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七.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891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突破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专项突破七.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突破七.ppt

《专项突破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突破七.ppt(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突破七.ppt

专项突破七考前专项满分练,1.有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经历了“观察-疑问-猜想-证实”的历程,探究了摆动规律,他还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这位物理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法拉第D.奥斯特,【解析】选B。

A、牛顿是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符合题意;C、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不符合题意;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能产生磁场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奥斯特【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知识。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866年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3.(2016泰安中考)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学者、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沈括最早记述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两极不重合”的现象;牛顿最早利用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解析】选B。

最早测量大气压的是托里拆利,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是正确的,故选B。

4.(2017泰州中考)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安培B.帕斯卡C.牛顿D.焦耳【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科学家及对应的贡献。

安培是电流的单位。

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

焦耳是能量的单位。

故选C。

5.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通常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

下列物理量及单位对应正确的是()A.功率瓦特B.压强焦耳C.电阻伏特D.电压安培,【解析】选A。

用瓦特的名字命名功率的单位,故A正确;用帕斯卡的名字命名压强的单位,故B错误;用欧姆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故C错误;用伏特的名字命名电压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6.(2017邵阳中考)下列关于我们考室里一张单人课桌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质量约为50kgB.课桌高度约为0.8mC.桌面面积约为4m2D.课桌抽屉容积约为1m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物理量的估测。

课桌的质量约为5kg,故A错误;高度约为0.8m,故B正确;面积约为0.4m2,故C错误;抽屉容积约为0.1m3,故D错误。

7.(2017南京中考)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六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约为50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4s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200W,【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时间和功率。

张开手,一搾约为18cm,一支2B铅笔大约一搾,约为18cm。

六月份,南京气温较高,但最高气温不会高于40,故平均气温不会是50。

如果中学生跑完50m的时间约为4s,那么跑100m的时间就大约为8s,可是百米的世界记录才9s多点,故中学生跑完50m的时间不可能是4s。

教室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

8.(2017鄂州中考)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0.1kW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dm,【解析】选B。

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B符合实际。

家用轿车发动机的功率在75kW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理想实验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

以下物理规律,应用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A.光的反射定律B.焦耳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D.欧姆定律,【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理学研究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假设和推理,才得出理想情况下的牛顿第一定律,所以应该选C。

10.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科学探究方法。

下列运用了“理想模型法”的是()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B.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一定C.学习光现象时,引入“光线”D.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将数据填入表格里,【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理学研究方法。

学习光现象时,引入“光线”,建立“光线”模型,故C是正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一定,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将数据填入表格里,属于实验中的收集证据。

故应该选C。

11.(2016邵阳中考)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

此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解析】选A。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

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平衡螺母不能移动,因而B和C均错误;指针偏左,说明右盘中砝码质量偏小,应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故A正确,D错误。

12.(2016张家界中考)如图测量工具在测量过程中的读数,错误的是(),【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读数。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1.4cm和1.5cm中间,估读为1.45cm,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45cm,故A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此时的温度为-4,故B错误;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N以下三格处,示数为2.6N,故C正确;电能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可以看出电能表的示数为931.6,单位是kWh,故电能表的读数为931.6kWh,故D正确。

故选B。

13.(2017泰州中考)关于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用体温计可以放在沸水中消毒B.刻度尺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垂直D.电能表可以直接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解析】选B。

本题考查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注意点。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超过体温计的量程,A错;刻度尺读数时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估计值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正确;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C错;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工具,D错。

故选B。

14.(2017扬州中考)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刻度尺、电流表、弹簧测力计和温度计的使用。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故A错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会造成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故B错误;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之前,要进行校零,故C错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故D正确。

15.(2017泰安中考)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

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A.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B.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D.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研究方法。

A选项是用了控制变量法,B选项是用了转换法,C选项是用了比值定义法,D选项是用了估算法,故B正确。

16.(2015江西中考)走进物理世界,基本概念和规律非常重要,请你写出电学中两个定律的名称:

_和_。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电学概念及规律的掌握。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电学中的定律不多,其中有欧姆定律、焦耳定律。

答案: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17.(2017江西中考)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杰出贡献,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人们经常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

如:

力的单位是_,欧姆是_的单位。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量的单位。

牛顿是力的单位,欧姆是电阻的单位。

答案:

牛顿电阻,18.(2016江西中考)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学习物理的乐趣,生活处处有物理,你早餐食用的一根油条的长度约为30_,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_。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一根油条大约是我们三个手掌宽度,而每个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0cm,所以应填cm;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所以两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100g,故它们的重力约为1N。

答案:

cmN,19.(2016安顺中考)小强想测量一个底面积为10cm2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

他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高,如图甲所示,则木块高_cm。

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

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木块质量为_g,密度为_kg/m3。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密度的计算。

甲图是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有精确值和估计值。

甲图中精确值是2.5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最终读数为2.50cm。

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

根据甲图的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木块的体积V=Sh=10cm22.50cm=25cm3,由乙,图可得到,砝码10g,游码4g,木块的质量m=10g+4g=14g,根据=0.56g/cm3=0.56103kg/m3。

答案:

2.50中线140.56103,20.(2016梅州中考)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图丙中电流表的示数是_A。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和电流表的读数。

由甲图可知,体温计的示数为37.6;由乙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由丙图可知,电流表使用03A的量程,示数为1.4A。

答案:

37.63.41.4,21.(2017临沂中考)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_kWh。

【解析】本题考查电能表的读数。

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是小数位,故电能表示数为2017.6kWh。

答案:

2017.6,22.(2016江西中考)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_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_,明确该仪器的_和分度值。

(2)如图乙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19:

54时的气温是_。

(3)如图丙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mm,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70.0cm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66.7cm,经过分析,导致该测量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_。

【解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使用。

(1)从图甲中可看出是弹簧测力计,它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使用它之前要先调零,同时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明确后才能进行测量力的大小。

(2)从图乙中可看出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18,所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为14,而中间的数字就代表当时的气温为29。

(3)从刻度尺中可看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0cm,所以用它来测量70.0cm的课桌,应测量几次并累加,但由于累加测量时可能将刻度尺的总长当成了其量程去测量,所以使测量结果偏小几厘米,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答案:

(1)力校零量程

(2)1429(3)1将刻度尺的总长度看成了它的量程,累积测量所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