语言幽默和书面语言幽默两种。

口头语言幽默指教师授课语言,特别是在导语、插语和结语中有意采用妙语警句、双关语、故错、飞白等修辞手段来制造幽默,而收到愉悦谐趣的艺术效果。

如有的学生作文时往往文不加点或一逗到底,教师讲评时便上气不接下气地由站着念到红脸弯腰直到不得不蹲下。

学生困惑地说:

“老师,停顿一下再念吧!

”老师则喘着粗气笑着回答:

“可文章中并没有句号呀!

”结果学生在善意的笑声中收到了意外的教育效益。

书面语言幽默,是指教师在板书或作业评语中运用幽默手段来“幽默之”,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如有一个教师对一个作文爱用“了”字的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批语:

“该用‘了’,你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后不要滥用‘了’了。

”学生看到老师的‘了’字评语和自己的‘了’字作文相映成趣,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二)体语幽默

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幽默化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动作形象来“幽默一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沉思。

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老师用教鞭在孩子们头上晃了一下,但并没有打下去,孩子们笑了,魏巍多年还铭刻在心,可见其感染力之大。

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次教学中,发现一位同学想回答问题,胆又不大,手想举又不想举。

魏书生便学他的样子,把手举了两举,缩了两缩。

同学们见老师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那位同学也笑了,并且果断地举起手来回答了问题。

(三)辅助幽默

指教学辅助手段中的幽默因素。

如教具幽默即指辅助教师教学的直观教具如模型、标本、挂图、表格等“幽之默之”出一种视觉形态,而具有引人发笑的特点。

再如电教幽默,像用漫画幽默画制成的幻灯片,用相声灌制的录音带,带有喜剧色彩的录像等,都可成为“既幽且默”的好材料。

(四)整体幽默

若幽默成为一个教师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手段,并进而形成自己一贯的以幽默为基调的教学特点,即可称之为整体幽默教学风格。

第二节幽默性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把握并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科学逻辑地传道、授业,令人信服地答疑解惑。

在教学时,教师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到幽默要以其规范性、科学性为前提,从而准确传达教学信息。

二、教育性

教育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

幽默性语言艺术的教育性,体现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幽默的材料和语言的教育性取决于它的思想性,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

幽默应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各种不同问题,敢于触及学生中的热点和难点,注意他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各种不同思想变化,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本着正面引导的原则,用新颖活泼的方法、令人信服的事实进行教育,既能解决学生的模糊认识,又能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美感性

美感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时善于发挥汉语优势,在语音、语速、语调、语句上富有美感和趣味性,在内容上雅而不俗。

那种以制造“噱头”哗众取宠,以挖苦打趣赚取笑声,以及所谓俏皮的浅薄语言只不过是一种庸俗趣味,除博人一笑外,不能给人以精神的、美的享受。

四、愉悦性

愉悦性就是要求幽默能激起学生的愉悦感,使人轻松、愉快、爽心、舒情。

幽默是笑的艺术,没有可笑,也就没有幽默感。

要使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性,所表现的内容就要求或为矛盾百出,或为怪异乖戾,或为荒唐滑稽,或为巧智奇思,或为愚不可及。

幽默所表现的这些令人发笑的内容,是现实生活各种矛盾和现象的折光,是其中可笑可怪成分的放大。

这种幽默所引起的笑,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实现情感交融,形成愉悦性教学氛围。

五、启迪性

启迪性就是幽默性教学语言要寓庄于谐,通过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

通过幽默,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示,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意会到社会现实的矛盾,明辨是非、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懂得一定生活道理。

幽默是严肃的,具有深刻的哲理。

它总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使学生在笑声中获得真知和提高,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六、含蓄性

含蓄性就是要求教师用诙谐的语言、形象化的方法暗示所说明的道理,启发学生思考,幽然默识,思而得之。

因此,它常常要借助比喻、双关、夸张、对偶、谐音、活用、移就等手法,这些语言手段的巧妙运用,往往产生委婉曲折、含蓄蕴藉的幽默效果。

如果平白直露,不给学生一个想象和再创造的范围,味同嚼蜡,淡乎寡味,还有什么幽默艺术可言呢?

七、适度性

适度性就是要求幽默的运用要恰当,要把握“度”的原则。

从质上看,幽默素材要恰当,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教学要求,切不可不加选择地滥用。

从量上看,歌颂和讽刺的比例要适当,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歌颂性内容为主。

要以教学效果作为衡量幽默适度性的标准的重要依据。

幽默是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

如果幽默没有分寸,便会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第三节课堂教学幽默艺术的技巧与方法

1.把握课堂教学幽默的婉曲释义法、巧用笑典法、行为乖谬法、故错解颐法、形象比喻法、借题发挥法;

2.了解并应用课堂教学幽默的轻言拨重法、刻意精细法、直落反差法、逻辑归谬法、抑扬顿挫法、自我调侃法。

创造幽默的具体技巧与方法多到不可胜数,孙绍振教授曾著《幽默答辩50法》予以总结,很值得教师创造教学幽默艺术时参考。

其书的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令人深思,他说:

“方法变化多端,全在曲尽其妙,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动用之妙存乎一心。

若无临变制机之巧,则百法而无一用,有法而成累赘,不如无法。

若有七窍玲戏之智,则无法也能生法,一法能化万法也。

即所谓无法之法是为至法。

”所以,下面所述教学幽默艺术的技法,也是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的。

教师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丰富自己创造幽默的“细胞”,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辉添色。

一、婉曲释义法

根据教学艺术的需要,对某些概念、语词的内涵、外延作巧妙或歪曲的解释,即可形成独特风味的幽默艺术。

美国作家安彼罗斯·

迪尔斯即利用释义这一手法编纂了一本不同凡响的《幽默词典》,对一些原先枯燥乏味的名词作了新的解释,使人读后对事物的本质有豁然顿悟之感,而且引人人胜,别有一番情趣和风采。

比如,“政治”:

指谋求利益而从事的公务;

“外交”:

指为本国而撒谎的活动;

“和平”:

指两次战争中的一段间隔;

“坦克”:

指超级大国用来拜访朋友的交通工具,等等。

国内有一位教师就很注意在教学中使用经婉曲处理的幽默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找早恋学生谈话,用“男女间情感过近了”;

说“偷东西”,是“没经主人允许拿东西”;

说“骂人”,是“语言不文明”;

说“打架”,是“武力解决矛盾”;

说“考试作弊”,是“借助别人记忆材料”;

说“旷课”,是“失去一堂学习良机”;

说“上课随便说话”,是“语言失控”等。

婉曲释义法的魅力于此可见一斑。

二、巧用笑典法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恢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

如有位教师讲《捕蛇者说》,讲至最后一句“故为之说,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让学生看课文底下对“人风”的注释:

“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

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教师便着意夹叙了一个笑话:

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得直呼其名,

连名字里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念出口,谓之“忌讳”。

五代时有个大官叫冯道。

《籍川笑林》曾记载冯道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

《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

“道可道,非常道。

”门客因忌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字来,只得念:

“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这一个笑话的使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或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行为乖谬法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有悖常理的奇怪举动,其夸张荒谬的形式实为一普通常理而服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

如有些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得数部分小数点后末尾的“0”留了下来。

有一次学生板演,写成“4.82十1.68=6.50”。

教师在订正时,突然从抽屉里模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并问学生:

“谁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吗?

”学生们都愣住了。

教师接着说:

“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了。

”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

果然在以后几次作业里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这就是行为乖谬法成功运用的一个实例。

四、借题发挥法

教师在教学时就某一问题暂停其本义的顺向推进,而旁逸斜出作横向联系,借此题而发挥彼意,也能构成别有意味的幽默。

如鲁迅先生很推祟国外一些写得出色的文艺理论书,在阐述问题时“往往夹杂着闲话或笑话,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

鲁迅先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

他讲《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的时候,讲到《西南荒经》上说有一种什么“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

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

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这真个叫你啼笑皆非。

在这段活灵活现的讲述之后,鲁迅先生幽默地来了一句:

“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

”于是大家哄堂大笑。

看来这是一段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在这里,鲁迅先生借“讹兽”之题对旧中国的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

学生们在哄然的笑声中,既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又接受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并且确实“感到格外的兴趣”,精神振奋,要往下听。

五、轻言拨重法

以极轻松极平常的语言事例漫不经心地拨倒本来极紧张极重大的难题,而轻易走出困境,亦使人因“历惊无险”而释然畅怀而笑。

如特级教师林炜彤针对刚开始学写议论文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说枯燥、难懂、不会写的情况,进行辅导。

他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3岁的小孙女也会作议论文。

有一次小孙女说:

“我最喜欢爷爷了。

”这是论点。

“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买棒冰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

”举了四个论据。

“所以我喜欢爷爷。

”这是结论,与开头呼应。

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消除了写议论文的畏难情绪。

林老师这种以“一两拨千斤”的幽默艺术,显示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力。

六、刻意精细法

在教学中教师将通常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

如有位教师在讲人生价值时这样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

“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

人体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条肥皂;

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

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

人体中的铁,可造2根铁钉;

人体中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

还有少量的镁和硫……”教师“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

当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时,教师一本正经地引用西方统计专家的数据:

“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1,900天。

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

睡觉20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娱乐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抠鼻涕10天。

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事情。

”统计数据的“精细”程度,教师引证的良苫用心,不是很令同学们听后既享乐意又得教益吗?

七、故错解颐法

在教学中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参与找错纠错的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发现”的乐趣,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幽默艺术。

如有位教师为了打破课堂上的沉闷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记忆的轨迹,采用了“以错误引起发笑,以发笑引起注意,在轻松自如的笑声中传授知识、纠正错误”的做法,结果收到了从正面讲解所收不到的良好效果。

他的“有意错误”教学法,一般用在两个环节上:

一是用在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

二是用在学生易出锚、易混淆的地方。

故错解颐法就是对名词、概念、观点表述书写故意出差错,歪曲它的本来含义,从而起到以误辅正的作用。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到“法人”这个概念时,故意望字生义地解释:

法人就是法国人,法人就是犯了法的人,法人就是有法术的人……一连串的错误荒唐的理解,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当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这些解释的荒谬后,再认真陈述概念的真实意思,往往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

八、直落反差法

在教学中教师将事情的进展与结果的大距离反差猛然抖落,可使学生在意料之外的惊异后禁不住发笑。

往往是落差越大,效果越强烈。

如笔者听一位老师上四年级的作文课《场面描写》,他一走进教室,便微笑着要求学生背诵《神笔马良》这篇课文。

学生背不出,无一人举手。

老师降低要求,只要背出几个自然段也行,可毕竟过了这么长时间,这篇课文又不要求背诵,学生还是摇头。

老师随便点了一位学生。

这位学生满脸通红,其余学生有的把头低下,有的无可奈何地望着老师。

这位老师却严肃地对大家说:

“谁坐得不好就点谁背。

”大家立刻坐好,教师只好点中队长背……正当我大失所望,认为这节课砸了锅时,这位老师笑着解释道:

“我知道你们背不出,之所以要你们背是因为今天的作文内容是‘场面描写’,我想让你们体会一下背诵不出课文时的紧张场面,然后把它写出来。

”大家顿时恍然大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九、逻辑归谬法

对错误的言行并不正面指出,而是以此作为前提进一步演绎,得出一个不说自明的荒谬结论,从而暗示错误言行的错误之处,即是逻辑归谬法。

这种教学幽默艺术因教师用幽默掩去直接批评的锋芒,会使教谬法。

这种教学幽默艺术因教师用幽默掩去直接批评的锋芒,会使教师的观点更易为学生接受。

如有位教师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目《放学路上》,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写一些虚构的俗套的故事,因而惊人地雷同。

如果正面去讲评就只能说,这么多雷同,只能证明你们都是编造的。

这样批评自然很正确,但并不一定有趣,也不一定能立刻使小学生心悦诚服地和教师在看法上一致。

这位老师采用逻辑归谬的幽默处理,让学生自己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